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

黎元洪剛住進瀛臺時,袁世凱幾乎每晚都到黎這裡走一走,陪黎元洪說說話。這一段時間,來得明顯少了,特別是最近,已經有十多天沒見他的人影了。也難怪,這一陣子,他也確是很忙。

其實,他不來黎元洪正求之不得,因爲黎元洪明顯感到,兩個人能在一起說的話是越來越少了。

這一天,黎元洪剛吃過晚飯,正想出去散散步,袁世凱來了。比每次來得都要早,黎元洪本能的覺得他應該有什麼事。

看不出有事的樣子,袁世凱先解釋了一番,自己這段時間因爲忙,沒過來看望親家,今天,總算得閒,趕緊過來。

黎元洪則說,大總統是個大忙人,每天爲國事起早貪晚,日理萬機,還這麼掛念他,真的是特別感動。只是,官身不由己,還是要以國事爲重。下邊的話,黎元洪沒說,但意思已經表達。大總統沒有必要把時間用到來這裡。

家裡人把茶水端上,袁世凱端起茶杯品了幾口。

兩個人又說了幾句閒話,袁世凱注視了一下黎元洪,“親家,您最近一定聽到一些說法吧?”

黎元洪愣了一下,知道袁世凱這是進入了正題,但他實在搞不清袁世凱這裡指的是什麼事。

“總統,您這裡指的是什麼?”

自從雙方的子女訂親後,袁世凱就一直親熱的稱黎元洪爲親家。而黎元洪則始終稱袁世凱爲“總統”,袁世凱已經習慣。

瀛臺這裡雖然有些封閉,但每天通過各種渠道還是能聽到不少的事,黎元洪真的想不出,袁世凱在這裡指得是哪方面的事。

“親家,您肯定是聽說了。”看黎元洪一臉茫然的樣子,袁世凱接着說:“上上下下,各行各界,都拼命的勸我當皇帝,說咱這個國家,沒皇帝不行,親家,您對這事怎麼看?”

黎元洪終於知道了袁的來意,無非是想窺探自己對他稱帝的態度。

平日裡,黎元洪雖然看似不問政事,但他對這個國家發生的每一件事都很爲注意。

他看了一下袁世凱,一段時間以來,袁世凱一直在緊鑼密鼓爲着稱帝做着準備。從恢復舊時的官制,到大力提倡尊孔復禮;從取消《臨時約法》,到搞垮國會,……這一步步,一樁樁、一件件,黎元洪當然都看到眼裡。

他心裡比誰都清楚,這一切都是袁世凱在幕後主導?

黎元洪當然知道袁世凱想聽什麼。很長時間裡,或許是爲了明哲保身,黎元洪也確是什麼事都順着袁世凱說,什麼事都維護袁世凱,但是,這一次沒有。

人是有底線的,而底線是不能突破的。

“總統,您曾多次對外保證過,一定會忠於共和。那麼多人前撲後繼,流血犧牲,不就是爲了推翻帝制,實現共和嗎?我們可以辜負他們嗎?”

黎元洪很激動。

“那是,那是,這些人當然是胡鬧了。這不是講民主嗎?講言論自由嗎?要不,我非治他們罪不可,不能什麼話都說的。”

袁世凱雖然沒從黎元洪的嘴裡,聽到自己想聽的話,但他已經摸清黎元洪的想法,連忙把話題岔開。

話不投機半句多,袁世凱好像突然想起,自己還要見什麼人,很快告辭。走的時候,表情極其不悅。

過了幾天,袁世凱又過來一趟,對黎元洪說:“楊度和幾個人搞了個“籌安會”,專門研究國體,研究來研究去,說是當下中國,只能搞君主立憲。這些人犟得很,我再三申斥,他們就是不聽。”

說到這裡,袁世凱停了一下,無奈地搖搖頭,“沒辦法,只好讓他們先研究着,等他們研究定了,再想辦法對付他們。我老了,當這個總統都勉爲其難,當什麼皇帝呀?不行,他們要是一定強迫我幹,我就回彰德養老,什麼都不管了。”

黎元洪看袁世凱虛僞的樣子,很噁心,想了一下說:“這事還不簡單,總統只要把他們抓起幾個殺掉,我看誰還敢。”

袁世凱反而笑了,回答:“親家,這都什麼年代了,怎麼能動不動就殺人,殺得過來嗎?您放心,我有辦法對付他們。”

說完,匆忙離去。

黎元洪搞不清袁世凱來講這番話的用意,猜想多半是爲了穩住他。因爲就在當天,黎元洪在參議院,以院長身份,針對這股鼓動袁世凱稱帝的鬧劇,發表了講話。

在講到參議院的責任與性質時。他說:“第一層,參議院備政.府諮詢,就是政.府自身機關,對於政.府要盡力輔助,使之成爲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第二層,參議院既行使立法職權,就是代表人民,……應嚴守共和真諦,一方面擁護政.府,一方面督促政策之實行,纔算盡我們的天職。”

