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海外領土

bookmark

晚上,李雲天在新安城的一家酒樓擺宴給李大牛一行人接風洗塵,參與酒宴者有數百人之多,整個酒樓都坐得滿滿當當,氣氛輕鬆歡快。

李雲天和沐晟等人在酒樓最豪華的包廂,邊喝酒邊饒有興致地聽着李大牛講述此次南下途中的見聞。

尤其令大家感興趣的是發生在蘇門答臘島上的一場戰爭,李大牛派兵協助舊港宣慰司擊敗了西侵的爪哇滿者伯夷王朝,一舉將其趕回了爪哇島。

也正是因爲這場戰爭,李大牛在舊港宣慰司滯留了一個多月,進而影響到了船隊的歸期。

洪武三十年,爪哇滿者伯夷王朝滅掉了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王朝,當時旅居三佛齊的明人有一千多人,擁戴廣東南海人樑道明爲新的三佛齊王。

樑道明領兵守衛三佛齊北方疆土,對抗滿者伯夷,在其後的十年間,由於大明的海禁日趨嚴厲,故而有幾萬軍民從廣東渡海投奔於他,使得樑道明立穩了腳跟。

永樂三年,永樂帝派樑道明的同鄉、都察院監察御史譚勝受和千戶楊信帶敕書前往招安。

樑道明接受了永樂帝的招安,與其副手鄭伯可一同入朝貢方物,也就是本地的土特產,然後回了廣東老家定居,留下副手施進卿統帥所屬軍民。

永樂五年,鄭和率領下西洋的船隊從非洲好望角回航,經舊港時遭遇海盜陳祖義襲擊,施進卿協助鄭和大破陳祖義,將其押回明朝京師南京受戮。

同年,施進卿派女婿往京向永樂帝朝貢,明成祖於是昭命施進卿爲舊港宣慰使,以現今蘇門答臘的巨港爲基地,建立了大明最南邊的一個宣慰司――舊港宣慰司。

至此,舊港宣慰司成爲了大明南部最遠的一塊領土,也是大明唯一的一塊海外領土……

永樂二十一年,施進卿卒,其子施濟孫繼位。

爪哇的滿者伯夷王朝並不甘心施濟孫擁有舊港,那個地方是進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港口,一直想要將佔爲己有,只不過懼於大明的聲威而不敢輕舉妄動。

由於鄭和已經數年沒有下過西洋,這使得滿者伯夷王朝的人膽子逐漸大了起來,於是開始騷擾舊港宣慰司。

舊港宣慰司的領地只是三佛齊國北方的一部分領土,三佛齊國剩餘的領土已經全部被滿者伯夷王朝佔據,面對着人多勢衆的滿者伯夷王朝,舊港宣慰司的人非常吃力,在衝突中吃了不少虧。

在李大牛率領船隊抵達舊港前,滿者伯夷王朝已經侵佔了舊港宣慰司南部的一塊土地,而舊港宣慰司由於人數上的劣勢無力將其趕走。

作爲大明的將領,李大牛自然不會對滿者伯夷王朝的這種挑釁行徑置之不理,因此調集了護航的大明水師進行了反擊,一舉將滿者伯夷王朝的軍隊趕出了蘇門答臘島,使得舊港宣慰司的領土拓展到了蘇門答臘島的北端,與爪哇島的滿者伯夷王朝隔海相望。

舊港宣慰司是李大牛此次海外之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按照李雲天的安排他在舊港城留下了兩千水師和數十名講武堂的官吏以增強舊港宣慰司的實力,準備逐漸將其打造成大明在海外的一個軍事基地。

李雲天在酒樓裡與衆人談笑風生時,乂安城裡的黎利面無表情地望着手裡的一封信,臉色陰沉得可怕。

這封信是一封檢舉信,一名跟隨黎利在清化府舉兵的嫡系叛將向黎利檢舉,揭發阮焉和陳元私下裡正在四處聯絡叛軍將領,想要意圖不軌。

值得一提的是,這名嫡系叛將並不在乂安城,而是駐紮在與清化府明軍對峙的一個縣城裡,既然連他都知道阮焉和陳元圖謀不軌的事情,那麼表明此事已經非常嚴重。

尤其令黎利感到惱怒的是,那名嫡系叛將在信裡告訴他,現在叛軍中流傳着一個傳言,說當年大明的定南將軍之所以能在交趾三戰三捷,先是夜襲了安樑縣城,接着在落葉坡伏擊了叛軍,然後奪回了諒江府,是黎利與定南將軍暗中達成了協議,以換取定南將軍支持他擔任交趾的大土司。

否則,憑着當年的局勢,叛軍已然攻克了交趾全境,豈會落得如此的下場。

有兩件事情成爲了這個傳言的絕佳佐證,一個是明軍在清化城成功撤退而負責圍困的叛軍將領黎戈沒有追擊,另外一個就是諒江城的七千叛軍面對新安府和諒山府拼湊出來的萬餘明軍竟然棄城而逃。

