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各有所得

bookmark

紫禁城,乾清宮。

“忠王,你審理了此案,對案情知之甚詳,覺得該如何處置薛瑄?”正統帝翻看完了李雲天所上的薛瑄一案奏章後,微皺着眉頭問向坐在一旁椅子上的李雲天,李雲天身爲親王優勢正統帝的老師自然會獲得賜座的殊榮。

薛瑄是朝廷清流的首領,其聲望僅次於京城國子監祭酒李清正,故而如何處置薛瑄正統帝心中並沒有把握,一方面他藉着薛瑄一案給文官集團一個教訓,另一方面也不希望那些文官集團趁機發難,攪亂朝堂上的局勢。

畢竟,在正統帝的眼中,大明朝堂的穩定是最爲重要的,因此如何處罰薛瑄就至關重要,既能達到他警示文官集團的目的,同時又不至於使得文官集團與內廷爆發一場大混戰。

“皇上,臣覺得薛瑄馭下不嚴,以至於其家僕冒名犯案,此案並不是一件孤案,京城不少大員的家僕平日裡狐假虎威、仗勢欺人,臣覺得應該給各位大人們一個警醒。”

李雲天早已經想好了對策,沉吟了一下後不動聲色地說道,“故而,臣以爲薛瑄應受家僕犯案牽連,免去大理寺左少卿一職,降階發落到地方爲官,以儆效尤。”

“就依忠王之言。”正統帝聞言微微頷首,李雲天對薛瑄的判處恰如其當,既維護了內廷的顏面,同時也給了文官集團一個教訓,畢竟連薛瑄都栽在了內廷的手裡那麼更何況其他人。

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薛瑄這次雖然逃過了一劫但卻被趕出了京城,短時間內肯定沒辦法再回來,只有暗中等待時機尋找其回京城的機會。

第二天,正統帝正式下旨,由於薛瑄管教家僕不嚴,故而受薛老漢勒索一案所累,撤了其大理寺少卿的職務,官降兩級後由吏部選取地方官職委任,十日內離京赴職。

隨着正統帝的這道聖旨,薛瑄這才得以離開詔獄,不少門生故舊在詔獄外等候相迎,擺了一場盛大的酒宴給薛瑄壓驚。

在外界看來,薛瑄這次能從詔獄中全身而退可謂是萬幸,如果不是李雲天“查清”了案子那麼他很可能就要倒大黴。

說實話五百兩黃金的賄賂並不算太多,可關鍵是此案鬧到了正統帝那裡,而且薛瑄又是大理寺的左少卿可謂知法犯法,一旦受賄罪名成立後果不堪設想,對朝堂上的清流和文官集團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吏部很快就給薛瑄找好了去處,讓其到江南擔任知州,本來吏部的人想讓薛瑄擔任知府不過可惜薛瑄被正統帝降了品級只有正五品,故而知州的官職最爲合適,如果成爲知府的話那就屬於高配,而古代官場等級森嚴除了皇帝御準外官員很難高配職務。

薛瑄沒有在京城久留,吏部的任命一下來後就起程離開了京城,京城不少官員前去給他送行。

李雲天並沒有出現在送行的隊伍裡,他是薛瑄一案的主審因此不方便來送薛瑄,不過私下裡已經讓周雨婷看望了薛瑄的夫人,通過薛瑄的夫人對薛瑄進行了安慰和勉勵。

薛瑄最想知道的事情就是薛老漢有沒有收下那筆五百兩黃金的賄賂,可惜他沒有機會找到真相,薛老漢由於被判處了死刑故而被關進了詔獄,外人很難見他一面。

至於從李雲天那裡打探消息,薛瑄則不抱任何希望,他知道李雲天的口風一向很嚴,就是知道什麼隱情也不會告訴他的。

就在薛瑄離京的同時,司禮監。

“公公,聽說薛瑄離京時風光得很送行,不少人給其送行,咱們就這麼放過了他是不是太便宜他了?”毛貴給正在翻閱內閣遞上來奏章的王振端來一杯熱茶後,心有不甘地躬身說道。

這次內廷之所以要拿薛瑄開刀,是爲了給文官集團一個教訓,原本薛瑄被錦衣衛“查證”收受賄賂後難逃一死,不成想在李雲天的介入後薛瑄逃過了一劫,這使得毛貴有些不甘心。

“薛瑄不過是一枚棋子而已,他竟然已經降職離京,那麼咱們就在這場較量中佔據了上風。”王振慢條斯理地在那裡品着茶,好像並沒有把薛瑄的事情放在心上。

“公公,小的愚笨,請公公明示。”毛貴聞言想了想,滿臉堆笑地躬着身子下昂王振請教。

“薛瑄是朝堂清流之首,如今灰頭土臉地離開了京城,對那些沽名釣譽的僞君子而言是莫大的打擊。”

王振見毛貴還沒有想明白薛瑄的事情,於是放下茶杯不無得意地說道,“朝堂三大清流已折其二,唯有李清正那個老匹夫躲在國子監裡苟延殘喘,那些僞君子們以後將不敢再輕舉妄動。”

很顯然,王振口中的“僞君子”指的是文官,在他看來文官們在朝堂上滿口仁義道德,以憂國憂民的忠義之士自居,而私下裡卻生活奢侈、中飽私囊,又或者沽名釣譽冒犯天子,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如果那些文官真的有本事治理好大明的政務而且忠君愛國的話,張氏太皇太后和正統帝又豈會對內廷頗爲依仗?

