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當仁不讓

bookmark

“諸位愛卿,可有組建水師的合適人選?”宣德帝見張輔、楊士奇和蹇義先後贊同李雲天組建水師,於是環視了一眼大殿裡的衆臣,微笑着問道。

其實,宣德帝知道自己的這個問題是在徒費口舌,組建大明水師的唯一人選早已經確定,除了李雲天外無人能勝任辭職,他之所以開口詢問只不過是在例行公事而已。

果然,當宣德帝的話音落後大殿裡的衆臣紛紛望向了李雲天,這並不是說沒人敢跟李雲天爭水師主官一職,而是沒有辦法跟李雲天爭。

原因很簡單,組建大明水師容易,只要從各海防衛所抽調人手和船隻即可,可如何供養部隊就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大明的軍制是屯兵制,這意味着駐軍要自己供養部隊,朝廷通常只負責提供兵器上的開銷,畢竟大明由於施行中央和地方分別收稅的政策,使得國庫也不豐盈,哪裡有閒錢提供給衛所的部隊。

水師是一個燒錢的部隊,日常訓練和維持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撐,而屯兵制很顯然無法達到這一點,朝廷也不可能特意給水師撥款,否則如何向各大都督府交代?總不能厚此薄彼。

這也是大明沒有正式意義上水師的重要原因,像各大都督府的衛所部隊一樣,只有等到打仗的時候才由國庫來負擔部隊的各項花銷。

因此,水師組建後無法採用屯兵制,那麼就只有實行驍武軍的義務兵役制度,由講武堂來負責水師的日常開銷。

正是由於驍武軍的義務兵役制度,使得驍武軍的士兵們能安心投入到日常訓練中,這才使得他們擁有了強悍的戰鬥力。

也就是說,雖然看起來組建大明水師是一項美差,其實則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除了李雲天外沒人能接下這個任務。

別看李雲天能在蒙古軍隊進犯遼東的時候調用鄭和寶船運送物資到朝鮮國西京平壤府,平常他可沒少向講武堂下轄的那支船隊上投錢,這才能在關鍵的時刻起作用。

“皇上,臣推薦鎮國公來組建水師,講武堂下轄了不少船隻,近年來在鎮國公的調度下爲我大明立下了不少功勞,因此臣覺得鎮國公可擔此重任。”身爲軍閣首輔和當朝太師,張輔自然是最適合回答宣德帝問詢的人,因此想也不想沉聲說道。

“臣附議!”隨後,大殿內的文武重臣紛紛開口,無不贊同李雲天來組建水師。

“鎮國公,既然衆卿家看好你,那麼朕就把水師一事交給你來辦,海防衛所人員和船隻任由你來調用。”宣德帝見狀微微一笑,一邊咳嗽着一邊向李雲天說道,看來李雲天接下來有的忙了,組建海軍一事紛繁複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臣遵旨。”李雲天心中不由得暗歎了一聲,躬身向宣德帝行禮,他覺得自己有些沒事兒找事兒,原本打算過上幾年再準備水師的事情,沒想到事情趕巧了遇到這麼好的一個機會,使得他提前籌備此事。

朝會結束後,李雲天被宣德帝留在宮裡陪張太后吃晚膳,除了孫皇后和被廢的胡皇后外,英睿郡主周雨婷、瑞祥郡主朱玉馨和德欣郡主諾敏作陪。

由於諾敏你是北元皇族後裔,再加上哈爾巴拉被宣德帝封爲了安義王,故而諾敏也被封爲了德欣郡主,以彰顯大明對歸順的蒙古達顏、輝特和兀良哈三部的恩澤。

與周雨婷和朱玉馨不同,諾敏穿着一身蒙古盛裝,服飾上有着衆多的裝飾,在宴會上十分顯眼。

李雲天在遼東所做的事情張太后都看在了眼裡,像李雲天這種文武雙全又對大明忠心耿耿的朝廷重臣實在是太少了,因此她自然要表示對李雲天的褒獎。

宴會的氣氛十分喜慶,不過宣德帝時不時的咳嗽令李雲天心中不由得感到了一絲擔憂,他知道宣德帝因爲飲馬河戰敗一事在逃回大同城的路上大病了一場,現在看來並沒有完全康復。

離開紫禁城的時候已經夜色已深,行駛的四輪馬車裡,李雲天與周雨婷、朱玉馨和諾敏談笑着,氛圍一團和睦。

“相公,近來京城的市面上流傳皇上想要撤銷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萬全都司,讓驍武軍來執掌當地的軍務,不知道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談笑間,周雨婷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饒有興致地問道。

由於驍武軍在遼東和北直隸的勇武表現,因此京城裡流言四起,說宣德帝準備裁撤在與北元戰事中表現不佳的遼東都司、山西行都司和萬全都司,讓李雲天來接手三地的軍務,以穩固大明的北部邊疆。

