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金陵政局

乾祐五年四月二十一,漢帝降詔,以端明殿大學士顏衎爲河東布政使,翰林學士竇儀爲河東按察使;興捷軍都將王彥超爲河東都指揮使。

同時,政事堂、樞密院,各揀幹吏,急上河東赴任,如此,也拉開了中央朝廷對地方軍政正式插手涉足的序幕。與以往不同,此番朝廷的觸角,直接深入到州縣,人事任免,職位調遷,皆總於朝廷。

削藩只是手段,軍政分離,加強中央權威以及對地方軍政的控制,纔是目的。穩步落實,如無意外,三兩月內,河東軍政將煥然一新。

比起朝廷對淮南新佔之地的改革嘗試,河東的改制要矚目得多。

……

“陛下,金陵來報,宋齊丘死了!”王景崇再度進宮,奏上一則劉承祐比較感興趣的消息。

“哦?”正與馮道相談的劉承祐聞訊,果一副興致盎然的模樣,問道:“他不是被李璟放歸九華山休養了嗎?聽聞其雖年近古稀,但身體素來硬朗,只怕不是正常衰亡吧!”

“陛下英明!”王景崇說道:“密探所得,李璟將宋齊丘幽居於九華山,不久前,絕其食,致其餓亡!”

“呵呵!”劉承祐不禁笑了笑,道:“都說李璟仁德心慈,對這元老宿臣,何以如此狠毒,垂垂老朽,飢餓致亡,可比白綾毒酒,要痛苦得多!”

王景崇則繼續道:“另外,李璟在宋齊丘死後,下令,奪其名爵,以窺伺謀逆罪之,諡醜繆!另,遭貶的陳覺、李徵古,亦誅死!”

聞言,馮道不禁唏噓:“宋齊丘聲名盛於南國,機變如神,號稱可當十萬,一時顯赫,權傾朝野,到了卻不得善終,身後定論惡名,誠可嘆也!”

劉承祐則稍微琢磨了一會兒,說道:“殺宋,誅陳、李,看來,淮南一戰,對李璟影響甚大啊,以致不顧其虛名,痛下殺手!宋齊丘一死,宋黨可謂連根拔起,再無起復可能,這是嚐到放任黨爭的苦果了......”

“陛下,如此一來,僞唐消黨禍,向使其上下一心,而圖復起,對大漢而言,不是好事啊!”馮道提醒劉承祐道。

點了點頭,算是認可馮道的看法,但劉承祐並沒有表現得太過憂忌,說:“若徵淮之前,其能改革,控制黨爭,朕還當真會有所顧忌。但時至如今,晚了!而今僞唐朝堂,是什麼情況!”

“自韓熙載拜相以來,總領國政治,北方士人官吏得到重用,馮延巳仍居相位,但似乎有意避其鋒芒。北人當政,韓熙載提議改革,進興國十策,李璟已允之......”

劉承祐忍不住摸着自己的短鬚,輕笑道:“這韓熙載,終於有機會,一展所長了!只可惜,未得其君,也不逢其時啊!他那興國十策,朕前番就有所聞,無一不是針對僞唐官僚、勳臣、豪族、商賈,改革稅收,消特權,惠百姓,無一不是鍼砭時弊,利國利民啊!”

“這韓熙載,確是一人才!若讓其改革成功,則必富其國,強其兵,不可不引以爲戒啊!”馮道向劉承祐發起警訊。

看着馮道,劉承祐平靜地說:“如今之僞唐,痛失淮南,其統治根基只餘江東半壁及江西一地,李璟如今重用韓熙載爲首的北方士人,以其坐大,雖統一政令,但南人豈能甘願?韓熙載之革新,奪其私利,無異於對江南官僚勳貴行剜肉之舉,痛徹心扉。看着吧,僞唐政局,必有反覆,李璟能否彈壓得住,都是問題!”

“陛下目光如炬,真知灼見,令人佩服!”馮道恍然,滿臉的感慨,拱手道。

“再者!”劉承祐說:“縱使韓熙載改革成功,李璟頂住反噬,所積之錢糧財貨,豈不正好向大漢進貢?”

當然,劉承祐還有一個想法沒有表露出來,那就是,異日漢軍攻取江南,對於僞唐時弊,也必定會進行一番改革,對江南的土地、財貨等社會資源,定然會有一個重新分配。韓熙載所爲,在劉承祐看來,甚合他意,算是替他試行。

甚至於,劉承祐有這樣一個想法,平南之後,若是韓熙載還活着,便讓其人繼續,革新除弊。

“陛下,還有一事!”王景崇道。

“說!”