“公公,您的意思是動薛瑄不過是殺雞駭猴,震懾朝堂上的那些趾高氣揚、自以爲是的傢伙們?”毛貴這個時候終於明白了過來,王振其實並沒有置薛瑄於死地的意思,只不過想要達成他威懾文官集團的目的而已。

畢竟現在如果跟文官集團鬧翻了的話爲難的是正統帝,因此王振退而求其次,用薛瑄黯然離京來向文官集團示威,告訴朝堂上的文官們不要小看了內廷,否則內廷照樣有法子收拾他們。

“有時候出刀並不一定要見血,讓他們感到刀架在脖子上比砍他們一刀更能令其忌憚。”王振拿起桌上的一份奏章翻閱了起來,漫不經心地向毛貴說道,“只要皇上站在咱們身後當靠山,那麼咱們就不用怕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武將,屆時要想收拾他們易如反掌。”

“公公,忠王爺還真是厲害,竟然能把薛瑄的案子給辦得如此圓滿,現在外面的人真的以爲是那個薛老頭收了那莫須有的五百兩黃金。”毛貴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隨後笑着說道,薛老漢的事情就是他經手辦的,故而自然清楚其中的真相。

“忠王爺不厲害的話豈能成爲咱們大明的親王?自從大明立國後這可是史無前例的獨一份兒。”

王振聞言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淡淡地說道,“忠王爺心繫皇上,否則以忠王爺的能耐要想查清薛瑄的案子易如反掌,只要忠王爺不介入朝中的紛爭那麼咱們就勝券在握。”

“那是那是。”毛貴笑容滿面地點着頭,王振說的沒錯,如果不是李雲天站在正統帝這一邊的話,那麼薛瑄的案子十有八九會被查清,論查案大明的文武官員中無出李雲天之右者,論朝中影響更是無人能擋李雲天的鋒芒。

“公公,忠王爺固然厲害可還是要聽公公的,薛瑄這次終究是栽在了公公的手裡。”隨後,毛貴語峰一轉,一臉諂媚地望着王振。

“你錯了,忠王爺是聽皇上的,雜家只不過是沾了皇上的光而已。”

毛貴的這個馬屁拍得王振十分舒服,不過他有自知之明還沒到那種狂妄自大的地步,微微一笑後正色告誡毛貴,“記着,千萬不要去招惹忠王爺,忠王爺是不是爾等能惹得起的,當年漢王何等的英雄到頭來還不是折在了忠王爺的手裡。”

由於經歷了宣德帝進京登基一事,故而王振心中對李雲天有一種無形的忌憚,很難想象在那種危急時刻李雲天爲了掩護宣德帝毅然選擇身陷敵圍,並且最後還能全身而退,令王振感觸深刻。

當李雲天找到王振要求化解這次薛瑄事件時,王振面對李雲天根本就沒有討價還價之力,況且李雲天的方法保障了內廷的利益,因此最後完全按照李雲天的意思解決了這件事情。

“小人明白!”毛貴老老實實地應承了下來,他知道王振以前就跟李雲天因爲宣德帝進京一事有過交情,再怎麼說兩人也算是共過患難,當年曾經一起護送過宣德帝進京登基,再加上李雲天的強勢,即便是王振不叮囑的話他也不敢去招惹李雲天。

“公公,李清正這個老匹夫太不識擡舉了,公公準備何時收拾他?”隨後,毛貴想起了一件事情,陰沉沉地問道。

如今朝堂上的三大清流只剩下李清正,王振爲了立威肯定不會放過他,只要再拿下了李清正那麼朝堂上的那些言官就會老實很多不敢輕易找內廷的麻煩,這正是王振所希望看見的結果。

“咱們相繼拿下了劉球和薛瑄,現在不宜在大動干戈,況且李清正資歷深厚在朝中威望甚高,要想動他可不容易。”王振聞言搖了搖頭,他也想把李清正給扳倒了,可現在內廷的風頭有些太盛而李清正是清流的領袖,故而他現在還不想捅了這個馬蜂窩。

至於何時對李清正下手,王振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計劃,可以想象的是動李清正的話絕對會引發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彈,他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

講武堂。

“王爺,薛大人已經離開了。”雲娜走進屋裡沉聲向埋首在案桌後的李雲天稟告。

雖然李雲天沒能去給薛瑄送行,但他還是很關心薛瑄這次離京,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回來,因此雲娜就讓人留意了薛瑄的事情。

“走了也好,不用再遇到那些煩心事。”李雲天放下手裡的公文,一邊揉着鼻樑一邊淡淡地說道,薛瑄這次可謂是因禍得福,得以脫離京城這個是非漩渦,否則以薛瑄的脾氣指不定會鬧出什麼大亂子出來。

