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初現端倪

三月初,皇上的聖旨再次到來,慶陽府知府董功明擢升陝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戶科給事中陳堯言出任慶陽府知府。

邸報到達巡撫衙門,鄭勳睿的神色嚴峻,他和徐望華的預計是完全準確的。

楊廷樞也專門寫來了信函,隱隱透露出來擔憂,因爲他知道陳堯言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朝廷讓陳堯言到慶陽府出任知府,這絕不是什麼好的事情。

既然一切都慢慢到來了,鄭勳睿也就坦然面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什麼了不起,讓他感覺到悲哀的是,大明朝廷面對那麼多的問題,內部不能夠做到最大限度的團結,內訌依舊如此的嚴重,這還有什麼希望。

延綏巡撫管轄的地方也就是延安府、慶陽府和榆林邊鎮,儘管說鄭勳睿這個巡撫是正四品的官階,與知府的官階是一樣的,但他是以左僉都御史的身份兼任延綏巡撫的,是直接代表朝廷管轄延安府等地的,所以他能夠直接統領都是四品官階的知府。

按照規矩來說,陳堯言就任之後,首要的事情就是拜訪他這個巡撫,或者是寫來信函,可十天的時間過去了,陳堯言沒有任何的表示。

這裡面的意味非常明確了,陳堯言不可能不知道官場上的規矩,偏偏不按照規矩來。

陳堯言在慶陽府知府的位置上面兢兢業業,鄭勳睿也沒有什麼話可說,畢竟拜訪這一類的事情,都是官場的潛規則,並非是正式的規矩,皇上最爲厭惡的就是黨爭,若是那些身爲封疆大吏的巡撫,將所有府州縣的官吏都籠絡起來,這絕不是皇上希望看見的情形。

所以陳堯言不來拜訪,鄭勳睿也無話可說,至少不能夠表示不滿。

鄭錦宏進入了廂房。

“鄭錦宏,命令慶陽府府州縣的驛站,時時刻刻關注所有的消息,同時特別關注慶陽知府陳堯言的一言一行,隨時稟報。”

鄭錦宏離開之後,徐望華進入了廂房。

鄭勳睿已經清楚,徐望華知道很多的事情,而且能夠做出精準的判斷,這個時候,他也需要將一些往事說出來了,讓徐望華能夠幫忙分析。

“徐先生,陳大人上任快半個月時間,慶陽府沒有任何的消息傳來,看來你的諸多預測是準確的。”

“大人,屬下也覺得奇怪,這陳大人難道不知道規矩嗎,上任半月時間,按說也基本熟悉情況了,至少需要稟報下一步準備做什麼事情,到如今都沒有隻言片語,這太反常了。”

“徐先生不用着急,我說一件事情,你就知道了,陳大人曾經兩次彈劾我,第一次的彈劾是南直隸鄉試之後,我鄉試高中,家中購買千匹駿馬,陳大人那個時候還是南京戶科給事中,彈劾我圖謀不軌,意欲造反,第二次的彈劾是我出任延安府知府之後,開倉賑濟百姓,陳大人彈劾我擅自動用府庫的糧食,違背了朝廷的規矩,同樣是圖謀不軌。。。”

徐望華臉色發白,這樣的事情,他還真的是第一次知道。

陳堯言和鄭勳睿之間是明顯的對手了,既然如此,朝廷爲什麼還要派遣陳堯言到慶陽府出任知府,再說陳堯言在南京和京城都是出任戶科給事中,這個職位非常關鍵,能夠直接給皇上呈遞奏摺,彈劾朝中大臣,雖說品階不是很高,但身份尊貴,享有清流的美名,輕易是不會到地方上任職的。

“大人,就算是陳大人曾經兩次彈劾大人,可此一時彼一時,陳大人如今已經是慶陽府知府,不再說戶科給事中,就應該知道規矩,若是一味按照之前的做法來行事,怕是不妥的。”

“陳先生不要着急,我還沒有說完,想必陳先生認識張溥大人和楊彝吧。”

“張溥大人在浙江擔任知縣,屬下知道一些,至於說楊彝,屬下不是很熟悉,不過他們創辦的應社和復社,影響是很大的,如今更是與東林書院聯合起來,在南方聲勢很大,甚至在朝廷之中也有不小的影響。”

“嗯,知道這些就足夠了,我曾經和張溥、楊彝兩人割袍斷義,少詹事楊廷樞大人,和我關係要好的時候,主動退出了應社,應社的創始人之一的顧夢麟,也因爲與我要好,基本不關心應社的事宜了,還有一點,張溥曾經邀約我進入復社,楊彝曾經邀約我進入東林書院,不過這些邀請悉數被我拒絕了。”

徐望華微微點頭。

“大人如此說,屬下明白了,難怪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陳大人的情況,屬下還是知曉一些的,被歸結爲東林黨的成員,而且是骨幹的成員之一,大人不願意進入東林書院,不願意進入復社,惹下的麻煩可能是不小的。”

“不錯,我自己也知道,不過就算是到如今的局面,我依舊是這樣的選擇。”

“看來陳大人是不會向巡撫衙門稟報任何的事宜了,屬下要是猜測不錯,陳大人背後還有人,他在朝廷之中能夠獲得支持,否則不會如此的莽撞。”

“徐先生認爲我該怎麼做。”