兩件事情完全不符合常理,如果黎戈前去追擊撤退的清化城軍民,那麼必能殲滅其中的巨大部分,可是黎戈卻一反常態沒有這樣做,而諒江城的七千叛軍要是守城的話,新安府和諒山府的那些臨時拼湊起來的明軍根本就無法攻下諒江城。

在這兩件事情中,坐視清化城軍民撤退的黎戈無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倘若說諒江城的叛軍當時擔心大明驍武軍乘坐海船從新安府登陸後進攻諒江城因此才撤離,這樣還情有可原,可黎戈眼睜睜地讓清化城軍民從容撤走,還嚴令部下不準追擊,這就令人無法理解了。

當叛軍在交趾佔據優勢的時候,沒人會提明軍的清化大撤退和叛軍撤離諒江府的事情,可現在叛軍被明軍和占城國軍隊南北夾擊,成爲了甕中之鱉,這就使得叛軍軍心浮動,矛盾重生。

自從被困在乂安城後,黎利的脾氣就變得越來越暴躁,故而沒人敢將市面上的流言蜚語告訴他。

如果不是那名追隨黎利已久的嫡系叛將把這件事情向黎利彙報,黎利一直還矇在鼓裡,對他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阮焉和陳元可謂是黎利身邊最有才華的文臣武將,阮焉善謀而陳元善戰,在叛軍中頗有聲望,去年就是陳元率軍突襲了青雲城,切斷了占城王南撤的道路,進而將佔城王堵在了卡塔城,最終死在了叛軍的刀下。

一旦阮焉和陳元暗中聯合起來的話,那麼對黎利來說將是一件無比糟糕的事情,他很可能被兩人架空。

所謂空穴來風,軍中的那些流言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就出現,一定是有人暗中興風作浪。

聯想到市面上流傳的一些內容是隻有黎利和阮焉知道的機密,尤其是李雲天給黎利交趾土司的許諾,知道的人除了李雲天、定南將軍和黎利外只有阮焉,這使得黎利不由得懷疑阮焉。

黎利現在並不知道,當年在小河鎮跟他談判的那個年輕人就是大明的定南將軍,一直以爲李雲天是定南將軍派來跟他談判的心腹,無論如何都他都不會想到李雲天會孤身犯險來小河鎮見他。

很顯然,如果是李雲天傳出去此事的話,那麼明軍肯定早已經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以此來打擊叛軍的士氣。

可自從明軍向叛軍發動進攻以來,從沒有向外界提及過李雲天與黎利之間的交易,好像李雲天也不願意讓人知道這件事情,因此黎利自然而然地就將李雲天和定南將軍的嫌疑給排除了,畢竟私下與敵軍議和是明軍的大忌。

在黎利看來,李雲天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才與他議和的,只不過李雲天太過狡詐奸猾,竟然使用了緩兵之計,不僅利用一年的時間來積蓄力量還誘使他進攻佔城國,以至於他淪落到如今的這步田地。

如果叛軍中的流言是阮焉散播出去的,那麼阮焉和陳元暗中勾結的事情很可能就是真的,兩人聯手的話即便是黎利也要陷入被動。

“來人,傳蔡將軍!”放下手裡的那封檢舉信後,黎利皺着眉頭沉思了良久,宏聲向門外的親兵喊道。

黎利口中的蔡將軍自然指的是蔡福,自從蔡福護送黎戈和黎利家眷從交州城明軍的包圍圈裡逃出來,他就已經獲得了黎利的信任,到了乂安城後更是盡心盡力地伺候着黎利和黎利家眷,現在已經成爲了黎利的心腹。

此時此刻,與手下的那些叛軍將領們相比,黎利更相信蔡福這個“外人”,由於蔡福是大明的叛將,在叛軍中沒有什麼根基故而只能依靠黎利,在黎利眼中與家僕無疑。

很顯然,事關黎利核心利益的時候,家僕遠比那些叛軍將領可靠,因此黎利纔會第一時間想到蔡福,蔡福不僅對他忠心耿耿,而且在大明官場浮沉二三十年,見慣了官場的爭鬥,能給他出謀劃策。

“王爺,小人有何能爲王爺效勞的?”不久後,蔡福一臉諂媚地走進了屋子,躬身向黎利說道。

“你看看這個。”黎利不動聲色地將那封檢舉信遞向了蔡福。

蔡福連忙接了過去,打開一看頓時微微一怔,雙目閃過一絲驚訝的神色,隨後匆忙看完信,將信恭敬地放在了蔡福面前的桌上。

“蔡將軍,你對此事有何看法?”黎利目睹了蔡福,見蔡福只是微微一錯愕,立刻意識到蔡福可能也知道此事,於是盯着他沉聲問道。

“王爺,小人本是外人,本不應該介入到這種軍國大事中,不過既然王爺看得起小人,那麼小人也只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蔡福聞言顯得很爲難,見黎利注視着他於是猶豫了一下,好像下定了決心,向黎利一躬身,沉聲說道,“如果小人的言語有不妥之處,還望王爺恕罪!”

