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

豐鎮在關外,距離長城約十里地,是連接關內關外的重鎮。

豐鎮的名氣很大,凡是在山西和大同做生意的商賈,都知道這個地方,因爲這裡是連接大同和草原最爲重要的地方,也是商賈賺錢的寶地,不過豐鎮名氣之所以很大,卻不是這個原因,而是其所處的環境異常的惡劣。

豐鎮的四周都是大漠,一旦遭遇到大風天氣,四周都是黑壓壓的,鋪天蓋地的風沙甚至能夠將人捲走,所以儘管這裡是要道,也是賺錢的寶地,可人卻少的可憐,要不是想着賺錢想瘋了,鬼才願意留在這裡。

豐鎮裡面的人很少,偌大的鎮子平日裡不足千人,而且大都是來來往往的商賈和商隊,現如今接近年關了,商賈也不想這個時候呆在這裡,絕大部分都回家去,或者是到關內和草原做生意去了,所以留在豐鎮的也就是幾百號人。

豐鎮原來屬於兩不管的地方,因爲地處關外,大同邊鎮壓根不關心豐鎮的情況,長城的關口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封閉的,土默特部落和察哈爾部落更是管不到這個地方,因爲這裡緊靠着長城,嚴格說起來屬於大明的地盤。

很長一段時間,豐鎮屬於冒險家的樂園,一些身背重罪的人在這裡聚集,打家劫舍,靠劫掠過日子,這些人膽子很大,不管是關內的大同,還是草原的部落,他們都幹惹,只要能夠搶奪到錢糧,至於說明軍或者部落的騎兵前來圍剿,他們就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大漠之中,讓兩邊都無可奈何。

鄭勳睿登基之後,朝廷大軍下狠心整治了豐鎮,那些依靠打家劫舍過着刀口舔血日子的土匪,幾乎被剿滅了,豐鎮恢復了平定,不過出於讓草原穩定的角度考慮。豐鎮沒有駐紮朝廷的軍隊,也暫時沒有派駐官吏駐紮,畢竟這裡的條件太艱苦了。

豐鎮基本安定下來,不過也沒有完全恢復到正常的狀態。與關內還是有所不同的,這裡居住的人普遍都是彪悍的,一言不合就有可能拖刀動斧。

大漠的冬天,氣候是異常惡劣的,下雪是很平常的事情。雪花之中夾雜着北風,吹的人透不過氣,身上的熱氣都要跑光了。

就連居住在豐鎮的人,在最嚴寒的冬季都很少出門。

豐鎮有兩家酒樓、三家客棧,酒樓和客棧的生意倒是不錯,南來北往的人,不管怎麼說都是要吃飯睡覺的,而且這裡也是商隊歇息的地方,特別是從草原來的商隊,幾乎都要在這裡歇息一夜或者幾夜的時間。整理貨物,做好進入大同府城的準備,而從大同方向前來接應的商賈,毫無例外的在豐鎮等候。

特殊的地位位置,早就了特殊的豐鎮,其幾乎獨立於關內和草原部落。

不會有人想到,大明的內閣大臣、都督府大都督鄭錦宏,以及大清國的豫親王多鐸,眼睛都盯住了這個地方。一場曠古未有的惡戰,將在這裡展開。這場惡戰對豐鎮產生的影響,也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鄭錦宏派遣的斥候,與多鐸派遣的斥候,都在豐鎮。

雙反全部都扮作了商賈。相互之間是不可能認識的,很巧的是,兩邊的斥候居然是同住在一家客棧,這個時候,鄭錦宏率領的兩萬大軍,已經朝着豐鎮的方向進發。而關口也將在大軍出關之後完全的封閉,如此消息就不可能泄漏出去了。

