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祖先

在嶺南與西部邊地,無數的山脈與河流,它們是那樣高聳、密集,只有靠近海洋的地方纔出現了大的平原,山谷中的河流向天空敞開了胸膛,在大地上交錯在一起。多少年來,我在這片巨大的土地上行走,蔥蘢與清澈中,心如鄉村之夜一般靜謐。嶺南的三大民系,客家人、潮汕人和廣府人,在與他們長期生活中,總要談到中原的話題。那是有關遙遠歷史的話題。而在西南的大山深處,衆多民族的聚集地,在我的出發與歸來之間,偶爾遇到的一個村莊會提及中原,這些至今仍與外界隔絕的村莊,有的說不清自己是漢人還是邊地的少數民族。但在雲南的怒江、瀾滄江下游,說着生硬普通話的山民提起的卻是蒙古高原。

一次次,中國地圖在我的膝蓋上或是書桌上打開,我尋覓他們祖先當年出發的地方,感覺腳下土地在歲月深處的荒涼氣息,感受兩千年以來向着這個地方不停邁動的腳步,他們那些血肉之軀上的腳板,踩踏到這些邊遠的土地時,發出的顫抖與猶疑,想象歲月中一股生命之流像浮雲一樣在雞形版圖上,從中原漫漫飄散,向着邊緣、向着荒涼,生命的氤氳之氣正漫延過來——一幅流徙的生存圖是如此迫近,令眼前的線條與色塊蠢動!

中國地圖,北方草原生活着遊牧民族,他們是馬背之上的民族,從事農耕的漢人不願選擇北移。東面是浩瀚海洋,發源黃土地的漢民族從沒有與海洋打交道的經驗。於是,古老中國的人口流向就像一道道經脈,從陝西、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帶向着南方、西北、西南流佈。一次次大移民拉開了生命遷徙的帷幕,它與歷史的大動盪相互對應——東晉的五胡亂華,唐朝的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北宋的“靖康之亂”,就像心臟的劇烈搏動與血液的噴射一樣,災難,讓血脈噴射到了邊緣地帶。廣袤的荒涼邊地開始染上層層人間煙火。遷徙,成了歷史的另一種書寫,它寫出了什麼纔是真正的歷史大災難——不是宮廷的政變,不是皇宮的恩怨情仇,而是動亂!大災難首先是黎民百姓的災難。

嶺南是南蠻之南。兩千年的歲月,遷徙者總是一批批上路,向着荒山野嶺走來,成羣成族的遷徙,前仆後繼,他們身後,大災難的陰影,如同寒流。

與嶺南大規模的氏族遷徙不同,西南,更多的是個體的遷徙。似乎是脫離大歷史的個人悲劇的終結地。嶺南的遷徙可以尋找到最初的歷史緣由,可以追尋到時間與腳步的蹤跡。而西部的個人遷徙卻像傳說,一個有關生命的神秘傳奇,緣由被遮蔽得如同歲月一樣難以回溯。我在面對大西南山地時,總是想到,大西南的存在,也許,它使獲罪者有了一種生存的可能,當權者可以靠抹去他從前的生活而保全他的性命,可以把威脅者流放而不是處死。受迫害者有了一個藏匿的地方。害人者有一個自我處置悔過自新的機會。文化人有一個思想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不被儒家的文化窒息。多少文人吟歎與嚮往過的歸隱,在這片崇山峻嶺隨處可見。這裡提供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這是歷史苦難在大地邊緣發出的小小痙攣。從此,生活與這蒼山野嶺一樣變得單純、樸實、敦厚。

我深深關注這種神秘的個人遷徙,這種不爲人知的歷史秘密,就像與歲月的邂逅,它是我在西部山水之中行走所遭遇到的,它激起了我對於人生災難的感懷,對於生命別樣圖景的想象。

隱蔽峽谷

聽說過遙遠而神秘的夜郎國,它與外界的隔絕,僅憑“夜郎自大”這個至今流行的詞語就可以相見。貴州石阡縣,就曾經是古夜郎國的土地,土著是仡佬人,他們的先民最早被稱作濮人。在仡佬人生活的羣山中走,山峰橫陳豎插,蜂擁、澎湃、衝撞,只見滿眼的綠在一面面山坡上鮮亮得晃眼。巨大的羣山中,木樓的村莊藏在深谷,只有像烽火臺的炊煙偶爾升空,才泄露村莊的蹤跡。

