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調整俸祿

bookmark

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進展超乎順利,鄭家軍將士在蘇州葑門的周府動手,引發了士大夫階層巨大的震撼,不少士大夫表面上順從,繳納了賦稅,暗地裡卻在關注即將到來的風暴,在他們看來,鄭家軍將士敢於在蘇州葑門的周府動手,那就是對皇上的大不敬,可惜隨着時間的推移,京城沒有絲毫的消息,倒是朝廷裡面諸多大人集體彈劾甚至是怒罵鄭勳睿,可皇上卻沒有絲毫的態度表示,這讓南直隸的士大夫徹底明白了,鄭勳睿敢於在南直隸強力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肯定是得到了皇上的支持,這種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說不定很快就在大明各地推行了(明末傳奇680章)。

官紳一體納糧進展順利,就連鄭勳睿都沒有想到,他總是覺得會有一些劇烈的衝突出現,畢竟朝中的大人力量可不小,那麼多官吏的老家都在南直隸,難道他們還不能夠鼓動皇上採取措施嗎,想不到皇上遲遲沒有什麼態度,應該是默認了官紳一體納糧的措施。

鄭勳睿很清楚,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也只有在南直隸和復州等地能夠順利推行,因爲他的心腹和支持者大量集中在南直隸,基本控制了這些地方,要說在陝西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都存在很大的困難,短時間之內不易動手。

眼看着南京戶部的府庫漸漸的充盈起來,而紅門錢莊已經基本掌握了南直隸經濟的命脈,絕大部分的黃金白銀都存入到洪門錢莊,而洪門錢莊的票額與票根,已經在南直隸各地開始大規模的流通,鄭勳睿的下一步措施,集中到官吏的俸祿上面去了。

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樣的事情是不成立的,大明官吏的俸祿低得可憐,若是沒有其他方面的收入。不要說底層的知縣知州等等無法維持,就算是朝中的內閣大臣,也無法養活家人,畢竟伴隨身份的是家族的興起。在大明朝這樣的時代,要求內閣大臣家中就是看老婆孩子,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鄭勳睿已經是從一品的高官,可全年的俸祿算起來,也不到五百兩銀子。七品的知縣全年更是隻有六十兩銀子的俸祿,且知縣聘用的幕僚,也需要知縣私人掏出來銀子養活,甚至官服都需要官吏自己拿出來銀子置辦。

高薪養廉從一定程度上說還是有道理的,若是大明各級的官吏,依靠俸祿無法體面的生活了,那你要求人家清廉如水、老老實實做事情,那就是天大的笑話了。

淮北四府三州官吏的俸祿早就改變了,其補貼是俸祿的數倍,拿着這些補貼和俸祿。就算是官府之中的吏員和衙役,也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也唯有做到了這一點,鄭勳睿才能夠在淮北嚴格要求各級的官吏,發現有貪墨行爲之官吏,嚴懲不貸。

在南直隸開始全面徵收商貿賦稅、以及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基礎之上,鄭勳睿可以考慮改變官吏俸祿的事宜了,不過需要做到這一點,還有一件事情必須要做,那就是裁撤各級官府的衙役。

按照朝廷的規矩。各級官府的衙役是沒有俸祿的,平日裡可能會有一些補貼,這些補貼都需要各級官府自身拿出來銀子開銷,衙役的地位也是最爲低下的。沒有誰瞧得起,不少地方的衙役,大都是無賴和混混,這些無賴和混混進入官府,成爲衙役之後,想方設法的盤剝百姓。讓自己能夠活下去,這也就導致官府的形象很不好。

鄭勳睿擔任漕運總督的時候,大力清理了淮北四府三州的衙役,凡是有劣跡的衙役,一律開革,留下來的衙役,進行嚴格的考覈,年紀大的也要開革,但可以給與一定的補助,同時給府州縣規定了衙役的具體數目,不得超過,經過如此的清理之後,衙役的俸祿也納入到官府的開銷之中,也就是讓衙役也有了正式的俸祿。

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還在進行的時候,鄭勳睿就已經開始考慮增加官吏俸祿的事宜了。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出去了,畢竟淮北四府三州的例子擺在那裡,應天府、蘇州府、松江府等地的官吏,不知道有多羨慕,聽到這樣的傳聞,各級官吏熱情高漲,做事情格外的賣力。

鄭勳睿也有難題,那就是南京六部的官吏,人數不少,這是一大塊的負擔。

在淮北的時候,鄭勳睿不需要考慮那麼多的事情,漕運總督衙門的官吏,同樣進行了裁撤,最終保留的只有一百來人,可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府的官吏,總人數達到了四百多人,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府,其最大的特點是官員多,吏員少,南京的各級官府,本來就沒有多少的事情,到這裡的官員,要麼是得罪了朝中的顯貴,要麼就是遭遇到排擠,沒有多大的前途,到南京來養老的,這也讓南京的官吏沒有多大的鬥志,全部都是在混日子。

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鄭勳睿不可能直接裁撤官員,這樣做引發的震動,他可能難以平息。

