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不惜代價

bookmark

秋分之後,白日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了,到如今,不知覺間,室外明亮的光線也黯淡了下來,昏暗的天色,淒冷的環境,似乎都直接映照到了人的心底,給心情蒙上一層陰鬱。

伺候的官僕,小心地添上燈燭,政事堂內方纔明亮幾許。劉暘與趙匡胤仍在地圖前小聲交談多,基本都是劉暘問,趙匡胤解答。

氣氛稍稍顯得有些沉悶,直到劉皇帝優哉遊哉地步入,還有興致觀察政事堂內的佈置。開封的政事堂,雖然設在廣政殿內,但比起那邊,洛陽這邊可要大氣多了,權威的氣息幾乎從每一根樑柱、每一片磚瓦中散發出來......

“參見陛下!”

參拜行禮,在書案上處置公務的趙普,也放下了手中事事務,起身迎拜。

看了看幾人,目光落在趙普身上:“朕閒來無事,特來看看,有何要緊事務?”

聞問,趙普回身,自書案上拿起一本奏表,呈與劉皇帝:“劍南道上報,以南征事徵調甚多,百姓負擔加重,希望能蠲免來年夏稅!”

此次南征,軍隊雖然是從整個西南調動,但配合後勤的民夫,基本就近從劍南、川東部分軸線徵召。如今秋收雖然接近尾聲,但大量的勞力被用於戰爭,對農事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尤其根據節氣,秋末冬初的農時基本也誤了。

因此,聽此奏,劉皇帝顯得很大方,大手一揮,直接應允:“準!”

“另外,薛公奏書上還希望,今年秋稅錢糧,能夠截留,就近用於大理戰事,以免周折浪費!”趙普又道。

對此,劉皇帝眉頭皺了皺。朝廷對於地方的財權,攥得還是很緊的,乾祐年前期的削藩,就是伴隨着對財權的剝奪,地方財稅留成,通過前後三次下詔削減,甚至後來要求悉數上繳,再由中樞分配。

不過,這種做法,顯然是過猶不及的,造成了明顯的浪費。在國家財政趨於良好後,劉皇帝也就接受了下面的建議,每歲兩稅,地方上留道兩成以作日常運轉,沒有任何例外。上輸的財稅,則由朝廷統一調度使用。

川蜀作爲大漢的財稅重地,每歲轉運的錢糧,也是十分龐大的,但因爲地理的限制,轉運成本也十分高昂。

此番南征,朝廷這邊也專門調度糧械,撥發錢款,支持進兵。如今正逢戰事,川蜀尤其是劍南更是大軍征討的後方基地,九、十月份又是秋稅收繳的日期,倘若按照以往的規矩,確實會造成不小的浪費,甚至影響到前線戰事。

倘若能夠截留使用,就近調撥,也確實會方便許多,能夠減少其中的大量週轉靡費,效率上的提升也不是一星半點。

看得見其中的好處,但劉皇帝有所顧慮的,也正是壞了規矩。此番,能夠因爲軍事而讓步,那今後呢,地方是否可以拿各種“必要”的理由,來做同樣的請求,想得多點,今後地方財稅留道、留州,是否該繼續增了,畢竟也是節省行政成本、減少無謂損耗的辦法......

不得不說,劉皇帝的思想似乎也越發偏頑固守舊了,對他這麼多年建立起來的大漢管理體系制度,已完全不想去破壞它,反之,要堅決地維護。

不過,在軍事戰爭這等要命的大事前,似乎也該宜從權變,打破一定的成規,也是應該的。

“如今西南,一共徵召了多少民力?”考慮了一陣,劉皇帝問。

“根據劍南道上報,前後發十五州丁壯,除了隨軍作戰者外,仍有十三萬之多!”趙普說。

“這麼多人了啊!”劉皇帝略微感慨了句。

這點人,對比起北伐、平南來講,根本算不得了什麼,但若考慮到西南的實際情況,就可知,在後勤上的壓力,有多大了。

“財政司是什麼看法?”劉皇帝又問。

趙普答道:“張美以爲,可以同意!川蜀財稅,轉運不便,如此可以大量地節省人物力,更好地支持大理戰事!”

由於王溥留臺東京,西京這邊,財政司的日常主持工作,改由鹽鐵使張美負責。

點了點頭,劉皇帝看着趙普:“卿以爲如何?”