多鐸率領的一萬兩千軍士,也做好了準備,馬上就要從察哈爾右翼前旗出發,前往豐鎮了,佔領豐鎮是多鐸的第一個目標。

鄭錦宏和多鐸都知曉了豐鎮的情況,所不同的是,鄭錦宏瞭解的情況更加的詳細,包括豐鎮方圓數十里地方的所有情況,而多鐸瞭解的主要就是豐鎮的情況,至於說大漠的情況,他不關心,八旗軍早就適應在大漠之中作戰了。

鄭錦宏和多鐸的目的不一樣,瞭解情況的側重點當然不一樣。

鄭錦宏需要在豐鎮設伏,一舉殲滅多鐸及其麾下的八旗軍,戰鬥廝殺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若是八旗軍撤離,會朝着什麼方向,道路的情況如何,自己麾下的大軍如何圍追堵截,多鐸的目的則是佔領豐鎮,以便八旗軍撤離的時候,能夠更加的順利。

從軍隊上面的比較來說,在大漠之中作戰,八旗軍佔據有一定的優勢,或者說他們更加適應大漠的氣候,能夠自如的作戰,朝廷大軍則不是特別熟悉在大漠之中作戰,畢竟大明南北幾乎沒有什麼大漠的存在,就算是遼東和遼南等地,大漠也幾乎沒有什麼。

所以說這一場戰鬥廝殺,究竟是誰勝誰負,還不能夠完全肯定。

但有一點鄭錦宏是佔據巨大優勢的,那就是他已經準確掌握了八旗軍的動向,明確知道八旗軍將從豐鎮方向發動進攻,故而他麾下的大軍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形成伏擊圈,狠狠的打擊前來挑釁的八旗軍,多鐸則是什麼都不知道,還以爲自己的行動神不知鬼不覺,還以爲能夠順利的殺入大同府城。

鄭錦宏騎在馬背上,看着眼前茫茫的大漠,神色很是嚴峻。

走出關口,離開長城的時候,鄭錦宏就感覺到了兩個天地,關內已經進入到過春節的喜慶分爲之中,關外則是黃沙茫茫,幾乎看不見什麼人煙,若不是帶隊的嚮導,就算是斥候做出了詳盡的偵查,大軍也難以順利的在大漠之中行走。

豐鎮距離關口只有十里地的距離,鄭錦宏當然不可能率領大軍直撲豐鎮,就在斥候稟報察哈爾右翼前旗封閉的時候,他就預料到了,多鐸一定會派遣斥候前往豐鎮偵查的,甚至有可能派遣斥候前往大同方向偵查。

大軍若是直撲豐鎮,行蹤絕對暴露,所以大軍不能夠開進豐鎮,必須小心的迂迴前進,還不能夠讓多鐸有絲毫的察覺。

鄭錦宏也是在離開關口的時候,才得知八旗軍的主帥是豫親王多鐸,八旗軍的兵力在一萬人左右,抽調的是正白旗和鑲白旗最爲精銳的騎兵。

得知這個消息,鄭錦宏很是興奮,此番的戰鬥若是能夠全殲多鐸率領的八旗軍,那將是一場有着絕對重大影響的勝利,這樣的一場勝利甚至有可能動搖大清國的根基。

鄭錦宏在離開關口的時候,就下定了決心,此次作戰一定要生擒或者是斬殺多鐸。

進入大漠,嚴酷的氣候讓鄭錦宏的神色異常的嚴峻,他的想法是宏大的、美好的,可是要實現剿滅八旗軍的目標,現實則是嚴酷的。

大漠惡劣的氣候,必定對大軍的行動造成多方的影響,稍有不慎,這場戰鬥就會失去控制,甚至誰勝誰負都難以說清楚了。

鄭錦宏已經放棄了使用火炮的計劃,在大漠之中行軍,想要運輸火炮,成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火炮的重量太大,馬車根本無法運輸,車輪會陷入到黃沙之中,這是大同知府提出來的建議,也是斥候偵查之後明確的情報。

