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初現端倪

bookmark

三月初,皇上的聖旨再次到來,慶陽府知府董功明擢升陝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戶科給事中陳堯言出任慶陽府知府。

邸報到達巡撫衙門,鄭勳睿的神色嚴峻,他和徐望華的預計是完全準確的。

楊廷樞也專門寫來了信函,隱隱透露出來擔憂,因爲他知道陳堯言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朝廷讓陳堯言到慶陽府出任知府,這絕不是什麼好的事情。

既然一切都慢慢到來了,鄭勳睿也就坦然面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什麼了不起,讓他感覺到悲哀的是,大明朝廷面對那麼多的問題,內部不能夠做到最大限度的團結,內訌依舊如此的嚴重,這還有什麼希望。

延綏巡撫管轄的地方也就是延安府、慶陽府和榆林邊鎮,儘管說鄭勳睿這個巡撫是正四品的官階,與知府的官階是一樣的,但他是以左僉都御史的身份兼任延綏巡撫的,是直接代表朝廷管轄延安府等地的,所以他能夠直接統領都是四品官階的知府。

按照規矩來說,陳堯言就任之後,首要的事情就是拜訪他這個巡撫,或者是寫來信函,可十天的時間過去了,陳堯言沒有任何的表示。

這裡面的意味非常明確了,陳堯言不可能不知道官場上的規矩,偏偏不按照規矩來。

陳堯言在慶陽府知府的位置上面兢兢業業,鄭勳睿也沒有什麼話可說,畢竟拜訪這一類的事情,都是官場的潛規則,並非是正式的規矩,皇上最爲厭惡的就是黨爭,若是那些身爲封疆大吏的巡撫,將所有府州縣的官吏都籠絡起來,這絕不是皇上希望看見的情形。

所以陳堯言不來拜訪,鄭勳睿也無話可說,至少不能夠表示不滿。

鄭錦宏進入了廂房。

“鄭錦宏,命令慶陽府府州縣的驛站,時時刻刻關注所有的消息,同時特別關注慶陽知府陳堯言的一言一行,隨時稟報。”

鄭錦宏離開之後,徐望華進入了廂房。

鄭勳睿已經清楚,徐望華知道很多的事情,而且能夠做出精準的判斷,這個時候,他也需要將一些往事說出來了,讓徐望華能夠幫忙分析。

“徐先生,陳大人上任快半個月時間,慶陽府沒有任何的消息傳來,看來你的諸多預測是準確的。”

“大人,屬下也覺得奇怪,這陳大人難道不知道規矩嗎,上任半月時間,按說也基本熟悉情況了,至少需要稟報下一步準備做什麼事情,到如今都沒有隻言片語,這太反常了。”

“徐先生不用着急,我說一件事情,你就知道了,陳大人曾經兩次彈劾我,第一次的彈劾是南直隸鄉試之後,我鄉試高中,家中購買千匹駿馬,陳大人那個時候還是南京戶科給事中,彈劾我圖謀不軌,意欲造反,第二次的彈劾是我出任延安府知府之後,開倉賑濟百姓,陳大人彈劾我擅自動用府庫的糧食,違背了朝廷的規矩,同樣是圖謀不軌。。。”

徐望華臉色發白,這樣的事情,他還真的是第一次知道。

陳堯言和鄭勳睿之間是明顯的對手了,既然如此,朝廷爲什麼還要派遣陳堯言到慶陽府出任知府,再說陳堯言在南京和京城都是出任戶科給事中,這個職位非常關鍵,能夠直接給皇上呈遞奏摺,彈劾朝中大臣,雖說品階不是很高,但身份尊貴,享有清流的美名,輕易是不會到地方上任職的。

“大人,就算是陳大人曾經兩次彈劾大人,可此一時彼一時,陳大人如今已經是慶陽府知府,不再說戶科給事中,就應該知道規矩,若是一味按照之前的做法來行事,怕是不妥的。”

“陳先生不要着急,我還沒有說完,想必陳先生認識張溥大人和楊彝吧。”

“張溥大人在浙江擔任知縣,屬下知道一些,至於說楊彝,屬下不是很熟悉,不過他們創辦的應社和復社,影響是很大的,如今更是與東林書院聯合起來,在南方聲勢很大,甚至在朝廷之中也有不小的影響。”

“嗯,知道這些就足夠了,我曾經和張溥、楊彝兩人割袍斷義,少詹事楊廷樞大人,和我關係要好的時候,主動退出了應社,應社的創始人之一的顧夢麟,也因爲與我要好,基本不關心應社的事宜了,還有一點,張溥曾經邀約我進入復社,楊彝曾經邀約我進入東林書院,不過這些邀請悉數被我拒絕了。”

徐望華微微點頭。

“大人如此說,屬下明白了,難怪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陳大人的情況,屬下還是知曉一些的,被歸結爲東林黨的成員,而且是骨幹的成員之一,大人不願意進入東林書院,不願意進入復社,惹下的麻煩可能是不小的。”

“不錯,我自己也知道,不過就算是到如今的局面,我依舊是這樣的選擇。”

“看來陳大人是不會向巡撫衙門稟報任何的事宜了,屬下要是猜測不錯,陳大人背後還有人,他在朝廷之中能夠獲得支持,否則不會如此的莽撞。”

“徐先生認爲我該怎麼做。”