正是這片土地,這一天,一個名叫周伯泉的人,走到了石阡,走到了一條叫廖賢河的峽谷。沿着河流爬到山腰上,峽谷裡從沒有升起過炊煙,山下清澈的河水,只偶爾飄過落葉,一大堆奇形怪狀的雲朵浮滿了那些深潭,峽谷被喧譁聲裝滿,像裝着他的寂寞,無邊,無助。

一座龜形山突然出現,向它踩出一條路時,鳥獸們驚嚇得紛紛逃往密林深處。

擡頭,峽谷對面一堵刀削般的巖壁,裸露着,不掛一枝一木。一幅讓人驚歎又絕望的風景,但這個漢人周伯泉卻喜歡了。長時間暴走的雙腳停了下來。

他停下來的地方奇蹟般向峽谷伸展開來,像一個巨型舞臺伸出,一塊坪地出現了。這坪地,在森林之下、河流之上,隱沒於峽谷之中。這就是他的村莊,也是他人生尋覓的最後棲息地。

這是1494年,明朝弘治六年。這一年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大事。但歷史對於個體,譬如這個遷徙的漢人,這一年卻是石破天驚的一年,僅僅這一年在他一個人腳下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長途跋涉,就是我這樣坐着小車長途奔波的人所不能想象的。但這只是他自己的歷史,他走到了任誰怎樣呼喊也不會喊醒歷史的黑暗地帶。深深的遺忘就像誤入了另一個星球。這一年周伯泉爲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給了一個很抽象的命名——“避難圖存”。至於“難”是什麼,他深埋在自己的心裡。這只是一個人的災難,這災難讓他從南昌豐城出發,穿過三湘四水的湖南,其中崇山峻嶺的湘西也沒有讓他停下腳步,他像勁風吹起的一片樹葉,一路飄搖,人世間的煙火幾近絕滅。

他悄悄停伏下來,在言語不通的仡佬人的土地收起了那雙走得腫痛甚至血肉模糊的腳板。在那些孤獨的夜晚,一個人撫摸着腳背,看着自己熟悉的生活變作了遙遠的往事。那巨大的災難於是在羣山外匿去了它深重的背影。他像一個原始人一樣,帶着自己的家人,在這個無人峽谷裡開荒拓地,伐木築屋。廖賢河峽谷第一次有了人發出的響聲。

我沿着周伯泉當年走進峽谷的方向走到了廖賢河,山腰上已經有了一條路,汽車在泥土路上向山坡下開,大峽谷就在一塊玉米地下送來河流的聲音。拐過一道道彎,古寨突然出現在眼前。地坪上一座殘破的戲樓,戲樓下卻站滿了人,衣服也大都是破爛的。一張張被陽光暴曬的臉,黧黑、開朗,綻開了陽光一樣的笑。他們是周伯泉的後人,已傳到了十九代。正是他們,生命有了傳承,才使歷史某一刻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件留存了下來。

村口栽滿了古柏,參天的樹,蓊鬱蒼翠。樹冠上棲滿了白鷺。白鷺在樹的綠色與天的藍色之間起起落落,並不聒噪。坐落在山坡上的寨子,觸目的石頭鋪滿了曲折的街巷與欹斜的階梯,黃褐一片,參差一片。木條、木板穿織交錯,豎立起粗獷的木屋。

通向寨內的鵝卵石鋪砌的小徑,太極、八卦和白鶴圖案用白色石子拼出,極其醒目。它是中原漢人的世界觀與吉祥觀念的刻意鋪陳。而村口樹木搭建的宮殿、觀音閣、戲樓、寺廟、宗祠、龍門,保存的羅漢、飛檐翹角、古匾、楹聯,則是周伯泉教育後代傳承文化的結果,儒家文化於荒嶺僻地的張揚,在仡佬人的世界裡顯得特別的孤獨,它們自顧自地展現、延伸、生長,文化之孤立,更放任了它釋放的能量。村莊的面貌就是周伯泉腦海裡意志、記憶、想象的客觀對應物,一代又一代人沿着同一個夢想持續努力,逼近夢想。

一種孤獨的力量,一種夢境般的世外桃源景象。周伯泉遠離了故土,卻決不離棄自己的文化,像呼吸,他吐納的氣息就是儒家文化的頑強生殖力。漢人漂洋過海了,也要在異邦造出一條中國式的唐人街,這是文化的生殖力量!

