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撤了

“是要提前做好準備了!”劉承祐低聲呢喃了一句。

“休整得也差不多了!”略作沉思,目光凝起,變得堅定銳利,劉承祐挺身撫案,環視一圈,沉聲道:“傳令各軍各營,提高警備,做好隨時出兵的準備!”

言罷,又對向訓吩咐道:“傳令下去,讓我們的人嚴密盯着東京的情況,一日一報!”

“是!”

“河陽三州,既然紮下了武行德這顆釘子,就好好利用利用!”劉承祐想了想,繼續道:“給李萬超傳一道軍令,讓他率領肅銳軍向懷州動一動,策應武行德!”

“將地圖打開!”一番安排下來,劉承祐站起來身,走至堂間,伸手示意了下。

立刻衛兵上前,將懸掛在側面的那張地圖展開。招呼着衆人,一起研究着契丹人的撤退路線,雖然還沒有明確的消息傳來,但是值得研究一下。

劉承祐心底已經篤定,契丹人撤出中原的時間,差不多了。在劉承祐的記憶中,雖然模糊了具體時間,但他十分確定,耶律德光就是在今歲三月發還契丹。

然而,就在當夜,劉承祐收到了來自河南密探的急報,遼帝耶律德光已然在十七日,正是下詔,發兵返回北國。

哪怕早有預料,也讓劉承祐有點措手不及。爲了慎重起見,劉承祐穩妥地選擇反覆確認消息無誤後,立刻派人飛馬報與晉陽,隨後便親自領軍東向,進駐壺關。

......

事實上,武行德舉事後,耶律德光便已然確定的發還本國的日期。及至十七日晨,耶律德光以國舅蕭翰爲宣武軍節度使,留之統管諸州,將中原之事盡委於其手,而自領軍歸國。

其後,鸞駕起行,十幾萬大軍,分爲數批北上,晉諸司僚吏、嬪御、宦寺、方技、百工、圖籍、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宮縣、鹵簿、法物及鎧仗,悉送上京。

滑州,白馬津。

這座溝通南北的千年名渡,已然被數量衆多的遼軍與役夫佔滿,尤其是在耶律德光的鸞駕到後,場面反而更加混亂。

若只是軍馬,斷不會如此。然而,數之不盡的財貨要運輸,民夫丁壯要控制,石晉的百官及其家屬要押送,耶律德光的鸞駕更要嚴格保護,再加上還要時時警惕那些可能突然冒出不要命得來襲擊的漢人義軍......

契丹人的組織能力,本就不強,牽扯至此,自是混亂不堪。

十幾萬大軍的撤還,前後綿延近百里,大量的輜需、戰利品,嚴重遲滯了契丹人北還的步伐。而越打越聰明的各路中原義軍,在血的教訓下,也慢慢地學會了“游擊戰”,沿途不斷騷擾,硬是給契丹人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雖然此前,耶律德光遣專人,在白馬蒐集船隻,準備渡河事宜。然真到用時,運力根本無法滿足。

站在高處,掃着津頭前亂糟糟景象,耶律德光的臉色十分得難看,面龐上因慍怒浮現出一絲異樣的潮紅,恨恨地說:“匆匆北來,就讓朕看這樣一副場景,就這樣的速度,什麼時候才能渡河?”

周邊都是些內侍,沒人敢接他這話。見皇帝震怒,都畏懼地低下頭,生怕引起其注意,這兩日,耶律德光已經因怒而殺了好幾名內侍了。

“永康王呢?”用力地抽了口氣,耶律德光語氣愈顯暴躁。

“回陛下,胙城有亂民襲擾,永康王親自帶人去剿滅了。”見耶律德光似乎氣糊塗了,一名內侍終於壯着膽子提醒了一句。

“亂民!亂民!又是亂民,這些漢人,怎麼如此麻煩?好不知死!真該將之屠滅了!”耶律德光怒氣爆棚,旋即嘴裡又罵道:“兀欲也是,一干草寇毛賊,需要他親自去對付嗎?”

腳步帶風,在津頭上急躁地踱了幾步,好不容易纔稍稍平息下來,耶律德光立刻命人招來幾名臣子。

“傳令下去,加快渡河,今夜,朕要在黎陽宿營!”唾沫星子橫飛,耶律德光手在空中揮舞着,降下嚴令:“爾等親自去安排,如若違時,嚴懲不繞。”

幾名大臣互相望了望,有心諫辯一二,但見耶律德光那惡狠狠的表情,都識趣地閉嘴,硬着頭皮應下。

胸膛起伏,氣息急促,過了許久,都未緩下來。耶律德光沒有發現,自己的脾氣是越來越暴躁了。忽覺身體燥熱難耐,擺了擺手,立刻回御帳,召來一名新的妃嬪,發泄火氣。

在耶律德光嚴令下達不久,大河之上,伴着一陣悽慘的哀嚎,一艘滿載着金銀錢財的船,突然傾陷,被捲入漩渦,吞沒......

大河的水位,明顯上升不少,水流比起前些時日也湍急了許多,再加裝的東西太多,船隻不堪負重。

這下,似乎引起連鎖反應一般,河水中央,很快又傾覆了兩艘。場面,一下子更加混亂了。

出現了意外,被耶律德光委以渡河急務的大臣,又只能慌慌忙忙得重新調度安排。碼頭上,已然裝滿的人、財的船隻又紛紛靠岸,卸貨下人,減輕重量。至於打撈沉船,那是不可能的,救人,那就更沒必要了。

忙亂間,又發生了船隻相撞傾覆的事故。伴着河水洶涌,搭在水上的浮橋又斷了幾個缺口,正在渡河的契丹軍士大量落水,這些人多不識水性,基本都直接被淹死。

各種意外的發生,似乎讓契丹人的北歸之旅蒙上了一層陰影。場面混亂,水情變化,似乎都預示着今日不宜渡河,但耶律德光早降下死命令,契丹人上下只能硬着頭皮調整、補救、冒險......

當夜,耶律德光終究沒有成功地在黎陽宿營。前前後後,硬是拖的四五日,拱衛在他御前的數萬軍隊並大量財貨,方纔完全渡河完畢。

至於後續的契丹人軍隊,耗費的時間則要更長了。在這個過程中,損失了不少人、財,不多被役使的民壯,就契丹軍士,落水淹死的,便有七八百。

並且,也許日後局勢穩定了,自大河中,還能撈出不少金銀錢財,以充府庫。

第257章 龍舟第379章 蕭思溫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38章 破寨第119章 回京第176章 雍王第252章 面聖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19章 幸西京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92章 定州事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50章 聽政第446章 流光園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59章 還朝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76章 去鄴都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71章 六合堤上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117章 潑冷水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474章 補漏匠第418章 洗禮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94章 楊邠案(2)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397章 指點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416章 尾聲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362章 分封?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9章 叔父第13章 楊業述職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6章 “座談會”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85章 安心第58章 回師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7章 貴戚解權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章 王、鄭二公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8章 瓊林宴第255章 雍王犒軍
第257章 龍舟第379章 蕭思溫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38章 破寨第119章 回京第176章 雍王第252章 面聖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19章 幸西京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92章 定州事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50章 聽政第446章 流光園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59章 還朝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76章 去鄴都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71章 六合堤上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117章 潑冷水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474章 補漏匠第418章 洗禮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94章 楊邠案(2)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397章 指點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416章 尾聲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362章 分封?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9章 叔父第13章 楊業述職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6章 “座談會”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85章 安心第58章 回師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7章 貴戚解權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章 王、鄭二公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8章 瓊林宴第255章 雍王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