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

“不過取梨事,哪裡有那麼複雜?”吳應熊很是困惑。

吳應麒也一臉不解的問道:“爲何要三思而行?”

吳三桂道:“爲何要三思而後行,卻是因爲你們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選擇,而不是一昧做同樣的選擇。”

父親的話讓兩兄弟一頭霧水,吳應熊問道:“父親以爲孩兒會碰到些什麼情況,又該如何選擇?”

吳三桂道:“比如說,在家人之中,碰到這類情況,你該如何辦?”

吳應熊反問道:“父親認爲兒子該如何辦呢?”

吳三桂沒有想到長子有此一問,他愣了下,說道:“兒子須學孔融,取那小梨。”

“兒子謹記父親教誨!只是兒子在想,父親爲何讓兒子取小梨,而不取那大梨?”

“在家人之中,父母既爲尊長,你須有孝敬長輩之心。因此,你不能與父母爭大梨!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兄弟姐妹,既是兄弟姐妹,你須顧置兄弟姐妹之情,所以你也不能與兄弟姐妹爭之!”

吳應熊點頭道:“兒子謹記。”然後又疑惑地問道:“若兄弟姐妹要取大梨,怎麼辦?”

長子的這個問題讓吳三桂再次愣住,隨即很是不快的斥責道:“身爲兄長,你只需記住自己該如何辦就行了,至於兄弟姐妹們,由的他們自選。”

吳應熊沒想到父親會突然發火,嚇得趕緊答道:“兒子謹記!”

一直在聽的吳應麒卻問道:“父親,你叫大哥取小的,那麼誰該拿大的呢?是我麼?”

吳三桂哭笑不得地看着次子,真不知說他什麼。

“除此之外,父親認爲還有幾種情況呢?”吳應熊在沉默後卻突然又發問。

“還有三種情況。”

“哪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兒子處在衆世俗之人當中。”

“那兒子應該怎麼辦?”

“你應該先取,且必須取大梨!”吳三桂不容置疑道。

吳應熊聽後若有所思,接着又問:“第二種情況呢?”

吳三桂道:“第二種情況是兒子處於衆聖賢之士當中。”

“那兒子應該怎麼辦?”

“你應該最後才取。”

“第三種情況呢?”

“第三種情況是你們當中既有聖賢之人,又有世俗之民時。”

wWW¤ тт kán¤ ¢〇

“兒子如何辦?”

“你應該在世俗之民後聖賢之人前取梨。”

聽完父親的三種取梨之道,吳應熊很是迷茫,似懂又似未懂,他對父親道:“父親教兒子此三種取梨之法,兒子覺得其道理太過深奧,不知父親能否給我解釋?”

吳三桂剛要開口,次子吳應麒卻道:“父親,我纔不管什麼三種情況呢。在我看來,只有一種情況,也只有一種方法!”

吳應熊看向弟弟,問道:“只有哪一種情況,一種方法?”

吳應麒道:“對,在我看來,不管是世俗之人也好,還是聖賢之人也好,都是外人。因此,對我來說,就是在外人之中時,如何取梨。”

“那你怎麼取呢?”

“當然取最大的梨。”

“爲何?”

“能有大梨取卻不取,那是虛僞。我可不願爲個虛名而棄了實惠。”

聞聽次子所言,吳三桂眼睛猛的一睜,仔細打量起這個在他看來頗是有點不學無術的兒子。

吳應熊卻有些生氣,他道:“二弟,父親要我們分三種情況取梨,怎的到你這便只有取大梨一途呢?”

“不是吳家人,我便只取大梨,難道要讓大梨給外人不成!”

吳應麒說的理直氣壯。如此一來,身爲兄長的吳應熊便更加生氣了,他怒道:“父親給出三種情況,是讓我們好生思索,不是讓你這般只圖實惠取法。若真如此,爲何父親要給三種情況讓我們思索呢!”

