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

bookmark

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

由於一路航行的疲憊與辛苦,東海閣的宴會並沒有持續太久,不到半個時辰,稍微表示了一下感激之情後,劉承勳一行人便離席了。

當然,與宴的官僚名流們對此並未感到不滿,相反,十分理解,畢竟對於大部人而言,能夠參與這樣的集會,並與那麼幾位天潢貴胄共席同飲,本就已經是一件幸事,豈能奢望更多,就算想要逢迎,也要看看自己夠不夠格。

而對於劉承勳這幾名王公來說,真正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還在私下裡。花了一些時間安頓,就在東海閣,足足睡了一下午,到傍晚時分,方纔恢復了些精力。

秋意已濃,天氣已涼,在這臨海地區,就更加生冷了。披着件皮袍,站在閣樓上,劉承勳遠眺膠州港內的景象。暮色之下,燈光密集,點綴港灣,絢麗而多彩,和諧而安詳。

見着這副場景,劉承勳的心情也不由多了幾分安寧,還得是國內更加美好啊,熟悉的人物景象,熟悉的建築樓閣,那些明亮的萬家燈火,則讓人倍感親切。

那良平島位置再特殊,再有氣象,也終究透着小氣,還得是大漢本土的港口,方具大國的威嚴。當然,拿良平島與膠州港相比,對前者也確實有些不公平了,尤其在當下這個時代。

“去看看,劉昀、文海與致遠伯休息的如何,若是休息好了,叫他們來與我一道用膳!”注目良久,劉承勳衝候在簾外的侍者吩咐道:“另外,把劉暉與滎國公也一起找來.”

這一趟出海,一去便是兩年多,如今歸來,真有種恍若隔世之感。兩年多的時間,實在不斷,當然,劉承勳更關心的,是其中發生了什麼事,在南洋之時,消息閉塞,不瞭解也就罷了,既然回來了,自然要提前做些準備,以免回京面聖之時措手不及。

小室內點着自南洋帶回來的香料,濃香撲鼻,沁人心脾,溫香雅韻之中,一干王公貴和諧交流着,氛圍極爲融洽。

劉承勳簡單地講了講下南洋的過程,以及在海外的見聞,當然很多東西不管是史德珫還是劉暉早就聽說過了,但劉承勳講起來,他們依舊聽得津津有味的。

不過重點還在劉暉與史德珫的講解上,從西征的後續,到榆林之亂的始末,再到符皇后的駕崩……

隨着講解的深入,聽着的幾個人表情也逐漸嚴肅起來,不復輕鬆。而提到符後的病逝,劉承勳也忍不住打斷他,有些傷感地嘆道:“天不假年啊!嫂嫂之崩,實在令人哀惋!”

毫無疑問,對符後,劉承勳也是一向敬重的。而在場的人,不是皇子龍孫,就是公卿大臣,全都享受過皇后的恩遇,於是乎,談話的氛圍也不由多了幾分嚴肅與哀傷。

史德珫朝洛陽方向遙拜了下,也感概道:“孝賢仁皇后,溫良賢淑,品性高潔,深明大義,對臣等一向關懷備至,娘娘之逝,天下人都爲之扼腕嘆息”

“陛下與嫂嫂夫妻情深,嫂嫂這一去,可想而知,對陛下是何等打擊,他怎麼受的了!陛下如今如何了?身體可還康健?”劉承勳平復了下心情,語氣有些嚴肅問道,目光則盯着劉暉。

這個問題一出,不論是劉暉,還是史德珫都面露異樣。這個問題,似乎問到了關鍵處,事實上,很多人都能明顯感覺到劉皇帝在符後駕崩後的變化,而此番在國內掀起的反貪除惡運動,就是劉皇帝這種變化最具化的體現。太直接,太剛戾,太狠辣,也太不容情了。

“陛下身體並無大恙,只是日漸蒼老,情緒不佳!”劉暉斟酌了下,這麼答道。

“看起來,國內發生了不少事吧!”劉承勳如此道。

聞問,劉暉與史德珫二人,這才配合着,將反貪除惡的情況,以及眼下朝中的形勢給劉承勳幾人講了一下。

談及這段時間,京城內外,全國上下的“官不聊生”,劉暉與史德珫雖然表現矜持,但那種感慨之情格外明顯。而聽聞的幾人,也都下意識地嚴肅起來,雖未親身經歷,但僅從描述就能感受到那種恐怖的氛圍以及千鈞的壓力。

劉承勳沉默幾許,又認真地思考了好一會兒,輕嘆一聲,看着史德珫道:“滎公,近來你這河南道的日子,也不大好過吧!”

聞言,史德珫苦笑道:“不瞞殿下,河南道上下職吏,已經換了三成了,各州府知州、知府,都換了一半,其中又殺了一半。至於民間,打擊尤其深重,整個河南道,抓捕了上萬人,因爲各種動亂,傷亡也逾萬

然即便如此,陛下派遣的查案專使以及皇城、武德司的那些爪牙們,仍舊就不罷休,仍在蒐羅證據,抓人,審訊,斷刑.”

