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金陵政局

bookmark

乾祐五年四月二十一,漢帝降詔,以端明殿大學士顏衎爲河東布政使,翰林學士竇儀爲河東按察使;興捷軍都將王彥超爲河東都指揮使。

同時,政事堂、樞密院,各揀幹吏,急上河東赴任,如此,也拉開了中央朝廷對地方軍政正式插手涉足的序幕。與以往不同,此番朝廷的觸角,直接深入到州縣,人事任免,職位調遷,皆總於朝廷。

削藩只是手段,軍政分離,加強中央權威以及對地方軍政的控制,纔是目的。穩步落實,如無意外,三兩月內,河東軍政將煥然一新。

比起朝廷對淮南新佔之地的改革嘗試,河東的改制要矚目得多。

……

“陛下,金陵來報,宋齊丘死了!”王景崇再度進宮,奏上一則劉承祐比較感興趣的消息。

“哦?”正與馮道相談的劉承祐聞訊,果一副興致盎然的模樣,問道:“他不是被李璟放歸九華山休養了嗎?聽聞其雖年近古稀,但身體素來硬朗,只怕不是正常衰亡吧!”

“陛下英明!”王景崇說道:“密探所得,李璟將宋齊丘幽居於九華山,不久前,絕其食,致其餓亡!”

“呵呵!”劉承祐不禁笑了笑,道:“都說李璟仁德心慈,對這元老宿臣,何以如此狠毒,垂垂老朽,飢餓致亡,可比白綾毒酒,要痛苦得多!”

王景崇則繼續道:“另外,李璟在宋齊丘死後,下令,奪其名爵,以窺伺謀逆罪之,諡醜繆!另,遭貶的陳覺、李徵古,亦誅死!”

聞言,馮道不禁唏噓:“宋齊丘聲名盛於南國,機變如神,號稱可當十萬,一時顯赫,權傾朝野,到了卻不得善終,身後定論惡名,誠可嘆也!”

劉承祐則稍微琢磨了一會兒,說道:“殺宋,誅陳、李,看來,淮南一戰,對李璟影響甚大啊,以致不顧其虛名,痛下殺手!宋齊丘一死,宋黨可謂連根拔起,再無起復可能,這是嚐到放任黨爭的苦果了......”

“陛下,如此一來,僞唐消黨禍,向使其上下一心,而圖復起,對大漢而言,不是好事啊!”馮道提醒劉承祐道。

點了點頭,算是認可馮道的看法,但劉承祐並沒有表現得太過憂忌,說:“若徵淮之前,其能改革,控制黨爭,朕還當真會有所顧忌。但時至如今,晚了!而今僞唐朝堂,是什麼情況!”

“自韓熙載拜相以來,總領國政治,北方士人官吏得到重用,馮延巳仍居相位,但似乎有意避其鋒芒。北人當政,韓熙載提議改革,進興國十策,李璟已允之......”

劉承祐忍不住摸着自己的短鬚,輕笑道:“這韓熙載,終於有機會,一展所長了!只可惜,未得其君,也不逢其時啊!他那興國十策,朕前番就有所聞,無一不是針對僞唐官僚、勳臣、豪族、商賈,改革稅收,消特權,惠百姓,無一不是鍼砭時弊,利國利民啊!”

“這韓熙載,確是一人才!若讓其改革成功,則必富其國,強其兵,不可不引以爲戒啊!”馮道向劉承祐發起警訊。

看着馮道,劉承祐平靜地說:“如今之僞唐,痛失淮南,其統治根基只餘江東半壁及江西一地,李璟如今重用韓熙載爲首的北方士人,以其坐大,雖統一政令,但南人豈能甘願?韓熙載之革新,奪其私利,無異於對江南官僚勳貴行剜肉之舉,痛徹心扉。看着吧,僞唐政局,必有反覆,李璟能否彈壓得住,都是問題!”

“陛下目光如炬,真知灼見,令人佩服!”馮道恍然,滿臉的感慨,拱手道。

“再者!”劉承祐說:“縱使韓熙載改革成功,李璟頂住反噬,所積之錢糧財貨,豈不正好向大漢進貢?”

當然,劉承祐還有一個想法沒有表露出來,那就是,異日漢軍攻取江南,對於僞唐時弊,也必定會進行一番改革,對江南的土地、財貨等社會資源,定然會有一個重新分配。韓熙載所爲,在劉承祐看來,甚合他意,算是替他試行。

甚至於,劉承祐有這樣一個想法,平南之後,若是韓熙載還活着,便讓其人繼續,革新除弊。

“陛下,還有一事!”王景崇道。

“說!”

