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萬歲呼聲

bookmark

對前線的敗況,將帥之間的齟齬,處置結果,劉承祐並未如在御帳中那般憤慨,只是派隨侍近臣與王玉回去,傳他詔令,讓河中營前諸軍好生休整,撫慰軍心,恢復士氣,以備下一步平叛。並且,着重強調了一番白文珂河中行營都部署的地位。

天子的“仁厚”,倒讓前線的將帥們有些不好意思了,尤其是白文珂,老將也是大漢元從,與劉承祐交情雖不算深,卻沒想到天子年紀輕輕竟有如此器量。周暉則是慚愧之中帶着點忐忑,除了將何徽、樊愛能二人逮起來之後,不敢再囂張了,低調了起來。

所謂知恥而後勇,若說禁軍初敗之時,河中諸軍還帶有些許幸災樂禍,但叛軍稍有起勢,竟敢將探騎派南來查看,那可就將所有官軍的臉打了。

另外一方面,前線滿營的老臣宿將,似白文珂、趙暉等人也不會真以爲天子對敗事沒有大反應,不會追究。或許抱着以功贖罪的心理,在趙暉等人支持下,戰敗的第三日,白文珂親率大軍北上。

就如劉承祐所預料的那般,前邊那一場勝仗,對局勢的影響着實不小,城中的叛軍忽然有了點信心。官軍前番所養之功,所聚之勢,就跟被紮了個孔的輪胎一般,漏了。

而李守貞,也似乎開了竅,反應過來該怎麼打這仗了。就是慫住,依靠堅城,打防守反擊,將朝廷大軍拖住,以待時變。如果官軍露出什麼破綻,也果斷出擊。

比如,在白文珂等人率軍,逼進城南,下寨之時。李守貞膽子一壯,竟敢親自率軍出城來攻,擾亂其布寨。

李守貞心裡打着好算盤,想仿前事,趁官軍初至,立足不穩,再打他個措手不及。殊不知,白文珂等將早有防備,或者說,誘叛軍出城,也是目的之一。

城外官軍人數必蒲軍多不了多少,且成分複雜,統帥不一,在協調與執行上自是不夠精密。但是,除華州軍外,餘者戰力可都不俗。僅論戰力,城中的叛軍,除了李守貞的牙兵之外,其他根本不足看。

雖然是各打各,但一番激戰,官軍後手齊出,又有王晏受邀,自臨晉來襲助戰,直接將李守貞殺的敗退歸城。小底軍爲雪前恥,打得尤爲拼,左廂都指揮使孫立蹀血而前,率軍掩殺,欲循敗兵之後,衝入城中,未果,身中兩箭受傷。

李守貞以拋棄殿後的上千蒲軍爲代價,縮回了城中。這一回出擊,叛軍稍起的氣勢又被打壓下去,直接戰損便有兩千餘卒,經此一役,李守貞恐怕是不敢輕出了。

官軍這一回的目標,顯然也沒有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殺退叛軍之後,方纔從容地於城南立寨。扎穩腳跟之後,方纔將徵集的數千民力拉上前線,加增鞏固營壘。南營建立後,又移師於城東,新立營壘,眼見大片的軍營於城外拔地而起,城中李守貞是遠遠看在眼裡,但,就是不敢再輕動了。

劉承祐這邊,自石壕鎮發,經陝州,渡平陸,沿着小底軍進軍路線行動,歷四日而至河東城下。在此之前,興捷軍與散指揮已押送那一部分糧械抵達,同時使得圍城官軍腳跟站得更穩。而隨着劉承祐親提大軍至,對河東城的包圍則徹底鞏固下來。

五萬餘馬步禁軍,算上各州鎮兵,再加先後徵集的近三萬民力,河東城下,是實實在在地突破了十萬之數,至少可號稱二十萬大軍了。其勢衆,軍卒盈壘,旌旗招展,漫無邊際。

在敵城之下,劉承祐提前下詔,不需安排什麼迎接儀式,軍制,首先便命人各軍將校率領麾下,進駐已經成形的兩面連營。然十萬級別的營壘,也不是這幾日間便能輕易建造完成的,仍需擴建修造。

