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各取所需

大華實業已經是一家強大的公司了,論資產規模,它肯定是國內企業中名列前茅的,論利潤收入,它也不見得比電信、電力等傳統壟斷企業差,就是比營業收入,大華實業也不遑多讓,總是全國企業中排名在前的。

換做另一個場合,蘇城也許會作爲備受推崇的企業領導而圍在中心,得到幾聲親切的問候和馬屁,畢竟,大華實業年產80萬噸的乙烯和甲醇,110萬噸的成品油,至少佔據着化工產業鏈的上游,加上資金充沛,算得上是國內的一方大鱷。

但是,在費老的院子裡,這些身在國企,長在國企,發跡於國企的領導們顯然重拾了往日的政治情結,一個個豎着耳朵聽裡面的動靜,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去關注蘇城。

甚至,還有種同仇敵愾的氣氛在院內隱隱流動。

整個90年代,對國企來說都是不好過的,能到國際展會上獲取訂單,這是又得名又得利的好事,所有人都盯着呢。

因爲不知道具體的信息,大家也說不上遴選的標準是什麼,在國企官員們的眼裡,技術之流都是次要的,也是能用嘴吹出來的,比照往日的經驗,由企業自選技術,然後根據行業地位來選擇企業是最常用的方式。

沒人願意讓私企分一杯羹,這不僅是國企人的偏見,更是長時間的利益糾葛的必然導向。

照許多人想來,如果沒有私企,現在的國企肯定還活的好好的,或許,還像是六七十年那樣輝煌。

事實如何無從證明,但在國企人集聚的場所。這樣的言論是極有市場的。

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也就是林永貴了,他找來幾個熟悉的國企官員,陪着蘇城,笑道:“不用理這些人,時間長了,都成小圈子了,什麼航空航天,電力電網,鐵路車輛。求人的時候低低頭,平時都是不理人的,習慣了就好。”

陪同的是原化工部直屬的藍星公司的高級幹部,看在石油總公司和大華實業的化工產品的份上,這位張勇錫經理就道:“林總還有讓他們低頭的時候。我們就只有求人的份了。”

林永貴笑着擺手,道:“前兩天不是還有一個懇切團,到昊華宇航化工去嗎?航空科技集團的代表團可不容易見到啊。”

“甭管是懇切團還是代表團都不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還想用每噸幾萬塊的價格預定化學品,要求又特別高,光是研發費用最少上百萬……”?張勇錫是個黑臉多肉的中年人。說起代表團一詞時,頗有些惡相的道:“讓他們承擔一半的研發費用,他們還不願意,這種業務沒法做了。”

“你們沒同意?對方呢?”

“還在磨。要不能怎樣,就派了幾個技術員,說來配合我們研發,結果除了幾個人。什麼都不願出,給出的訂單價格也低。”

林永貴一看他火氣十足。就明白道:“剛和航空集團談過吧?”

“昨晚談了一夜。”張勇錫憤然道:“牛的一塌糊塗。他們總共纔要20噸的化學品,就好意思要我們出幾百萬的研究經費……”

“產品不是還可以向其他公司出售嗎?”蘇城還不太理解他的憤然。雖然沒有多少國家採購的經歷,但在蘇城眼裡,技術和專利本身就是有價值的,花費研發成本,得到研發的成果是理所當然的。在產品尚未賣出來以前就得到預定,而且能賣出高價更是好事,畢竟,就算沒有采購,實驗室也不能停擺。

張勇錫的觀念顯然不同,說道:“他們要的是航空航天專用的化學品,這種東西又不好賣到外國去,等於是一次性的。”

蘇城笑道:“改一改,說不定能用在什麼地方。”

“能用上就好了,就怕等個十年八年的,又有了更好的品種,這個不就浪費了。”國企人的思維模式明顯是不同的,張勇錫纔不在乎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後這些專利技術能發揮什麼價值,他在乎只是任期內的營收指標,甚至於,他連任期內的營收指標都沒那麼在乎,只要總公司有所盈利,他就滿足了。