周伯泉不會是一介布衣,他飽讀詩書,那些四書五經在他的童年就熟讀了。古寨造型精緻的雕花木門窗,圖案爲花鳥、走獸、魚蟲,雕刻刀法嫺熟,線條流暢,富含寓意,它表達了主人求福安居的心態,儘管這是他後人雕的,但思想的源頭在他那裡。

古寨遵從着勤、儉、忍、讓、孝、禮、義、耕、讀的家訓,家家善書寫,民風古樸,禮儀有加。而家門口粗獷猙獰的儺面具,是對荒曠峽谷神鬼世界的恐懼聯想,是苗族、仡佬族對他們啓示的結果。

只有一戶人家改變了寨子木樓建築的格局,他們用磚和石頭砌了樓房。樓下窗口掛着幾串紅豔豔的辣椒,兩位老人在門口打量着來人。他們坐的矮凳用稻草繩編織。水泥地坪上,兩隻雞正在追逐,瘋跑。老人站起來招呼人進去坐。一位中年婦女聞聲從豬欄裡出來,朝人笑了笑,她正在喂一頭野豬。一個多月前,她的男人從山上捉了它,不忍心殺掉就圈養了起來。野豬哼哼的聲音比家豬兇狠得多。

山坡下一眼山泉,泉邊建有一個涼亭,這是山寨人接水喝的地方。當年周伯泉也許是在捧喝了這眼山泉時收住了心,要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扎於此地。在炎熱的夏天,捧一捧山泉水,一股涼意沁人肺腑,甘洌、清香。

離泉邊不遠是一座連體墳墓,葬着一對夫妻,他們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在山寨留傳。而在離這不遠的一處峭壁上,周伯泉鎮日面對着空蕩蕩的大峽谷,聽風吹松葉聲、流水聲,虛無的空想早如這空氣一樣散去,只有堅硬的墓碑從那個遠逝的時空站到了今天。

吃午飯的時候,來了寨子裡的幾個姑娘,她們來敬酒,圍着桌子對着客人唱歌,雙手舉杯,直視着來客,眼裡隱隱柔情閃爍。她們的敬酒歌不同於仡佬人,是改造後的古典詩歌。古代詩歌由口頭傳誦的模樣讓人唏噓,那意境、情思比泉水還純,令人回味。歌聲在古柏間繚繞時,竟涌起了一陣陣薄霧。

喝過周伯泉當年喝過的水,聽過了他後人的歌唱,再在他的墓地前良久駐足,眼前的大峽谷,就像他當年的災難被歲月隔斷了,讓我向前一步也決無可能,他的後人沒有一個知道那“難”是什麼“難”,我只能對着一座空蕩蕩的峽谷凝思潛想……

神秘墓碑

這是一個夏天,是哀牢山、無量山的夏季。那些蒙古高原沿橫斷山脈高山峽谷向南遷徙的羌氐後裔,歷經千年的遷徙,不知哪個年月,來到了這裡。這是有別於漢人中原大遷徙的另一路遷徙,蒙古高原是這些散落成南方各個弱小民族的出發地。

汽車在羣山中翻越,我的腦海在以鎮沅的偏遠來想象哀牢山、無量山,也在以哀牢山、無量山的荒曠雄奇來想象鎮沅的偏僻。原始部落苦聰人祖祖輩輩就居住於此。簡陋的木杈閃片房或竹笆茅草房由樹木與茅草竹片搭建,立在陡峭的山腰上,像一個個鳥巢,多少世紀,它們向着狹窄的天空伸展,偶爾有人從茅屋下擡起鷹一樣的眼睛,看到的永遠只有面前的黑色山峰。他們不知道山之外世界的模樣。祖先來到了這片深山老林,深山就像魔王一樣鎖住了後人飛翔的翅膀。生活,幾千年都像大山一樣靜默、恆常。

又是一條大峽谷,汽車羣山中瘋轉,白天到夜晚,沒有止盡。峽谷山脈之上,一個叫九甲的地方,山低雲亦低。海拔三千多米的大雪鍋山,雲中青一片綠一片,深不見底的峽谷在腳底被一塊石頭遮擋,又被一條牛遮擋。移動一步有一個不同的景緻。

在九甲的第二天,隨着趕集的苦聰人走進大峽谷中的一條山徑,濃密的樹林中只聽得到人說話的聲音、腳踩踏泥土的聲音,卻看不到近在眼前的人。站在石頭上,放眼峽谷,那空曠的幽藍與天空相接。遠處的寨子卻清晰可見。那裡有木瓦做的樓房。一位背揹簍的老人說,那裡是寨子山、領幹、凹子幾處山寨,住了一百二十多戶熊姓人家。很久以前,他們的祖先一個人從江西遷來。