此次出征,平叛河中,震懾天下的同時,也是爲了震懾關右的州鎮。這邊的鎮軍,也是有些年頭,沒有見識過這麼大規模的戰事,這麼龐大的軍隊了。

待各軍入駐之後,劉承祐方在諸軍將帥的陪同之下,開始巡視諸營,親自察看衆軍士,也讓衆軍看看他們的皇帝。不只是諸鎮藩兵,就算是從徵的禁軍將士們,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保護拱衛着天子,卻未見其真容。

皇帝的“親軍”之舉,果有奇效,受到了衆將士的熱烈歡迎,涌動相圍,一些將校鼓動之下,“萬歲”、“萬勝”之聲,此起彼伏。

當然,爲防不測,劉承祐是乘御輦而行的,只是每至一營,便出輦車,站在車轅上,朝出帳圍上前來的將士民揮手示意。天子任何一個舉動,都引得羣情歡呼。

劉承祐的這番舉動,實則很是冒險,因爲說不準,就來一支暗箭呢。但是,有的險,不得不冒。就憑着御輦過處,震耳的歡呼,就值得這般做。

當然,將士的熱情,雖使劉承祐陶醉,但他腦子很清楚,不要太當真。他只是滿足了一下衆軍士們的獵奇心理,軍心擁戴,也沒到那個地步。

不過,經劉承祐這麼一場作秀下來,士氣更振。熱烈的氣氛是極具感染力的,很多人都被裹挾在那股山呼萬歲的風潮之中。

十萬人歡呼之聲,震耳欲聾,直衝幹雲,傳入城中,則使守卒震顫不已。李守貞聞聲登上城垣,再觀官軍營壘之時,一張臉陰沉得可怕。

官軍人衆,自然值得忌憚,但要是士氣也這麼旺盛,那於他而言,那可是真的不妙。

聲揚數裡,直接飄過城頭,飄過黃河,傳至西岸的兩軍營壘。這段時間,藥元福與宋延渥已率三州之軍,於叛軍西寨前紮下營寨,牢牢地盯着叛軍西寨,二人配合得還挺不錯。

早知天子御駕已至,聞彼歡呼,藥元福與宋延渥也下令麾下將士,默契地高呼萬歲,與東岸相唱和。

短時間內,河東城外,浦津兩岸,盡是萬歲之聲。

御輦經過東西班軍營的時候,趙匡胤遙遙地望了幾眼那秋陽照射下的劉承祐,心中不免感慨,表情之間也有激動,從衆地跟着吼了幾嗓子“萬歲”。

心裡則默默嘀咕了一句:這個天子不簡單,軍心大定,士氣自此盛矣!

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43章 事畢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96章 橐駝兒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13章 晉王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76章 王峻用兵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74章 萬歲呼聲第433章 聖訓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5章 漸不自知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5章 東歸第180章 過鄴都第204章 解決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41章 祭關公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50章 喜訊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708章 格局第61章 晉陽來人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76章 去鄴都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416章 面試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95章 遼帝第345章 剝削者第336章 怪圈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17章 機會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053章 終章第1707章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07章 還京第39章 百年大計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1章 禍從口出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04章 平息第76章 太子還京
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43章 事畢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96章 橐駝兒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13章 晉王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76章 王峻用兵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74章 萬歲呼聲第433章 聖訓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5章 漸不自知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5章 東歸第180章 過鄴都第204章 解決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41章 祭關公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50章 喜訊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708章 格局第61章 晉陽來人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76章 去鄴都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416章 面試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95章 遼帝第345章 剝削者第336章 怪圈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17章 機會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053章 終章第1707章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07章 還京第39章 百年大計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1章 禍從口出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04章 平息第76章 太子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