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兵臨壽春

bookmark

淮水之陰,隔淝水北面八公山,便是淮南重鎮壽春所在。時入冬季,淮南各處已是一片蕭冷,縱目一觀,已多殘敗之景。不過壽春,仍舊是南方雄城,屹立於淮水之濱。

壽州一地的重要性,自不需贅言,千百年的戰爭史,江淮之爭,盡顯其地位。也正因如此,三代以來,佔據江淮的割據勢力,從楊吳變成了僞唐,但對於壽州卻是沒有絲毫放鬆。

此時的壽春城內,屯有左神衛一軍,這是南唐的禁軍精銳,再加上州鎮軍、及鄉軍,壽州的唐軍足有一萬出頭,這已經是損失過後的守軍實力,也是主將何敬洙還得以據城而守的底氣所在。

然而此刻,就在這堅城之外,漢軍已陳兵其下,安營紮寨,正從容地加固寨牆。

此時,在壽春北城頭,一名鬢角斑白的老將正持劍而立,眺望兩三裡外的漢軍大營。這名老將,身材短小,不過五尺出頭,女牆垛幾乎能抵到其下巴,且容貌極其醜陋,幾不能看的那種。

然而就是這麼個形容醜陋的老人,在漢軍兵臨城下之時,是城中最爲冷靜、鎮定的人,也是壽春一萬多唐軍的主心骨。

何敬洙,本爲淮南名將,早年爲人家僮,壯年時追隨南唐先主李昪,是南唐的開國功臣。雖則樣衰,但內秀其中,性格剛烈,有威嚴,善帶兵,有名望,曾當過金陵禁軍的高級指揮,也曾鎮守過地方,屬於南唐軍隊的中流砥柱。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因爲其外貌之故,也確實使得其仕途坎坷,已至花甲之年,方纔位至大鎮節度。

“何公,漢軍的營寨,越加完善堅固,還是讓末將再帶軍出城,衝殺一陣,壞其營基。否則,等他們城下站穩腳,我軍困於城中,就將徹底陷入被動了!”在何敬洙身邊,跟着幾名壽州將吏,其中左神衛指揮使徐象忍住開口請道。

聞言,何敬洙直接遙遙頭:“前番已然試過漢軍的戰鬥力,派軍出擊,徒添傷亡,削弱我守城實力。眼下敵軍兵鋒正盛,不可輕纓。還是等待朝廷的援軍吧!”

聽何敬洙這般說,徐象沉默了,忍不住一嘆。

就在三日前,北漢潁州團練使司超突然率兵兩千南下,在壽春西南的正陽段淮水搭建浮橋,一下子吸引了壽春守軍的注意力。

在唐軍出擊抵擋之時,自宿州那邊漢軍動了,由護聖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帶人突襲下蔡城。下蔡是壽州最北端的一座城池,在淮水以北,鞏固着下蔡渡口。

而何敬洙早有準備一般,即分兵前往救助。就在這個時候,早早隱伏南下的漢軍主力動了,從壽州、濠州交接處的淺灘涉渡而來。連番的聲西擊東,打了唐軍一個措手不及,而何敬洙雖然在淮河南岸,佈置了一些把淺部隊,但底下的士卒有些疏忽,被一擊而潰。

何敬洙聞之,仍舊不亂,即親率五千甲士,戰船一百艘,水軍三千餘,分水陸兩路,快速進軍攔截,動作不可謂不快。趕到漢師渡河之處時,已有兩千餘漢軍整裝齊備成功渡河,而在北岸,密密麻麻,有更多的漢軍等候,唐軍在何敬洙的指揮下,迅速投入戰鬥,雙方面對面來了一場激烈交鋒。

幸好漢軍的水師靖江軍的主力也在此,掩護大軍渡河。近一百五十條戰船,五千餘水軍,成軍以來,第一次同南唐軍隊進行交戰。結果不出意外的,哪怕向訓盡力指揮,身先士卒,接舷而戰,以衆擊寡,且有岸上弓兵相助,又借猛火油之利,方纔與唐水師拼了個旗鼓相當,一個多時辰的激戰,雙方各損兵數百。

損失並不能算小,但掩護大軍渡河的任務卻是完成了,沒有讓唐軍水師影響到大軍涉渡。而在岸上,何敬洙的五千甲士,在面對慕容延釗親自統率小底軍作戰的情況下,苦苦堅持,眼見壽州水軍無法突破漢師,且傷亡漸大無奈撤退。

然而,在撤退途中,漢軍主帥王峻的殺招來了。早就自淺灘渡過淮水的數千侍衛虎捷鐵騎,在指揮使郭崇威及史彥超的率領下,攔腰突襲,讓唐軍深切地體會了一番北方鐵騎的威力。

在戰爭開啓後,奉宸營中不少軍校士卒,都被劉承祐派到南征大軍中,充當軍官,史彥超在虎捷軍,王彥升在護聖軍。

而因渡河漢軍步軍在慕容延釗的指揮下,並沒追擊,有所失警的唐軍,在漢騎突襲下,一觸即潰,四散而逃。老將何敬洙,是極力收攏敗軍,敗退二十餘里,被趕下淝水。最終只收攏了兩千敗卒回壽春城,而出擊的唐軍,被俘殺兩千多,還有不少亡逸,凍死淹死於淝水中的也有數百人。

