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

bookmark

已然入夏,谷稼茁長,萬物茂鬱,賴天公作美,江河給面,開年以來,大漢朝沒有什麼災害發生。也就是在四月初一這天,發生了日食,引起了一陣波瀾,彷彿與河東的風雲變幻,相互映襯一般。

天氣逐漸炎熱,漢宮之中的后妃、宮娥們,衣裳日漸單薄,姣好的身材展露出來,繼續誘惑着漢家天子。

崇政殿內,劉承祐照常坐位理政。大抵是身上污垢未清理乾淨,氣候一暖,瘙癢難耐,劉承祐拿着柄細長如意,探入衣領,慢慢地撓着。

“安排一下,今夜朕要泡湯浴,讓符惠妃侍寢!”劉承祐朝張德鈞吩咐着。

“是!”

攤開在劉承祐面前的,是劉崇那張還未及向東京上呈的請封奏絹,連同河東的各方奏報,一齊呈於劉承祐案頭。前一步還想着列土封疆,後一步已爲階下之囚,思之也頗爲諷刺。

對於劉崇,如論親情,劉承祐可以毫不違心地說,沒有。且,瞭解劉崇在河東的那些不軌動作之後,更生厭惡,殺心都有,比起當初的劉信,更重。

但是,就如李少遊所猜測的一般,河東情勢,雖生波瀾,但終究在掌控之中,沒有釀成大亂。將劉崇之罪,明詔天下,昭示其罪,令其伏法,劉承祐有這個念頭,但也僅此而已。

他要考慮輿情非議,考慮人心穩定,更要考慮整體的削藩大局。於當今大漢天下而言,河東仍爲第一強藩,這邊若是順當地處置下來,那麼也有力於接下來的鋪開,安撫一些剩下那些舊臣老藩的心。

秉國之初,劉承祐忙着穩固帝位,收攏軍權,雖有安撫民心之善政舉措,但對於人心、民意什麼的,實則並沒有過於看重。

然隨着天下逐漸化亂歸治,在這個過程中,不自覺地,劉承祐也真正地考慮、在意起來了。如欲治世平天下,必須收拾人心,這劉承祐早早地就意識到的。

雖然,到此刻爲止,劉承祐仍舊沒有考慮好如何處置劉崇,但從其後續所發之詔,避“叛亂”而不談就可知,縱使心中深恨,也絕不會明告於天下,即便很多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陛下,武德副使王景崇求見!”

“宣!”劉承祐回過神,將如意擱於案上。

“陛下,北邊來報,壽陽公已押送於劉崇一家,南返東京,已過澤州!”王景崇見禮後,向劉承祐稟道:“另,劉崇在外州任職諸子,臣已下令,悉數控制住,由司吏解送開封聽候發落。鉅鹿郡王府,已經徹底監控起來了,劉承贇在府中,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想必其定是,聞河東事變,做賊心虛......”

“誰讓你擅作主張,拘押太原王諸子的!”聞之,劉承祐卻怒了,拍案斥道。

王景崇嚇了一跳,下意識地跪下:“臣,臣只是以爲......”

“以爲什麼?”劉承祐說道:“是不是見李少遊在河東立了大功,坐不住了?”

“你是怕河東之事,不夠大,替朕將之哄傳天下,讓臣民議論紛紛嗎?”劉承祐冷冷地盯着王景崇。

劉崇生了十幾個兒子,除了幾個年幼的,長成的基本都在各地爲官。見天子發怒了,王景崇暗罵自己失了心志,趕忙道:“臣立刻下令,將之都放了!”

“抓都抓了,再放之,自打其臉嗎?”劉承祐說道,考慮幾許,擡指道:“都帶回東京吧!記住,是護送,不是羈押!”

“是!”

“這個王景崇,行事都越來越擅斷放肆了,朕都還沒有決議,他便敢將太原王諸子當罪人拘押,來向朕邀寵?”待其退下後,劉承祐偏頭看着張德鈞。

張德鈞埋頭,有些不敢接話。

“妄揣上意,其心可誅!”一句話,更是說得張德鈞戰戰兢兢。

“看來,皇城司,也當提上日程了......”悠悠然地,說了句,衝張德鈞道:“朕若是讓你,替朕做鷹犬爪牙,可願意?”

迎着天子那深邃至讓人心寒的目光,張德鈞趕忙應道:“小的本爲官家奴僕走狗!”

