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

諸生自說咸陽好,臨到坑時始怨秦。

蘇州,吳中,皇帝的旨意和舅父的求情並沒能救得了金大先生的命。

舅母河東君在齊王那裡等了半天,等來的卻只一句——“狂生逆法,咎由自取,今不殺不足以明法紀,正綱常。”

在接到齊王手諭後,江蘇巡撫蔣國柱和蘇州知府閻紹慶便立即將金聖嘆、丁冠中等一干秀才捕拿歸案。不過因蘇州士紳和百姓反應激烈,金聖嘆等人背景又複雜,蔣國柱擔心南都會有干涉,此案可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若那樣的話,他早早將人殺了,未免不妥,於是未敢當即就將人處決,而是等了幾日。

果然,哭廟案傳到南都後,引發南都朝堂軒然大波,百官紛紛上疏,要求皇帝赦免爲民請願的秀才們,更有江南出身的官員上書朝廷,直指“清欠催徵”乃惡法,所用之人又皆爲酷吏,非但不能爲朝廷增加錢糧賦稅,反而激起民變,致使百姓對朝廷離心離德。

一日之內,連上72道奏疏,堪稱國朝始立以來第一。

大儒黃宗曦上書,稱清欠一事古所未聞,實乃當世第一荒唐事,若不早停,必危及大明中興之業。又指吳中秀才聚而哭廟,乃大明養士兩百多年之德政,更是地方監察官府不法之事之習俗,絕非聚衆謀亂,因此將其定爲逆案,實是黑白不分,是非不明。

次輔連城壁亦憤而上書,指江南剛剛恢復,正是安民養生之時,朝廷此時不攬人心,反而對士紳百姓行橫行暴斂之事,豈不是自喪人心,將讀書人和百姓逼到滿清那邊去。倘哭廟案坐實,則天下人心便不在明。

連城壁上書的次日,定武帝便下詔命停清欠催旨,更給在鎮江養傷的齊王周士相發去旨意,嚴斥於他。

皇帝動怒,官紳羣情洶涌,人人都道周士相必會退讓,可不曾想清欠之事非但沒有罷停,反而越演越烈。

周士相先以安徽軍務緊急爲由,督請定武帝派連城壁督師安徽、河南,將其調離南都。後以齊王名義委任降官張長庚、幕下汪士榮等辦清欠衙門,不但分駐各省催徵,更於府、縣設其分機構,該衙門除聯絡地方官府外,更可聯絡當地駐軍。一時之間,清欠二字,聞者變色。江南兩岸,爲清欠衙門所逼者,以數萬戶計。

金聖嘆畢竟是自己的親外甥,錢謙益身爲江南士林領袖,更爲定武朝廷的太傅,眼看齊王因清欠之事和江南士紳儼成敵對關係,自己嫡親外甥又要慘死,百般思量之後親自往鎮江一趟,意圖勸說齊王改弦更轍,罷了清欠惡法,寬恕哭廟一衆秀才,以緩和當下緊張局勢。豈料,錢謙益到時,齊王卻往金山校閱剛剛補充的兩鎮兵馬,雙方未能會面。

無奈,錢謙益只好寫了一封親筆信命人快馬送給齊王,請求齊王看在他的面子上,能夠放過哭廟一事。此信卻是石沉大海,齊王根本沒有回信。錢謙益在鎮江苦等兩日不果,只得憤憤回京。此後,其妻河東君亦從蘇州趕到鎮江欲爲金聖嘆求情,這一回齊王態度很明確,稱金聖嘆等人名爲哭廟,實爲抗糧抗稅,此乃十惡不赦之罪,倘是赦免,則朝廷斷然無法維持。

河東君臨走之時,得齊王手書,上書數字——“不納糧,不納稅,便無國無家”

