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南粵,危!

bookmark

“招討使,別來無恙?”看着驚恐怒交加的許彥真,陳延壽卻是昂起了,語氣中帶着得意與譏諷。

“難怪你那般鼓動我出擊,原來早已投靠了漢軍,你這個逆賊,竟敢叛國!”許彥真此時倒顯得正義感十足,目眥欲裂,惡狠狠地盯着陳延壽,嘴裡怒罵道:“你這奸賊,如此狠毒,陷我大軍於死地,你對得起國家與君上對你的厚恩嗎......”

許彥真嘴皮子十分利索,一噴起來就沒個停,不過,從其小心觀察潘美的眼神就能看出,此人並沒有表面表現出來的那般“嫉惡如仇”,只是故作姿態罷了。

陳延壽自不會任其謾罵,冷笑兩聲,回懟道:“許招討使似乎忘記了,狂妄自大,下令出擊的可是你!論陰險狠毒,或許該問問那些被你構陷誣害的大臣。至於我陳延壽,早就臣服於大漢,爲朝廷收取嶺南,實現天下一統,這是順應天命大勢,何曾像你們這些奸賊佞臣,危難之際,仍不望弄權亂軍,禍國害民......”

如果有時間,潘美還真想坐下來,好好聽一聽這兩個閹人的互噴論道。在二者身上掃了兩眼,潘美一揮手:“好了,既然驗明正身,那就處置了吧!”

聽潘美冷冰冰的言語,別人還沒反應,許彥真卻是掙扎着高呼道:“將軍,小的願意歸降,爲朝廷效力,幫助大軍勸降韶州,打進興王府......”

“果然小人一個!”見其原形畢露,潘美微微一笑。

“都帥!”見潘美露出了些感興趣的神色,邊上陳延壽也急了,當即要勸。

潘美則擡手止住他,朝向期待地看着自己的許彥真,目光變得凌厲:“被俘的粵軍將士,必然深恨此賊,將他帶下去,明日當着所有俘虜的面,將之斬首!”

“潘都帥饒命啊!”此言落,許彥真臉上頓時佈滿懼色,嘶聲求饒。

但潘美只一擺手,彪悍的士卒就將之帶下去了。見狀,陳延壽放鬆了下來,一副解氣的樣子,向潘美恭維道:“都帥英明,這許彥真一路作威作福,粵軍將士多恨之,將之斬首於俘虜前,可收軍心,納粵軍爲己用......”

“你倒是把我的用意猜得清楚!”瞥了他一眼,潘美道:“如果要收粵軍爲己用,還需陳中官出力,代替朝廷,勸降一部分人!”

“遵命!”陳延壽當即應道,意態積極。對於他而言,正是需要表現的時候,不管做什麼,都要發揮出他的用處來,爲將來入朝的地位與待遇奮鬥。

至於潘美,所考慮的則更簡單了,如果這批粵軍俘虜能夠得到充分利用,那平粵戰事將會更加輕鬆,他在用兵上的靈活性也將大大提升。

一直到第二日,戰鬥的斬獲方纔統計出來,殺敵兩千一百人,收降三萬六千人,其餘兵甲器械,則不細表,至於漢軍的損失,則是微乎其微,這一仗打得太輕鬆。

而出擊的近五萬粵軍,除去那些走失、逃匿者,最終安全撤回曲江城的,不足六千人,這還是在植廷曉的有力統率下,方纔保全了這麼多軍隊。

在初十上午,潘美將俘虜們集中起來,將許彥真押赴衆前,聽其處置。然後,粵軍將士羣情激奮,不斷喊殺,劊子手手起刀落,許彥真身首分離,爲收粵軍“鞠躬盡瘁”。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得很順利,在陳延壽的勸說以及一部分將校的投靠,再加上潘美代表朝廷予以待遇的允諾,粵軍將士幾乎全數歸服,並表示願意爲朝廷效力。

士氣,得到了快速恢復,並繼續攀升。很多時候,換個環境,換個身份,人所能爆發出的能量是十分驚人的。其後,沒有繼續給曲江的守軍以喘息之機,潘美提兵南下,再度寇城。

而此時的曲江城,情勢格外不妙,雖然還有近萬的守軍,但與許彥真北上之前的局面,可謂是天上地下。初時,靠着陸光圖的威望與植廷曉的勇略,可以做到文武相濟,軍民齊心,據城與漢軍相抗。

