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帝心

六月中旬,文曼珊、冬梅、荷葉與楊愛珍來到了京城,從南京到京城,她們足足走了一個月的時間,算起來每天的行程不超過百里地,可謂是非常輕鬆的,衆人到了之後,鄭勳睿租住的地方瞬間熱鬧起來,當然跟隨她們前來的,還有十來個下人,好在鄭勳睿早就做好了準備,租住的院落還是不小的。

楊賀攜帶了五千兩黃金,這些黃金就是衆人在京城生活的費用,若是完全依靠鄭勳睿的俸祿和其他方面的來源,養活如此多的人,還真的很困難,到了京城,楊賀將黃金直接交給了文曼珊,聽了鄭勳睿諸多的吩咐之後,隨即帶着一百護衛回江寧縣去了。

鄭家的事情,外面是鄭勳睿做主,家裡的事情,自然是文曼珊做主了。

文曼珊來到京城,鄭勳睿帶着她專門去拜訪了文震孟、文震亨和姚希孟等人,這些都是文曼珊的親人,前去拜訪姚希孟的時候,文曼珊是很不高興的,要不是鄭勳睿提醒她,說不定就擺出臉色來了,甚至是根本不願意去的。

前去拜訪文震孟的時候,文震孟單獨和文曼珊談了一個多時辰的話,也就是這次談話之後,鄭勳睿發現文曼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他更加體貼和關心,話語之中很少提到姚希孟,更不用說什麼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了。

七月初一,正是流火的季節。

正在看着奏摺的鄭勳睿和楊廷樞,突然接到了宮內太監傳來的皇上口諭:翰林學士沈忠仁,翰林修撰鄭勳睿、翰林編修楊廷樞,速到乾清宮,商議政事。

一個月時間過去,這是鄭勳睿第一次進入皇宮。

應該說這樣的情況是少見的,皇上在商量政務或者是讀書的時候,會隨時召見翰林修撰和編修,翰林學士就更不用說了,可這麼長時間才召見,說明皇上的事情很多,而且可能都是棘手的事情,以至於沒有心情召見翰林學士等人了。

三人進入到乾清宮,看見周延儒、徐光啓、溫體仁、閔洪學等內閣大臣都在這裡,還有新上任的禮部尚書黃汝良,而且陳於泰和陳於廷也在這裡。

衆人的神情都不是很好,也讓乾清宮裡面瀰漫着緊張的氛圍。

皇上的臉上,沒有什麼神情,等到沈忠仁等人行禮之後,直接開口了。

“溫愛卿,你將先前所奏的事情,再陳述一遍。”

“臣遵旨,臣彈劾內閣首輔周大人,翰林編修陳於泰,臣彈劾之理由,奏摺上面已經寫的很清楚,臣在這裡簡述,陳於泰和周大人之間是姻親關係,會試與殿試之時,周大人不僅沒有迴避,而且還特意照顧,陳於泰之學識,根本不足以成爲殿試榜眼,特別是會試之文章,比較落選之舉人,尚有很多不足,周大人視而不見,一味錄取,且在殿試之時,特意照顧,讓陳於泰成爲殿試一甲第二名,此等名不副實的事情,臣異常憤怒,爲朝廷大計,臣秉筆直書,彈劾周大人結交朋黨,收受賄賂,錄取陳於泰爲殿試榜眼,讓天下讀書人不服。。。”

楊廷樞的臉色已經發生變化了,他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想不到內閣大臣居然在乾清宮裡面直接彈劾,這難以想象。沈忠仁的臉色也不好看,畢竟來到京城之後,第一次到乾清宮,就遇見這麼麻煩的事情。

鄭勳睿低着頭,臉上沒有什麼神情,他腦子裡急速旋轉的是,若是皇上問及此事,他應該如何回答,至於說緊張的情緒,他完全沒有。

“周愛卿,陳愛卿,你們對溫愛卿的彈劾,有什麼辯解。”

鄭勳睿用餘光看了看周延儒和溫體仁,他很快明白,今日來是什麼目的了,皇上內心的意思是明確的,若是想着查處,就不會在這裡直接詢問周延儒和陳於泰了。

“皇上,臣清清白白,絕無結黨營私的想法,不錯,陳於泰與臣是姻親關係,不過會試乃是謄抄試卷,臣不可能單獨關注陳於泰,也不知道陳於泰的文章是哪一篇,至於說殿試,一甲狀元、榜眼和探花的文章,皇上都查閱過,臣無話可說。”

周延儒說完之後,陳於泰也跟着開口了。

“皇上,臣與周大人乃是姻親關係,故而來到京城赴考,特意迴避,殿試之前,從未拜訪過周大人,此事完全可以調查,臣有半句謊言,甘願接受任何處罰,至於說會試和殿試之事,臣專心考試,未關注其他事宜,不知道溫大人從何彈劾,溫大人懷疑臣之學識不足,臣當然承認學識不足,孔子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這天下學問,永無止盡,臣尚需要不斷學習,以便爲皇上和朝廷效力。”

“臣斗膽了,倒是懷疑溫大人之用心,溫大人乃是會試主考官,殿試考官,臣之文章,溫大人應該也看過,若是那般不堪,應該是直接提出來的,莫非溫大人是在會試和殿試之中有什麼不可告人之事情,故而污衊臣,以轉移目標。。。”

儘管陳於泰說的大義凜然,但鄭勳睿內心是鄙夷的,越是說的坦坦蕩蕩,背後越是有問題,你陳於泰到京城來了,當然不會傻着去拜訪周延儒,你又不是傻子,再說試卷謄抄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作弊的手段,雙反隨便來個約定,文章就能夠被輕易認出來。

