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未雨綢繆

bookmark

李雲天早就發現了躲在石窗後面偷窺他的張有德和馮虎,見兩人離開,嘴角閃過一絲冷笑。

俗話說溫水煮青蛙,他現在把張有德當成一隻在鍋裡的冷水中愜意游泳的青蛙,暗地裡一點點地水溫升上去,等張有德發現危險的時候已經無力從鍋裡蹦出來,屆時唯有被開水活活煮死。

健完身,李雲天在綠萼的伺候下沐浴更衣,然後神清氣爽地到書房給京城的那些年誼寫信。

他的年誼有兩三百個,自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寫,況且他也不可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只能選擇一些熟悉的人落筆。

可這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不得不絞盡腦汁回憶在京城與那些年誼們打交道時候的情景,最大限度地對他們有所瞭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那些信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用。

“夫人,老爺這是怎麼了?”

見坐在書桌後的李雲天左手託着下巴,兩眼望着屋頂發呆,右手大拇指的指背上嫺熟地轉着一杆沒有蘸墨的毛筆,小翠好奇地低聲問研磨的綠萼。

“大人準備給京城裡的年誼寫信,不知道寫些什麼。”綠萼微微一笑,告訴了小翠,反正這件事情也瞞不住。

“年誼?”小翠的雙目流露出了疑惑地神色,她沒有讀過書自然不知道年誼是什麼了。

“也給狀元寫嗎?”等綠萼給她解釋後,小翠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李雲天要寫信的竟然是那些新科進士,不由得興奮了起來,滿是好奇地問道。

在她眼裡狀元高高在上,可望不及,而且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是天上的文曲星轉世。

“哈哈……”不等綠萼回答,李雲天忽然把手上的毛筆往桌子上一拍,仰首大笑了起來。

綠萼和小翠嚇了一跳,紛紛詫異地望向他,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

“老爺剛纔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會試時成績第一,本應是今科的狀元,可是殿試的時候卻僅僅名列三甲中下等,你們說倒黴不倒黴。”

李雲天大笑了一陣,擦了擦眼角笑出來的眼淚,向綠萼和小翠說道。

他很開心,因爲他忽然發現自己的年誼裡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這個人現在和他一樣都鬱郁不得志。

如果能交好此人的話,那麼必將成爲他日後在官場上的一大助力。

“老爺,你說的可是於大人?”綠萼聞言立刻想到了一個人,試探性地問道,今年會試的時候她陪着李雲天在京城,故而知道會試的會元是誰。

“對,就是他。”李雲天笑着點了點頭,雙目閃過一道興奮的光芒,“今科會元于謙,於廷益!”

于謙會試第一,殿試通常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按照正常的情況他會被永樂帝點爲狀元。

可惜的是,于謙在答題時言辭激烈,鍼砭時弊,抨擊朝政,結果惹怒了永樂帝,以策語傷時爲由,將其置爲了三甲第九十二名,令人大跌眼鏡。

這使得於謙不僅沒有當成狀元,而且還因爲成績差,連考庶吉士的機會都沒有,進而失去了進翰林院的機會。

由於明朝有“大學士皆出翰林”這一不成文的規定,所以于謙自始至終也沒有當上大學士,可謂是其人生中的一大遺憾。

如果李雲天沒有記錯的話,由於受到閣老楊士奇的欣賞,于謙現在正在都察院裡實習,幾年後將出任監察御史一職。

雖然監察御史只是七品官,但卻是非常重要的進身之階。

明朝的督撫和部院大員皆出身言官,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就是六科的科員,這已經成爲了一個不成文的定製。

也就是說,就像不是出身翰林就無法擔任大學士一樣,沒有當過言官的人,是無法在朝堂之上擔任要職的。

雖然李雲天的歷史知識有限,對明史不是太瞭解,不過他記得大明仁宣時期的著名的“三楊輔政”,而楊士奇就是三楊之首,仁宣時期的內閣首輔。

楊士奇之所以會器重於謙,是因爲他是今科會試的主考,對於謙會試的文章十分欣賞。

作爲主考,楊士奇自然成爲了今科進士們的恩師,李雲天等新科進士都參加了謝師宴,拜入了他的門下。

要不然李雲天想要補缺湖口縣也並非一件易事,有些仕途無望的候缺官員可等着機會來湖口縣撈上一筆,只不過那些官員屬於無主的浮萍,沒什麼靠山,自然爭不過李雲天了。

李雲天在京城的時候與于謙不熟,也就是點頭之交而已,故而先前並沒有記起來於謙的事情來。

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與這個一代名臣是同科的進士,更沒有想到于謙竟然這麼倒黴,因爲“策語傷時”被永樂帝放在了三甲裡。