又是一個漢人來到一個原始而遙遠的世界,在今天,乘飛機、坐汽車,也得幾天幾夜,它至今仍與現代社會隔絕。

在一座大山又一座大山出現在他腳下又從他腳下消失的時候,他爲什麼沒有想到停留?寒來暑往,多少年的行走,只要從睡夢中醒來,他的腳步就邁動了,那是一種怎樣的心境?他也許相信自己的腳步再也停不下來了。是什麼緣由,他在九甲這樣的地方停下來了?是原始部落人讓他感覺安全,還是哀牢山大峽谷如同天外一般的仙境,再也聞不到人間的氣息?或者是聞不到了漢人的氣息,漢文化的氣息?他是要背叛?行走如此之遠,若不是非同尋常的大災難,他不會離自己的文化如此遙遠。當文化也遠如雲煙,那是安全的最大保障。也許,他是一個不屈者,人性中出走的情結,反叛的情結,離經叛道的情結,讓他只想走到天之盡頭。

在寨子山的高山之上,守着自己的後人,一塊神秘的石碑立於一座墳邊。這座墳留下了他人生的秘密。

石碑鮮爲外人所知,幾乎沒有人進去過。九甲有鎮**的人去了,面對深奧難懂的古文,什麼也讀不懂,只認出了他的名字——熊夢奇。

突兀的寨子取名文崗。懸傾於峽谷的木樓高兩層寬三間。長而寬的峽谷,只有它兀立於森林與陡坡之上,一種決絕的氣息,從大峽谷中凸顯,強烈,分明。

想走近它。也許,石碑刻下了一個寨子的秘密。

走過一段路,天色暗下來了,無奈之中,只得在密林中的小道返回。無邊森林的飛禽走獸在暮色中發出了陣陣奇怪的叫聲。

晚上看苦聰人表演苦聰“殺戲”。早早地,地坪上搬來了大刀、花燈、紅旗和粗糙簡陋的頭飾。紙紮的頭飾造型奇特,尖角很多,有的帽頂上插了三角旗,有的還在後面做了花翎。紙做的各種不規則的幾何形燈箱,寫上毛筆字,用長杆立在坪地四角,做了演出場地的裝飾物。一羣苦聰青年男女在地坪換戲裝,女的穿上了紅裙、戴了花帽,男的穿花的長袍、有的圍白毛巾。他們寡言少語,臉上表情僵硬。

銅的鈸、銅的小鑼敲起來了,殺戲開演。只有喊叫,偶爾的唱腔也像在喊,沒有絃樂伴奏,拿刀槍的男人穿着碎花長袍或拖着兩條長布,在鑼鈸聲中跳躍着,銳聲說上一段話,就拿着刀槍,左手高舉,雙腳高高起跳,表演起來像道士在做道場。樂器只有鑼和鈸,用來敲打節奏,節奏並不狂野,也不緊迫,像西南少數民族生活那樣不急不緩,永遠讓心在一邊閒着。快節奏的時候,有人吹響了牛角號,還有西藏喇嘛吹的一種拖地長號,放在地上嗚嗚地響。他們不斷重複跳躍、打鬥。我終於看出來了,他們表演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三國裡的人物。

漢文化還是傳播到了哀牢山中。這也許與熊家寨不無關係。這麼山高水遠的逃避之路,不會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平民百姓所爲。爲生計或者躲避平民百姓所遭遇的災禍是用不着跑這麼遠的。也許,是他內心深處已經嗅不得一丁點漢文化的氣息?這熟悉的氣息不消失,他就會感到威脅。他只有走到一個連漢文化氣息一絲一毫也沒有的遠方,心靈纔會真正安寧下來。只是,他自己身上散佈出去的漢文化氣息是可以例外的,他不會感到不安和威脅。他不自覺地把漢人的歷史漢人的文化帶到這個原始部落。也許,他的身後有一個重要的事件,也許,他是傾國家之力追捕的要犯?正是他給歷史留下了一個千古懸念?