“李景遂力辭儲位,李璟終允之,改封僞燕王李弘冀爲嗣!”王景崇稟道:“不過據聞,李弘冀性格剛暴戾,入住東宮之後,擅斷跋扈,屢有逾制,又私結軍將,不討李璟歡心。”

敲了敲案面,劉承祐說道:“原以爲,這儲位之爭,會引起一陣大的風波,沒曾想,卻是以這樣的結果告終!那李景遂,當真掃人雅興啊!”

擡眼,掃過馮道與王景崇,微微一笑:“不過,一個不討君主歡心的太子,會有什麼結果?”

聞言,馮道與王景崇,都忍不住配合着,笑了出來。

“金陵那邊的消息,繼續盯着!”劉承祐朝王景崇揮了下手,又瞧向馮道:“遣使去金陵,向李璟催要歲貢,朕撤軍之前,允他先貢一部分,而今夏收將至,得催他一催!”

“是!”

“使者人選,不知陛下屬意何人?”馮道先請示道。

劉承祐琢磨了一會兒,突然問道:“那鍾謨,現在何處?”

對此,無人能答,一個被扣留的唐臣,押還東京,沒有多少人會在意。

“臣立刻去查問!”見皇帝面有不悅,王景崇趕忙應道,得允後退下,匆匆而去。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馮道問:“陛下是打算用此唐臣爲使?”

“是有此意!”劉承祐擡指,說:“當初李璟遣使求和,鍾謨與李德明二者,李德明投順,爲我朝積極奔走,促成和議。鍾謨自矜名節,緘默寡言,但朕觀之,卻也不失爲一識時務者,只是放不下面子罷了。朕有意用之......”

“放其南歸,只恐其不復北還!”馮道說。

“那,朕只能祝願他,能爲唐廷所納,委其一個大點的官職了!”劉承祐輕笑道。

聞言微訥,馮道不由捋了捋白鬚,似有所得,卻實在有些摸不準皇帝的想法。

“對了!”劉承祐變了個話題,對馮道說:“有一事,朕想聽聽馮卿的看法!”

“陛下請講!”

劉承祐說:“朕收到奏報,說河陽節度使李暉,在河陽任上,貪瀆不法,壓迫生民,以致怨聲載道,馮卿以爲如何?”

聞言,馮道老眉頓時就鎖了起來,小心地瞟了皇帝一眼,這河東事尚未了結,又打算朝河陽動手了?前番,皇帝明明說過,河陽等州鎮,先不急。

當然,相比於河東,河陽三城雖當要衝,拱衛洛陽,但份量要輕得多。真正讓馮道在意此事的原因,是河陽節度使李暉,乃他馮老相公舉薦的,他就不得不多想想,皇帝以此徵詢自己意見的目的何在。

考慮幾許,馮道說道:“陛下,李順光乃高祖舊將,開國老臣,素以忠良聞名,在鎮數年,也未嘗有違逆朝廷的舉動。臣聽聞,其好虛名,說其以小惠士民以邀虛譽,臣信。但若說其有什麼大奸大惡,老臣以爲,陛下或可派人前往河陽查察......”

聽其言,劉承祐頷首:“馮卿之言有理,當使人查證,爾後再斷!”

“陛下英明!”

瞟了馮道一眼,見這老兒有些心神不定,劉承祐放其回堂,卻無意再嚇他了。

第197章 財計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36章 盡伏東北第82章 不手軟第9章 鳳翔戰況第164章蜀臣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1章 議治湖湘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803章 運動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62章 難得遲疑278章 軍務第1675章 血戰第48章 耿崇美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309章 衡釀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790章 憂勞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97章 指點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675章 血戰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56章 是非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02章 絕境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55章 拉開序幕第311章 李沆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41章 祭關公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3章 豪強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19章 難審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99章 還債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17章 潑冷水第162章 薨逝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64章 監國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80章 投漢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61章 淑妃病危第82章 矛盾第150章 聽政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4章 驚陶谷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
第197章 財計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36章 盡伏東北第82章 不手軟第9章 鳳翔戰況第164章蜀臣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1章 議治湖湘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803章 運動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62章 難得遲疑278章 軍務第1675章 血戰第48章 耿崇美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309章 衡釀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790章 憂勞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97章 指點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675章 血戰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56章 是非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02章 絕境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55章 拉開序幕第311章 李沆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41章 祭關公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3章 豪強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19章 難審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99章 還債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17章 潑冷水第162章 薨逝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64章 監國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80章 投漢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61章 淑妃病危第82章 矛盾第150章 聽政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4章 驚陶谷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