“說的也是,還有更厲害的,萬一改革了,集團拆分,這就爲人做嫁衣了……”說話的是原紡織系統下屬的橡塑集團的王建明,他雙手抱肘靠着牆,露出同樣的不爽的表情。

與同齡人相似,王建明年輕時加入的紡織機械總公司可是中國最紅火的公司之一,是當時中國有數的托拉斯集團,一手掌握着紡織產業的上游產業,一手掌握着全國10億人的市場,還擔負着出口創匯的重任。而這種“重任”用現代的語言來理解,就是超額利潤。

不過,70年代鼻孔朝天的紡織機械工業總公司背靠的終究是紡織部,經過88年和93年的國務院改革,紡織部一步步的變成了中國紡織總會這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橡塑集團這樣的下屬單位的下屬單位,自然是拆分再拆分,好的被別人吃了,壞的留給自己。

要是再過些年,王建明這樣的國企官員,也該習慣於被拆分合並的命運了。但在1993年,剛剛被削去背景的橡塑集團,還沒做好聽天由命的準備,自然也是怨氣十足。

蘇城又聽了一會,才搞明白了,這橡塑集團多虧了留下一個研究所,今年又出了點人造橡膠方面的新東西,這纔有機會參加費老的座談會。不過,這樣一個研究所的維持成本也是不低的,擁有大華實業的蘇城清楚,現在的像素集團除非能有頂尖民企的利潤增漲水平,否則想熬到2000年都不容易。

其實,就是能活到2000年的紡織企業又能怎麼樣?紡織部沒有了,這些企業都是自生自滅的命。即使趕上股份制改造的末班車,普通員工也是買斷走人的時候居多。

最好的情況,反而是賣了工廠的土地,分一筆錢自謀生路最符合員工利益。

閒着也是閒着,一聲抱怨起,其他人也跟着抱怨起來。

蘇城在旁細聽,突然意識到,敢情陪着大華實業的,都是改革裡的失意者。

紡織部和化工集團的不用說,它們幾乎是全面後退了,就是氣勢洶洶的石油總公司,在電力、鐵路、航空航天、汽車工業等部門面前,也沒有多少底氣。它最大的依仗,是國內的石油資源,以及進出口油品的資格,但這個資格並不是絕對壟斷的,還有中石化和中海油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國務院改革中,石油部被取消所致。

相較而言,鐵板一塊的鐵道部就快樂的多了,一直以來都自由自在的一重二重,或者那些獨立性強的機械企業也沒有直接受到改革的衝擊,在行政級別不變,公司境況不變的情況下,他們自然不能被看作失意者。

在國企自持高人一等的狀況下,還真的是失意者與大華實業更有親近感,幾個人隨意的聊天發牢騷,時間也過的飛快。

大約一個小時後,劉建國出人意料的出現在門口,笑着道:“各位,請進來吧。”

衆人魚貫而入,到了蘇城,劉建國輕輕的露出一個笑容,點頭示意,並沒有多說話。

裡間的會客室是挑高的老式堂屋,正面兩張椅子,一張桌子,兩邊是四排椅子,頗爲擁擠。

航天航空集團的代表當仁不讓的坐到了前排上首,水電集團、一重、連重等大型央企代表依次上前,也都坐在了前排。

張勇錫拍拍王建明的肩膀,兩人自動自覺的坐到了後排。

後排明顯是增添的位置,不僅代表着舒適度的下降,還意味着地位的不同。如果說坐在前排的是受重視的國企,那落在第二排的就只能稱作是候補成員。

林永貴自然是要坐到前排去的,蘇城緊隨其後,但剛剛走到中間,卻被人猛的擠開了。

“鄉鎮企業就坐到邊上去。”擠開他的人甩着大屁股,表情不善。

蘇城低頭看了一下他胸前的銘牌,笑了,道:“淮南鋼鐵集團,你們快被小鐵廠擠死了吧?你擠錯地方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淮南鋼鐵集團身處私企競爭的前沿,每年的虧損多達數億元,已是明顯要支撐不下去了,對民間企業的怨恨,也是日積月累。

蘇城毫不相讓,先坐了下來,才翹着腿,道:“你們要是駱駝,中國石油總公司豈不是藍鯨……企業的競爭力就是企業的小命,你們連小命都保不住,爭什麼座位?”