然而,他最終還是不得不回到漢文化,用漢文字寫下自己的墓誌銘。一個諱莫如深的人,當他走到生命的盡頭,他願意講點人生的秘密,他害怕自己被歷史埋沒得無聲無息沒有半點蹤影,生命結束得如同草寇,一抔黃土掩埋於荒野之地,生命就永遠消失於荒蕪時空了。但他必須用莽莽羣山來隱藏,他仍然害怕,他也許想到了後人,他不希望被自己累及。他於是用古文字,以漢文字最隱蔽的表意功能,寫下了謎一樣的墓誌銘。他只想等待朝代更替後遇到高人,可以來破解他的秘密,墓碑上的銘文至少給自己的身世留下了一份希冀。

晚上,月亮從峽谷升了上來,又大又亮,把天空雲彩照得如同大地上的冰雪。大山卻沉入更深的黑暗。

大西南偏僻之地,自古的化外之地,直到明代建文四年鎮沅纔有文字記錄歷史。據縣誌載,乾隆三十四年,鎮沅發大水、地震,上空有星大如車輪或自北飛南、或自南飛北數次。又載,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恩樂天鼓鳴,黑霧彌空,有巨星自東隕於西北。民國十一年,有人從北京帶回一架腳踏風琴,事情記入縣誌大事記,成爲1922年唯一的一樁事件……

雨後的山風吹來,人輕得像飄浮起來了,一種奇異的感覺,山拱伏於足下,呼吸透明,心亦空明一片。頭上碩大的月亮,好像在飛,而幽黑峽谷中的熊家寨好像沉入了永恆的時間之海。

在山脊的水泥路上徘徊,直到一陣越來越密集的雨在樹林裡落出了聲音。走進房子裡的時候,我在想,一個人的決定,有時影響的不只是他的一生,是世世代代。他在作出人生的決定時,經過冷靜思考嗎?一個人走向西部,這是一條多麼荒涼的路!它一閃念出現在想象中,心裡就像爬過一條冰冷的蛇。我想,這不是一時衝動的結果。他們一定認爲自己對社會與人的深切體悟與認識,是最接近真理的。因而,在漫長歲月的考驗中,他們絕少翻悔後退。他們在異地僻壤獲得了心靈的安寧。

一個人,數百年前邁開的一雙腳,多麼微不足道,多麼渺無音訊,何況飄散在時間的煙霧中,早已洇去了痕跡。然而,西部的山水,偏僻而森然的風景,卻將歲月的一縷悠遠氣息飄來,如時間深處的風拂過,帶來了那些微小的但卻與人生之痛緊緊聯結的瞬間。

在南方的一些古老村落,正如祖先預料的那樣,世世代代,事情一直沿着他們的想象前進,直到今天。在隔絕的環境裡,時間的魔法把一個人變成一個連綿的家族,如同一棵南方的榕樹在大地上獨木成林。譬如湖南嶽陽的張谷英村,張谷英就是六百年前從江西翻山越嶺而來的人,他憎恨官宦生涯,辭官歸隱,尋找到一個四面山嶺圍繞的地方,過起與世隔絕的生活。這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村莊,二千多人全都是他的子孫。當年日本鬼子也沒有找到他的村莊。

又譬如,貴州貞豐縣北盤江陡峭的懸崖下,隱蔽的小花江村,當年一戶梁姓人家從江西遷徙到了這裡,他的石頭屋前是湍急的江水在咆哮,屋後靜默着屏幕一樣的山峰,鳥翅也難以飛越。當年紅軍找到這個隱藏的險地,在峭壁間架設懸索,從這裡渡過了北盤江。他們都是一個人的決定,卻影響了一個氏族的去向與生存。這不能不說是生命的一個奇蹟!

天剛放亮我就起牀了,峽谷裡被雲填滿,像一個雪原晶瑩透亮,這天我去千家寨看一棵兩千年的老茶樹。幾千米的大山都在原始密林下攀登,這不只是在挑戰人的體力也是在挑戰人的毅力,一切都到達了極限的狀態。晚上回到九甲,腿腳連邁過門檻的力氣也沒有了,小腿、大腿都痠痛得擡不起來。去熊家寨的願望再也沒有可能了。

熊夢奇,留下一座墓碑給了歷史。在蒼茫的歲月中,它的神秘將一直穿越時空。

一戶漢人

西部,讓我陷入一個人的幻想——

他正坐下來休息,他太累了。在時間的深處,你看不到他。但他的確在休息,摸出一張小紙片,再從袋裡捏出菸絲,把它裹了,吐吐唾沫黏合好,一根喇叭狀的煙就卷好了。隨着長長的一嘆,一口乳白色的煙如霧一樣飄向空中,瞬息之間就沒了蹤影。

這是一種象徵,很多事物就是這樣只在瞬息。無蹤無影的事物遍及廣袤時空。好在上帝給了人想象的能力,虛無縹緲之想其實具有現實的依據。他就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事件,煙一樣消散。但後人可以想象他,塑造他。這可以是遷徙路上的一個瞬間。他或許是流民,或許是避難者,或許是流放的人,或許還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但毫無疑義,他是一個村莊、一羣人的祖先。