“父親其實是希望我們取大梨的,是吧,父親?”吳應麒沒有理會大哥,而是看向父親。

吳三桂一時語滯,實在是沒有辦法在長子面前支持次子的見解,雖然這個見解很合他的心意。他之所以出這取梨題讓兩個兒子參詳,不就是爲了讓他們明白何時取大梨嗎。但現在看來,次子應麒卻是將自己所設統統推翻,一語直指其核心,那便是不管什麼情況,都先將大梨取了。這一點,可是深合如今這天下大道的。

“父親,二弟所言你沉得荒唐麼?”吳應熊真被弟弟的話氣到了,想從父親這裡得到支持。

“荒唐?或許吧。”

吳三桂有些失神,視線轉向長子臉上,淡淡道:“應熊,你想明白了麼?”

吳應熊搖頭道:“兒子愚鈍,想不清其中道理。”

吳三桂也搖了搖頭,對他道:“不是你愚鈍,而是這些道理有些特殊,非書本之中可以學到的....爲父要你在世俗之人當中時,要徑取大梨,是因爲世俗之人,往往圖一時之實惠者較多,而顧及其他者較少。你若置身於世俗之人當中,不能專取大梨,沒有得到實惠事小,連存活的機會恐怕都沒有了。”

吳應熊奇道:“活着的機會都沒有?”

吳三桂點點頭,道:“正是。在世俗之人中,一切教化都屬附庸,唯生存纔是根本。你若不懂此理,別說取不到大梨,連小梨你也無法得到!久而久之,你自問還能存活在這世上麼?”

“若依父親所言,兒子直取大梨,那兒子豈不是有辱斯文?”

“斯文能當飯吃嗎?”吳三桂笑了起來,“是活着事大,還是斯文事大?你可知這世上有吃不起飯還要裝斯文的人?”

“那父親爲何讓兒子處於衆聖賢之士當中時,要專取小梨呢?”

“聖賢之士往往多虛僞狡詐之輩,他們心中明明有着得到實惠的**,卻唯恐被人議論而不敢表現出來。因此,你若禮讓,在最後取梨,既能得到聖賢之名聲,又能得大梨之實惠,何樂而不爲?而你若專門先取大梨,雖可得此實惠,必能引起聖賢之士的公憤。換言之,那些聖賢之士的唾沫星子會將你淹死。”

“既然是聖賢之士,怎麼會因爲取梨小事而對人生怨呢?”

“我兒有所不知!古往今來,尚沒有聖賢之士能脫離人間煙火。也就是說,聖賢雖爲聖賢,但畢竟是人,是人就得有**。聖賢之士圖聖賢也是一種**。聖賢之士之所以能得聖賢之名,是因爲他們的此**已壓過彼**。但是,僅僅是被壓着而已,而非消滅,所以,聖賢之人的食慾卻仍然存在的。而衆人推崇他們爲聖賢,是因爲他們善於掩飾自己的食慾。

因此,如果你處於聖賢之士當中時,你最後取梨,必然既得大梨之實惠,又能得聖賢之大名。反之,如果你專先取大梨,聖賢之士必然不屑與你爲伍,覺得與你爲伍會有損其聖賢之名的。這麼一來,你必成世俗之人,而世俗之人,自古以來,少有成大器者。如你執意要置身聖賢之中,那聖賢之士必能以唾液淹死你!”

“若聖賢之士都以有損聖賢之名而最後取梨怎麼辦?”

吳三桂沒有想到兒子有此一問,他思索一會,便說:“那時你須看準筐中大梨,然後閉目伸手而取之。”

“這是爲何?”

Www.Tтkǎ n.C ○

“因爲在衆人看來,你雖有取大梨之實,卻非有心而取之也。你的聖賢之名不會因此而受損傷。我們爲官者便常常以此法得其實惠又保其廉名。”

“那父親爲何要兒子在第三種情況先聖賢之士取之,而不等聖賢之士取後再取之呢?”