真切地感受了一番漢軍的戰力之後,何敬洙深知,野戰絕非其對手,故一面安撫士卒,一面州內唐軍盡數收攏於城內,有徵召青壯,增聚糧草。十分乾脆地,做好固守城池的準備。

而漢軍那邊,王峻本來的打算,就是吸引唐軍出來,一戰而殲之,然後從容渡河。雖則沒能一戰而竟全功,但效果還是很理想的,唐軍退去,全軍分爲兩路。一路步騎走陸路岸上掩護,一路經水路由水師護送走淮水,直向壽春。

十分順利地兵臨城下,即遣輔兵、隨徵民夫將早早準備好的巨木,安營紮寨。

就在這個時候,唐左神衛指揮使徐象集中兩千精銳,出城突襲,想要趁漢軍初至,營壘未固,施以打擊。但漢軍將校,從上到下,作戰經驗豐富者,太多了,怎會沒有防備。一個小伏擊,出擊壽州精銳損兵過半。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連續敗於漢軍,城中軍民士氣大跌,難道這般被動防守?”徐象忍不住道,有些不依不饒。

何敬洙眉頭皺了皺,偏頭凝視他:“爲將者,臨機而戰,如今並非良機,貿然出擊,愚蠢之舉!”

被這般呵斥,徐象臉色不悅,不忿道:“何公不會是敗了兩場,就怕了漢軍吧!”

“徐象,你敢侮辱本帥?”何敬洙雙目一瞪,醜容凝起,搭配着氣勢,更加駭人。徐象立刻便老實了,他並不敢保證這矮醜老頭會不會一劍捅殺他。

收回蔑視的眼神,徐徐北望,淝水淅淅而流,漢軍的營壘氣勢森嚴。念及城中情況,一股深深的憂慮,隱現於老目之中。

“傳令下去,各門守軍,給我嚴守城池,不得出擊,敢有違者,軍法處置。軍府僚屬,繼續準備守城器械,滾石檑木,金湯火油。還有,多備大盾,竹排,沙土,漢軍的猛火油,太過慘毒了!”深吸了一口氣,何敬洙嚴厲地吩咐道。

“遵命!”

“希望朝廷的援軍能儘快到來吧!”

......

相較於壽春城內的緊張壓抑,漢軍大營之中,同樣肅重,但要多謝輕鬆的意味。涉水而來,兩戰皆勝,水戰也不輸不贏,可算爲此次南征開了個好頭。

此番動兵,王峻統帥淮南前營,小底、護聖、奉國、虎捷五千騎軍,再加宿、潁州的團練軍,漢軍足有近四萬,屯兵城下者,便有三萬步騎,再加上從徵的勞役,直接號稱十萬。

漢營之中,馬嘶畜鳴,好不熱鬧。國舅高懷德此番以小底軍都虞侯的軍職隨徵,正陪着都指揮使孫立巡視營盤。

即便過了多年,孫立還是以往的作風,舉止粗魯,作風強悍。給了一名因天冷而縮手縮腳的哨卒兩鞭子,嘴裡罵罵咧咧的:“再敢偷懶,我砍了爾等。”

嘴裡罵得厲害,卻命人去後營,再領一盆炭,供哨亭士卒取暖。

“冬季已至,天氣只會越來越冷,卻要辛苦打仗......”孫立嘴裡嘟囔着,他向來如此,有什麼說什麼。

高懷德出身貴門,起點高,見識廣,對於孫立這等起於毫末的將校,向不以之爲同道。但是,在諸軍歷任軍職過後,也見過不少似孫立這樣的粗人,從這些人身上,也觸類旁通地學到了不少另類的帶兵手段。

此時聞言,高懷德道:“冬季雖寒,我北方將士,卻也不是難以忍受。若是夏季,南方卑熱,那才難熬。”

“照你這般說,明年盛夏之前,我們得盡取淮南?”孫立說。

“如果戰事拖到明年夏,氣候溼熱,確實不利作戰!”高懷德說。

孫立點了點頭,隨機擺擺手道:“我說高國舅啊,我們這纔打到壽春,冬季結束都還早着了,提什麼明天盛夏!”

嘴角扯了扯,高懷德笑笑:“將軍說得是,眼下打破壽春,纔是首要之事......”

而在中軍帳,足足十六名着明光鎧的衛士,站着崗,這些人都是王峻的親兵部曲,王都帥的派頭很足,尤其在初戰告捷的情況下,更使得他威壓南征諸將。

帳內,暖爐烤火,地毯橫鋪,榻上,王峻正一身束身錦服,同慕容延釗下着棋。腰板挺直,不時捋一捋長鬚,眼神自信,目光清明,嘴角含着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一副儒將風采。

用更簡單的詞來形容此時的王峻,那便是,裝13。

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45章 了結第297章 怪圈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61章 癲狂?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69章 禍事了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2章 “鄭州站”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60章 論婿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3章 臺懷之事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97章 重拾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70章 同州之戰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15章 冬月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98章 山道第1751章 結束了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765章 三郡公第21章 西巡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60章 “暴斃”第31章 送行第7章 貴戚解權第68章 婚宴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55章 良平島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74章 帝崩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803章 運動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26章 近臣之殤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676章 慘重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章 附議
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45章 了結第297章 怪圈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61章 癲狂?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69章 禍事了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2章 “鄭州站”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60章 論婿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3章 臺懷之事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97章 重拾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70章 同州之戰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15章 冬月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98章 山道第1751章 結束了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765章 三郡公第21章 西巡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60章 “暴斃”第31章 送行第7章 貴戚解權第68章 婚宴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55章 良平島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74章 帝崩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803章 運動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26章 近臣之殤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676章 慘重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章 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