聽此描述,即便是劉承勳,也不由深抽了一口這暮秋的涼氣。思忖片刻,擰着眉頭,疑問道:“我觀這膠州港內的景象,還算和諧安定,商民百姓神態輕鬆,形勢非如你所言那般嚴峻。”

史德珫搖了搖頭,道:“這已經是下官與道司同僚,竭盡全力維持的結果了,再者,密州當地,前不久才經過一場深徹的究治行動,上上下下,幾乎被清理一空,發生一起大動亂,死者數千人。

下官也是費盡心思,方纔使之重新恢復正常,但論氣象,比之當初,還是要差上不少。至於其他州府縣的情況,恕下官直言,不容樂觀!”

“這些情況,陛下可知?倘若情況,恰如你所言那般深重,甚至影響到行政治安,民生安定,爲何不向陛下進言?”劉承勳問道。

“陛下神目如電,對天下局勢想來洞若觀火,只是未曾親眼目睹,僅從奏章上看來,總是少些說服力。何況,並非沒有人上奏勸說過,但陛下意志堅決”史德珫應道。

話雖然未說完,但意思卻表達得很明確。劉承勳心中瞭然,要說天下最瞭解劉皇帝的人中,劉承勳絕對是其中之一,畢竟幾十年的親兄弟了,而劉承勳也是在劉皇帝的陰影下活了幾十年仍舊尊崇顯貴的親王。

話說到這兒,注意到恭敬有加的史德珫,劉承勳也有些回過味來了,拿起酒杯抿了一口,輕聲道:“滎公今夜說了這麼多,隱隱在向我訴苦,必又用意吧!”

聞問,史德珫神色倒也泰然,沉吟了下,起身恭拜道:“下官有個不情之請,爲河南全道官民安寧計,下官擬了一道奏章,希望殿下在回京之後,能代爲呈稟陛下!”

不過,剛表明這個意思,劉承勳便很乾脆地拒絕了,很是果斷,幾乎沒有絲毫猶豫。

“滎公,若是其他事,我斷無拒絕的道理。唯有此事,愛莫能助!你們的想法與顧慮,我能理解,但這道奏章,你還是自己呈上去吧!”劉承勳拒絕得,甚至有些生硬,沒有任何客套抑或不好意思的成分。

見狀,史德珫愣了下,趕忙道:“殿下!”

“滎公不必多說了!”劉承勳直接打斷他,坦然地與之對視:“我初歸來,對國內的情形,不夠了解,因此不好隨意評說。你們有話,儘可陳與陛下。而我能給滎公的建議,只有一點,那便是好生爲政,保證河南官民的安定,做好了這一點,又何須顧慮諸多.”

那也得做得到才行啊,史德珫心中哀嘆道,然而見劉承勳態度堅決,也不好強求。這場夜會,終究在一種略微尷尬的氛圍中結束了。

劉承勳一向有“賢王”的名聲,但在劉皇帝這種皇帝的陰影下,賢王可是不好做的,至少這政治能力是要足夠的。而對於史德珫所請,劉承勳幾乎不假思索便做出判斷,這渾水,不能趟。

同時,他的心中也不免生出些憂慮,對於史德珫的那些話,劉承勳不會全信,也不會不信。河南甚至全國道州的情況,必然不會是樂觀的。

而史德珫也是十分精明的老臣了,連他都冒着犯忌諱風險,求到他這裡,若非實在沒有辦法,恐怕也不會出此下策。

劉承勳有預感,就朝廷如此氣氛,此番回京,怕也輕鬆不了。沒回國前,心心念念,恨不能插上翅膀飛回來,如今才踏上鄉土,卻有種還不如再拖延些時日,躲過這場風波。

不過,事已至此,消息恐怕早已飛馬傳向京城了。只在膠州港待了一夜,第二日,劉承勳一行便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22章 稱帝第311章 舊識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60章 論婿第18章 侯益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34章 回府第1764章 禁轎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60章 都安心了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43章 總結第47章 戰略所向第316章 不裝了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2章 大朝會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66章 陷河陽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51章 南粵,危!第17章 武德司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完結感言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6章 異見第115章 瀛州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60章 論婿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93章 班師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20章 屯務廢改第374章 善待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68章 撤了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04章 在真定第155章 南唐來使2無題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33章 面聖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
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22章 稱帝第311章 舊識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60章 論婿第18章 侯益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34章 回府第1764章 禁轎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60章 都安心了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43章 總結第47章 戰略所向第316章 不裝了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2章 大朝會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66章 陷河陽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51章 南粵,危!第17章 武德司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完結感言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6章 異見第115章 瀛州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60章 論婿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93章 班師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20章 屯務廢改第374章 善待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68章 撤了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04章 在真定第155章 南唐來使2無題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33章 面聖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