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

bookmark

夏五月,劉皇帝又失一老臣,集賢殿大學士致仕、壽張侯張昭。當然,比起安審琦、李谷,檔次明顯要低上不少,對朝廷的影響也夠低。不過,老臣持續凋零, 還是難免引起劉皇帝一些唏噓,於他而言,故人當真是越來越少了。

張昭,原名張昭遠,因避諱高祖而更名張昭。此公在大漢朝廷中,並沒有扮演什麼特別重要的角色, 也沒有建立什麼功勳殊榮,然仕漢二十餘載, 在功將難封的大環境下,卻能賜爵封侯,也不得不說此人的處世之道。

張昭對大漢的貢獻,寥寥數語便能盡述,並且沒有什麼值得傳唱讚揚的。最突出的,大概是天福十二年漢軍挺近中原時,張昭與王景崇等人力主迎接,得了個迎奉之功,但那不只他一人。

其後,在朝廷中的功能,主要是修史以及教習皇子。然論修書著史,早年有賈緯、蘇禹珪,中期有薛居正爲首的一批史臣,後期三館更是充斥着鴻儒大家, 而他也退了。至於文華殿侍講, 也只能體現出他的學識以及劉皇帝的信任。

比起那些功勳卓著、耀眼奪目的文武豪傑,綜張昭仕漢生涯, 乏善可陳,卻享有一個朝野讚譽的德高望重,混了一個萬衆豔羨的壽張侯爵。

人之際遇,很多時候都是羨慕不得的,或許是因爲年高德重,又或許只是因爲眼緣好,入了劉皇帝的眼,就得以功成名就,福廕三代,還得了個善終。

或許,張昭也有些資自知之明,臨死之前還上了封遺奏,由其子代呈,說他歷仕三朝,無功德及人,勿請諡及立碑。

當然,張昭有這個態度,劉皇帝對死去的大臣卻也大度,還是下詔厚葬, 並着李昉擬寫了一篇神道碑文,盡其哀榮。

同時,張昭還是當朝有名的藏書大家, 家中藏有各類典籍數千卷,除了留一部分用以傳家之外,餘者盡數獻與三館。

爲此,劉皇帝又下恩詔,賜張家錢一萬貫,同時擢其次子與長孫官職,堪稱厚待。

......

仲夏的空氣中瀰漫着惱人的燥意,即便日已西斜,但熾烈的光芒不減絲毫減弱,鋪天蓋地的熱浪層疊而來,籠罩在漢宮之中。

急促的腳步聲在垂拱殿前厚重的地板上都顯得格外清晰,卻太子劉暘以及宰相趙普、王溥三人聯袂而來,滿頭的大汗,一臉的嚴肅。

“見過殿下!見過二位相公!”殿中通事耿爽趕忙行禮。

“陛下可在?”劉暘沒有絲毫囉嗦,直接發問,語氣竟有些嚴厲。

通事有點被嚇倒了,心中思忖,必定出了什麼大事,立刻低眉順眼地答道:“回殿下,陛下前往乾元殿了!”

“去乾元殿!”毫無拖泥帶水,劉暘徑直轉向,朝垂拱殿正對着的乾元殿而去,趙、王二相緊隨其後。

乾元殿,從新建開始,便是整個紫薇城,整個洛陽城,乃至整個大漢最雄偉壯麗的建築了,宏偉的宮殿傲然聳峙,直插雲霄,直觀地展現着大漢強盛的國力與磅礴的氣運。

凡有外臣異邦來朝,舉目而望,便先見乾元殿,而後知西京洛陽城。十年下來,乾元殿已成爲京師最爲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這座殿宇,讓人無限仰止,也成爲了那令人毫無保留敬畏臣服的皇權的象徵,矗立在紫薇城中,同樣根植於所有大漢統治之下的漢臣民心中。

