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三月初十

bookmark

在盧多遜批判着趙普,在張德鈞針對向王寅武,在劉皇帝評估着臣僚們之間矛盾的同時,被盧多遜惦記着的趙普還在爲封禪事項操勞忙碌着。

大典日定在三月十日,而隨着日期的臨近,一切井然有序地鋪開,但氣氛也逐漸變得嚴肅緊張,

事到臨頭,反倒比此前的千頭萬緒更令人忙亂。

作爲大典的總導演,趙普承擔的壓力顯然是最大的,同時,這也是他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如此深度地參與一項事務。

過去不是沒有重點關注某事、某務、某政,

但像此番這般,

過問每一個具體細節,確屬首回,顯然,盡善盡美也是趙普的目標。

不同於大漢以往的朝會、祀天、祭祖等大典,那些典禮早就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流程與模式,上上下下,包括能夠參與的人,都很熟練,即便有所變化,也只是正常的小範圍調整。

封禪則不然,這立國以來頭一遭,完全沒有經驗,哪怕在史冊古籍中能找到那些文字用以借鑑,但是,那文字描繪的畫面想要將之真實且更加完美地呈現出來,可就不是易事了。

沒有彩排,

場面還搞得這麼大,還得完美呈現,

這個完美,

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以趙普統籌事務的能力,在這方面也是個巨大的挑戰。

暮色已降,春夜輕寒,宰相下榻處仍舊是燈火通明的。趙普坐下大案後邊,坐姿仍舊是那般端正筆直,幾道燭火微光只能照到他半張臉,而半張臉上能夠看到明顯的疲憊。

七八名“封禪委員會”的僚屬在下,二三人坐着,四五人站着,靜聽趙普吩咐。趙普也是不厭其煩,鄭重其事地,與衆人展開對封禪流程的梳理,完善每一個環節,深挖每一個細節。

“新到的大臣、使節,全部通知到位,不只要把章程告悉,還要明確一點,不論是誰,

都得按照章程來,

必須聽從指揮......”

“通知楊殿帥,從明日開始,封鎖來岱道路,禁止外來人衆,同時,對封禪路線進行戒嚴,以免聚集在周邊的閒雜人等,影響大典的籌備與展開!”

“大典過程中,所涉人事、器物、建築,全部再檢查一遍,當值的宿衛、儀仗,可以進入崗位待命了!”

“禮樂隊,車隊,繼續操練!還有那些道衆佛徒,再強調一番,務必按照章程走,這裡不是他們超然物外的地方......”

“廁所糞坑興修得如何了?道路野地間的牲畜糞便清理得如何?這臭氣漫天,必須儘快解決!”

“.......”

事無具細,趙普是一條一條,把所有能夠涉及的人事物都考慮進去,一件件地做敦促安排,而下屬們,則筆速如風,埋着頭拼命記錄。

就連大典日當天,每個人的站位,都畫了一張圖,要求傳達出去。當然,在整個規劃中,那些固定的站位、職守,並不是什麼難題。

難點在於,整個過程是動態的,劉皇帝先要驅車前往封祀壇拜祭,然後才登山,其後還有下山南行樑父,其中周折與麻煩遠非尋常祭祀可比。

所幸,這些流程需要分三天進行,不是要求一天之內完成,也給了一些調整的餘地,但即便如此,整體而言,仍舊是緊迫的。

“大典將近,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所有事項,要徹底展開落實!還需諸位,戮力同心,完成大典。

本相還是那句話,可以忙,但一定不能亂,尤其是陛下祭禮過程之中!爲了大典,朝廷投入巨大,陛下密切關注,諸位也忙碌日久,事到臨頭,更容不得出一絲差錯,以免前功盡棄。

這件差事,辦好了,諸位都是有功之臣,辦不好,那麼本相就當親自向陛下請罪了......”