這一次的作戰,朝廷大軍所能夠依靠的就是毛瑟槍和刀劍了,不客氣的說,這一場廝殺是朝廷大軍與八旗軍之間意志的較量,誰的戰鬥力更加強悍,誰就能夠獲取戰鬥的勝利。

一直到這個時候,鄭錦宏都不知道多鐸麾下的軍士已經達到一萬兩千人,增加的那兩千察哈爾部落的騎兵,更是擅長在大漠之中作戰。

鄭錦宏與蘇蠻子等人商議的作戰計劃,是在距離豐鎮兩裡地的地方設伏,等待八旗軍的到來,設伏同樣採取圍三缺一的辦法,也就是在豐鎮前往關內的方向不會設伏,其餘三個方向全部設伏,一旦戰鬥廝殺展開,則兩萬大軍將八旗軍全面包圍。

大漠之中作戰,沒有什麼可以遮擋的障礙,雙反就是面對面的廝殺,誰更加的強悍,就能夠獲得戰鬥廝殺的勝利。

鄭錦宏還是有一些優勢的,那就是毛瑟槍。

經過幾年的研究,淮安火器局對毛瑟槍實施了多方面的改進,在射程、速度、殺傷力方面,都予以了改進和加強,這種最新型的毛瑟槍,還沒有在戰鬥之中使用,此番鄭錦宏率領的大軍,是第一次使用最爲新型的毛瑟槍。

豐鎮距離關口只有十里地,安排平常的速度,就算是在大漠之中,鄭錦宏麾下的大軍最多一個時辰左右就可以全部抵達豐鎮,不過這一次的行軍,鄭錦宏異常的小心,他沒有走商隊運送貨物所走的道路,而是迂迴前進,所走的道路根本就無人走過,已經來到大漠之中,大軍的行蹤決不能夠暴露,而什麼時候設伏,還要等候豐鎮的斥候帶來的消息。

鄭錦宏不需要等候很長的時間,一天之後,駐紮在豐鎮的幾名斥候全部都回來了,送來了情報,八旗軍已經快要進入到豐鎮了。

這幾名斥候有着先天的敏銳,他們知道八旗軍一旦進入到豐鎮,那麼豐鎮將不存在活口,八旗軍要保證行動的隱秘,那就是讓所有看見軍隊的人都不能夠開口說話。(。

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833章 頗感意外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635章 發難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776章 閃電戰(6)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220章 彈劾第98章 會試會元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317章 秦良玉的來信第14章 種植技術第891章 皇上的野心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778章 閃電戰(8)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796章 心願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501章 袖手旁觀?第472章 凝聚力第233章 規矩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46章 有容乃大第129章 暮氣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284章 有信心第129章 暮氣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12章 做主第514章 慘敗(3)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269章 殘酷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214章 困獸猶鬥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1章 跳大神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495章 勸解家人第265章 亂攤子第376章 平衡術第359章 血戰(3)第488章 機會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413章 兩難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77章 有情有義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785章 閃電戰(15)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32章 府試案首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23章 秦淮河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776章 閃電戰(6)第69章 鹿鳴宴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621章 襄陽失陷(4)
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833章 頗感意外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635章 發難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776章 閃電戰(6)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220章 彈劾第98章 會試會元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317章 秦良玉的來信第14章 種植技術第891章 皇上的野心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778章 閃電戰(8)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796章 心願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501章 袖手旁觀?第472章 凝聚力第233章 規矩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46章 有容乃大第129章 暮氣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284章 有信心第129章 暮氣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12章 做主第514章 慘敗(3)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269章 殘酷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214章 困獸猶鬥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1章 跳大神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495章 勸解家人第265章 亂攤子第376章 平衡術第359章 血戰(3)第488章 機會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413章 兩難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77章 有情有義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785章 閃電戰(15)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32章 府試案首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23章 秦淮河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776章 閃電戰(6)第69章 鹿鳴宴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621章 襄陽失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