又一日,黎元洪的湖北老鄉張國塗來瀛臺拜訪,他提醒黎元洪說:“國人多謂項城(袁世凱)野心極大,將來必帝制爲之。”

他告訴黎元洪,現在很多人已看清楚袁世凱的真實面貌,正在籌劃反袁,希望黎元洪也能參加。

黎元洪說:“目前國情,人心思安定,應以統一和安定民心爲要。若全國統一,國會告成,項城如有野心,變更國體,即爲違反約法,爲國民公敵,不啻自掘墳墓。予當追隨國人,誓死反對,即便予毀家滅身,繼起者亦大有人在,中華民國斷不會亡。”

袁世凱家的人,黎元洪有一位忘年交,就是袁二公子袁克文。黎元洪和他合得來,也談得來。

這一天,袁克文來到了黎元洪這裡,焦急地對黎元洪說:“黎叔,楊度找了幾個人搞了個籌安會,您知道嗎?”

“我知道。”黎元洪點了點頭。

“我和我父說了,一定要制止他們,但父親他還把我訓斥了一頓,說我一個小孩子懂什麼。”袁克文心急如焚。

黎元洪想了下說:“我也和你父說了,他表面說不準他們胡來,但我能看出他很願意這些人這樣做。我有時猜想,這些人是你父指使的。”

“是的黎叔,我也有這樣的感覺。我父是老糊塗了嗎?怎麼能幹這樣的事,是要留下千古罵名的。黎叔,他很看重您,您一定要好好勸勸他。”袁克文點着頭。

“我會的,可你應該知道你父親,他恐怕不是別人能勸得了的。然茲事非可以口舌爭也,即爭,也無益。我今抱定宗旨,對於帝制問題,雖然不是我反對就能制止的,但只要帝制果成事實,我則披髮入山,不再與人相見”黎元洪態度堅決。

“謝謝黎叔,我哥哥好像更積極。”

“他可能是在做當皇太子的夢吧!”黎元洪哼了一聲,“不過,他不起主要作用,關鍵還在你父。”

繼楊度的“籌安會”後,樑士詒又搞起了一個“全國請願聯合會”。用意很明顯,就是要給袁世凱的稱帝,製造“民意”。

眼看着袁世凱的稱帝復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黎元洪覺得自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一九一五年八月三十日,黎元洪正式提出,辭去參議院議長職務,並表示,不再參與參議院除“立法職權範圍之外事”。

十月底,袁世凱導演的決定國體的投票結束,見國體變更已成定局,黎元洪再次諮文參議院,提出辭去副總統、參議院議長和總參謀長的職務。公開宣佈,不再領取薪水和補貼。同時請袁世凱下令,裁撤副總統辦公處,遣散衛兵連。

與此同時,黎元洪還和袁世凱提出,遠離政界,回湖北黃陂原籍修養。

當這所有的要求都被袁世凱婉拒後,黎元洪又提出,瀛臺陰冷,不適合夫人養病,請求搬出。

這一次袁世凱到是痛快的答應了。他私人花十萬元購買了北京東廠衚衕一座宅院,送給了黎元洪。

此宅最早爲明太監魏忠賢的房產,後爲前清軍機大臣榮祿的住地,民國後改爲將校俱樂部。

從此,黎元洪就宅在了這東廠衚衕的院內,很少出們。

因爲見不着黎元洪的人影,外界有傳言,說黎元洪已入空門,潛心研究佛法。內鬆外緊,黎元洪看得出,他的這個宅院四周,守備森嚴,也很少有人來看他。

這一天,首義三武中的孫武來看他,兩個人私人關係一直很好。在一起回憶起首義之初的一些事,兩個人都很傷感,分別時竟抱頭痛哭。

黎元洪所以離開瀛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想逃出去,想爲保衛共和盡一份力。自從搬到東廠衚衕後,黎元洪一直在尋找出逃的機會。

沒多久,機會找到了。黎元洪有一秘書叫郭泰祺,經人介紹,認識了正要回國述職的日本駐華公使小幡酋吉。待他兩個人關係很近後,郭泰祺向小幡酋吉提出助黎元洪出逃請求。

小幡酋吉對黎元洪很有好感,同情黎元洪的處境,一口答應幫忙。爲了使事情把握更大些,小幡酋吉和美國駐華公使聯繫,請美國方面配合這個行動,也同樣獲得了美國的支持。

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261章 張作霖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5章 去買官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344章 北歸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4章 當官真好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82章 一明一暗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57章 管見十條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2章 小人精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162章 國恥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530章 白話詩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96章 風雲突變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310章 戰與和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6章 禍從口出
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261章 張作霖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5章 去買官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344章 北歸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4章 當官真好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82章 一明一暗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57章 管見十條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2章 小人精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162章 國恥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530章 白話詩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96章 風雲突變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310章 戰與和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6章 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