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

bookmark

劉皇帝對於那些鼓譟皇城落第士子的處置,風格還是一如既往的強烈,直接粗暴,強勢無情。雖然這麼多年了,對劉皇帝的這種風格早就習慣了,但再一次見識到,仍舊不免心神震動。

劉暘所思所想, 還是儘量安穩地平息這場風波,消除登聞鼓案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一次禁錮上百名士子,以當下的情況,無異於火上澆油,不論初衷是什麼, 也不管有沒有道理,洶涌的輿情必然會持續一段時間。

最終,劉暘還是忍不住向劉皇帝請教,如此粗暴地禁錮上百士子的會考資格,在天下的士人羣體中,都將造成不利影響,將如何解決?

對此,劉皇帝只是淡淡地說道:“你去問問那些中第的進士,去問問那些落榜卻安分守己、展望下一屆的士子!

倘若此番,取士當真有弊,那麼這些人的行爲便情有可原,朕自然不會苛責。但是,你既然把事情查清楚了,那他們鼓譟生事, 動機就值得懷疑了,其心可誅,其行則不可宥,必須予以懲治!

朝廷固然善待士人學子,需要錄其才,但也不是放任他們書生意氣,朝廷的制度,朝廷的威嚴,豈能容其褻瀆?”

劉皇帝的思路也很清晰,單純以結果爲導向,不論主動還是被動,既然趟了這攤渾水,都該有個結果,每個人都得爲自己的選擇和行爲付出代價。

劉皇帝目的同樣很明確,那就是朝廷的權威與制度,必須得到維護。禁錮那些鬧事的落第士子,也是爲了警示後來者,免其自誤。

“我大概也知道你的顧慮,但是,多慮了!”最後,劉皇帝又對劉暘告誡一番:“你記住,你是太子,代表是天家,是國家。

朝廷自有體制規矩, 你的立場也要堅定, 該考慮的是朝廷如何運轉,官吏如何清治,百姓如何安定,而不是去顧及一些士林學子的情緒。

士人固然是朝廷人才後備,也需要從中選拔優秀者加以任用,但是,他們在成爲朝廷的官吏之前,也只是布衣平民,與那些農民、手工業、商賈,並無多大區別。

何況,這些士子中,有不少已經在地方出任過吏職,也算在朝廷體制之內,就是這樣,還敢聚衆鬧事,視朝廷權威如無物,這樣不守規矩的士子,學問再高,要來又何用,遑論還只是一干落第者......”

劉皇帝這番話,算是把這十幾年來營造的對士人的溫和與寬仁撕了個支離破碎,在那溫情脈脈的表象之下,盡是獨夫的冷漠與無情。

雖然朝廷需要有學問、有才幹、有見識的文人士子來治理,但顯然,在劉皇帝的心目中,讀書人與那些種地的、經商的、跑船的、修路的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所有人都被置於大漢這個龐大而複雜的管理體系之下,扮演着自己該扮演的角色,做出自己本分的貢獻。

在這個前提下,劉皇帝顯然更注重朝廷的體制與法度,更加在乎皇權的威嚴。這一點,在過去有無數的案例,可作佐證。

一直以來,劉皇帝都很討厭不守規矩的人,他更願意看到,他所統治的大漢臣民,都能安分地束縛在大漢法紀與體統的框架內,所有逾越抑或試圖逾越的,都該受到打擊。

此番,那些喧鬧的落第士子,算是倒黴,正好觸及了劉皇帝思想的敏感處。過去不是沒有發生過士民聚衆請願的情況,別說上百人,就是千人、萬人也不足奇,但要看是爲什麼事,目的是什麼。

去年冬的時候,還有東京內外,數萬百姓聚集請願,希望劉皇帝封禪呢?更早的時候,也有士民聚衆上書請求朝廷發兵平南,解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南方黎民。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背後是有開封府、宣慰司這樣朝廷部司衙門在引導的。正常情況下,安分守己的良民,哪能幹出聚衆集會的事情來,這樣的人,要麼利益相關,要麼就是有政治企圖。

因此,打那上百落第士子聚集皇城之時,劉皇帝就已經不樂意了,將之定性爲聚衆鬧事,尋釁滋擾。

就如其言,倘若今科春闈真有問題,主考徇私用情了,那還可以稍予寬縱。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那就必須加以懲戒。

