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都安心了

傍晚時分,郭榮自衙署歸,沒有回府,而是吩咐着車駕,直向邢國公府。就如往常一般,直入內園,正遇主母張氏。

郭榮行禮,張氏比郭榮,實則並沒有大多少歲,但看着他,倒是一臉慈祥的表情,畢竟身份在那裡。知道郭榮關心什麼,指着身後,溫聲說:“夫君知道你要來,在房中等你!”

就如劉承祐“關懷”的那般,郭威直接在榻上待了一天。郭榮入內,聞到空氣中瀰漫的藥味,眉微凝,快步上前,恭敬地站在榻前。

“你如今也是大漢國公,論勳爵,論權位,都不比我輕,就不必這般站着了,我可當不起!”見其狀,郭威還有心情對養子開着玩笑。

郭榮卻一板一眼的:“在朝爲臣,在家爲子,朝儀不可廢,家禮不可敗!”

“坐吧!”對其表現,郭威也不覺奇怪,朝他伸手示意。

郭榮這才坐下。

“今日入朝之後,便聽聞父親告病,臥榻不起,再度向陛下請辭。”郭榮微微一嘆:“病情如何?”

“你應該也知道,我是心病更勝於體疾啊!”郭威微微苦笑。

“我在衙內便聞,聽聞你染病,陛下與寧妃,親自過府探視了。”郭榮這麼說。

郭威似乎有些感慨:“傳得這麼快?”

“朝野盡知啊!”

“陛下對我的恩遇與厚待,實在讓我承受不起了!”郭威顯得有些無奈。

“今日陛下與父親,相談結果如何?”郭榮直接問。

對此問,沉吟了一會兒,似乎還在回憶對話情形,郭威說:“我與陛下,已是心知肚明,我也對他盡陳其情,如沒有意外,用不了兩日,詔制就下來了!”

又是一嘆,郭榮問:“父親去向如何?去洛陽嗎?”

“不管留在開封,還是洛陽,只怕都難徹底消除隱患!要走,所幸走個徹底!”郭威感慨着:“思來,自堯山出,也有幾十年了,當年代天巡邊,也是過家門而不入。人越老,這思鄉之情越重,我同陛下也算心有靈犀了,他當會準我回堯山。楚霸王說過,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今朝我郭威衣錦而歸,也是光耀門楣,順便重修郭氏宗祠!”

見郭威這般坦然,郭榮心情也輕鬆了些,想了想,說:“過個十年八載,父親未必沒有再歸京師之日!”

“以我的身體,能不能再活那麼久,都是問題!”郭威灑然道。

見郭榮想要說些什麼,郭威伸手止住他,神情逐漸恢復了嚴肅,異常鄭重地對他道:“有件事情,我思慮已久,想要和你商量一下!”

“父親請講!”察覺到郭威語氣的變化,郭榮臉上也增添了幾分嚴肅性。

坐起身,深吸了一口氣,郭威說:“你改回柴姓吧!”

說是商量,但語氣很堅決。此言於郭榮而言,不啻於一道驚雷在腦中炸響,臉色劇變,難得失態地站起了身。然而過硬的心理素質,讓他迅速穩定下心神,又慢慢地坐了下來,沉容思量幾許,擡眼看着郭威,問:“有此必要嗎?”

顯然,郭榮明白郭威此舉目的所在。而觀其表現,郭威也有所感慨,像郭榮這樣的子嗣,他又何曾捨得啊。

“其實,早在淮南之戰以後,我就有此打算!”郭威鄭重地點點頭:“唯有如此,方能徹底打消陛下的疑慮,也向其剖胸以表我父子心跡!自回京以來,我也在認真思量,郭氏在朝中、軍中的影響,還是太大了,天下逐漸歸治,天子又非易與之主,而今大權獨握,手掌乾坤,豈能容郭氏。

似符家、高家、折家,在朝中的權勢、地位,可謂雄厚了吧,但那終究難觸及根本。而我們則不同,發於河東,起于禁軍,這纔是護持劉漢江山的主要力量。如今,更進一步,又成外戚,縱陛下不加猜疑,我都覺心驚膽戰。

乾祐初年的輔臣,而今也只餘下我一人了。陛下納郭寧,給我晉相,給你封國公,無一不是予我以暗示,唯有求退而保平安。”

頓了下,郭威繼續說:“以你的精敏,想來也能看中其中的問題。我知你是個有大志的人,陛下用你,固然是看重你的才幹,但是,郭氏的身份怕會成爲他心中的一根刺,時間越久,扎得越深,終會成爲他信用你的阻礙。

一旦脫離郭氏的身份,你便可以自立門戶,放開手腳,大施才幹,輔弼聖朝,削平諸國,一統天下,還復河山,青史留名。”