他的後人捲起那支菸時,那煙已經叫莫合煙了。

莫合煙只有西部的青海、新疆纔有,他要去的方向就是那裡。這是一次向着西北的遷徙。

他來自陝甘,他有西安出土的兵馬俑一樣的模樣。

往西北,天越走越低,樹越走越少,草也藏起來了,石頭和砂刺痛眼睛。他走過一片沙地,出現了一小塊綠洲,但是沒有水。他只是在一袋煙的工夫就穿過了這片綠洲。更廣大的沙地,他走了一天才把它走完。

綠洲再次出現的時候,這裡已經有了先到者。他在漸漸變得無常和巨大的風裡睡過一夜,再次上路。

他走了三天才遇到一塊綠洲。綠洲已經有一座村莊,這是一座廢棄的村莊,被風沙埋了一半。他用村莊裡的鏽鋤頭扒開封住門的沙土,住進了別人的村莊。他一住半年,這個村莊裡的人又回來了。這情景西部常有。

他又遇到一片綠洲的時候,已經走了七天。晚上住在一堵土林下,聽到有人在喊他,又聽到了哭聲,他也喊,他的喊聲無人答理。哭聲越來越大,拂曉時變成了哭嚎。

太陽出來時,一切平靜如常,廣闊的荒野什麼也見不到,一片蒼涼。夜幕降臨後,喊聲、哭聲又起,天天如此。他想到了自己村莊被剿殺的人,想到了這些靈魂也許跟着他一起到了逃亡的路上。他害怕。他不知道大漠上的魔鬼城,風沙是能哭泣的。他不得不再次上路。

他得與風打交道了,有時是順着它們,有時是橫穿過它們,有時是逆着它們,風中的沙石越來越多,打在臉上有點癢。他被一團風裹進去,裡面只有微弱的光,他再也無法看到遠方,看到方向。他不知道沙塵暴,第一次與它打交道,他以爲自己從此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以前,變化是一點一點的,他還可以聯想到遠去的世界,現在,沙塵暴像一股洪水沖斷了這樣的聯繫,他以爲再也回不到從前的世界了。他開始驚恐。

幾天之後,太陽出現了,遠方的地平線也出現了,他才知道這是一陣風,一陣長長的比夢境還長的風,不同於以往任何時候見到過的風。他從此要與這樣的風打交道了。

沙漠是怎樣出現的,他又是怎樣走到了沙漠的深處,是怎樣又找到沙漠深處的一片綠洲,這樣的信息在他的後代傳遞着生命的過程中消失了。

大西北沙漠中那些把一個滿天石頭或沙子的地方取名叫做漢家寨、宋砦或是別的標明自己漢人身份的地名,至今住的不過幾戶、十幾戶人家,乾打壘的房子,都是泥土與紅柳條築起的土房。這是來自陝甘的遷徙者最終落腳的地方。他們的生命在與嚴酷的自然環境搏鬥中,一個接一個殞沒了。但生命依然在繼續。

千年歷史中,他們陸續遷徙到了這裡。與南方一個人的遷徙繁衍出一個大家族不同,塔克拉瑪干沙漠嚴酷的環境抑制了生命的繁殖力量。他們在大漠深處的生存如同芨芨草,在適應與抗爭的過程裡生命的火種不能燎原,卻持續不滅。

他們與北方的走西口、闖關東不同,那種遷徙大多與災荒和生存有關,而他們長途遷徙與戰爭和圍剿相關,與異族、宗教相關。血腥的歷史浸染了這塊土地。常常是一個民族或一批人居住,之後,殺戮到來,這裡又變成了另一個民族另一批人的居住地。甚至,佛教與***教也在這裡更替。

這幾乎就是那條絲綢之路,也是當年玄奘西去取經的路。我在崑崙山下塔克拉瑪干南面行走,我看到了公路上踽踽獨行的人。就在這個人從我車窗一閃而過的瞬間,我看到了他邁出的腳——一雙粗布鞋包裹的腳。在這樣廣大的沙漠世界,這邁步的動作多麼微不足道。但這個與我相遇的人仍然立場堅定,交替舉步。百里外的村莊,得靠人的意志和毅力抵達。