但是要一股腦的提高這些官員的俸祿,鄭勳睿實在不甘心,他出任南京兵部尚書之後,暫時沒有動南京城內的官吏,可現如今不得不考慮了。

徐望華等人早就提出來了建議,鄭勳睿可以掌控南京六部、都察院以及翰林院、國子監等官府,利用這些官府的存在,大量的安插有能力的官吏,從而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班子。

徐望華等人的建議,鄭勳睿當然是明白的,一旦依託南京六部等官府,安插大量有能力的官吏,那麼他麾下的班子就真正開始形成,任何時候都能夠與京城分庭抗禮了。

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這一步,尤如登天。

大明的絕大部分讀書人,都是擁護皇權的,他們可能是東林黨人、浙黨,但骨子裡還是有着效忠皇上思想的,畢竟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鄭勳睿還不想公開的造反,表面上還是效忠皇上和朝廷,所以他大規模組建班子的事情,看上去就不大可能。

徐望華、鄭錦宏、趙單羽、樑興力和文坤等人集中在鄭勳睿的府邸。

關於調整俸祿的事宜,衆人都是贊成的,不過如何的調整,以及南京各級的官府應該如何應對,衆人的意見不是特別的統一。

調整官吏的俸祿,意味着南京戶部需要拿出來大量的銀子,每年是以百萬兩的數目計算的,這可不是小的負擔,儘管目前收取到的商貿賦稅和農業賦稅,足以維持開銷,但銀子花出去總是需要有效果,花費到南京六部等官府的銀子,就不一定有作用。

爭論持續了好一會了,徐望華看了看鄭勳睿,再次開口了。

“大人,屬下還是堅持以前的建議,南京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以及國子監等衙門的官吏,必須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清理,四品以下的官吏,沒有能力之人,吏部可以開革,四品以上官員,沒有能力之人,可以舉薦到京城或者其他地方去。。。”

徐望華說完之後,文坤跟着開口了。

“屬下不同意徐先生之建議,大人若是採取如此之辦法,等於和皇上朝廷直接對立,裁撤官吏必須得到朝廷許可,沒有得到朝廷許可就動作了,勢必更加引發皇上和朝廷更加嚴重的猜忌,南京六部等官府地位很是特殊,想要裁撤官吏絕非嘴上說說那麼簡單,至於說府州縣衙門裁撤衙役,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會引發任何的震動。。。”

如此的爭論持續了很長的時間,鄭勳睿一直都在思考。

終於,他開口說話了。

“徐先生和文坤兩人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只是站在兩種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

鄭勳睿開口之後,衆人安靜下來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着自身的特長,南京六部的官員,不管怎麼說,大部分都是兩榜出身的,學識方面應該是不差的,至於他們在南京做官的原因,我不想多說,你們都是明白的,我在想,既然我們能夠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爲什麼不能夠讓南京的諸多官吏發揮出來自身的能力,我們不裁撤他們,可是能夠調整他們的職位,讓他們到南直隸的府州縣去,不要留在南京無所事事,這樣還是可以的,只要他們能夠真正的展現出來自身的能力,那我們就予以接納,那些不能夠適應或者是真正沒有能力的官員,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再來裁撤,辦法更好,淮北四府三州以及漕運總督衙門的官吏,職責明確,獎懲措施也是很具體的,不合格的官吏,依照明確的獎懲措施予以裁撤,也讓官吏無話可說,我們將南直隸各級官府所有獎懲措施明確,讓那些不能夠勝任的官吏,自行退卻,豈不是更好。”

鄭勳睿的一席話,讓所有人點頭,他們都有些懊惱,如此明顯的措施,爲什麼沒有能夠想到,用明確的制度來約束各級的官吏,能者上,庸者下,這樣的措施誰都是無話可說的。。

第139章 大勝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80章 人之本性第636章 用強第728章 壯志未酬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225章 突破口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362章 撤兵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199章 親兵營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781章 閃電戰(11)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308章 談判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544章 狂妄的代價(8)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135章 家底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612章 王鐸的擔憂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526章 羣英會(1)第156章 雷霆動作第456章 閃電戰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237章 反間計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559章 青縣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159章 整合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156章 雷霆動作第292章 暗地裡的運作第358章 血戰(2)第357章 血戰(1)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292章 暗地裡的運作第95章 民有三苦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277章 秦良玉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240章 慘烈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237章 反間計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20章 心思第404章 欠債還錢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73章 戒急用忍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828章 騎虎難下
第139章 大勝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80章 人之本性第636章 用強第728章 壯志未酬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225章 突破口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362章 撤兵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199章 親兵營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781章 閃電戰(11)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308章 談判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544章 狂妄的代價(8)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135章 家底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612章 王鐸的擔憂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526章 羣英會(1)第156章 雷霆動作第456章 閃電戰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237章 反間計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559章 青縣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159章 整合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156章 雷霆動作第292章 暗地裡的運作第358章 血戰(2)第357章 血戰(1)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292章 暗地裡的運作第95章 民有三苦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277章 秦良玉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240章 慘烈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237章 反間計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20章 心思第404章 欠債還錢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73章 戒急用忍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828章 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