長子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讓吳三桂也有些頭疼,但還是耐着性子爲他解釋道:“因爲聖賢之士雖將聖賢之名看得很重,但若置身於世俗之人當中時,必因生機遇到威脅而看輕聖賢之名。倘若他們仍然看重聖賢之名,必會因此而餓死。所以,當世俗之人取梨之後,他們早已將怨恨置於其身,自然不會注意他人。同時,也因爲有世俗之人取大梨在先,必會激起聖賢之人的貪慾,而置聖賢之名於不顧。”

“既爲聖賢之士,怎會置聖賢之名於不顧呢?”吳應熊有些不同意父親的見解,因爲這和他所學很是不符。

“聖賢之士只可生聖賢之衆中,世俗之民中,決無聖賢之輩!若有,也早已餓死!你若不信,這時,你最後取梨,必得小梨。只有按父親之法取梨,仍然既可得大梨之實惠,又能保聖賢之名聲....應熊,爲父所說乃畢生經驗,我知你糊塗,但你卻須謹記,日後好生琢磨,便知爲父這話都是對的。”

吳應熊覺得自己對於父親的道理,似乎懂了,又似乎沒懂。他很想讓父親說的再清楚些,可卻見父親臉上有些疲倦之色,身爲人子孝字當先,便起身拉着弟弟應麒與父親告辭,好讓父親能夠早點歇息。待他二人離去後,謀士胡守亮卻從帳後走出,來到吳三桂身邊。

“我這兩個兒子,你怎麼看?”吳三桂說話的時候,視線仍落在案桌上的黃皮梨上。

胡守亮斟酌片刻,道:“世子有大賢之風,卻有些婦人之仁,無果斷狠辣之意。承平之時,乃是賢主,大亂之時,卻非良君。反觀二殿下,雖看着粗魯,好似無謀之輩,便卻是能成大事,頗有王爺風範。”

“也許吧。”

吳三桂笑了笑,並沒有責怪胡守亮對於長子應熊評價過低,因爲這也是他這做父親的看法,但這不代表他對長子就失望了,因爲他從沒想過長子要如他一般經歷大風大浪,他只要應熊好好的活下去,然後順順當當的接他的平西王位即可。這天下,總會太平的。

胡守亮知平西王心中如何想,所以他沒有再說什麼,而是開口說起另一件事:“洪大人信中說廣東的太平軍已經進入廣西,廣西巡撫陳維新向線國安救援,線國安卻不肯回兵,看來這事多半是徵南將軍的意思。”

“線國安就是現在回去,廣西就能救得了?馬雄那般能打,不也一日而亡,這會,那賊秀才怕已經站在桂林城頭了吧。不過賊秀才再怎趕,也是來不及了。”吳三桂冷笑一聲。

胡守亮點點頭,又道:“洪大人那裡如何回信?”

“告訴他,本王會搶在線國安、趙布泰前面先取昆明。”

“信王那邊?”

“從前我不取大梨,是因爲這梨不好拿,扎手,現在這梨就在眼前,我若不取,豈不太虛僞了?”說完,吳三桂起身走到帳門,看着夜空久久無語,半響,忽的有感而發道:“大梨在我手上,你說,朝廷還想着卸磨殺驢麼。”(未完待續。)

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二百五十九章 俊傑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山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虛實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五百八十二章 抗命變遵令第八十八章 轉進第一千八十五章 賊祖宗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七百章 鎮反第三百二十一章 朕不怕死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學士自廣東來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日月昭昭 唯吾大明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我是去娶媳婦的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如何去復仇!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四百八十六章 虞美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五十九章 開刀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296 漢軍8大家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九百七十五章 滿漢終有別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十三章 刁民第二百二十三章 處置?第五百一十五章 搶老婆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九百六十六章 怎麼,你不賣?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四十四章 烙印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德尚紅第七章 知縣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618章 董學禮兵敗
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二百五十九章 俊傑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山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虛實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五百八十二章 抗命變遵令第八十八章 轉進第一千八十五章 賊祖宗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七百章 鎮反第三百二十一章 朕不怕死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學士自廣東來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日月昭昭 唯吾大明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我是去娶媳婦的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如何去復仇!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四百八十六章 虞美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五十九章 開刀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296 漢軍8大家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九百七十五章 滿漢終有別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十三章 刁民第二百二十三章 處置?第五百一十五章 搶老婆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九百六十六章 怎麼,你不賣?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四十四章 烙印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德尚紅第七章 知縣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618章 董學禮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