“你未及童冠,便跟在我身邊,小小年紀,便能將府中庶務打理整齊,供養上下。當年,我家道中落,膝下無子,收你爲子,既是喜你謹厚,也想傳宗接代!”說着說着,郭威又回憶起來,語氣中也帶有少許感傷之色:“但如今,時移世易,我卻不好再讓你這當朝樞相,承郭家之嗣。”

“另一方面!”郭威露出了點笑容:“陛下恩典過重,使我父子兩國公,放眼滿朝,也只有榆國公(李洪信)、壽國公(李少遊)那父子能相提並論了。若我有些私心的話,也爲將來,將這公侯之爵,蔭與郭信、郭侗兄弟倆了......”

郭威說了這一大串的顧慮與考量,可謂推心置腹了,郭榮的心情也徹底平復下來。迎着郭威的目光,郭榮起身,這回動作犀利多了,徑直跪倒於榻前,朝郭威連磕了三個頭,沉聲道:“父親既然心意已決,只有恕兒不孝了!”

見狀,郭威也不窩在榻上了,直接掀開被子,赤腳落地,雙手扶起郭榮,兩眼也有些發紅:“你這是讓我汗顏,情何以堪啊!”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

平靜了兩日,大漢滿朝臣僚開始進入吃瓜模式。皇帝一道詔下,以邢國公郭威,風症嚴重,引發舊疾,不能視事,正式準他所請,允他辭去身上一切職銜,回鄉歸養。

其後,又降詔,加郭妻張氏二品誥命夫人,賜其幼子郭儀正六品朝議郎,又增加食邑三百戶。

就這樣,還朝拜相升國公,入政事堂僅一日的郭威,徹底宣佈告別朝闕。而朝中對此,自是議論紛紛,似乎李濤這些身處高位者,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穩坐釣魚臺,處置國務。

那些中低層職吏,則多了些猜測,畢竟在常人看來,七月以來,郭氏聲勢浩大,隱隱有蓋過李氏、符氏成爲大漢第一外戚權貴的聲勢,並且實權重大,然而不過十餘日,這一頁就徹底翻過去了。

同時,郭威的告老,在軍中也引起了一些波瀾,當然,那些舊部、深交之將領,更多的只是表示可惜,畢竟郭威也才五十來歲。不過,身患重病,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再加天子待遇尤渥,也都沒有繼續關注。

而隨着郭威的歸養,皇帝安心了,皇后安心了,宰相們安心了,郭威自己也安心了......

在其後,再度引人注目的,便是郭榮複姓,認祖歸宗。這件事情,當然是郭威歸養的後續,並且一定程度上,比郭威歸養本身,更值得重視與深思。

對於很多人而言,郭威雖去,但郭氏這面大旗猶在,郭榮就是那個仍舊高居廟堂、執掌重權的掌旗者,還可以作依附郭氏的那些將吏們的靠山。

然而,郭榮都不姓郭了,在很多人那裡,又將打個折扣。當然,不是說郭氏從此倒了,畢竟宮中有寧妃,郭信、郭侗兄弟也在爲官,但與郭威、郭榮相比,那又是兩碼事。

對於郭榮複姓,劉承祐既是意外,又是欣喜,郭氏父子的這番舉動,讓他看到了兩個字:誠意。

事實上,以郭榮如今的成就與權勢,再繼承郭威的影響力,用不了幾年,劉承祐或許便會如忌憚郭威那般忌憚他。但是,郭柴分離,那麼這個時間就可以持續得更久,也可以讓劉承祐更放心地用郭榮。

雖然,二十多年的父子情誼,是沒那麼容易捨棄的,但是不要小瞧一個姓的更改,那是法理與名義上的割裂,涉及到財產與名望的繼承,影響是尤其深遠的。

第1707章第330章 小市民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2章 大朝會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96章 楊邠案(4)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27章 冬至宴3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85章 安心第100章 梁山濼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8章 皇子戍邊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39章 韓常案第446章 皇后駕到淺談兩點第347章 談話第243章 總結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34章 驚陶谷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48章 老皇帝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85章 賜宴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76章 去鄴都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53章 遁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1章 送行第346章 底層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81章 內外變動
第1707章第330章 小市民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2章 大朝會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96章 楊邠案(4)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27章 冬至宴3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85章 安心第100章 梁山濼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8章 皇子戍邊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39章 韓常案第446章 皇后駕到淺談兩點第347章 談話第243章 總結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34章 驚陶谷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48章 老皇帝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85章 賜宴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76章 去鄴都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53章 遁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1章 送行第346章 底層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81章 內外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