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耕地缺人

bookmark

“王彥升!”劉皇帝似笑非笑,看着虎背熊腰卻束手躬身的王彥升,輕聲喚了句。

“臣在!陛下有何吩咐?”王彥升一副安分恭謹的模樣,乖巧得似一隻貓咪。

“這揮鋤頭,比披堅執銳,更難是吧?”劉皇帝說道。

聞此言,王彥升心中立刻就泛起了嘀咕,又有誰把他的話捅到皇帝這邊來了?小心地瞄了劉皇帝一眼,王彥升憨憨一笑:“陛下您是瞭解臣,善於披掛上馬,衝鋒陷陣,這田土裡的活計,着實難捱!”

“大漢那麼多將士,有多少是農家出身?你在西北帶兵多年,哪個士卒,不是提刀殺賊,下馬耕田?”劉皇帝語氣當即嚴厲了些,道:“國以農爲本,民以食爲天,你如此蔑視耕作,厭惡農桑,是何道理?”

見皇帝如此態度,王彥升立刻換了副臉,拱手嚴肅道:“陛下言重了,臣絕無此意,只是常年軍旅,少顧土田,不長此道。陛下若真讓臣去種地,臣也無二話,今年春耕,就住在田邊,料理莊稼,也無妨!” wWW ▪TTkan ▪¢ ○

見狀,劉皇帝笑了,瞪了他一眼:“讓你這個沙場宿將去耕地,縱然你沒有怨言,別人也要議論朕用人之法了!”

聞言,王彥升嘿嘿一笑。看着他,劉皇帝朝身邊一指,吩咐道:“坐!”

“謝陛下!”王彥升也不推辭,一屁股壓在一塊翻起的土塊上。

“朕來問你,你家裡有多少地?”劉皇帝問他。

王彥升明顯愣住了,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見狀,眉頭輕蹙,劉皇帝聲音重了些:“怎麼,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嗎?”

王彥升連連搖頭,最後憋出一個答案:“臣也不知。”

眉毛一挑,露出一個意外的表情,劉皇帝說道:“你連自己名下有多少田畝都不知道?是多得難以計量?”

王彥升有點不好意思,應道:“臣從來沒有關注過,府中事務,一直是夫人在打理,朝廷前前後後賞了一些功勳田,應當不足千畝吧。待臣回府,問問夫人,再稟告陛下。”

“罷了!”劉皇帝擺擺手,輕笑道:“你呀,連自己家裡有多少田地都不清楚,所幸有個能持家的夫人,否則啊......”

說着,劉皇帝悠悠然地道:“倘若在千畝以內,比起那些動輒百頃萬畝之家,倒也不算多!”

早年的時候,對功臣賞賜,多有田畝,後來也取消了,純以爵祿待遇。不過,這麼多年下來,一些公卿家的土地,也不少了。尤其在免稅額度之內,一些人也在逐步購置。

“多了也無用!”王彥升卻直接表示:“坐擁再多的土地,若是無人耕種,也是個拋荒的結局。”

忍不住看了王彥升一眼,劉皇帝思吟片刻,問道:“你家的地缺人種嗎?”

提及此,王彥升也老實地答道:“此前,內人曾在臣耳邊唸叨過此事,爲此,到農時,還把府內的僕役派下地,另外僱了些鄉民幫忙,方纔解決......”

從王彥升家的情況,就可窺大漢如今的土地、人口之一貌。到如今,大漢仍舊不缺大地主,尤其是貴族軍功地主,但是,地雖多,真正利用到的,卻不多。

限制就在於,可供耕作的人,有地無人,那多出來的土地也只是擺設。這原因嘛,就是大漢的農耕人口還遠未到飽和,普通百姓在早期也多擁有並料理自家的土地,再加上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手工業蓬勃發展也消化了大量農牧人口。

因此,對於諸多大地主而言,縱然土地夠多,沒有足夠的人力勞作,也就創造不出足夠的價值與財富。當年,劉皇帝之所以在江浙進行大規模的遷戶徙豪,除了抑制豪強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把寄生於這些豪族之家的人口、勞動力給解放出來。人口、土地,是難以孤存的。

“光烈!”劉皇帝又突然喚了句。

“陛下!”王彥升條件反射般了站了起來。

“自河西之戰後,你回京在禁軍任職,已有幾年了吧!”劉皇帝說。

王彥升拱手道:“回陛下,五年又七個月!”

“這你倒記得清楚!”劉皇帝瞥了他一眼,道:“使鎮邊大將,長駐京內,如束虎於檻牢,待膩了吧!”

聞之,王彥升立刻道:“兩京繁華,哪裡待得夠,只是久不活動,怕身子骨老朽了,不能再爲陛下攻城拔寨!”

“哈哈!”劉皇帝笑了,對身邊的劉暘道:“你看看,都說王光烈粗莽,還是很會說話的嘛!”

“全仰仗陛下教誨!”王彥升又說。

笑容逐漸斂起,劉皇帝認真地對他道:“可還願往邊地坐鎮帶兵!”

見狀,王彥升沒有絲毫的猶豫:“陛下請吩咐!”