趙普言罷,目光侵略性極強的看着這幹僚屬,所有人本就不輕鬆的表情變得更加嚴肅了。類似的話,趙普也不是第一次說了,但一次比一次直白,一次比一次嚴厲。趙普固然有壓力,但這份壓力也被他轉嫁給所有負責大典的職吏,一起煎熬着。

一批人聽候完吩咐,有序退出,又換一批人入內,接受指示,循環往復,然後又是趙普對一些重點環節、負責官員進行特別交待。

通過這種頻繁瑣碎的接見、安排,沉溺於工作之中,似乎也能緩解焦慮。夜已漸深,一名疲憊的僚屬恭敬地告離困頓的宰相,沒有片刻歇息,通事郎彙報,欽天監令王處訥來了。

沒有做什麼調整,當即吩咐傳見。王處訥在大漢朝中也算個名人,技術性官僚,擅長星曆、占候之學,身上帶着一些神秘的光環,被很多人視爲天師。

當然,劉皇帝重視此人,還是因爲他實際的作用與功勞。這麼多年,王處訥對大漢最大的貢獻,便是對皇曆的完善,到如今,大漢的《應天曆》已經出到第四版了,且越發完整、準確,都是在王處訥的主持下研究編寫的。

曆法這個東西,或許並不那麼起眼,但於民生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不只起一個記時日的作用,更在於指導百姓的日常生活,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

因此,劉皇帝一向重視,而王處訥也因此功,在欽天監的位置上,一待就是二十年。職位雖然沒有提升,職位之外的各種待遇卻是異常優渥,且完成了許多在天文星學上的研究成果。

而在欽天監任上一待二十年,這樣的情況,在大漢大抵也就那麼幾例了,能夠例舉出的,只能往太醫院、三館這樣的衙司去尋找了,當然,也只有這等專業性強的職司纔能有如此穩固的職任現象。

此番封禪泰山,作爲欽天監,王處訥自然也參與其中,很多前期的準備,也參考了他的意見。

已是深夜,趙普召其來,自然事涉封禪。命人奉茶,趙普也不脫離帶水,直接嚴肅地問道:“王公,你可確定,十至十二日,氣候良好?”

具體舉行典禮的時日,就是聽從欽天監的意見後,最終確定的。而這一點,也尤爲重要,天氣更是最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

要知道,前兩日,才下過一場小雨,都說春雨貴如油,但對趙普來說,他是寧願這半個月都是無雲無雨的。

面對趙普又一次詢問,王處訥老臉上沒有一絲不耐,但或許也正因爲這種反覆的確認,反而不敢保證了。

在趙普那審視的眼神下,王處訥沉吟了下,道:“稟相公,依照老朽與僚屬們的觀察測算,大典當日,應當無虞!”

那一抹遲疑,顯然被趙普抓住了,麪皮抽動了下,看着這老朽,最終還是沒有像其他僚臣一般過於苛責。

雖然,他要的只是一個確定的答案,用以提氣,堅定信心,但或許也正是這份關心則切,反而讓王處訥不自信了。這回答,也越發趨於保守了。

“王公與欽天監吏們的判斷,素來準確,少有差池,本相還是很相信的!”沉吟了下,沒有放狠話,反而溫言安撫道:“這麼晚了,相召叨擾,還望包涵!”

“相公言重了!”王處訥應道。

沒有什麼空閒廢話,很快王處訥便離開了,似乎並不願意同這個宰相打交道。而趙普,也沒辦法,也能寄望於欽天監那些專業人士的判斷,沒有問題了。

開寶十二年三月初十,屬於劉皇帝的封禪大典正式開始,由泰山之陽的封祀展開。

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61章 “龍宮”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80章 京觀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71章 北齊鎮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77章 耶律妃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57章 龍舟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85章 賜宴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64章 禁轎第176章 雍王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1章 送行第117章 潑冷水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459章 挫折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75章 在滑州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98章 事泄了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50章 聽政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714章 百姓苦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32章 進宮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5章 漸不自知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83章 敞開談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52章 聽政3第53章 交代後事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97章 心虛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10章 坦白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84章 教訓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無題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
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61章 “龍宮”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80章 京觀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71章 北齊鎮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77章 耶律妃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57章 龍舟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85章 賜宴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64章 禁轎第176章 雍王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1章 送行第117章 潑冷水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459章 挫折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75章 在滑州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98章 事泄了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50章 聽政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714章 百姓苦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32章 進宮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5章 漸不自知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83章 敞開談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52章 聽政3第53章 交代後事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97章 心虛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10章 坦白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84章 教訓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無題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