“呵。”劉承祐淡淡一笑,並未再多說什麼。

未幾,一名內侍又來報,說鉅鹿郡王劉承贇求見。

劉承贇是劉崇的長子,高祖劉知遠收爲養子,立國之後,也算厚待,當初,宗室之中,權柄地位,僅次於劉崇與劉信。

乾祐二年劉承祐北上冬巡,受“楊邠案”的影響,被劉承祐解職還靜,其後一直待在開封,擔着宗正的差事,奉敬宗廟,管理皇室事務。

劉承贇不是個有野心的人,爲人寬厚謙下,少主見,不算聰明,但知趣。

“贇哥,坐!”殿中,劉承祐態度和藹,打量着他。神情疲憊,面容憔悴,眉宇之間盡是愁緒。

聞聲,劉承贇卻是直接跪倒了,語帶哭腔:“臣,請陛下降罪!”

“這是何故?”劉承祐眉毛微挑,立刻道:“張德鈞,快將郡王扶起了!”

劉承贇卻固執不起,以頭磕地,動情道:“陛下,家父一時糊塗,爲鬼魅迷了心智,乃有不軌舉動,罪孽深重。臣斗膽,請陛下念其年邁昏弱,看在叔侄情分上,饒他一命,讓他安享晚年!臣請,代父受罪!”

“砰砰”幾聲,劉承祐注意到他額頭磕出的血印,劉承祐神情一凝,道:“贇哥,你要記住,你是先帝皇考之子!”

“但太原王,終是臣生生之父啊!”劉承贇已是涕泗橫流。

說實話,對於劉承贇這番請求,或者說哀求,劉承祐心裡不怎麼高興。起身,步至其面前,平淡地問道:“你從哪裡聽來的流言蜚語,皇叔又何罪了?”

劉承贇聞問微訥,仰頭,抹了把淚,愣愣地望着面色平靜的皇帝,聲音小了些,道:“朝野之間,多有傳聞......”

見狀,劉承祐手即一擡,命人喚來學士李昉,吩咐着:“立刻去廣政殿,讓馮道他們,給朕告誡百官,安分當職辦差,嚴禁風聞亂議,違者重懲!”

“是!”

吩咐完,劉承祐吁了一口氣,親自將劉承贇扶起,嘆道:“贇哥,我知道你忠孝厚道,但就是性子軟,別無主見,不可人云亦云啊!不管怎麼樣,皇叔是我嫡親叔叔。你也是,家人之間,何以作此姿態,傳出去,徒惹人非議!”

聽皇帝這番善言,劉承贇情緒穩定了些,拱手說:“臣孟浪失儀,請陛下降責!”

“罷了!”擺擺手,劉承祐指着他額頭:“清理一下傷口,回府休養吧,一切,待皇叔到東京後再說!”

劉承贇退下後,劉承祐踱起了步子,微微搖頭,嗤笑。

“官家,太后差人問,政務是否繁忙,可有空去慈明殿一趟!”思慮之間,張德鈞稟報。

“走吧!”太后相召,劉承祐怎能不應,當即吩咐擺駕,嘴裡說道:“連太后都驚動了,可想而知,朝野之間,是怎樣一番議潮!”

逾兩日,劉承祐得知,李少遊一行,已入鄭州境內,召集了馮道等重臣,以一種蓋棺定論的語氣,說道:“太原王鎮守河東多年,自覺年邁不堪,請求歸養,已攜家人南下,車船已過鄭州!”

看着馮道,劉承祐吩咐:“馮卿,你就代朕,去迎一迎吧!”

皇帝此言,機敏的宰臣們,都聽出了話外之意,馮道起身,恭敬地應道:“是!”

“另外,你們再議一議,河東軍政、刑名、錢糧、監察之事!龍興之地,帝業之基,要好生改制,勿生紕漏......”

第349章 邊情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40章 城塌了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95章 楊邠案(3)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50章 喜訊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47章 陶谷自薦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02章 絕境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39章 韓常案第52章 幽燕變故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768章 崩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86章 戍卒之心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09章 江淮將帥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750章 《桃蘭賦》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12章 兄弟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284章 影響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3章 不宜擴大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96章 壽春城內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15章 瀛州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331章 泰來樓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61章 南北之爭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98章 事泄了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10章 剋制第140章 封王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20章 改革干將
第349章 邊情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40章 城塌了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95章 楊邠案(3)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50章 喜訊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47章 陶谷自薦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02章 絕境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39章 韓常案第52章 幽燕變故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768章 崩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86章 戍卒之心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09章 江淮將帥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750章 《桃蘭賦》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12章 兄弟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284章 影響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3章 不宜擴大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96章 壽春城內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15章 瀛州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331章 泰來樓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61章 南北之爭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98章 事泄了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10章 剋制第140章 封王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20章 改革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