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穩不住

有關李巖、紅娘子、牛金星和宋獻策的事情,朝廷裡面鬧出一系列的風波,差點讓鄭勳睿和東林黨人之間形成直接的對峙,誰也沒有想到,真正遭受到重創的還是李自成。

因爲讀書少、學識不夠,更明白學識的重要性,李自成對讀書人還是比較尊重的,儘管他會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讀書人,認爲讀書人心思複雜、優柔寡斷、自命清高、習慣於明爭暗鬥,不過他也知道,義軍想要壯大起來,想要有更輝煌的前景,還是需要吸納讀書人,李巖、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的加入,的確讓義軍在很短時間之內快速發展,而且處於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發展態勢,這也讓李自成暗自下定決心,吸納更多的讀書人進入到義軍隊伍之中,或許在讀書人的輔佐之下,義軍將有着完全不一樣的未來。

可惜殘酷的現實,讓李自成的夢想破滅。

遭受了李巖、牛金星和宋獻策的背叛,李自成很快明白一個道理,他內心所想與現實完全不一樣,儘管他需要讀書人的輔佐,可全天下讀書人都想着光宗耀祖,將一身的學問買與帝王家,人家需要的是堂堂正正的前途,除非他李自成率領的義軍,能夠真正開闢一片新天地,否則就算是暫時接納到讀書人,形勢稍微不對,就很有可能遭遇到背叛,李巖、牛金星和宋獻策就是最好的例子。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李自成打滅了幻想,對讀書人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李自成唯一信任的還是顧君恩,李巖、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背叛之後。在義軍之中引發了一些混亂,特別是闖塌天劉國能和蠍子塊拓養坤被官軍擒獲,其麾下的一萬義軍被殲滅大半,唯有掃地王張一川率領的一千多義軍逃出來,這讓不少義軍軍士恐慌。也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顧君恩提出了建議,穩住了義軍。

李自成和衆人商議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爲義軍要離開河南,前往湖廣去,劉宗敏率領的義軍。在湖廣基本站住了腳跟,兩路大軍聯合起來,一定能夠在湖廣打出一片天地,但顧君恩表示了明確的反對,他認爲義軍還是要在南陽府等地堅守。以前的教訓太多了,義軍往往都是堅守一個地方,結果造成的損失都是巨大的,此次拓養坤和劉國能被擒獲,義軍損失接近萬人,就是因爲分兵的策略,義軍沒有造成重大的損失。

顧君恩認爲,目前的情況之下。義軍一定要穩住,若是選擇這個時候撤離,必定給官軍創造出來可乘之機。沿路追逐,那樣義軍的損失會更大,這個時候堅守南陽府等地,只需要將活動的區域進一步的擴大,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

李自成最爲信任顧君恩,儘管遭遇了李巖等人叛逃的事情。可是他對顧君恩是絕對相信的,故而毫不猶豫的採用了顧君恩提出的建議。

義軍繼續堅守在南陽府等地。

這一堅持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義軍接連遭遇到失敗之後,張獻忠也準備徹底離開河南進入到山西境內。儘管條件差很多,但總是能夠保住隊伍,但李自成麾下的大部分義軍繼續堅守在河南,讓張獻忠也穩住神了,採用同樣的方式,分散了部分的義軍,一部分進入到山西,一部分繼續堅守在河南。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變得特別小心,時時刻刻關注官軍的動向,當他們得知鄭家軍已經撤離河南之後,大大鬆了一口氣,兩人最爲畏懼的還是鄭家軍,義軍與鄭家軍的戰鬥,全部都是失敗,而且是慘敗,可面對其他官軍的時候,那就不一定了。

因爲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小心,河南的局勢再次變得平穩。

五省總督熊文燦獲得了一次大勝,可他很明白,真正想着徹底剿滅流寇,還不現實,流寇的力量依舊是強大的,沒有了鄭家軍的支持,他麾下的大軍,根本不可能徹底剿滅流寇。

按說這樣的情況之下,熊文燦完全可以向朝廷請求,調遣鄭家軍參與剿滅流寇的戰鬥,可惜他不能夠這樣做,鄭勳睿與朝廷之中的某些大人,已經是水火不容,就算他提出這樣的請求,也不可能通過,甚至可能自找麻煩。

取得了一次戰鬥的勝利,熊文燦不會停下腳步,他想到的趁勝追擊,而且這個時候機遇很好,監軍高起潛回到京城去了,新任的監軍暫時沒有到位,他完全可以指揮大軍作戰,不必擔心遭遇到掣肘。

一連串的戰鬥在河南的南陽府等地展開。

戰鬥的規模都不是很大,熊文燦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他作戰已經變得非常謹慎,一定要徹底弄清楚流寇的情況,然後集中優勢兵力予以打擊,有些事時候甚至出現幾千人對陣幾十人的戰鬥,一旦流寇的認識超過萬人的規模,熊文燦就會選擇避讓。

這樣的戰鬥,對於雙反來說,意義都不是很大。

李自成也曾經想過反擊,他麾下依舊有八萬左右的大軍,對付官軍還是可以的,不過他也不敢隨意下決心,畢竟他不知道鄭家軍是不是會參與到戰鬥之中來,大規模的作戰,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結束的,一旦義軍和官軍處於膠着的狀態,這個時候鄭家軍加入到戰團之中,那對於義軍來說,就是毀滅性的打擊了。