“你……”淮南鋼鐵集團的代表也不好把蘇城當場拉起來,乾脆坐在了蘇城對面。

雖然利潤不行了,但淮南鋼鐵集團的規模放在那裡,也沒有人強要與他爭,等坐穩當了,這位越想越氣,更是揚聲道:“要我說,私企就不要派到展會上去了,有什麼值得一看的技術,就轉交給相關的國企,代爲參團。到時候,給他們留一點利潤不就成了。我們國企就當是免費幫忙了,這個是不是各取所需?”

……

ps:……

明天年會,飛機也要早出門,未來三天更新不確定。

第482章 支持第652章 選擇公司第648章 富可敵國第612章 夜宴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19章 吉普第607章 備份第152章 大臺北第348章 讓他們來第4章 父親第297章 安全危機第101章 查扣物資第152章 大臺北第134章 方式不同第229章 我的陽關道第606章 一代差距第279章 戰前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443章 結論第133章 炫耀第289章 外銷轉內銷第223章 三角債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123章 勘探隊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182章 新合資廠四點了還沒寫完得去睡覺了第197章 大會戰第164章 簽約第65章 採油尖端領域第15章 靠山吃山第570章 壓縮競爭者第149章 楔子第276章 看大戲第24章 自由人第67章 測井技術第219章 一起去中國第55章 合資廠第19章 吉普第44章 蘇廠長第442章 聯合第350章 遊行第402章 跳槽第455章 密談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47章 配件廠第501章 情何以堪第520章 人民記得你第237章 紅頭文件第202章 新思路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80章 生產標兵第356章 亞洲人第643章 收網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505章 自由市場第344章 體力活第112章 心血第117章 高科技第615章 疑慮重重第544章 我們兜售未來第512章 金母雞第302章 院士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185章 輪椅上的小胖第139章 日本參觀團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392章 ……媒體戰第201章 退休第160章 中標第533章 迷霧第368章 營建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383章 複製資料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490章 禮多人不怪第290章 10%的希望第8章 維修工第590章 開門紅第311章 開刃劍第227章 火焰升騰第156章 困難第528章 擊潰第632章 價差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190章 外國工程師第251章 考覈第45章 撒餌第387章 定性第68章 高水平第149章 楔子第150章 包銷第377章 提撈作業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476章 不下毒的寢室關係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214章 維修第117章 高科技
第482章 支持第652章 選擇公司第648章 富可敵國第612章 夜宴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19章 吉普第607章 備份第152章 大臺北第348章 讓他們來第4章 父親第297章 安全危機第101章 查扣物資第152章 大臺北第134章 方式不同第229章 我的陽關道第606章 一代差距第279章 戰前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443章 結論第133章 炫耀第289章 外銷轉內銷第223章 三角債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123章 勘探隊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182章 新合資廠四點了還沒寫完得去睡覺了第197章 大會戰第164章 簽約第65章 採油尖端領域第15章 靠山吃山第570章 壓縮競爭者第149章 楔子第276章 看大戲第24章 自由人第67章 測井技術第219章 一起去中國第55章 合資廠第19章 吉普第44章 蘇廠長第442章 聯合第350章 遊行第402章 跳槽第455章 密談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47章 配件廠第501章 情何以堪第520章 人民記得你第237章 紅頭文件第202章 新思路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80章 生產標兵第356章 亞洲人第643章 收網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505章 自由市場第344章 體力活第112章 心血第117章 高科技第615章 疑慮重重第544章 我們兜售未來第512章 金母雞第302章 院士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185章 輪椅上的小胖第139章 日本參觀團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392章 ……媒體戰第201章 退休第160章 中標第533章 迷霧第368章 營建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383章 複製資料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490章 禮多人不怪第290章 10%的希望第8章 維修工第590章 開門紅第311章 開刃劍第227章 火焰升騰第156章 困難第528章 擊潰第632章 價差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190章 外國工程師第251章 考覈第45章 撒餌第387章 定性第68章 高水平第149章 楔子第150章 包銷第377章 提撈作業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476章 不下毒的寢室關係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214章 維修第117章 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