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

bookmark

開寶十一年的春闈,在大漢歷屆科考中,都屬於極其尋常的一次,與封禪撞期是最主要的一次,哪怕劉皇帝專門留李昉主持,但整體給人的觀感,重視程度並不高。

然而正是這麼一次尋常至極的科舉, 卻以一種讓人所有人措手不及的方式,再度於朝廷內部掀起一場風波。

倘若沒有意外,接下來事情的發展,應當是劉皇帝照例在崇元殿舉行一場殿試,從三十名新取進士中點出狀元或前三,然後再重啓瓊林宴。

但這個進程,隨着落第士子徐士廉一番膽大妄爲的登聞上告,徹底耽擱, 甚至有引發開國以來“科舉第一弊案”的嫌疑。

傍晚時分, 東宮之中,正進行着一場家宴,太子劉暘居主座,慕容妃與趙妃陪侍在側,一片其樂融融之態。

當然,所謂的其樂融融,單指劉暘與其子的互動。太子妃坐在一旁,玉容平靜,一副端莊大婦之狀,趙妃則面帶桃花,眸露秋波,笑吟吟地看着劉暘父子。

不到一歲的娃娃, 稚嫩地不忍稍微用力的觸碰,對於自己唯一的子嗣,劉暘也確實喜愛,哪怕只是些模糊的牙牙學語,都引得他開懷, 那純淨的笑容, 幾乎能讓劉暘興奮起來。

看着劉暘父子之間的互動,注意到一旁趙妃那得意的溫柔,慕容妃哪怕竭力剋制着,垂下的眼眸中也不由流露出少許的哀愁與委屈。

沒辦法,誰叫自己肚子不爭氣呢?

雖然納了趙妃,哪怕誕下了一位皇孫,但一直以來,劉暘倒也沒有冷落慕容妃,但她心中的惆悵卻是與日俱增,直覺太子是離自己越來越遠,正在無限靠攏趙氏母子。

巨大的危機感早已籠罩在這同樣出身名門的慕容氏心裡,甚至於,這太子妃的位置,都有種搖搖欲墜之感。

內閣大學士李昉來訪!內侍的通稟,打斷了太子妃的自憐自哀,也讓劉暘從父子之樂中回過神來。

“這頓飯,我們一家人是吃不了了,你們先退下吧!”劉暘兩眼中恍過一抹凝思,將懷中的劉文渙交給趙妃, 說道:“你們先退下吧,讓膳房重新備一份!”

“是!”太子一發話,兩妃也心知他有正事要談,自然也不敢多糾纏,恭順地起身行禮告辭。

“去把李師傅請進堂來!”劉暘則沉吟了一會兒,指着一席還未怎麼開動的膳食,吩咐道:“再把碗筷收拾一番,換一副新的餐具!”

沒有多久,李昉便顯露堂前,腳步沉重,臉上也帶着一抹難以化去的凝重。劉暘則親自迎了上去,拜道:“李師傅!”

“殿下!”見太子仍舊這般親切的稱呼,那嘴角帶着的笑容也極具感染力,李昉竟有種受寵若驚之感,趕忙行禮:“冒昧打擾,實屬無奈,還望見諒!”

對於此時的李昉而言,太子的這份尊重,也能擊穿胸膛,直指人心。能夠感受到李昉心緒的不安,劉暘親自拉住他的手,引其入座:“李師傅這是什麼話,先入席,同我一起用膳!”

“謝殿下!”

然而,此時的李昉,又哪裡有心思進食,落座之後,也沒有平日裡的養氣風度了,迫不及待地便開口:“殿下!”

“李師傅,不急,先吃點東西!”劉暘止住他。

注視着劉暘那副平靜的面孔,淡定的眼神,李昉也不由心定幾分,同時,也多了些感慨。當初劉暘少時,他作爲太子太傅,是時時教導,結下了深厚情誼,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遇事之時,反倒是曾經的學生來教育他了。

君臣師生二人,飲了口茶,用吃了幾口菜,李昉也平復地差不多了,方纔拱手道:“殿下,今日之事,您也知道了吧!”

“怎能不知!”劉暘表情也凝重了些,說:“這登聞鼓一響,震動半個開封城,午後的士子請命,則震動整個朝廷啊!”

落第士子,登聞告御狀,直指今科主考內閣大學士取材不公,對朝廷來說,本就不啻於一道驚雷了。然而,此事消息傳開後,事態越發擴大,另外二十多名同樣落第的士子,鼓譟齊進,聚集於宮門前,要求還他們一個公道,還是直指今科朝廷取士。

毫無疑問,這已然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漩渦,處在漩渦中央的李昉,所承受的壓力,那是何等巨大。

對李昉不安的心理,劉暘也多少能理解,問:“李師傅可曾進宮面聖?”

對此,李昉老臉浮現出明顯的憂色,道:“殿下,我請求覲見,可是陛下拒見,只讓人傳話,讓臣回府等待!”