一時間,他有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故而剛纔一時激動,忍不住失聲大笑了起來。

當然了,于謙從會元到殿試三甲九十二名的原因他是萬萬不能說的,這裡面涉及到了永樂帝,萬一傳出去的話可就是“非議君王”的大罪。

沉思了片刻後,他拿起桌上的毛筆,蘸了墨汁後略一思索,給於謙寫了一封普通的問候信,透露出淡淡的同年之誼,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對於謙這樣的人要以禮相交。

信上的字筆記工整,端莊大氣,非常漂亮,李雲天猛一看還以爲是別人寫的,再一細想才記起來自己以前也曾經寒窗苦讀過,在字體上面下過不少苦功夫。

畢竟能中進士的人焉能寫不出一手好字?否則的話即使文章做的再好,那麼最後也要被考官刷掉。

原本,綠萼和小翠都認爲李雲天很快就能把給京城那些年誼的信寫好,豈料十來封信他整整寫了五天才滿意。

尤其是給楊士奇等幾名會試考官的信,用詞更是百般斟酌。

寫完信後,他託張有德採辦了九江的一些地方特產,讓李大牛和李滿山送去京城,給楊士奇和于謙等人嚐嚐鮮,聯絡一下彼此間的感情。

雖然那些土特產並不貴重,值不了多少錢,但俗話說禮輕情意重,既能把雙方的關係拉近許多,又能給大家留下了一個印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正是這樣逐漸經營出來的?

李大牛和李滿山臨走前,李雲天特意把兩人喊過去交待了一番,讓李大牛一路上聽李滿山的話。

李滿山處事圓滑而李大牛則爲人憨厚,此去自然是李滿山當家。

綠萼對李雲天的這個做法感到非常得詫異,在她的印象裡李雲天以前根本就不屑這種鑽營的行爲,而現在看起來卻是駕輕就熟,遊刃有餘。

李雲天的這個舉動使得張有德更加放心,在他看來李雲天既然把目標放在了京城,那麼肯定不會在縣衙的事務上找麻煩,只要李雲天守規矩他自然會全力“配合”李雲天,大家賓主盡歡。

可惜的是,張有德的想法是好的,只不過他沒有弄清楚主次關係,說到底李雲天纔是湖口縣的縣太爺,而不是他張有德。

如果他在李雲天面前能夾着尾巴做人的話,那麼雙方還能相安無事,李雲天也不是那種不通人情的人,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還是懂得的。

不過,張有德錯判了形勢,太高估了自己而輕視了李雲天,妄想當湖口縣的地下縣太爺,這無疑是虎口拔牙,犯下了一個大錯。

他忘了一件事情,雖然李雲天現在是一隻還沒有長牙的幼虎,但幼虎也是虎,一旦發起威來可是能把他活吞了的。

忙完了送禮的事情,李雲天領着綠萼離開縣衙去了鄱陽湖,準備在湖上泛舟嬉戲,彌補上次落水時未能盡興的遺憾。

爲了迷惑張有德,他特意讓張有德代他處理縣衙的事務,即使是王宇有什麼事情都要找張有德商量,這使得張有德不由得有些飄飄然。

既然李雲天給了張有德如此大的權限,那麼張有德自然投桃報李,給他弄來了一艘氣派的大船。

先前李雲天那次遊湖只不過租了一艘小船而已,兩次的待遇可謂雲泥之別。

與上次輕車簡從不同,李雲天這次從三班衙役中選了二十多名身材強壯者擔任隨從,配備了腰刀和弓弩等武器,擺出了縣尊的氣派,領頭的是站班皁隸班頭羅鳴。

所謂的三班衙役,指的是站班皁隸、捕班快手和壯班民壯,站班皁隸是負責給知縣開道以及升堂時站立大堂兩側的人;捕班快手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捕快;壯班民壯是把守城門、倉庫和監獄等部門以及巡邏道路的人。

作爲大明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長江,“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競爭先;連江通海胸懷廣,滋養生靈歲復年”是它最生動的寫照。