沙漠裡生活的人,都得有這樣頑強的意志。

一陣風沙襲擊,沙瀑像白色雲霧飄過黑色路面,緊隨後面的黑暗如牆移動,只在片刻吞滅了一切。車子急剎中差點翻下公路。這是車燈也射不穿的黑暗之牆。車外的世界不見了,那個踽踽獨行的人也被風沙吞沒。車窗關死,我還是聞到了濃厚而嗆人的沙土腥味。嘴脣緊閉,牙齒裡仍然有沙粒嚓嚓磨響。

沙暴過後,千里戈壁是現實的洪荒時代,陽光下的沙石,泛出虛白的光,灼傷人的目光。擡頭看見一片片的絕望,不敢相信這片地球上灼傷的皮膚,會有窮盡的一刻。它被天穹之上狂暴的太陽烤乾了、燒燬了。黃色、褐色、白色,一條條傷痕從崑崙山斜掛着瀉了下來,大地向着沙漠腹地傾斜,石頭的洪流,大海一樣寬闊,沒有邊際。

雲朵,躲在地平線之下,與戈壁一樣從地平線上冒出來。它們緊挨大地的邊緣,沒有膽量向遼闊而靛藍的蒼穹攀升。遷徙者也許曾朝着天邊的雲朵邁步,相信雲朵之下的雨水和綠洲。

地平線是一條魔線,把布匹一樣的戈壁抖摟出來。太陽的火烈鳥向着地平線歸巢。車朝向渾圓的太陽鳥跑,彎曲的地球微微轉動。太陽被追得落不了山,懸在前面,落像未落。

一座水泥橋,橋下石頭洶涌,在人的咽喉裡涌起一陣焦渴。橋在乾渴裡等待崑崙山冰雪融化的季節。它在沙裡已經有些歪斜,像渴望到無望的人萎靡了精神。一年一度,夏季濁黃的雪水裹帶着山坡上的沙石,從這裡衝進沙漠,一直盲目地衝進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這是沙漠綠洲生存的唯一原因。

前方出現了沙棗、楊樹。這是于田的地盤,一個村莊出現。

進村裡,去尋找水源。一排楊樹後,一口籃球場大小的水塘,塘裡的水發黃。于田人叫它澇壩水。它是崑崙山衝下來的雪水貯存起來的,一年的人畜飲用就靠這塘水了。

走進一戶人家,男的是這個維吾爾村唯一的漢人,姓劉,許多年前他從一個漢人的村莊遷來。正是維吾爾人的古爾邦節,他們一家人圍坐在土炕上,吃着燉羊肉。女主人下了炕,把地窖裡藏着的冰取出來,放上糖,端給我。這是天然的冷飲。它那杏黃的沙土顏色,讓我感到不安。茫茫戈壁,黃色是讓人陷於絕望的顏色。綠色,只是幻覺。白色是飄渺夢想——那是崑崙山上的積雪、天空中的雲朵。在黃色泥土的平房裡,如同走進了泥土的內部。泥裡的光幽冥、暗晦。黑暗中發亮的黑眼睛,漢人的黑眼睛,是兩個怯生生的孩子朝我打量。

男人不吭聲,一個奇怪的人,幾乎不會說話。出於什麼禁忌,他家院門經常落着一把掛鎖,到節日纔打開一下,平常出入須翻一人高的圍牆。停在院內的自行車也從圍牆上扛進扛出。院內的一棵杏樹是用洗手水養活的。樹下兩個鐵皮箱,用來取水,由毛驢把裝滿水的鐵皮箱運回家。水,也從圍牆上擡過來。

吃過飯,男人去看他種在沙地上的哈密瓜。一根拇指大的塑料管,相隔十幾公分伸出一節草根大的短叉管,從水塘抽上來的水,從這短管裡滴落幾滴,哈密瓜就能發芽了。生存的智慧用在了對水的精確計量上。

這個祖先從陝甘遷來的人,已經忘記了還有一條日夜奔騰的黃河,忘記了那土地上灌溉的水渠。他融進了沙漠,不再知道沙漠外的事情。不知道這裡的土地是大地上最乾渴的土地。祖先的遷徙,已海市蜃樓一般飄遠。

他坐下來休息,摸出一張小紙片,再從袋裡捏出菸絲,把它裹了,吐吐唾沫黏合好,一根喇叭狀的莫合煙就卷好了。相同的動作,多少世紀在一雙雙男人的手上傳遞。他遞煙給我,我搖了搖頭。他自己點着了火,隨着長長的一嘆,一口乳白色的煙如霧一樣飄向空中,瞬息之間就沒了蹤影。