“李景遂力辭儲位,李璟終允之,改封僞燕王李弘冀爲嗣!”王景崇稟道:“不過據聞,李弘冀性格剛暴戾,入住東宮之後,擅斷跋扈,屢有逾制,又私結軍將,不討李璟歡心。”

敲了敲案面,劉承祐說道:“原以爲,這儲位之爭,會引起一陣大的風波,沒曾想,卻是以這樣的結果告終!那李景遂,當真掃人雅興啊!”

擡眼,掃過馮道與王景崇,微微一笑:“不過,一個不討君主歡心的太子,會有什麼結果?”

聞言,馮道與王景崇,都忍不住配合着,笑了出來。

“金陵那邊的消息,繼續盯着!”劉承祐朝王景崇揮了下手,又瞧向馮道:“遣使去金陵,向李璟催要歲貢,朕撤軍之前,允他先貢一部分,而今夏收將至,得催他一催!”

“是!”

“使者人選,不知陛下屬意何人?”馮道先請示道。

劉承祐琢磨了一會兒,突然問道:“那鍾謨,現在何處?”

對此,無人能答,一個被扣留的唐臣,押還東京,沒有多少人會在意。

“臣立刻去查問!”見皇帝面有不悅,王景崇趕忙應道,得允後退下,匆匆而去。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馮道問:“陛下是打算用此唐臣爲使?”

“是有此意!”劉承祐擡指,說:“當初李璟遣使求和,鍾謨與李德明二者,李德明投順,爲我朝積極奔走,促成和議。鍾謨自矜名節,緘默寡言,但朕觀之,卻也不失爲一識時務者,只是放不下面子罷了。朕有意用之......”

“放其南歸,只恐其不復北還!”馮道說。

“那,朕只能祝願他,能爲唐廷所納,委其一個大點的官職了!”劉承祐輕笑道。

聞言微訥,馮道不由捋了捋白鬚,似有所得,卻實在有些摸不準皇帝的想法。

“對了!”劉承祐變了個話題,對馮道說:“有一事,朕想聽聽馮卿的看法!”

“陛下請講!”

劉承祐說:“朕收到奏報,說河陽節度使李暉,在河陽任上,貪瀆不法,壓迫生民,以致怨聲載道,馮卿以爲如何?”

聞言,馮道老眉頓時就鎖了起來,小心地瞟了皇帝一眼,這河東事尚未了結,又打算朝河陽動手了?前番,皇帝明明說過,河陽等州鎮,先不急。

當然,相比於河東,河陽三城雖當要衝,拱衛洛陽,但份量要輕得多。真正讓馮道在意此事的原因,是河陽節度使李暉,乃他馮老相公舉薦的,他就不得不多想想,皇帝以此徵詢自己意見的目的何在。

考慮幾許,馮道說道:“陛下,李順光乃高祖舊將,開國老臣,素以忠良聞名,在鎮數年,也未嘗有違逆朝廷的舉動。臣聽聞,其好虛名,說其以小惠士民以邀虛譽,臣信。但若說其有什麼大奸大惡,老臣以爲,陛下或可派人前往河陽查察......”

聽其言,劉承祐頷首:“馮卿之言有理,當使人查證,爾後再斷!”

“陛下英明!”

瞟了馮道一眼,見這老兒有些心神不定,劉承祐放其回堂,卻無意再嚇他了。

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33章 納了第93章 升遷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8章 瓊林宴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708章 格局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97章 新山陽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38章 破寨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39章 進退第21章 禍從口出第71章 叛軍勢蹙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17章 輕狂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5章 靖江軍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27章 不允第148章 還京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370章 劉鋹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798章 宴無好宴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76章 對策無題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52章 對峙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444章 揣測者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33章 西巡結束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1章 西巡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16章 尾聲第3章 田畔問對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713章 機遇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48章 西撤!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
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33章 納了第93章 升遷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8章 瓊林宴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708章 格局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97章 新山陽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38章 破寨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39章 進退第21章 禍從口出第71章 叛軍勢蹙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17章 輕狂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5章 靖江軍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27章 不允第148章 還京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370章 劉鋹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798章 宴無好宴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76章 對策無題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52章 對峙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444章 揣測者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33章 西巡結束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1章 西巡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16章 尾聲第3章 田畔問對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713章 機遇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48章 西撤!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