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李雲天與蒙特大汗寒暄着的時候,一個欣喜的聲音從蒙特大汗身後傳來,只見一名身穿蒙特大汗侍衛服飾的俊俏侍衛一臉興奮地迎着李雲天奔了過來。
“娜爾莎!”李雲天一眼就認了出來,這名女扮男裝的侍衛是娜爾莎,雙目浮現出了意外的神色,他還以爲娜爾莎會陪着阿娜麗太妃,沒想到竟然跟着蒙特大汗一起來了。
“王爺,娜爾莎想你。”娜爾莎一頭撲進了李雲天的懷裡,緊緊摟着李雲天,眼眶通紅地說道,李雲天在關西作戰的時候她在京城時常擔心得失眠。
“本王也想你。”李雲天見狀心中一暖,一臉憐愛的攬住了娜爾莎的纖腰,。
“蒙特大汗怎麼對那個年輕人如此客氣呀?”
“他是誰,竟然攔住了察合臺大汗的去路!”
“你聽見沒有,那個年輕人自稱是王爺。”
“咱們城裡什麼時候來了一個如此年輕的王爺?”
“他好像是忠武王
!上次官軍進城的時候我見過。”
“你認錯了吧,忠武王何等得尊貴,怎會來這裡?”
……
望着眼前的一幕,圍聚在街道兩側的百姓們私下裡紛紛交頭接耳地議論,暗自猜測着李雲天的身份。
“王爺!”
很快,李雲天的身份就得以確定,一羣明軍騎兵從城裡的軍營奔來,得到消息後前來迎接蒙特大汗,見到李雲天後領頭的騎士連忙翻身下馬行禮。
“他就是忠武王!”這一下,頓時在街上的百姓們中引發了轟動,百姓們紛紛下意識地向前擁着,都想近距離地看看威名赫赫的大明忠武王的樣貌。
見此情形騎兵們紛紛下馬,在李雲天和蒙特大汗的周圍組成了幾道人牆,阻止情緒激動的百姓靠近。
很快,城裡的明軍就趕了過來,在街上清理出了一條通向城南大營的道路,李雲天和蒙特大汗並排騎馬而行,邊談笑邊向圍聚在道路兩側那些高聲歡呼着的百姓們揮着手,看的出來李雲天深受百姓們的歡迎。
當李雲天和蒙特大汗來到城南軍營時,張昊、牛世豪和白安等明軍的高級將領已經洗漱在營門前恭迎。
由於李雲天需要確保河套地區的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軍隊投降,同時也是對西域諸國的震懾,故而留下了北征軍,在關西保持着強大的軍事威懾。
溫都抵達河套後,除了也先和古晨率領着約兩萬餘北元衛拉特部的士兵外,帖木兒帝國、大帳汗國的士兵以及北元剩下的兵力全部嚮明軍投降。
也先和古晨在溫都到達河套後就意識到形勢不妙,故而帶着手下的親信士兵匆忙向北方逃去,想要穿過漠南地區前去漠北。
爲了消滅也先和古晨,溫都與明軍合作率領三萬帖木兒帝國騎兵和蒙古騎兵前去追擊,這將成爲溫都在大明的最後一戰
。
在李雲天看來,對付古晨這種級別的對手唯有溫都才能將其擒拿。
爲了表示對蒙特大汗的敬重,李雲天晚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晚宴,由於現在已經進入了西域的雪季,因此蒙特大汗準備在青龍城裡待到明年春天再啓程返回別失八里城。
在此期間蒙特大汗要跟李雲天商議大明對東察合臺汗國的援助、講武堂司務處的設立以及大明派往講武堂司務處的官員等事宜,這些事情都需要李雲天來做出決定。
李雲天之所以會獲得如此大的權力,不僅是因爲張氏太皇太后對他的信任,還因爲朝廷裡的官員都不願意介入到西域的事情中去,沒有油水不說還要承受奔波之苦。
故而,張氏太皇太后也只能對李雲天委以重任,別人來辦這件事情她也不放心,畢竟這是大明第一次大規模介入藩屬國的軍政事務,她可不希望搞砸了。
李雲天派往別失八里城的官員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從關西的青龍城抽調的,與內地的官員相比青龍城的官員能更快適應東察合臺汗國的生活和工作,另外一部分從當地招募,李雲天希望講武堂的司務處能融入當地而不是被當地人排斥。
正統五年春,蒙特大汗啓程離開了青龍城,李雲天親自率人將其送到城外。
娜爾莎陪着阿娜麗太妃一起前往別失八里城,準備在別失八里城小住一段時間就返回青龍城陪伴李雲天。
隨着蒙特大汗動身的還有大明派往別失八里城的講武堂武官,以及數百名負責安保的關西士兵,他們將在別失八里城建立起大明講武堂司務處。
四月份,又有一批講武堂的武官從青龍城出發,率領着兩萬餘關西部隊前往吐魯番地區,準備前去接管吐魯番地區的政權,吐魯番地區將成爲大明新的西部邊界。
六月中旬,娜爾莎從別失八里城趕回青龍城與李雲天團聚,協助李雲天處理手頭與東察合臺汗國有關的事務,她的到來使得忙碌的李雲天輕鬆了許多。