“這的確很爲難,陳大人若是在慶陽府兢兢業業做事情,大人是不好過分干涉的,慶陽府遭遇的災荒也是嚴重的,依照大人的性格,絕不會棄慶陽的百姓不顧,那麼巡撫衙門還是要輔佐慶陽府,不管是不是陳大人擔任知府。”

“你說的不錯,官員之間的矛盾,不能夠牽涉到百姓,若是官員因爲一己之私,置百姓死活於不顧,那就是禽獸之行爲了,我是決不允許這等情況出現的。”

鄭勳睿說出來這些話,徐望華站起身來,抱拳行禮了。

“大人之高風亮節,屬下欽佩之至,若是朝中的大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百姓不至於遭受那麼多的困苦,怕是流寇也五立錐之地了。”

“徐先生,這些話都不說了,你想想,是不是有什麼能夠控制陳大人所作所爲的。”

徐望華皺了皺眉。

“屬下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若是陳大人兢兢業業做事情,將慶陽府治理的很好,屬下認爲大人沒有什麼需要干涉的,唯一能夠做的一點,那就是不去過多的理睬和讚譽,陳大人不管做的多好,都需要巡撫衙門舉薦,這一點還是控制在大人手裡的,陳大人既然不按照規矩來,大人也沒有必要按照規矩做。”

“先生說的不錯,陳大人若是安安心心做事情,那最好不過,反正所有的功勞,都可以記到巡撫衙門,與慶陽府沒有多大的關係,陳大人若是別出心裁,讓慶陽府各地不能夠安穩,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氣。”

徐望華的臉色有些古怪,忍不住開口了。

“大人說話真的是直接,屬下都不知道該如何的回答了。”

“今後你我之間的商議,就是要如此的直接,萬萬不要拐彎抹角,猜來猜去讓人心煩,還會耽誤很多的事情啊。”

徐望華準備告辭的時候,鄭勳睿揮揮手。

“先生不要着急,還有一件事情,我想着問問。”

徐望華看着鄭勳睿,他知道鄭勳睿詢問的問題,一定是很關鍵的。

“陳堯言、張溥乃至於楊彝,他們都不可能是主謀,並非說他們沒有那樣的能力,只是他們的職位都不夠,在朝中的影響更是不大,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我是從來沒有想過去謀算他們的,可他們卻頻頻出手,想着謀算我,不可忍啊,先生可否預測一下,這背後的主謀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徐望華的神色有些嚴肅。

“屬下還真的想不到這背後的主謀,朝中的東林黨人,應該說是不少的,但身居高位者微乎其微,實際上皇上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很是忌諱這方面的事宜,再說內閣首輔溫大人,對東林黨也不是很在乎的。”

鄭勳睿微微點頭,徐望華說的倒是實際情況,溫體仁代表的是浙黨,與東林黨之間素來都是不合的,而且東林黨的代表人物陳於廷,早就被彈劾致仕了,應該說朝中沒有身居高位的東林黨人了。

要不是因爲這一層的緣由,鄭勳睿也是能夠想到背後主謀的,不過目前的局勢有些迷茫,幾年時間過去,他都沒有想到背後的主謀到底是誰。

準備去做事情的徐望華,再次開口了。

“屬下覺得大人不必在乎背後的主謀,總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的,大人忙於延綏各地的事宜,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顧及,退一步說,就算是大人知道了背後的主謀是誰,如今也是不好採取什麼措施的,還不如暫時不知曉的好,屬下相信,總有一天,大人是能夠揪出來這背後之人的。”

鄭勳睿微笑點頭。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感謝先生的提醒,如今的情況之下,還是不知道的爲好,免得自尋煩惱,不過他們既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手,那就就要怪我不客氣了,先生多多注意陳堯言的舉措,我想他肯定是會標新立異,做出一些事情來的,他可沒有耐心仔細瞭解慶陽府的實際情況,就算是他能夠忍得住,他背後的人也忍不住的。”

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393章 利誘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101章 殿試第735章 我行我素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655章 攪局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135章 家底第558章 急轉直下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140章 宿命第776章 閃電戰(6)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4章 退婚第30章 府試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365章 伏筆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60章 儒學教授第326章 後手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483章 誓言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726章 天妒英才(2)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25章 柳隱第277章 秦良玉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59章 陳子龍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735章 我行我素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52章 決定第726章 天妒英才(2)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203章 絕密情報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5章 父子長談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917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3)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405章 以身相許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794章 浙江總兵黃得功第430章 很順利第130章 上任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46章 知己知彼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633章 掣肘第321章 幫丁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434章 千古恨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17章 縣試第834章 讓你無話可說第11章 家務事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191章 證據鏈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694章 穩不住了
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393章 利誘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101章 殿試第735章 我行我素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655章 攪局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135章 家底第558章 急轉直下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140章 宿命第776章 閃電戰(6)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4章 退婚第30章 府試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365章 伏筆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60章 儒學教授第326章 後手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483章 誓言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726章 天妒英才(2)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25章 柳隱第277章 秦良玉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59章 陳子龍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735章 我行我素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52章 決定第726章 天妒英才(2)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203章 絕密情報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5章 父子長談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917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3)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405章 以身相許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794章 浙江總兵黃得功第430章 很順利第130章 上任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46章 知己知彼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633章 掣肘第321章 幫丁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434章 千古恨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17章 縣試第834章 讓你無話可說第11章 家務事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191章 證據鏈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694章 穩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