蘇州,蔣國柱眼見錢謙益夫婦和皇帝聖旨都未能讓齊王改變主意,頓知自己不能再耽擱,遂令蘇州知府閻紹慶將金聖嘆等一衆秀才處決。

處決前一日,牢中按例爲一衆明日就要上刑場的秀才們送上“斷頭飯”,衆秀才此時方知他們已然沒有活路,

人人悔恨,不該爲揚名參與哭廟。

當夜,牢中哭聲不絕,有秀才因過於驚恐,竟是便溺失禁。又有爲逃過一死,裝瘋賣傻,然一切無用矣。那牢卒對牢中怪狀只是譏笑,渾無憐憫之心,概因省裡剛剛行文,往後府縣吏員、衙役、獄卒等皆由清欠衙門發俸,倘清欠無所得,則此幹人等便無俸。如此,各縣吏員等自是不敢再和士紳大戶勾結,否則無有收入是小,飯碗不保也是小,腦袋落地是爲大。如牢中衆秀才煽動大戶百姓不納糧,不納稅,自是斷他們生路。雙方自此爲仇寇,理所當然矣。

倒是被定爲逆案主犯的金聖嘆不枉“狂生”一稱,他大笑着吃過斷頭飯,便叫來獄卒,對他稱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爲這位金大先生有什麼驚天動地大事相告,又或透露什麼傳世寶物秘密,便歡天喜地的拿來筆墨伺候金聖嘆。

不曾想,金大狂生卻是指着剛吃完的斷頭飯,對獄卒笑稱:“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獄卒被金聖嘆弄得哭笑不得,見其倒是真不怕死,也由他去,不與他一般計較。

次日行刑,淒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着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被以“惑亂煽衆”定爲逆案之首的金聖嘆等三十一名秀才俱是披枷戴鎖,uu看書www.uukansh.com立於囚車之上。刑場上,劊子手手執寒光閃閃的鬼頭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爲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閻紹慶命組織數千百姓觀刑。爲防刑場出亂,又請調駐軍千餘維持秩序。

眼看行刑時刻將到,金聖嘆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望着即將永訣的父親,更加悲切,淚如泉涌。金聖嘆雖心中難過,可爲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道:“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說完吟出了上聯“蓮子心中苦”。

他兩個兒子此刻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幹、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

二兒現時也受了其父牽連,縣裡學官前幾日方通知他們,因其父抗糧抗稅,府裡發文五年之內二人不能入科舉。科舉乃讀書人入仕唯一通道,今不準二兒五年考科舉,雖聽着時間不長,可五年對於讀書人卻是漫長且重要的很。五年不得考,便等於斷了他們的科舉之道,使他們此後科舉無望,二人如何不埋怨父親。奈何卻是血肉相連,今父要受刑,身爲人子,唯有痛哭。

金聖嘆見二兒哭得厲害,稍加思索,嘆道:“你們都起來吧,別哭了,爲父替你們對下聯。”接着念出了下聯“梨(離)兒腹內酸”。

這一聯對得十分巧妙,更是讓人聽了動容。主刑的閻紹慶聽後卻是冷哼一聲,這狂生也未免太冥而不化。他懶得再聽,擲籤於地。

“斬!”

只見寒光閃處,刀起頭落,一代狂生就此隕落。

劊子手見金聖嘆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瀏覽閱讀地址:公告:筆趣閣app安卓,蘋果專用版,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三百零三章 搶糧食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一百章 活該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五百三十二章 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爭奪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六章 敬佩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一百零四章 奪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萬萬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六十三章 搶劫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二百二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子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五章 辮子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四十八章 敗將第一千零五章 誰做天子我決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三百一十一章 滿州娘們第630章 唐王有什麼資格第五百七十八章 赫赫戰果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一百章 活該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十二章 憑證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
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三百零三章 搶糧食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一百章 活該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五百三十二章 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爭奪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六章 敬佩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一百零四章 奪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萬萬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六十三章 搶劫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二百二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子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五章 辮子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四十八章 敗將第一千零五章 誰做天子我決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三百一十一章 滿州娘們第630章 唐王有什麼資格第五百七十八章 赫赫戰果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一百章 活該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十二章 憑證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