姻親之間相互關照一下,只要是學識足夠了,這樣的事情也不算是天大的事情,但是牽涉到結黨營私,那就複雜了,姻親之間抱成團,結成利益小團體,那是很有可能的,偏偏皇上最爲忌諱的就是這個方面的事情。

周延儒和陳於泰辯解完畢,皇上再次開口。

“沈愛卿,你是翰林學士,說說此事你是如何看的。”

沈忠仁的臉色迅速白了,要知道產生爭論的雙反,一個是內閣首輔,一個是內閣輔臣,絕非他這個翰林學士可以得罪的。

“臣聽聞此事,感覺很是突然,茲事重大,臣不才,還請皇上決斷。”

鄭勳睿內心暗暗嘆氣,沈忠仁還真的是忠厚人,以爲這樣和稀泥有用嗎,你不願意得罪周延儒和溫體仁,那就得罪了皇上,而且這種不表明立場的做法,最終也得罪了周延儒和溫體仁,他們可都是想着得到你支持的,你不表態,會讓他們迅速看扁,可謂是最不討好的。

皇上的臉上依舊沒有表情,看向了鄭勳睿,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了。

“鄭愛卿,說說你的看法。”

“皇上,臣以爲,牽涉到內閣大臣之間的彈劾,關乎到朝局之穩定,應該是重視的,既然文大人提出了彈劾之奏摺,上面的事實必然是清楚的,皇上可責成周大人和陳大人各自寫出辯解的奏摺,接下來皇上可安排專人調查,此調查之人,直接對皇上負責,不受任何方面的干擾,如此才能夠有公正的調查結果。”

鄭勳睿說到的這類調查之人,最爲合適的就是司禮監或者是內官監的太監了。

太監的地位很特殊,說起來就是皇帝的奴才,朱由檢雖然在登基之初,大力打壓以魏忠賢爲首的太監,但最終還是沒有拋棄太監,也就是在崇禎四年的時候,重新啓用太監了,這之後太監的權力也愈發大了。

既然皇上已經動了這樣的心思,還不如讓他變相的提出來。

鄭勳睿回答之後,皇上的臉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衆多的目光,很快集中到鄭勳睿的身上,這個時候,鄭勳睿倒是很淡定,眼觀鼻鼻觀口口關心,如同老僧入定一般。

皇上看了看鄭勳睿身邊的楊廷樞,最終沒有再次開口詢問。

“鄭愛卿說的是,朕看如此處理甚好,周愛卿,你是內閣首輔,如此重大的事宜,還是要注意一些的,溫愛卿的奏摺,朕雖不敢完全肯定,但你和陳愛卿之間的姻親關係,是容易引發他人之彈劾的,溫愛卿也是爲朝廷負責,故而提出彈劾,朕希望你不要嫉恨,散朝之後,寫出來奏摺,專門解釋一下,陳愛卿,你也一樣。”

鄭勳睿提議派出人員調查的事情,皇上沒有提及,這樣的態度,就很明確了,相信所有人都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壓下奏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會做任何的處理了。

看來皇上還是非常信任周延儒的,不會因爲一次兩次的彈劾,就懷疑到身爲內閣首輔的周延儒之忠誠,但皇上招來內閣大臣和部分的大臣,將此事公開,也有敲打的意思,要求周延儒今後要多多注意。

皇上這種看似很圓滿的處理方式,得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彈劾的事情,既然公開了,那就必須弄清楚,該處理的就處理,要麼就不公開,暗地裡消化,如此輕飄飄的放過,殊不知日後的爭鬥會越來越激烈的。

想着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不互掐,那是天方夜譚。

想着在大臣之間玩平衡,一邊掌控朝廷的局勢,最終吃虧的是皇上自己。

這就是帝心啊,真的是難測。

第58章 府學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47章 震撼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309章 寒心第226章 死牢第654章 鼓動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297章 決定第912章 大禍臨頭的感覺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0章 府試第840章 局勢的反轉第291章 勝利在望第926章 權鬥第66章 發榜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673章 剿餉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241章 噩耗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709章 朱仙鎮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668章 強力推進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254章 側重點第393章 利誘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463章 潰敗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166章 慘烈第897章 理順體制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589章 痛心(2)第156章 雷霆動作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102章 用人三法第3章 黑子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930章 輿論的徹底轉向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20章 心思第71章 憂慮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575章 警告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326章 後手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40章 辛苦自知第64章 鄉試第76章 割袍斷義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513章 慘敗(2)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3章 黑子第328章 抓重點第69章 鹿鳴宴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773章 閃電戰(3)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124章 徐光啓第645章 悄悄去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6章 鄭錦宏第788章 不着急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413章 兩難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第580章 講武堂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
第58章 府學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47章 震撼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309章 寒心第226章 死牢第654章 鼓動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297章 決定第912章 大禍臨頭的感覺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0章 府試第840章 局勢的反轉第291章 勝利在望第926章 權鬥第66章 發榜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673章 剿餉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241章 噩耗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709章 朱仙鎮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668章 強力推進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254章 側重點第393章 利誘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463章 潰敗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166章 慘烈第897章 理順體制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589章 痛心(2)第156章 雷霆動作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102章 用人三法第3章 黑子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930章 輿論的徹底轉向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20章 心思第71章 憂慮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575章 警告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326章 後手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40章 辛苦自知第64章 鄉試第76章 割袍斷義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513章 慘敗(2)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3章 黑子第328章 抓重點第69章 鹿鳴宴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773章 閃電戰(3)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124章 徐光啓第645章 悄悄去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6章 鄭錦宏第788章 不着急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413章 兩難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第580章 講武堂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