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

李谷給了李煜三日的時間考慮投降事項,哪怕是對於舉金陵而降這樣的大事而言,都算充裕,但要真做出決定,卻又是十分艱難的。或許也正因爲有這三日的時間,也給了李煜拖延、遲疑的機會,仍處深宮,未發一言,一副要把這最後寬限時間耗空的姿態。

說來也是可笑,自漢軍叩關,李煜還沒有登上金陵城頭,親眼看一看漢師,認識一下這支即將覆滅他的國度、讓他做亡國之君的軍隊究竟是什麼陣仗氣勢。

甚至於,連仍舊守衛着金陵的軍隊,都沒有去慰問、犒勞過,更何況安撫、激勵百姓的舉措了。面對亡國危機,李煜在事實上,已經選擇放棄,困守宮城,等待着最後時刻的到來。

當然,這三日中,李煜沒動作,總有人活動頻繁。金陵城內,陳喬爲首的一些人,仍舊積極奔走,調動人員、物資,艱難地做着防禦準備,這是極少數的一部分人,存有一份熱血,感念厚恩,對江南還抱有一絲希望與念想。

相對的,是鍾謨那一幫人,他們沒有大動作,只是散播一些流言,加劇城中的恐慌,人心的離散,推銷投降的好處。這股力量人數也不多,但受他們鼓動的人很多,引起的反響很大,軍隊抵抗意志持續消減,金陵百姓渴望避戰保全。

這算是蛇打七寸,陳喬等人連赤裸裸地叫囂投降的鐘謨一黨都奈何不得,又哪裡還有能力扭轉人心所向?只能在歷史大勢的浪潮中,徒勞掙扎。

而大部分的江南官僚,都選擇了沉默,沉默地看着李煜,沉默地等待城破,雖然江南國滅,會直接損害他們的利益,但在生存與毀滅的問題上,大部分人還是有着基本的認識。出降,結果或許難料,但頑抗,未來結局必定難看!

在金陵城內,人事百態,紛擾不斷之時,金陵城外,漢軍的備戰工作,卻有條不紊地展開,並落實到最後。在其間,出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以皇太子劉暘與皇長子劉煦作爲朝廷的使者,前來金陵軍前犒軍。

一場犒軍,使得行營軍心大悅,士氣高昂。劉皇帝這樣的用意,除了繼續鍛鍊太子,增長威望資歷之外,也是向江南士民表示朝廷對他們的重視與關心,爲之後的接收與治理做準備。

同時,也給李谷帶來一些壓力,或許是接連的勝利,平南戰事進展地也太過順利,反而加速消耗了皇帝的耐心,想將江南這些獨立國度從地圖上抹除,換上大漢的顏色,將這些脫離中樞存在了半個世紀的割據政權,徹底消滅。

十三日,是李谷給李煜限期的最後一日,苦思多時,也聽取了不少建議,哪怕心裡已有所偏向,李煜仍舊不能下定決心。在當日下午,將鍾謨召入宮中商談,其後不久,鍾謨便奉命,準備了兩百多車酒食、蔬菜,出城犒軍。而鍾謨揹負的任務,是向漢軍請求,再寬限幾日。

帥帳之中,對於鍾謨之來,給了熱情的接待。座次比較有意思,李谷與劉暘同席,其下是劉煦、石守信,原本,李谷是想讓劉暘居主座的,但被劉暘力辭,說李谷既是大元帥,又是長者,太子這般謙遜,李谷更不敢張狂,說劉暘既是太子又是朝廷使者,本該上座。一老一少謙辭了幾個回合,劉煦給了個建議,讓他們同案入席。

另外,還有趙延進、張永德等高級將領,這樣規格的接待,算是給足了鍾謨面子,當然,並非只因爲他金陵使者的身份。

在朝廷中樞鍛鍊了這幾年,劉暘年紀雖然還小,但氣度涵養是鍛煉出來了,這種場面更不會怯場。臨行前,劉皇帝對他有過教導,行軍作戰的事務,一概不得插手,多嘴都不行,但身爲皇太子,皇家的威儀,天家的氣度不能丟。

帳內的氣氛,還算融洽,雖然深交者少,但衝着皇太子在此,也不管把氣氛搞得太僵硬。對於鍾謨,劉暘態度十分和善,衝他笑道:“臨來前,陛下曾對我說,鍾公是大漢的忠臣,爲統一大業,甘冒奇險,不顧安危,不惜名譽,身處敵營,竭誠奉獻,至今已整整十年,雖然無顯赫之功,卻有深沉之勞,當着重褒獎!”