到如今,城內原本的化學反應完全被破壞掉了,一場大敗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致命的,也戳破了原本的虛幻,以如今南粵國的情況,怎麼可能會有一座城池真正願意爲其堅守、殉葬。

陸光圖礙於個人操守、志趣,想要頑抗到底,但其他人,已然難以地再與之赴湯蹈火了,不只是利益安危的緣故,還在於值不值得。其中就包括,此前全力支持陸光圖的植廷曉。

“陸公,我軍新敗,軍力損失十之七八,而今城內士氣低落,人心惶惶,敗局已定,韶州必不能守,您還要堅持嗎?”城頭上,見着城外兵勢滔天的漢軍,植廷曉語氣沉重地對站在身旁觀察敵情的陸光圖問道。

此時的陸光圖,明顯彷彿又蒼老了幾分,帶着鬱憤之色的神情間滿是疲憊,聽其言,沒有直接回答。四下看了看,只見城上的守軍,大多存有懼色。

一雙老眼,閃過不少迷離,陸光圖偏過頭,悵然地對植廷曉道:“朗伯,我知道你志不在此,同我在此堅守,也多是看在我的薄面上,勞你不顧艱難,全力襄助至此,在此拜謝了......”

“陸公!”聽陸光圖這麼說,植廷曉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輕聲喚了句。

“嶺南難守,我豈能不知?如此昏君虐主,獨夫民賊,縱諸葛再生,也難保之,何況區區陸光圖?以我一人之志,累韶州軍民效死犧牲,也非義舉!”陸光圖以一種坦蕩的態度、釋然的語氣,從容說來。

“嗖嗖”幾聲傳來,卻是城下輕騎馳奔,引弓發矢,射上來幾支箭,而後毫不留戀地退回去。只是幾支箭,卻引得城上守卒,驚慌不已,甚至有些混亂。

待彈壓住,植廷曉拿着一張素絹,交給陸光圖:“陸公,這是箭上所捆,漢軍的勸降書!”

陸光圖接過看了看,扭頭平靜地朝向植廷曉:“朗伯覺得如何?”

迎着陸光圖的目光,植廷曉低下了頭,雖然沒有說話,但已是明確的回答了。嘴角不由掛上了些許苦笑,陸光圖搖搖頭,道:“逆勢而爲,終究死路一條,韶州軍民,不當爲如此國家陪葬。爲保闔城安寧,朗伯可率將士,開門獻降,漢軍爲王師,當不至虐待生民。朗伯素有勇略,實乃將才,屈就南粵,侍奉昏主,不得施展,歸了朝廷,以你的才幹,也必能得到任用......”

陸光圖說完,就慢吞吞離開了,望着其蕭索的背影,植廷曉忍不住喚了一聲:“陸公!”

不過,卻沒有再得到其回覆。很快,植廷曉就從那慼慼之感中擺脫出來,再度寇關的漢軍之時,表情也變得十分堅定,當即派人出城,與潘美約定投降之事。

對此,潘美當即表示了歡迎,並給出善待的允諾。

十一日,韶州守軍開城投降,潘美大軍,得以兵不血刃,卷甲入城。一切都十分順利,而唯一的插曲,要屬於刺史陸光圖,在漢軍入城之際,於官署自殺,爲南粵殉葬。這世間,似乎從來不缺爲人所難以理解的殉道者。

韶州既破,嶺南門戶洞開,其後,經過兩日休整,潘美即率大軍繼續南下,連破翁源、英州,到十七日,已臨清遠,兵鋒直指番禺。

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0章 郭黨俊傑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357章 國滅第53章 遁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4章 苦難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2章 令人陶醉第79章 滏陽之捷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9章 勸諫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17章 機會第482章 李氏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5章 襄陽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7章 武德司第99章 北巡結束第53章 有詩云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章 新皇詔制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39章 那一腳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77章 小賢王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54章 繼續忽悠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41章 “戲言”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93章 班師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334章 交待第84章 示警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81章 行宮第39章 連夜南進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6章 相形見絀
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0章 郭黨俊傑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357章 國滅第53章 遁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4章 苦難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2章 令人陶醉第79章 滏陽之捷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9章 勸諫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17章 機會第482章 李氏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5章 襄陽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7章 武德司第99章 北巡結束第53章 有詩云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章 新皇詔制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39章 那一腳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77章 小賢王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54章 繼續忽悠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41章 “戲言”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93章 班師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334章 交待第84章 示警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81章 行宮第39章 連夜南進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6章 相形見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