“去河西吧!”劉皇帝果斷道。

王彥升兩眼一亮,主動問道:“敢問陛下,是要打西域,還是北上攻遼?”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哪能輕易定下!”對王彥升的積極態度,劉皇帝感到滿意,表情也愈顯溫和:“郭進,朕也打算派到西北,當初是你們身先士卒,收復甘肅,如今,繼續搭檔吧,回城之後,便有制命送達!”

最後,劉皇帝又補了一句:“另外,備戰工作要做好,隨時可聽詔出征!”

“是!”王彥升聲音都高昂了幾分。

“看來,大漢還是缺少耕作的人口啊!我們的公卿貴族,尤甚!”在王彥升告退後,劉皇帝對劉暘感慨道。

“爹,您素來秉持打壓豪強,抑制兼併,既然如此缺民少耕,便不會一味兼併,貪多求大,這是好事啊!”劉暘想了想,說道。

劉皇帝卻搖了搖頭,淡淡然道:“抑制兼併,固是政策,但也不可因噎廢食,土地空置着,也是荒廢掉了。更重要的是,既然有問題,聰明人是會想法去解決問題的,他們有這個需求,就會去動作。既然如此,你覺得缺少民力的人,會如何解決,以免自家土地拋荒?”

“這......”劉暘遲疑了下,擰着眉問:“您是擔心,會有迫民役民之事?”

“沒有調查,何以知之?”劉皇帝輕聲道。

劉暘瞭然,主動道:“兒會責令各地御史、按察,關注此事,看看是否存在此等情況!”

“嗯!”劉皇帝應了聲,而後說道:“回宮之後,準備朝會,朝廷改制,官職調整,醞釀了這麼久,上下估計也都等急了,該出個結果了。”

基本上,劉皇帝一天都待在地裡的,等結束回宮時,也是腰痠背痛的,畢竟年紀大了,又養尊處優。這下地幹活,當真比騎馬射箭還要辛苦。

“臣趙普,參見太子殿下!”儀仗隊伍中,趙普得了太子的召喚,匆匆來見。

由於有劉皇帝的教導,對趙普,劉暘也是多有恭敬,態度和風細雨一般,溫聲道:“趙公免禮,請上車駕一敘!”

見狀,趙普四下看了看,拱手拜道:“謝殿下!”

然後就在一名內侍的攙扶下,登上車駕。內部瀰漫着淡淡的馨香,看着趙普,劉暘也不廢話,直接道:“孤召相公來,是有一事請教!”

“不敢當!請殿下吩咐,臣知無不言!”趙普立刻應道。

劉暘說:“如今大漢籍冊田畝,共有多少數目?”

聞問,趙普幹練地應來:“根據當下記錄,所有在冊田畝,包括軍田、職田在內,全國共計在耕田畝,約三百九十一萬頃!”

“這是少了,還是多了?”劉暘問。

“以當下大漢的人口而言,不少了!臣查過歷代土田記錄,大漢當下土地情況,可供開墾的餘地猶多!”

微微頷首,劉暘自己思索了一陣,把劉皇帝方纔談論的話題和趙普講了講,而後請教道:“關於公卿田畝,欠缺民力的情況,陛下與孤都擔心有強民迫民之事,對此,相公何以教我?”

趙普恍然,從容地應道:“殿下,這些情況,臣也發覺了。當下,公卿土豪之家,逢農時,僱傭百姓勞作,已然盛行。如陛下與太子殿下顧慮其中有非法之事,朝廷可出臺一份法令,也約束僱行爲,保障被僱百姓的利益!”

劉暘神情微喜,顯得覺得這是個好辦法,不過,很快又冷靜下來,指出:“縱然如此,怕也難以徹底解決勞力不足的問題啊!”

“殿下聰慧!不過,大漢的丁口仍在增長,待戶口充盈,屆時需要擔憂的,就是地寡人多了。”趙普誇了劉暘一句。

迎着他的目光,趙普又奏上一事,說:“此前,交州知州趙匡義曾上一奏,安南之外,不乏長於耕種的土民番人,或可捕之,以充實內地爲奴,專事勞作......”

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492章 事發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474章 立場第101章 大整軍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章 分食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768章 崩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26章 冬至宴2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96章 楊邠案(4)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408章 蠢兒子第53章 遁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章 中原易主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714章 百姓苦第137章 整編事第177章 小賢王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349章 邊情第395章 大商人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97章 怪圈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10章 剋制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93章 楊邠案(1)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311章 舊識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47章 談話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00章 梁山濼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404章 冬夜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52章 幽燕變故第40章 荒唐太子第97章 擴*整頓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12章 兄弟第83章 太子的作用
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492章 事發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474章 立場第101章 大整軍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章 分食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768章 崩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26章 冬至宴2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96章 楊邠案(4)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408章 蠢兒子第53章 遁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章 中原易主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714章 百姓苦第137章 整編事第177章 小賢王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349章 邊情第395章 大商人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97章 怪圈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10章 剋制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93章 楊邠案(1)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311章 舊識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47章 談話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00章 梁山濼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404章 冬夜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52章 幽燕變故第40章 荒唐太子第97章 擴*整頓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12章 兄弟第83章 太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