自從嫁給李雲天後娜爾莎就開始學習講武堂的課程,在京城的時候雷婷對她又進行了輔導,故而現在能幫上李雲天的忙
。
作爲李雲天的女人,娜爾莎知道她要走一條與普通女子完全不同的道路,必須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不僅爲了李雲天,同時也是爲了東察合臺汗國,有她介入的話無疑能保證東察合臺汗國王室的權益,這也是蒙特大汗和阿娜麗太妃所希望看見的。
讓娜爾莎介入到東察合臺汗國的事情裡並不是李雲天對娜爾莎太過溺愛,而是對蒙特大汗和阿娜麗太妃的一種安撫,有些事情由娜爾莎與東察合臺汗國的人溝通的效果會更好。
八月初,李雲天率領張昊、牛世豪和白安等關西明軍踏上了歸途,返回京城向正統帝覆命,他將在蘭州會合忠國公周徵,與其一同進京。
得知李雲天要走的消息後,青龍城萬人空巷,百姓們紛紛涌上街頭給李雲天送行,不少人爲之失聲痛哭,捨不得李雲天離開。
如果不是李雲天的話青龍城的百姓們恐怕就要死在戰亂中,而且戰後的生活不會如此快地就得以恢復,一切都是李雲天運籌帷幄的結果。
其實,李雲天本想再在青龍城裡留一個月處理完手裡的事務,然後再去追返程的大軍。
不過他的這一做法受到了張昊和牛世豪等人的反對,李雲天是此次出征的明軍主帥,他要是不走的話那麼關西的明軍又如何能離開。
萬般無奈下,李雲天唯有順應民意與張昊等人一同離開,他總不能讓關西的明軍將士感到失望。
與此同時,爲了能鎮住關西的局勢李雲天把娜爾莎留了下來,娜爾莎不僅是他的妃子而且還是東察合臺汗國的公主,足以威懾住一些別有用心之人。
雖然李雲天並不願意讓娜爾莎在青龍城拋頭露面地處理一些事物,但爲了關西和西域的穩定他唯有把娜爾莎留在這裡,即便是娜爾莎什麼也不做也能用她忠武王側妃的頭銜鎮住局面。
就像雷婷坐鎮京師講武堂一樣,雷婷的官階在京城其實並不高,但即便是五府都督和六部堂官都要對她以禮相待,這自然與她是李雲天的妃子有關,在京城代表了李雲天。
明軍一路上浩浩蕩蕩地行進着,沿途的百姓們得到消息後紛紛準備了酒水和瓜果前來送行,軍民魚水之情已經顯現,使得李雲天頗爲欣慰
。
將士們離家已經好幾年早就歸心似箭,因此大軍行進的速度比李雲天預料的要快,提前兩天抵達了嘉峪關。
經過一年多來的修建,嘉峪關又重新恢復了昔日的雄偉,絲毫看不出這裡曾經進行過一場無比慘烈的攻城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峪關關外的一座山腳下立着一個數丈高的墓碑,墓碑上寫着“無名碑”三個大字,在攻打嘉峪關中死去的百姓和士兵都被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將領集中起來埋葬在了山腳下。
由於已經無法分別出單個的骸骨,明軍唯有在這裡修建了一個陵墓,立上了這麼一個無名碑,以供死者的親屬祭奠。
在嘉峪關關內的一座山上,有着一排排的墓碑,在戰爭中死去的明軍將士被安葬在了這裡,李雲天特意率領着張昊等高級將領前去祭奠,沒有這些將士的奮勇拼殺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早就闖過了嘉峪關,這樣周徵根本沒有時間佈置蘭州防線。
李雲天也不清楚嘉峪關之戰中到底死了多少人,保守估計在十五萬以上:
雖然特知道明軍的死傷情況,但攻城一方的傷亡早已經成爲了一個不解之謎,因爲帖木兒帝國和北元採用填土攻城的戰術,衆多死去的人已經與泥土混爲了一體,根本就沒辦法分清。
不過,以後嘉峪關很難再遇到這樣的大戰,隨着大明西部邊境推進到吐魯番地區,以及大明對關西地區統治的強化,嘉峪關以後將成爲大明的一道內關,遇到大的戰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除非大明的內部產生動盪,否則以大明的國力在數百年內能打到嘉峪關的國家近乎於無。
在蘭州城與周徵會合後,李雲天一行人馬不停蹄地趕往京城,沿途的州府自然不敢怠慢,紛紛在各自的地界界碑前迎接這些朝廷的頂級勳貴們,尤其裡面還有奉旨巡查天下的李雲天,可是擁有着決定他們未來仕途的權力。
百姓們更是蜂擁而來,熱去地迎接着明軍將士的凱旋,李雲天在關西大敗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的事蹟早已經傳遍了大明的大江南北,其威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