第138章 炭敬第1346章 搜查中殿第104章 輕取次關第105章 連戰連捷第877章 心思各異第1417章 穿幫了第1051章 進退維谷第573章 恩威並施第768章 泣血控訴第581章 震怒第598章 借力打力第957章 不速之客第703章 驚喜交加第1276章 撲朔迷離第815章 上下一心第1256章 各有所得第987章 京城急報第1405章 真相大白第432章 五味雜陳第1311章 守株待兔第646章 兩班之爭第321章 暗度陳倉第699章 僵持第1427章 出人意料第1245章 討價還價第1116章 反客爲主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898章 暗探密報第762章 同謀第1326章 塵埃落定第1380章 艱難的抉擇第347章 以攻代守第1276章 撲朔迷離第441章 各有煩惱第943章 鴻門夜宴第742章 當仁不讓第143章 欲揚先抑第1449章 東征第279章 險惡的陷阱第582章 費盡心機的討好第74章 理清頭緒第1311章 守株待兔第665章 出頭第1402章 此地無銀三百兩第1453章 大戰序幕第1243章 和盤托出第883章 漕幫變革第1057章 委以重任第287章 圖窮匕見第533章 神秘的罪證第555章 靜待其變第1363章 偏激的少壯派第1025章 夜幕出逃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649章 推波助瀾第369章 陵園第1390章 高瞻遠矚第962章 曲終人散第633章 軍情突變第706章 風雲突變第318章 頤指氣使第1306章 順水推舟第595章 聲東擊西第720章 備戰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1217章 對峙翰林院第689章 閉門羹第160章 三策建言第612章 無奈妥協第1290章 鴻門宴第465章 驚人隱情第300章 密奏第115章 人盡其能第1430章 決勝千里第617章 脫險第169章 宣召金鑾殿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1073章 瘋狂之舉第43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61章 對峙第1113章 一戰定乾坤第1126章 逢場作戲第1293章 跪諫第654章 冒死上告第94章 震動第1439章 法蘭西王國...第1240章 夜探詔獄第1336章 各懷心事第1347章 無計可施第655章 軍糧案發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1129章 虛與委蛇第1372章 據理力爭第939章 打探虛實第339章 責罰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1108章 援軍趕至第93章 隱忍第818章 君臣之誼
第138章 炭敬第1346章 搜查中殿第104章 輕取次關第105章 連戰連捷第877章 心思各異第1417章 穿幫了第1051章 進退維谷第573章 恩威並施第768章 泣血控訴第581章 震怒第598章 借力打力第957章 不速之客第703章 驚喜交加第1276章 撲朔迷離第815章 上下一心第1256章 各有所得第987章 京城急報第1405章 真相大白第432章 五味雜陳第1311章 守株待兔第646章 兩班之爭第321章 暗度陳倉第699章 僵持第1427章 出人意料第1245章 討價還價第1116章 反客爲主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898章 暗探密報第762章 同謀第1326章 塵埃落定第1380章 艱難的抉擇第347章 以攻代守第1276章 撲朔迷離第441章 各有煩惱第943章 鴻門夜宴第742章 當仁不讓第143章 欲揚先抑第1449章 東征第279章 險惡的陷阱第582章 費盡心機的討好第74章 理清頭緒第1311章 守株待兔第665章 出頭第1402章 此地無銀三百兩第1453章 大戰序幕第1243章 和盤托出第883章 漕幫變革第1057章 委以重任第287章 圖窮匕見第533章 神秘的罪證第555章 靜待其變第1363章 偏激的少壯派第1025章 夜幕出逃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649章 推波助瀾第369章 陵園第1390章 高瞻遠矚第962章 曲終人散第633章 軍情突變第706章 風雲突變第318章 頤指氣使第1306章 順水推舟第595章 聲東擊西第720章 備戰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1217章 對峙翰林院第689章 閉門羹第160章 三策建言第612章 無奈妥協第1290章 鴻門宴第465章 驚人隱情第300章 密奏第115章 人盡其能第1430章 決勝千里第617章 脫險第169章 宣召金鑾殿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1073章 瘋狂之舉第43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61章 對峙第1113章 一戰定乾坤第1126章 逢場作戲第1293章 跪諫第654章 冒死上告第94章 震動第1439章 法蘭西王國...第1240章 夜探詔獄第1336章 各懷心事第1347章 無計可施第655章 軍糧案發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1129章 虛與委蛇第1372章 據理力爭第939章 打探虛實第339章 責罰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1108章 援軍趕至第93章 隱忍第818章 君臣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