劉暘雖然沒有直接插手此事,但自事發之後,也一直暗暗關注着,這牽動朝野人心的風波中,作爲太子,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我聽說了,午後陛下親自召見那武濟川,與上告的徐士廉一併考校策問,結果,武濟川應對失措、條理不清,相反,那徐士廉則對答如流、舉止從容!雖未有定論,但武濟川已與那徐士廉一併被控制起來了!”劉暘又吐露出一則更加不利於李昉的消息。

“這!”李昉愁容更深了,焦慮之情,也溢於言表。

沉吟幾許,劉暘擡首,一臉肅重地看着李昉,斟酌了下言辭,認真道:“按說以李師傅的品行與操守,我不該有此一問。不過,我還是想問一句,李師傅與武濟川之間,是否毫無瓜葛?”

聽劉暘醞釀出這麼一句問話,李昉呆了一下,但見太子那平靜的眼神,頓時起身,躬身一拜:“殿下,臣與那武濟川之間,從無往來,甚至直到取定人選之後,方纔知曉此人!”

李昉語氣堅決,劉暘與他對視了會兒,神情緩和下來,示意他坐下,琢磨了下,道:“會不會是取士的僚屬,暗懷心思,存私錄取?”

這個問題,值得商榷,但對李昉,仍舊不那麼友好。如果是,那麼作爲主考的李昉,也應擔負其責,至少有個督下不嚴,也代表着朝廷取士,當真存在問題,否則豈有這暗中操作的結果。

李昉遲疑了下,鄭重地說道:“殿下,臣可以保證,考試的一切流程,都是依照朝廷制度施行,下面的僚屬,不論監考官還是閱卷官,都無徇私授受的可能!”

見李昉說得肯定,劉暘眉頭終於凝結起來,輕聲道:“那問題又出在何處?”

“所錄進士的考卷,李師傅都仔細審閱過嗎?”劉暘道。

“臣都一一確認過!武濟川的答題,文才出衆,既有條理,且切中要害,以臣所見,足以取爲進士!”李昉面露苦惱:“只是未嘗料到,只因爲與臣同鄉,竟招至這樣的攻訐!”

“我相信李師傅!”考慮了一會兒,劉暘說出這麼一句話。

“謝殿下!”聽到這麼一句話,李昉都快哭出來了,起身感激涕零地道。

“只是!”劉暘話裡也帶着轉折,道:“事情已然鬧到御前,事態也越發擴大,轟動朝野,然如何定論,還需等待調查結果!其中出了什麼問題,也必須調查清楚!”

“李師傅持身以正,則無懼這些流言與攻訐!”劉暘盡力地安撫着李昉。

聞言,李昉點了點頭,但還是不禁嘆息道:“事態至此,臣只是擔憂會如何收場,士子鼓譟,質疑朝廷不公,臣只怕,只怕......”

劉暘再度擡手,止住李昉,看着他,沉聲道:“李師傅!朝廷不會爲了一干士子紛擾,就地罪責大臣,也不當如此!公論就是公論,倘若爲衆情所逼,爲了給士子一個交代,安撫衆心,便罔顧事實,那朝廷取士之公道,又如何能站住腳!”

“殿下英明!”李昉感動之色愈濃。

聽完劉暘這番話,李昉終於確定了,如今的太子殿下,再不是當年那個受他教導的學生了,已然成長爲一名足以庇佑羽翼的參天大樹。

輿情洶涌,喧囂紛擾,都難動其心。這份思考,這份氣度,正是儲君所需要的。

當然,劉暘固然信任李昉的品行與操守,這份信任的背後,除了多年的師生情誼,也有個前提,那就是李昉確如其言,沒有在取士罔顧存私。

“陛下既有示諭,李師傅便先回府,此事總會調查清楚,自有公論,也會還你一個清白的!”劉暘又衝李昉道。

李昉見狀,終是起身,行禮告退。不過,離開前,又言辭懇切地道:“殿下,臣自認清白,無懼責難,甚至不怕死罪!只是,衆毀銷骨,若一世清名,毀於此事,臣寧赴死!”

“李師傅言重了!”聽他這麼說,劉暘起身勸慰道:“且安心,不至於此!”

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51章 聽政2第344章 劉規改革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25章 冬至宴第70章 大禮第93章 班師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285章 家務事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23章 鬥法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707章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465章 遼奸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84章 教訓第77章 嚇人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03章 郭王會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7章 風波第22章 稱帝第101章 大整軍第92章 兩京並重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97章 再臨六合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204章 解決第1736章 試炮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61章 癲狂?第84章 示警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8章 瓊林宴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94章 善後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23章 鬥法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2章 天子上門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474章 補漏匠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06章 敲打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31章 進軍令第29章 請纓
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51章 聽政2第344章 劉規改革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25章 冬至宴第70章 大禮第93章 班師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285章 家務事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23章 鬥法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707章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465章 遼奸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84章 教訓第77章 嚇人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03章 郭王會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7章 風波第22章 稱帝第101章 大整軍第92章 兩京並重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97章 再臨六合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204章 解決第1736章 試炮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61章 癲狂?第84章 示警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8章 瓊林宴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94章 善後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23章 鬥法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2章 天子上門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474章 補漏匠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06章 敲打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31章 進軍令第29章 請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