姓劉的男人在我起身告辭的時候,問到了西海固,那是他祖先居住的地方。他問那個黃土高原上水是不是也很金貴。

午後,一場風暴從北方的沙漠深處刮來,空氣從灼熱開始轉涼,沙塵如同雲霧在遠處的地面上浮動,很快將吞沒這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村莊。這個叫託格日尕孜的地方,曾經有一個叫庫爾班•吐魯木的老人騎着一頭毛驢去了北京。他走到策勒縣時被家人追了回來。後來他又上路了,到了北京,見到了毛主席。

我擡眼作最後的打量,高高的楊樹就像夢境裡的事物一樣不能真切。我在逃離風暴的車裡,看到它瞬息間捲進了風沙中,像夢一樣消失。

大地上又變得空空蕩蕩。而村莊沒有一個人逃離。汽車在沙塵暴前面狂奔,這個在沙漠像南方霧天一樣習見而平常的事物,在南方人眼裡卻像沙漠怪物。其實,在它的面前,我無處可逃。它就像時間的煙霧,把世間的一切抹去。

山腳趾上的布依怒江的方式遷徙的跫音荒涼的盛宴尋找鄉村奢華的鄉土水上來的祖先香豔的歐洲水上來的祖先張谷英的村莊被虛擬的行程復活的詞語被虛擬的行程海濱墓園廣府人的南方張谷英的村莊遷徙的跫音生命打開的窗口永遠的梵高森林邊上的巴比鬆湘西的言說者靈魂高地多瑙河的藍色旋律張谷英的村莊張谷英的村莊山腳趾上的布依永遠的梵高死亡預習荒涼的盛宴森林邊上的巴比鬆荒涼的盛宴荒涼的盛宴湘西的言說者張谷英的村莊張谷英的村莊森林邊上的巴比鬆神秘而日常的事物森林邊上的巴比鬆背對夕光而飛香豔的歐洲生命打開的窗口靈魂高地靈魂高地神秘而日常的事物荒野城村被虛擬的行程水上來的祖先被虛擬的行程死亡預習路上的祖先生命打開的窗口被虛擬的行程路上的祖先森林邊上的巴比鬆死亡預習神秘而日常的事物死亡預習怒江的方式路上的祖先多瑙河的藍色旋律山腳趾上的布依神秘而日常的事物多瑙河的藍色旋律神秘而日常的事物神秘而日常的事物永遠的梵高永遠的梵高山腳趾上的布依多瑙河的藍色旋律怒江的方式永遠的梵高死亡預習荒涼的盛宴尋找鄉村被虛擬的行程海濱墓園怒江的方式復活的詞語靈魂高地荒野城村靈魂高地多瑙河的藍色旋律永遠的梵高復活的詞語怒江的方式生命打開的窗口水上來的祖先水上來的祖先海濱墓園森林邊上的巴比鬆路上的祖先
山腳趾上的布依怒江的方式遷徙的跫音荒涼的盛宴尋找鄉村奢華的鄉土水上來的祖先香豔的歐洲水上來的祖先張谷英的村莊被虛擬的行程復活的詞語被虛擬的行程海濱墓園廣府人的南方張谷英的村莊遷徙的跫音生命打開的窗口永遠的梵高森林邊上的巴比鬆湘西的言說者靈魂高地多瑙河的藍色旋律張谷英的村莊張谷英的村莊山腳趾上的布依永遠的梵高死亡預習荒涼的盛宴森林邊上的巴比鬆荒涼的盛宴荒涼的盛宴湘西的言說者張谷英的村莊張谷英的村莊森林邊上的巴比鬆神秘而日常的事物森林邊上的巴比鬆背對夕光而飛香豔的歐洲生命打開的窗口靈魂高地靈魂高地神秘而日常的事物荒野城村被虛擬的行程水上來的祖先被虛擬的行程死亡預習路上的祖先生命打開的窗口被虛擬的行程路上的祖先森林邊上的巴比鬆死亡預習神秘而日常的事物死亡預習怒江的方式路上的祖先多瑙河的藍色旋律山腳趾上的布依神秘而日常的事物多瑙河的藍色旋律神秘而日常的事物神秘而日常的事物永遠的梵高永遠的梵高山腳趾上的布依多瑙河的藍色旋律怒江的方式永遠的梵高死亡預習荒涼的盛宴尋找鄉村被虛擬的行程海濱墓園怒江的方式復活的詞語靈魂高地荒野城村靈魂高地多瑙河的藍色旋律永遠的梵高復活的詞語怒江的方式生命打開的窗口水上來的祖先水上來的祖先海濱墓園森林邊上的巴比鬆路上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