“這的確很爲難,陳大人若是在慶陽府兢兢業業做事情,大人是不好過分干涉的,慶陽府遭遇的災荒也是嚴重的,依照大人的性格,絕不會棄慶陽的百姓不顧,那麼巡撫衙門還是要輔佐慶陽府,不管是不是陳大人擔任知府。”

“你說的不錯,官員之間的矛盾,不能夠牽涉到百姓,若是官員因爲一己之私,置百姓死活於不顧,那就是禽獸之行爲了,我是決不允許這等情況出現的。”

鄭勳睿說出來這些話,徐望華站起身來,抱拳行禮了。

“大人之高風亮節,屬下欽佩之至,若是朝中的大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百姓不至於遭受那麼多的困苦,怕是流寇也五立錐之地了。”

“徐先生,這些話都不說了,你想想,是不是有什麼能夠控制陳大人所作所爲的。”

徐望華皺了皺眉。

“屬下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若是陳大人兢兢業業做事情,將慶陽府治理的很好,屬下認爲大人沒有什麼需要干涉的,唯一能夠做的一點,那就是不去過多的理睬和讚譽,陳大人不管做的多好,都需要巡撫衙門舉薦,這一點還是控制在大人手裡的,陳大人既然不按照規矩來,大人也沒有必要按照規矩做。”

“先生說的不錯,陳大人若是安安心心做事情,那最好不過,反正所有的功勞,都可以記到巡撫衙門,與慶陽府沒有多大的關係,陳大人若是別出心裁,讓慶陽府各地不能夠安穩,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氣。”

徐望華的臉色有些古怪,忍不住開口了。

“大人說話真的是直接,屬下都不知道該如何的回答了。”

“今後你我之間的商議,就是要如此的直接,萬萬不要拐彎抹角,猜來猜去讓人心煩,還會耽誤很多的事情啊。”

徐望華準備告辭的時候,鄭勳睿揮揮手。

“先生不要着急,還有一件事情,我想着問問。”

徐望華看着鄭勳睿,他知道鄭勳睿詢問的問題,一定是很關鍵的。

“陳堯言、張溥乃至於楊彝,他們都不可能是主謀,並非說他們沒有那樣的能力,只是他們的職位都不夠,在朝中的影響更是不大,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我是從來沒有想過去謀算他們的,可他們卻頻頻出手,想着謀算我,不可忍啊,先生可否預測一下,這背後的主謀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徐望華的神色有些嚴肅。

“屬下還真的想不到這背後的主謀,朝中的東林黨人,應該說是不少的,但身居高位者微乎其微,實際上皇上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很是忌諱這方面的事宜,再說內閣首輔溫大人,對東林黨也不是很在乎的。”

鄭勳睿微微點頭,徐望華說的倒是實際情況,溫體仁代表的是浙黨,與東林黨之間素來都是不合的,而且東林黨的代表人物陳於廷,早就被彈劾致仕了,應該說朝中沒有身居高位的東林黨人了。

要不是因爲這一層的緣由,鄭勳睿也是能夠想到背後主謀的,不過目前的局勢有些迷茫,幾年時間過去,他都沒有想到背後的主謀到底是誰。

準備去做事情的徐望華,再次開口了。

“屬下覺得大人不必在乎背後的主謀,總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的,大人忙於延綏各地的事宜,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顧及,退一步說,就算是大人知道了背後的主謀是誰,如今也是不好採取什麼措施的,還不如暫時不知曉的好,屬下相信,總有一天,大人是能夠揪出來這背後之人的。”

鄭勳睿微笑點頭。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感謝先生的提醒,如今的情況之下,還是不知道的爲好,免得自尋煩惱,不過他們既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手,那就就要怪我不客氣了,先生多多注意陳堯言的舉措,我想他肯定是會標新立異,做出一些事情來的,他可沒有耐心仔細瞭解慶陽府的實際情況,就算是他能夠忍得住,他背後的人也忍不住的。”

第180章 緊急赴京第771章 閃電戰(1)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714章 朱仙鎮之戰(4)第782章 閃電戰(12)第450章 出征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97章 吉榜第304章 結盟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221章 平衡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783章 閃電戰(13)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47章 震撼第543章 狂妄的代價(7)第122章 勸阻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692章 揪心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870章 終於明白了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97章 吉榜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13章 當嫁第62章 道不同(2)第885章 宵小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927章 關鍵的建議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656章 彷徨第205章 行軍路上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773章 閃電戰(3)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664章 追窮寇第413章 兩難第853章 絕唱(1)第312章 漕運總督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722章 以假亂真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60章 儒學教授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792章 這個年難過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920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1)第673章 剿餉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263章 廷杖第843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133章 有些意外
第180章 緊急赴京第771章 閃電戰(1)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714章 朱仙鎮之戰(4)第782章 閃電戰(12)第450章 出征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97章 吉榜第304章 結盟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221章 平衡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783章 閃電戰(13)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47章 震撼第543章 狂妄的代價(7)第122章 勸阻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692章 揪心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870章 終於明白了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97章 吉榜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13章 當嫁第62章 道不同(2)第885章 宵小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531章 高陽之戰(4)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927章 關鍵的建議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656章 彷徨第205章 行軍路上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773章 閃電戰(3)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664章 追窮寇第413章 兩難第853章 絕唱(1)第312章 漕運總督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722章 以假亂真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60章 儒學教授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792章 這個年難過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920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1)第673章 剿餉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263章 廷杖第843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133章 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