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

“這個史宏肇,就是個無謀匹夫,粗鄙不堪,恃寵生驕,在官家面前,都敢那般無狀。剛愎自用,自以爲是,一味負氣用剛,逞強使狠,他以爲打天下靠刀槍就可以了嗎,簡直不足與謀......”散議之後,與王章走在一塊兒,楊邠絲毫不掩飾對史宏肇的不滿與鄙視。

王章臉色也好看不到哪兒去,冷冷地說道:“此人一向驕橫,自負有幾分領兵之才,視我等爲無物。爲人臣者跋扈至此,楊兄,且等着吧,終有一日,陛下都將難容其人!”

天下割據,列國紛爭,本就是文衰武盛,文賤武貴。在這個時代,武夫當國,有太多拿長劍大戟的武將瞧不起拿筆椽子的文臣,史宏肇則是其中的“佼佼者”,每每口出惡語。

事實上,似王章此人,也是不喜文人的,不過他厭惡的是那些不習庶務、只知空談的酸腐文士。但史宏肇卻是瞧不上所有文人,哪兒能不惹人生厭。

頓了頓,王章又道:“楊兄,也無需與那匹夫置氣,陛下心懷天下,深謀遠慮,不是也沒有聽其意見嗎?”

“天下崩壞至斯,紛亂不止,皆是這等武夫當國所致,若不遏制之,這天下是永遠也安定不下來的!”不知出於什麼考量,楊邠哼唧了兩聲。

瞥了眼老友,王章一時不說話了,沉默了一會兒,方纔嘆道:“但是打天下,創立江山,卻也少不得彼輩用命效死啊......”

聞言,楊邠也是默然,感慨一句:“若天下武臣,皆如郭文仲那般,何愁國家不寧?”

比起史宏肇,郭威在劉知遠麾下文武中的人緣,明顯要好得多。似楊邠,就對其甚有好感。

聽他這麼說,王章卻只是笑了笑,不置一評。眼睛一眯,迅速地結束這個話題,拱手道:“陛下東出,輜需之費,糧秣之用,我還得去檢視一遍,這便先告辭了。”

“王兄請便。”

......

劉承祐這邊,未及出宮,便被一名內侍攔下,劉知遠喚他問話。

默默地跟着這名年輕的內侍,劉承祐打量着其背影,這該是此前養於太原宮,維持宮內清理運轉的那撮人。如今,全部很是幸運地成了新皇的近侍。而劉知遠皇帝沒當幾天,使喚起宮中的這些宮娥太監來,卻是得心應手。

進殿之後,劉承祐才發現,劉知遠是單獨召見自己。心中難免訝異,這可是頭一次,以往相召,至少是有大哥劉承訓作陪的。

“臣參見陛下!”劉承祐規規矩矩地躬身行禮。

“二郎平身!坐下敘話。殿中只你我父子,就不必拘此縟禮了!”劉知遠神色輕鬆,語氣溫和,話是這般說,但表情間明顯流露出對劉承祐恭謹態度的滿意。

“不知父親喚兒何事?”屁股半撅坐下,劉承祐問道。

劉知遠桌上攤開着一張地圖,此前應該正在研究。聞問,擡眼輕笑着看着劉承祐:“方纔殿議,文武激烈爭執,史宏肇與楊、王二人,幾乎在我面前上演武鬥。我固知你對契丹之事,見解頗深,爲何適才始終不發一言?”

“父親着眼於天下,已有通盤考慮,又何須兒贅言!”迎着劉知遠的目光,劉承祐微微閃避,答道。

“哦,說說看!”