看着手裡的信函,熊文燦的眉頭緊皺,這是湖廣巡撫方孔炤寫來的信函。

好一會,熊文燦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身邊的河南巡撫吳甡開口了。

“熊大人,湖廣的局勢是不是穩不住了。”

“吳大人說的是,李自成派遣劉宗敏進入到湖廣,這個劉宗敏很聰明,沒有攻城拔寨,沒有攻打府州縣城池,不過他在村鎮活動,而且專門劫掠各級官府的錢糧,方大人寫信來了,要求徹底剿滅劉宗敏。”

聽到熊文燦這樣說,吳甡也是搖頭,他還是想着熊文燦留在河南,這樣對於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震懾,至少目前河南的局勢是穩定的,而且收回的城池也是越來越多了,流寇的活動區域,大都集中的村鎮和大山之中去了。

“熊大人,下官覺得方大人之建議不妥,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流寇首領,都還在河南境內,若是大軍前往湖廣去了,那豈不是讓李自成和張獻忠得到了喘息,若是再次鬧出來大事情,那個時候朝廷怕是真的要追究責任了。”

熊文燦沒有馬上開口,陷入到沉思之中,當初流寇佔領河南府以及洛陽府城的時候,朝廷裡面已經掀起軒然大波,若不是內閣出面穩住,恐怕那個時候皇上就會追究責任了,好在鄭家軍及時的出動,打敗了流寇,收復了洛陽府城和整個的河南府,讓局面穩定下來,但事情不可再一再二,若是再次讓流寇佔領了洛陽府城,恐怕楊嗣昌也保不住他熊文燦。

熊文燦很想再次的與流寇大規模的交鋒,可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那就是糧草不濟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在監軍高起潛離開之後,變得更加嚴重一些,河南已經拿不出那麼多的糧食來養活大軍,朝廷的錢糧總是拖欠,而且上次鄭家軍轉交的流寇俘虜之中,一部分已經進入到大軍之中,讓熊文燦直接掌控的軍士認識接近三萬人了。

三萬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小數目。

儘管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可軍士的士氣依舊不高,上次大敗流寇、生擒拓養坤和劉國能,朝廷的賞賜太少了,一共才五十萬兩白銀,而且這些白銀也沒有完全用到軍士的身上,監軍高起潛就拿走了不少,還有戶部漂白,也拿走了幾萬兩的白銀。

熊文燦僅僅拿出了其中的十萬兩白銀予以獎勵,其餘的白銀都留下來了,他需要考慮到大軍的開銷,需要維持大軍的正常運轉。

對於朝廷決定收取拖欠的農業賦稅的事宜,熊文燦持反對的態度,可他也有危難的地方,那就是這些收取的賦稅,一部分是要撥付給他這個五省總督,用以剿滅流寇的,處於這樣的情況之下,熊文燦是不好表態的。

熊文燦沒有開口說話,吳甡顯得緊張,他不知道熊文燦是怎麼想的,會不會率領大軍離開,要是那樣河南就可能陷入到全面的動盪之中。

熊文燦沉默了好一會,才慢吞吞的開口。

“吳大人,本官明白你的意思,可湖廣要是出現動盪,局面更加的不好收拾,看樣子本官只有另闢蹊徑了,上一次是鄭家軍進入到河南作戰,這一次可以懇求洪承疇大人率領大軍作戰,張獻忠麾下的流寇,已經進入到山西,本官覺得駐守大同等地的邊軍,可以狠狠打擊張獻忠,張獻忠若是遭遇重創,本官就可以率領大軍,跟着打擊張獻忠,乃至於徹底剿滅張獻忠了。”

吳甡看了看熊文燦,這個想法很好,但能不能實現,誰也不知道,邊關是最爲重要的地方,就算是流寇大規模肆掠的時候,朝廷也幾乎沒有調動邊軍,熊文燦這個時候想着邊軍出動,怎麼看可能性都不存在。

看來北方的局勢還是難以穩得住。

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561章 條件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393章 利誘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51章 壯士(2)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786章 單項選擇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第588章 痛心(1)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111章 陰影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588章 痛心(1)第59章 陳子龍第66章 發榜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140章 宿命第833章 頗感意外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574章 女兵營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651章 露崢嶸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11章 家務事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428章 預兆第284章 有信心第357章 血戰(1)第410章 毛瑟槍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604章 心上心下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168章 完勝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23章 秦淮河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521章 幕僚班子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292章 暗地裡的運作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92章 報復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779章 閃電戰(9)第86章 必須改變第985章 還是關門打狗第96章 揣摩第982章 戰遼河(4)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76章 割袍斷義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17章 縣試第106章 授官
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561章 條件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393章 利誘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51章 壯士(2)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786章 單項選擇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第588章 痛心(1)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111章 陰影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588章 痛心(1)第59章 陳子龍第66章 發榜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140章 宿命第833章 頗感意外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574章 女兵營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651章 露崢嶸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11章 家務事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428章 預兆第284章 有信心第357章 血戰(1)第410章 毛瑟槍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604章 心上心下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168章 完勝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23章 秦淮河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521章 幕僚班子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292章 暗地裡的運作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92章 報復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779章 閃電戰(9)第86章 必須改變第985章 還是關門打狗第96章 揣摩第982章 戰遼河(4)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76章 割袍斷義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17章 縣試第106章 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