而從劉皇帝本心而言,就算李昉真的徇私舞弊了,朝廷自會調查處置,那一干落第士子的行爲,更是在向朝廷施壓,質疑朝廷的威權,實在難以容忍。

相比之下,徐士廉倒佔據了一個先發優勢,很多時候,舉事者無事,從衆者倒黴,就是如此。

如今的大漢帝國,這個由劉皇帝主導完善的社會管理體系,其本質還是人治,但劉皇帝明顯更相信法治,過去的二十多年中,也一直致力於朝廷法律與制度的完善。

當然,這不代表劉皇帝有多麼高的法治思想與覺悟,只是立場原則問題,屁股決定腦袋。那一整套的法律制度的構建,除了維持國家的穩定、朝廷的正常運轉,其核心思想,還在於對皇權的鞏固。

在大漢的這個體系之中,劉皇帝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又怎麼能不想方設法地去維護、去強化?

而大漢法治的盡頭,直指的卻是劉皇帝的人治,維護的也是劉氏的家天下。

“好了,你也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見劉暘當着自己面陷入了沉思,也不等其消化完畢,劉皇帝擺手道:“你還是有些寬仁了,治國安民,仁恕之道固然有用,但也不能單純依靠這兩個字!

過度了,那就是寬縱,放任,最終造成的危害,恐怕會超乎你想象。你是太子,是儲君,不要總是站在旁人的立場,過多去顧忌旁人的想法,儲君也是君,不要困於臣本思想!”

“是!”劉皇帝的話,幾乎扎到了劉暘心底,恭恭敬敬地行禮道。

然而,心頭難免苦澀,他知道,自己有些方面,還是不如劉皇帝之意的,但是,性格上的毛病,當真難改,畢竟他也沒有劉皇帝的威權,也根本做不到。

更何況,他是太子,也僅僅是太子,半君半臣,哪裡能夠真正站在一個帝王的角度去思考行事。如果真那麼做了,也未必是好事。

“好了,此事的收尾,還是由你去做,我不插手!”臉上又露出了點笑意,彷彿適才的嚴重都是錯覺,劉皇帝交待道:“天色已晚了,你退下歇息吧!”

“是!兒告退!”

望着劉暘離去的背影,感受着他心情的沉重,劉皇帝再度笑了笑,是一種會心的笑容。他確實不那麼在意此次調查的結果,看的是過程。

劉暘表現,顯然打不了滿分,但至少合格了,至少沒有爲羣情所擾,爲利益矇蔽,至少表現出了一定的擔當,不懼流言非議,做法還持一個堂堂正正。

在劉皇帝的心目中,作爲太子,劉暘已經是合格了的,但作爲一個帝王,還有諸多不足,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但是,這也有個前提,他得首先是帝王。太子,終究只是太子。因此,對於劉暘,劉皇帝雖偶有苛責之處,但終究還是有一份理解與寬容的,也願意去維護他這個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繼承人。

於劉暘而言,當劉皇帝如此帝王的太子,有些艱難,心理負擔重。但同樣的,於劉皇帝而言,有這樣一位太子,也是難得的。

且行,且珍惜!

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8章 侯益第80章 春夜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40章 家宴第133章 西征!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92章 劉銖案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35章 坐不住了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章 臺懷之事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488章 真實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96章 橐駝兒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59章 元臣多鄙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06章 敲打第383章 敞開談第41章 小風波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329章 遊市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95章 難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92章 萬歲殿宴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09章 大相國寺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61章 趙二爲官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0章 開拓之志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51章 林邑國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4章 巡遊第240章 家宴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21章 瑤女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45章 治安第98章 追捕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2章 嶺南在望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
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8章 侯益第80章 春夜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40章 家宴第133章 西征!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92章 劉銖案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35章 坐不住了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章 臺懷之事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488章 真實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96章 橐駝兒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59章 元臣多鄙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06章 敲打第383章 敞開談第41章 小風波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329章 遊市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95章 難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92章 萬歲殿宴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09章 大相國寺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61章 趙二爲官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0章 開拓之志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51章 林邑國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4章 巡遊第240章 家宴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21章 瑤女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45章 治安第98章 追捕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2章 嶺南在望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