雖說這樣做會損害大明勳貴的利益,甚至動搖屯兵制的根基,但衛所軍隊在與北元交戰中戰鬥力遠遠不及驍武軍,差一點就要丟了遼東都司,因此屆時大明的那些勳貴除了用屯兵制是明太祖定下來的祖製爲由進行抗爭外別無他法。

然而,祖制只能約束那些弱勢皇帝,對於那些強勢皇帝來說無異於一紙空文,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洪武皇帝曾經在宮中立碑禁止宦官干政,可永樂皇帝卻打破了這一祖制,任命身邊的宦官外出到軍事重鎮當鎮守中官。

宣德帝雖然現在還沒有永樂帝那樣君臨天下的聲威,但是他卻比永樂帝在宦官一事上更甚一步,不僅讓司禮監的太監們幫他批閱奏摺,還在宮裡開設立學堂供小內侍們讀書習字。

因此,祖制有時候確實很有用,但有時候就是一紙空文,只不過是君權與臣權博弈的一個道具而已。

聽見周雨婷的問話後,朱玉馨和諾敏紛紛好奇地望向了李雲天,如果流言屬實的話對大明軍界而言將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意味着大明現行的軍事體制將受到劇烈衝擊。

“沒想到小道消息竟然傳得如此之快。”李雲天聞言不由得笑了起來,並沒有否認市面上的那些流言,宣德帝確實有用驍武軍替換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明軍的打算,只不過這件事情還沒提上議事的日程中,不成想已經泄露了出去。

宣德帝並不是心血來潮想要用驍武軍替換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的衛所部隊,而是現在已經具備了裁撤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衛所部隊的條件。

至於萬全都司,由於韃靼和瓦剌這次被大明擊敗,也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故而自然會被並進山西行都司。

首先,在此次與韃靼和瓦剌的交戰中,明軍衛所部隊的主力可謂損失慘重,作爲戰鬥最爲激烈的地方,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所轄的衛所部隊更是元氣大傷,因此有些衛所必須要被裁減。

再者,張昊雖然是遼東總兵,但遼東明軍的實際掌控權卻在李雲天的這個遼東副總兵手裡。

由此一來,李雲天手裡就有了交趾和遼東兩處的兵力,這兩處的兵力是大明最爲精銳的部隊,足以對大明南北的衛所部隊形成震懾和壓制,宣德帝根本就不用擔心有些勳貴想要趁機滋事。

尤爲重要的是,李雲天通過遼東和北直隸的大捷收穫了崇高的威望,進而在軍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張輔、周徵和張昊,一躍成爲大明軍中的第一人,再加上驍武軍優越的待遇,恐怕大明那些衛所軍隊巴不得被驍武軍收編。

“相公,皇上真的要撤銷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周雨婷聞言微微怔了一下,雙目流露出了震驚的神色,顯得有些不安,雖然如此一來李雲天手裡的兵權增加了,可是牽涉到的勳貴和明軍將領該如何處置,她可不想李雲天因爲這件事情成爲大明勳貴的衆矢之的。

“太祖皇帝設立軍屯的本意是好的,想要讓當地駐軍能自給自足,可現在看來各衛的境況已經脫離了太祖皇帝的本意,因此軍屯該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李雲天知道周雨婷肯定要爲這件事情擔心,所以他纔沒有告訴她,微笑着解釋道,“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不會裁撤,皇上將對其按照驍武軍的模式進行改組,其所轄軍戶悉數改爲民戶,並裁減駐軍人數。”

“它們是否歸屬驍武軍?”周雨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隨後神情關切地問道,這關係着李雲天在這件事情裡所起到的作用和角色。

“改組後的軍隊歸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管轄,只不過他們不再隸屬於各大都督府,而是由軍閣進行直轄。”李雲天清楚周雨婷的意思,笑着搖了搖頭,“不過驍武軍會從中整編一些軍隊,這些軍隊歸講武堂管轄。”

如此一來,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地界上的部隊就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歸軍閣管轄,另外一部分歸講武堂管轄。

雖然講武堂在軍閣的名下,其實軍閣卻沒有權限調動講武堂下轄的驍武軍,因爲講武堂實際上是宣德帝的禁軍,由宣德帝直接指揮調用。

換句話來說,由軍閣統轄的地方部隊是負責維護地方治安的乙等部隊,而講武堂所轄的驍武軍則是用來與敵軍進行野外作戰的甲等部隊,雙方的職責將有顯著的區別,使得他們更加專業。

雖說甲等部隊和乙等部隊的職責不同,但是他們的編制和訓練卻是一樣的,其軍官都要經過講武堂的培訓,只不過甲等部隊的要求更高,待遇也相應更好。

至於乙等部隊的軍費,宣德帝的內庫、戶部的國庫和講武堂將各出三分之一,由於精簡了人數再加上朝廷在兩淮鹽道一案中收穫豐厚,故而足以承擔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的乙等部隊的軍費。