趙普也沒有絲毫猶豫,肯定地答道:“大舉南征,耽誤不得,一切當以大理的戰事爲先!”

稍作停頓,趙普又繼續道:“不過,南征之事,糜費如何,仍未知曉,朝廷可遣專使前往劍南,以監察此事!”

顯然,趙普是察覺到了劉皇帝那些許顧慮。聞之,劉皇帝也不再遲疑,當即應允:“擬製回覆吧!讓財政司派人去成都!”

“是!”

目光四掃,注意力放到那張地圖上,走近前,看了看那幾條簡單勾畫的進軍路線,劉皇帝問:“戰事進展如何?樞密院可曾收到最新軍報?”

跟立在側後方的劉暘,回答道:“尚無最新消息,大理集衆兵設阻於弄棟府,想要突破羊苴咩城的這座門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根據王仁贍將軍前奏,經過調整準備,已然發起了新一輪的進攻,或許突破就在不遠將來......”

聽其言,劉皇帝說道:“在西南高原深山之中,還得如此硬打,損失能夠小?”

“弄棟......”不待其接話,劉皇帝盯着地圖上所顯示的弄棟地區,吐槽了一句:“這是何人取的名,蠻夷的味道太重!”

這個問題,劉暘不會,趙匡胤自然也不知,出乎意料的,趙普開口解釋道:“弄棟之名,始於前漢武帝時期,開通西南夷,置弄棟縣!”

聞之,劉皇帝當即說道:“既然一千多年前,西南已爲中國之土,朕怎能不遣兵收回之?否則,豈不讓後人恥笑?”

說這話時,劉皇帝下意識地瞥了眼趙匡胤。

趙匡胤感受到了劉皇帝的目光,微微垂下頭。而後,主動說道:“陛下,大理雖然竭力死守,但憑着朝廷的強大實力,加以時日,必能突破,直抵羊苴咩城,迫段氏投降!”

“王全斌呢?還沒有消息?”劉皇帝收回目光,凝眉道。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劉皇帝默然,沉吟了一會兒,扭頭問劉暘:“你覺得,此次征討大理,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這似乎又是劉皇帝的考校了,劉暘稍作思考,答道:“道路交通!不論是軍前還是軍後,皆上表臣訴道路難行,薛汲公所徵召的民夫,除了轉運軍需之外,大部分的人力,都投入在道路的開闢擴寬上了。所幸沿途部族,多表示臣服,自守觀望,否則我軍輜需供應,將承受更大的威脅與負擔。”

對劉暘的認識,劉皇帝還算滿意,不過並沒有做什麼評價,而指着地圖,決然道:“傳詔西南道州,全力供饋大軍,要人給人,要糧給糧!路不是難走嗎?哪怕用斧子鑿,都要給朕鑿出一條通道來,保障供給!”

“是!”

劉皇帝的這道詔意,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了。當然,開啓南征以來,已然投入巨大,咬碎了牙也要堅持下去。

“中樞這邊,火藥、火油彈這些東西,也繼續給朕往西南運!朕就不相信了,過去無往而不利的東西,在大理會水土不服!”劉皇帝嚴肅地道。

“是!”趙匡胤拱手受命。

第79章 大獲全勝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53章 有詩云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28章 治安問題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18章 走私第66章 陷河陽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311章 李沆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45章 剝削者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497章 重拾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321章 矛盾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769章 影響力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82章 瓦橋關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297章 怪圈第82章 瓦橋關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93章 升遷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75章 西北邊報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29章 叔父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751章 結束了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66章 朕要親征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04章 冬夜第9章 王峻歸來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75章 高貴妃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342章 殺肥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75章 高貴妃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7章 恩賞問題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7章 小張探花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811章 歸來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29章 叔父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
第79章 大獲全勝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53章 有詩云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28章 治安問題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18章 走私第66章 陷河陽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311章 李沆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45章 剝削者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497章 重拾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321章 矛盾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769章 影響力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82章 瓦橋關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297章 怪圈第82章 瓦橋關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93章 升遷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75章 西北邊報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29章 叔父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751章 結束了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66章 朕要親征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04章 冬夜第9章 王峻歸來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75章 高貴妃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342章 殺肥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75章 高貴妃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7章 恩賞問題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7章 小張探花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811章 歸來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29章 叔父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