“王爺,屬下已經給讓人給北鎮撫司送去了一筆銀子,他們會照顧好薛老漢,不會讓他在牢裡受了委屈。”雲娜清楚李雲天這是有感而發,爲了化解這次內廷和文官集團的衝突李雲天可是費了不少力氣,尤其是薛老漢,可謂是案子的關鍵人物。

“安頓好薛老漢的家人。”李雲天聞言微微頷首,神色嚴肅地吩咐了一句,如果不是因爲薛瑄的事情鬧得太大,他真的不想判處薛老漢死刑,可如果不這樣的話就難以向外界交待。

不過,無論如何薛瑄的案子已經了結,京城裡的局勢重新安穩了下來,李雲天可以集中精力來應對朝鮮國的事情,這是當務之急。

第951章 守株待兔第845章 着手反擊第7章 鳴冤第122章 搶先一步第1295章 一場鬧劇第990章 醉翁之意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38章 分析厲害第998章 大殿朝議第1291章 用心良苦第39章 醉翁之意第825章 弔唁第1018章 從容應對第2章 處境堪憂第45章 風雨欲來第261章 別無選擇第1445章 風雨欲來第1267章 出人意料第499章 海關的雛形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1154章 另有所第1410章 波瀾不驚第687章 離間第255章 口舌如簧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874章 恩怨糾葛第546章 義無反顧第895章 復仇之心第773章 胸有成竹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537章 不在場證明第250章 塵埃落定第680章 聯姻第102章 近鄉情怯第1377章 鴻門宴第622章 殺雞駭猴第542章 知己第355章 驚人推測第110章 開業儀式第766章 躊躇滿志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1367章 聯名請願第1251章 空穴來風第1412章 十年之別第1109章 整軍備戰第1125章 策反第740章 西域方略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842章 意外驚喜第1242章 請君入甕第1350章 臨門一腳第13章 朽木不可雕也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146章 糊塗的好處第407章 揮師南下第896章 審時度勢第20章 提親第206章 星星之火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462章 寸步不讓第358章 下馬威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561章 有緣人第661章 募兵第622章 殺雞駭猴第519章 另有隱情第379章 陪審第1023章 鼓舞士氣第1025章 夜幕出逃第980章 真相大白第102章 近鄉情怯第650章 領議政第850章 金殿伸冤第71章 過猶不及第875章 隔岸觀火第649章 推波助瀾第573章 恩威並施第277章 莫名的物證第855章 劍拔弩張第1233章 變幻莫測第638章 請纓出戰第662章 商道第299章 下馬威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1096章 錯估形勢第968章 蛛絲馬跡第1163章 雄心壯志第1259章 勢在必得第616章 風雲突變第1章 命懸一線第140章 帝王之心第1181章 膽大包天第186章 深謀遠慮第527章 賢內助第1184章 順應民心第1275章 順水推舟第63章 技高一籌第122章 搶先一步第780章 一場完勝第175章 閉門謝客
第951章 守株待兔第845章 着手反擊第7章 鳴冤第122章 搶先一步第1295章 一場鬧劇第990章 醉翁之意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38章 分析厲害第998章 大殿朝議第1291章 用心良苦第39章 醉翁之意第825章 弔唁第1018章 從容應對第2章 處境堪憂第45章 風雨欲來第261章 別無選擇第1445章 風雨欲來第1267章 出人意料第499章 海關的雛形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1154章 另有所第1410章 波瀾不驚第687章 離間第255章 口舌如簧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874章 恩怨糾葛第546章 義無反顧第895章 復仇之心第773章 胸有成竹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537章 不在場證明第250章 塵埃落定第680章 聯姻第102章 近鄉情怯第1377章 鴻門宴第622章 殺雞駭猴第542章 知己第355章 驚人推測第110章 開業儀式第766章 躊躇滿志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1367章 聯名請願第1251章 空穴來風第1412章 十年之別第1109章 整軍備戰第1125章 策反第740章 西域方略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842章 意外驚喜第1242章 請君入甕第1350章 臨門一腳第13章 朽木不可雕也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146章 糊塗的好處第407章 揮師南下第896章 審時度勢第20章 提親第206章 星星之火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462章 寸步不讓第358章 下馬威第685章 調虎離山第561章 有緣人第661章 募兵第622章 殺雞駭猴第519章 另有隱情第379章 陪審第1023章 鼓舞士氣第1025章 夜幕出逃第980章 真相大白第102章 近鄉情怯第650章 領議政第850章 金殿伸冤第71章 過猶不及第875章 隔岸觀火第649章 推波助瀾第573章 恩威並施第277章 莫名的物證第855章 劍拔弩張第1233章 變幻莫測第638章 請纓出戰第662章 商道第299章 下馬威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1096章 錯估形勢第968章 蛛絲馬跡第1163章 雄心壯志第1259章 勢在必得第616章 風雲突變第1章 命懸一線第140章 帝王之心第1181章 膽大包天第186章 深謀遠慮第527章 賢內助第1184章 順應民心第1275章 順水推舟第63章 技高一籌第122章 搶先一步第780章 一場完勝第175章 閉門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