第750章 另有隱情第836章 居心叵測第92章 刁難第292章 拋磚引玉第1052章 審時度勢第965章 內中恩怨第967章 蛛絲馬跡第1000章 東征往事第61章 對峙第978章 仵作翻供第707章 亂局第592章 雲山霧罩第718章 山海關第1394章 南楊隕落第584章 順水人情第211章 靈光一閃第755章 心神不寧第32章 分化第1249章 開棺驗屍第1071章 誘捕第376章 心思各異第957章 不速之客第630章 新衙門第1226章 科道之爭第64章 歡喜冤家第1210章 逼宮第783章 導火索第1098章 惱羞成怒第952章 潰不成軍第537章 不在場證明第969章 柳暗花明第218章 攜手與共第179章 內閣之爭第1320章 圖窮匕見第147章 侍駕第148章 意想不到第1084章 猶豫不決第1337章 第一千三白 美夢成真第517章 歸家心切第321章 暗度陳倉第277章 莫名的物證第921章 憂心忡忡第1156章 巡按駕臨第1459章 得償所願第1231章 嚴刑逼供第889章 新式海戰第1405章 真相大白第1230章 內有隱情第1454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706章 風雲突變第820章 託孤第869章 微服私訪第1453章 大戰序幕第388章 攤丁入畝第911章 幕後主使第499章 海關的雛形第1049章 敲山震虎第148章 意想不到第285章 虛虛實實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971章 雷霆之勢第1310章 打草驚蛇第1218章 無能爲力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657章 敲竹槓第1392章 提親第1104章 恩威並施第617章 脫險第555章 靜待其變第296章 兼職講武堂第187章 內閣的反擊第1329章 保媒第595章 聲東擊西第937章 轟動京都第1047章 一場好戲第1397章 機緣巧合第53章 先禮後兵第21章 苦盡甘來第459章 驚人內幕第687章 離間第1184章 順應民心第1168章 利益衝突第1278章 浮出水面第646章 兩班之爭第670章 求助第107章 蹊蹺賀禮第334章 強搶民女第185章 貼錢查案第1172章 醉翁之意第1333章 心照不宣第1039章 分兵迎敵第886章 用心良苦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1285章 難眠之夜第933章 兵臨薩摩第111章 制度第841章 左右爲難第974章 證供確鑿第533章 神秘的罪證第481章 真相大白
第750章 另有隱情第836章 居心叵測第92章 刁難第292章 拋磚引玉第1052章 審時度勢第965章 內中恩怨第967章 蛛絲馬跡第1000章 東征往事第61章 對峙第978章 仵作翻供第707章 亂局第592章 雲山霧罩第718章 山海關第1394章 南楊隕落第584章 順水人情第211章 靈光一閃第755章 心神不寧第32章 分化第1249章 開棺驗屍第1071章 誘捕第376章 心思各異第957章 不速之客第630章 新衙門第1226章 科道之爭第64章 歡喜冤家第1210章 逼宮第783章 導火索第1098章 惱羞成怒第952章 潰不成軍第537章 不在場證明第969章 柳暗花明第218章 攜手與共第179章 內閣之爭第1320章 圖窮匕見第147章 侍駕第148章 意想不到第1084章 猶豫不決第1337章 第一千三白 美夢成真第517章 歸家心切第321章 暗度陳倉第277章 莫名的物證第921章 憂心忡忡第1156章 巡按駕臨第1459章 得償所願第1231章 嚴刑逼供第889章 新式海戰第1405章 真相大白第1230章 內有隱情第1454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706章 風雲突變第820章 託孤第869章 微服私訪第1453章 大戰序幕第388章 攤丁入畝第911章 幕後主使第499章 海關的雛形第1049章 敲山震虎第148章 意想不到第285章 虛虛實實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971章 雷霆之勢第1310章 打草驚蛇第1218章 無能爲力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657章 敲竹槓第1392章 提親第1104章 恩威並施第617章 脫險第555章 靜待其變第296章 兼職講武堂第187章 內閣的反擊第1329章 保媒第595章 聲東擊西第937章 轟動京都第1047章 一場好戲第1397章 機緣巧合第53章 先禮後兵第21章 苦盡甘來第459章 驚人內幕第687章 離間第1184章 順應民心第1168章 利益衝突第1278章 浮出水面第646章 兩班之爭第670章 求助第107章 蹊蹺賀禮第334章 強搶民女第185章 貼錢查案第1172章 醉翁之意第1333章 心照不宣第1039章 分兵迎敵第886章 用心良苦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1285章 難眠之夜第933章 兵臨薩摩第111章 制度第841章 左右爲難第974章 證供確鑿第533章 神秘的罪證第481章 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