“中原的情形,已是足夠清晰,契丹人必定是守他不住。耶律德光的應對,扼守要地,實則是取守勢。此時我軍若急於進兵中原,北兵被逼急了,與我們針鋒相對,硬碰硬下來,我們也斷然討不得好。”

“聽聞,陝州那邊已有將校奮起,殺盡契丹人,奪州占城,宣稱擁護父親。這是個不錯的開始,可以預見,接下來中原、河北諸州的前朝軍校,不管是爲了‘大義’,抑或是反抗契丹人的欺壓,一定不乏跟進者。”

“只有各地亂了起來,契丹自顧不暇,纔是我們進軍,趁亂取事的最佳時機。我想,您與楊、王二公選擇按兵不動,想來也是早已洞悉其事。而史宏肇,勇則勇矣,看不到這些。”

“況且,楊、王二公提出的顧慮,也並非沒有道理。父親要做的,可不僅僅是擊敗、趕走契丹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收拾之後的殘局。契丹南來,已經大幅地方諸節度的實力,若再來一次......”說話間,劉承祐的語氣中已然透着些許奸詐。

“眼下,最有利的做法,便是保存實力,坐等契丹人與中原節度實力消耗。父親視及天下,在河東,準備得越充分,兵馬越多,將士越勇悍,糧秣越足備,軍械越精良,他日進軍中原的難度也就越低。將來,奪取天下,縱有人不服,膽敢作亂,亦可輕易平之。”

“你,倒是看得透徹!”這是第二次聽劉承祐的論斷分析了,劉知遠不由凝視着他,感慨一句。

“不過,如此行事,雖得之穩妥,必取天下,但也不是沒有一點瑕疵!”說着,劉承祐語氣急轉,沉聲說道。

劉承祐這話,有點做作的味道,劉知遠眉梢小揚起,盯着他:“什麼瑕疵!”

“人心!”劉承祐豎起了食指,認真地答道:“自古以來,若欲奪天下,必欲取人心。庶民之心,士人之心,藩鎮之心。父親稱帝,傳檄天下,號召天下臣民共抗契丹。然若擁強兵,而蜷縮於河東險要,坐觀中原成敗,只怕難服人心。”

“天下人並不都是愚夫蠢貨,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出父親的打算。誠然,最終我們一定能夠做一回漁翁,得其利,成功奪取中原。旁人懾於河東強大,仍舊會臣服,但若欲令其心服,卻不是那麼簡單的。奪天下易,守天下難,若欲天下大治,必須收拾人心。”

劉知遠臉上已然浮出了深深的思考,突然打斷劉承祐:“你有什麼想法?”

與劉知遠對視着,劉承祐淡定說道:“適才史宏肇殿中之言,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縱使不直趨中原,潞州、相州、河陽三地,有些進取的動向,也是有必要的!”

“至不濟,潞州一定要掌控在手中。其地地勢高險,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當年莊宗伐燕,河東空虛,就是憑藉着潞州險要而拒朱溫。今契丹人以耿崇美爲潞州節度,扼據要塞,豈能讓他得逞。若動兵南下,取潞州,既可衛護河東,又可佔據主動,可進可退,還能向天下人展示,您驅討契丹的決心!”

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9章 太后的病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8章 楊蘇還京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20章 折家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1章 大典日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51章 壽國公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74章 厚葬之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25章 冬至宴第197章 決斷!第96章 壽春城內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01章 大整軍第331章 泰來樓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世宗篇22 建隆三年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337章 特權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89章 談話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96章 天花板第273 王晏鎮洛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7章 西京風波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91章 酬功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296章 缺人了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48章 老皇帝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0章 郭黨俊傑第98章 追捕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70章 御宴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14章 欲謀大功
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9章 太后的病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8章 楊蘇還京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20章 折家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1章 大典日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51章 壽國公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74章 厚葬之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25章 冬至宴第197章 決斷!第96章 壽春城內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01章 大整軍第331章 泰來樓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世宗篇22 建隆三年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337章 特權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89章 談話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96章 天花板第273 王晏鎮洛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7章 西京風波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91章 酬功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296章 缺人了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48章 老皇帝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0章 郭黨俊傑第98章 追捕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70章 御宴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14章 欲謀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