劉暘三人趕到乾元殿時,從當值的宿衛口中得知,劉皇帝卻是在乾元殿,不過卻是在乾元之巔。

乾元殿在起建之初,便在殿頂留下了一座高臺,號爲攬月臺。這是洛陽城內最高的地方,又處在乾元之殿,乃是洛陽城離天最近的地方,用於讓劉皇帝更近地溝通宇宙蒼穹。

當然,從建成後開始,劉皇帝卻很少親臨,近百米高的建築,上去麻煩,下來也麻煩,同時還得憂慮安全的問題,畢竟高處不勝寒。

此番,劉皇帝卻是興之所來,親登乾元。劉暘三人得知後,也沒有任何猶豫,又急匆匆地從殿後樓道,一層層攀上去。

這樣的高度,這樣的天氣,再加登殿之途中的各種曲折,以及趙、王二人的顯得老邁的身體,耗費了近兩刻鐘,方纔抵達攬月臺下的樓室之中。

經過通報,得到劉皇帝的准許之後,三個人方纔攀完最後一道梯級。說起來,早就知道有這麼個地方,但不管是劉暘還是兩位宰相,此番還都是第一次來。

登乾元,尤其是履足攬月臺,也算是忌的事情,從其建成伊始,就帶上了一層神秘神聖的光輝。

因此,多少帶上了一絲好奇,打量着周遭的環境,不過,待見到臺前迎風而立的劉皇帝時,都迅速收斂心神,躬身從後行禮。

斜陽殘照,天地仍如一座熱爐,但這攬月臺上,卻格外涼爽,勁風肆意吹拂,使得劉皇帝的龍袍呼呼作響。

劉暘忍不住朝臺外張望了一眼,直覺彷彿見到了另外一片天地,只覺天高地遠,風光無限,當然,這凌然獨高的危處,還是讓人感到一絲惶恐與憂懼。

或許是因爲太高了,又或許因爲這是乾元之巔。

見到劉皇帝離臺欄有些近,雖然有喦脫以及白羊在旁邊護着,但劉暘還是關心地道:“此間高峻,還請陛下移步,遠離危欄!”

聽到劉暘關切的話語,劉皇帝微微一笑,回道:“移步是小事,但何來這廣闊的視野,何來縱覽天地,懷抱乾坤?”

劉皇帝這話很裝X,還不盡興,聲音在風聲的侵襲下顯得零落,招呼着三人近前,指着樓臺外,拔高聲音,道:“朕屢次出宮,暢遊洛陽,然若論觀景之地,還屬此處絕佳!”

從劉皇帝視角望去,整個洛陽城,一覽無遺,從此觀景的,也確有一番獨特的體會,人的心胸與襟懷似乎都變得更加廣闊了,境界也彷彿能夠得到昇華。

濱臨危欄杆,感受着夏風不帶感情的吹拂,雖然這樓臺看起來十分牢固,總是給人一種心驚膽戰的感覺。

尤其是趙普,更高的地方不是沒待過,華山之險也不是沒體會過,但在這座充滿了人類智慧結晶的殿臺之上,他只覺惶恐。

趙普沒有恐高症,但此時竟覺兩腿有些發軟,尤其是劉皇帝還一臉閒適地站在那裡迎風觀景,就更覺驚魂了。

若是出現什麼意外......這樣不敢想的念頭不可遏止地在腦海徘徊着。

不過,見着劉皇帝那恣意灑脫的表情,趙普還是忍不住開舔,嘴裡讚歎道:“如此危樓,陳等登高,膽戰心驚,忐忑而不知所以。陛下憑欄而望,卻如履平地,如觀苑景,此等膽識氣魄,此等胸襟豪情,令人欽佩啊!”

趙普的話被夏風打散,再配合着他的神態與身體間細微的動作,情緒表達得很到位,倒像真的一樣。

聞之,劉皇帝還是忍不住一樂,擺了擺手,也開個玩笑:“趙卿,朕可是許久沒聽你說這些恭維吹捧之辭了,這甫一聽聞,仍覺耳目一新,倍感喜悅啊......”

“陛下說笑了!臣慚愧!”不知是羞的,還是喘的,趙普臉微紅,略表尷尬。

在這樓臺風口間,確實不是適合談話的地方,尤其是見到趙普、王溥的狀態,劉皇帝也就從劉暘所請,移步入內,聽取奏事。

中間,另設有一座祭臺,立有神龕,祭器齊備,燃燒的香火還是劉皇帝此番親自插上的。

一排黃蒲小案,還準備着瓜果、點心與酒水,劉皇帝上來,彷彿真就是爲了請神,與天地神祇暢飲溝通的。

“說吧!出什麼事,需勞你們三人,這般行色匆匆,聯袂來見!”落座,看着劉暘三人,注意到他們疲憊的身體,劉皇帝輕聲問道。

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87章 瑣屑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16章 馬政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413章 分食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73章 日常第252章 面聖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97章 重拾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18章 查抄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410章 剋制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3章 取士不公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99章 出宮第401章 老郭威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40章 城塌了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98章 秋獵第75章 按*不動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88章 後續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470章 分封第36章 虒亭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85章 浮雕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9章 濮州案(2)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87章 兄弟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54章 滅門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98章 山道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9章 請纓無題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
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87章 瑣屑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16章 馬政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413章 分食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73章 日常第252章 面聖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97章 重拾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18章 查抄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410章 剋制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3章 取士不公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99章 出宮第401章 老郭威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40章 城塌了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98章 秋獵第75章 按*不動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88章 後續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470章 分封第36章 虒亭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85章 浮雕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9章 濮州案(2)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87章 兄弟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54章 滅門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98章 山道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9章 請纓無題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