“我奉詔南來,就以此杯,爲鍾公十載不易,聊表敬佩!”劉暘主動舉杯,向鍾謨道。

聽太子這麼一番話,不管心中作何想法,但面上的反應卻很劇烈,站起身來,杯中酒水都灑了出來,向劉暘躬身一禮,鍾謨一臉的感動之情:“勞陛下如此惦念,是臣何等之榮幸?臣無他志,唯有悉心竭力,回報陛下,效忠國家!”

“此番若能不費刀兵,不見鮮血,全取金陵,鍾公功勞著焉!”劉暘說道。

“太子殿下過獎了!”在這滿帳的平南將帥面前,鍾謨可不敢託大,趕忙謙虛道:“有大元帥李公及諸位將軍在此,鍾謨豈敢論功?只因勢利導,略逞口舌之利罷了!”

“鍾尚書的三寸舌頭,可抵得上數萬雄兵啊!”李谷也微笑着,對鍾謨表示善意。

石守信也道:“若無鍾尚書說以城中情況,我軍豈能盡得其虛實,這將爲破城,省卻不小的麻煩!”

“不敢當!不敢當!”雖然嘴角掛着笑容,鍾謨姿態還是放得很低,在帥帳中的這些人面前,他可一點也不敢有任何高調。

酣飲幾盞酒,交際了一番後,鍾謨方纔主動道:“敢問太子殿下與大元帥,明日是否確定對金陵發起進攻?”

提及正事,帳中的氣氛稍微冷靜了些,李谷看向劉暘,劉暘沒有說話,而是朝李谷拱手示意了下。見狀,李谷這才瞧向鍾謨,聲音蒼老但格外強硬堅定:“進攻事項,已然籌備結束,如若金陵不降,那明日,大軍照常發起進攻,絕無拖延!

鍾尚書可回報江南國主,他還有一個夜晚的時間考慮,勿要抱有其他任何奢望,出降是他唯一的出路。太子殿下奉詔令在此,只要主動出降,可保其無虞。如若大軍破城,所造成一切後果與責任,都將由他承擔!”

聞言,鍾謨酒意微醒,起身恭聲道:“在下明白了!必定轉告國主,促其出降!”

等鍾謨回到金陵向李煜覆命之時,已經天黑了,進宮之前,鍾謨還專門洗了個冷水臉,讓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姿態,進行勸說。此時的他,對於勸降李煜,也多存了一份保護城池,減少士民損失的想法。

另一方面,也是對李煜的一份情誼,雖然難以理解一個亡國之君的矛盾心理,但破城前投降還是破城後投降,是有莫大區別的。這點,鍾謨看得很清楚,並且李谷話裡也流露出了這個意思。

“漢軍,竟然連三兩日的時間都不肯寬限?”澄心堂內,李煜直接站了起來,語氣中帶着些不忿。

這段時間下來,這個年輕的國主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尤其是心理壓力,嘴脣上下的胡茬都茂密了許多。

“國主如有出降投誠之意,又何需多這三兩日?”鍾謨反問了一句。

聞言,李煜不說話了。

看着這個年輕的國主,身上的抑鬱氣質越發明顯,鍾謨心中也生出些許不忍,張了張嘴,鄭重地道:“國主,今大兵臨城,勢不可挽,如欲保李氏安全,還請早做決斷,勿再遲疑。

否則,如若觸怒了朝廷,只怕最終玉碎瓦全。國主當知,南平、孟蜀與湖南,南平主動投降,歸朝尚得王爵,得享富貴,至今已傳一代;孟蜀出降成都,歸朝也不失國公之位,富貴榮華不缺;湖南窮兵黷武,抗拒朝廷,至今周氏母子仍粗布麻衣,勞作於漢宮園苑。

同是出降,其間差距,還望國主省之!”

鍾謨此言落,李煜的臉色終於變了變,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慌張。支吾了一會兒,李煜道:“我要再問問宗室兄弟們的意見......”

投降這種事情,也不能全他李煜一個人說了算,一家人的事,大家一起決定吧。

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18章 查抄第1676章 慘重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64章 監國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87章 就國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39章 進退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52章 面聖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47章 應對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260章 論婿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92章 定州事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44章 太后相召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09章 在長安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94章 減稅難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7章 鼓譟第331章 泰來樓第121章 大朝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78章 滄州府第328章 默認第86章 鬚髮花白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19章 難審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3章 考校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60章 “暴斃”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32章 進宮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
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18章 查抄第1676章 慘重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64章 監國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87章 就國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39章 進退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52章 面聖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47章 應對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260章 論婿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92章 定州事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44章 太后相召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09章 在長安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94章 減稅難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7章 鼓譟第331章 泰來樓第121章 大朝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78章 滄州府第328章 默認第86章 鬚髮花白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19章 難審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3章 考校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60章 “暴斃”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32章 進宮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