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水落灘出,枯水一線,野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峰嶺綿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鳥翩飛,牛羊倘佯。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1363章 偏激的少壯派第639章 率軍馳援第289章 用心良苦第1042章 刻意栽培第34章 聲威初顯第6章 未雨綢繆第65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57章 連環計第201章 虛驚一場第228章 覺察真相第785章 自投羅網第167章 真假御史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1445章 風雨欲來第615章 關外烽煙第265章 太后的震怒第100章 點到爲止第772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584章 順水人情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1106章 冒險調兵第587章 東風已至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163章 固執求證第1440章 未雨綢繆第442章 胸有成竹第579章 引蛇出洞第1053章 深謀遠慮第475章 配合默契第1362章 安心合作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1082章 震動第853章 揭穿身世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1443章 身世之謎第36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66章 最後一搏第8章 糊塗審案第1398章 線索第1280章 身不由己第1338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252章 當堂對質第1048章 公之於衆第1153章 意外衝突第650章 領議政第110章 開業儀式第645章 慧眼識珠第752章 無奈的求助第154章 出奇制勝第1126章 逢場作戲第618章 迅雷之勢第1346章 搜查中殿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835章 驚人供述第639章 率軍馳援第1106章 死心塌地第76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796章 項莊舞劍第1207章 天網恢恢第1140章 目光長遠第548章 搭便船第585章 敲竹槓第1352章 醉翁之意第27章 一場交易第121章 一飲一啄第726章 重返京城第1391章 用心良苦第1456章 出人意料第393章 關乎國運第631章 分化第650章 領議政第439章 定心丸第174章 知難而退第882章 重要線索第710章 暗探第801章 內廷密議第57章 替妻受刑第108章 往事如煙第1091章 禮尚往來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1400章 老實招供第1437章 大戰之前第497章 返航第426章 見者有份第1073章 罪證確鑿第775章 步步爲營第792章 有備而來第1096章 夜襲敦煌城第1312章 震動第528章 四輪馬車第1316章 風雨欲來第855章 劍拔弩張第515章 恩賞有加第301章 示敵以弱第522章 心懷不滿第653章 甘拜下風第1106章 冒險調兵第626章 股票交易場
第1363章 偏激的少壯派第639章 率軍馳援第289章 用心良苦第1042章 刻意栽培第34章 聲威初顯第6章 未雨綢繆第65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57章 連環計第201章 虛驚一場第228章 覺察真相第785章 自投羅網第167章 真假御史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1445章 風雨欲來第615章 關外烽煙第265章 太后的震怒第100章 點到爲止第772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584章 順水人情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1106章 冒險調兵第587章 東風已至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163章 固執求證第1440章 未雨綢繆第442章 胸有成竹第579章 引蛇出洞第1053章 深謀遠慮第475章 配合默契第1362章 安心合作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1082章 震動第853章 揭穿身世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1443章 身世之謎第36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66章 最後一搏第8章 糊塗審案第1398章 線索第1280章 身不由己第1338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252章 當堂對質第1048章 公之於衆第1153章 意外衝突第650章 領議政第110章 開業儀式第645章 慧眼識珠第752章 無奈的求助第154章 出奇制勝第1126章 逢場作戲第618章 迅雷之勢第1346章 搜查中殿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835章 驚人供述第639章 率軍馳援第1106章 死心塌地第76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796章 項莊舞劍第1207章 天網恢恢第1140章 目光長遠第548章 搭便船第585章 敲竹槓第1352章 醉翁之意第27章 一場交易第121章 一飲一啄第726章 重返京城第1391章 用心良苦第1456章 出人意料第393章 關乎國運第631章 分化第650章 領議政第439章 定心丸第174章 知難而退第882章 重要線索第710章 暗探第801章 內廷密議第57章 替妻受刑第108章 往事如煙第1091章 禮尚往來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1400章 老實招供第1437章 大戰之前第497章 返航第426章 見者有份第1073章 罪證確鑿第775章 步步爲營第792章 有備而來第1096章 夜襲敦煌城第1312章 震動第528章 四輪馬車第1316章 風雨欲來第855章 劍拔弩張第515章 恩賞有加第301章 示敵以弱第522章 心懷不滿第653章 甘拜下風第1106章 冒險調兵第626章 股票交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