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

“……又是機宜說的?”韓岡問道。

“沒……錯!”王厚真的是喝多了,有些話根本不該說都說了出來。他餳着醉眼,醉醺醺地道:“大人說了,王相公的青苗貸就是……就是爲了填補國庫虧空,籌措軍費,跟什麼救民疾苦根本沒關係。否則何必這麼着急。均輸法才鬧得沸沸揚揚,主持均輸的六路發運使薛向受得彈章疊起來等身高,卻沒隔兩個月又把青苗貸給推出來?玉昆,你知道什麼是青苗貸罷?”

韓岡當然知道什麼是青苗貸,因爲這一條政策本是出自陝西路,是前陝西轉運使李參在任時首創。一年中,農民最困難的日子,便是春天青苗剛起、青黃不接的時候。許多農民都是在此時向富戶借下高利貸,最後被驢打滾的利息弄得破產。

李參有鑑於這一點,便在春天向農民借出常平倉裡的糧食或是錢財,等到秋收再連本帶利地收回來,當然這個利息遠小於平常民間的借貸。而王安石在地方上的時候,也實行過類似的借貸,據說百姓多承其惠,公私兩便。但如今王安石推行青苗貸,目的卻是聚斂,救民的本質已是附帶。

韓岡笑了起來,政治這東西目的根本不重要,結果纔是關鍵,道:“聽說青苗貸利錢才兩分,‘夏料’是正月三十日前借,夏收時還,‘秋料’是五月三十日前借,秋收時還,兩項借貸都是兩分利。換算成年利,也才四分。即便目的不是爲了民生,但實行起來卻也當得起公私兩利……”

如果當初能用兩分利借到錢,自家也不用賣田了。可惜啊,當時擺在韓岡父母眼前的只有李癩子的高利貸。李癩子用着高利貸盤剝了村中三分之一的田產,多少家老子沒還清就死了,兒子跟着還。韓千六寧可賣田也不敢借,就怕連累到兒孫身上。而如李癩子之輩,哪鄉哪村沒有幾家?他們都是鄉里的大戶人家,如果青苗法推行,等於是斷他們的財路,搶他們的生意。

“不過……”韓岡話鋒一轉,聲音變冷:“恐不會受豪紳世家所喜。”

一方得利,必有一方失利。既然官府把借貸的年利率壓到了百分之四十,貧苦百姓雖然高興了,朝中也可得到一筆收入,但原來通過高利貸聚斂錢財的大戶豪族必然心有怨艾。這個時代,投資的途徑不多,除了田地外,官戶、宗室、豪商、富民,許多都是靠高利貸來賺錢,年利五分是良心價,六分七分才起步,一年息錢跟本金一樣多——也即是“倍稱之利”——纔是最普遍的情況。

韓岡中學時就學過了階級論,雖然課程無聊得讓人想睡覺,但到了社會上加以印證,卻是至理。扯落溫情脈脈、憂國憂民的虛僞面紗,讓人一眼就能看清許多言論和行爲背後的吃人本質。個人能背叛階級利益,但階級本身卻不會背叛自己的利益。

王安石要充實國庫,從虎口裡奪食,等於是將官宦世家、豪門富民這個統治階層徹底得罪,他們不一個個跳出來反對那就是天下奇聞了。當然,基於“君子不言利”的世風,沒人會赤裸裸爲自己的利益叫囂,但他們總能找到看似正大光明的理由。

“大人也是這麼說。”王厚猛力甩了甩腦袋,想讓自己清醒一點,“但只要讓官家看到國庫充盈,至少幾年內不會有事。如今王相公要在全國推行青苗貸,首先試行的便是河北、河東和陝西三路。秦州沿邊,蕃人衆多,又是與西賊作戰,所以沒動靜,但關東諸州府可是都已經將本錢準備好,就等明年開春了。”

“但至少要等到明年夏收秋收以後,府庫中才能充實一點。”韓岡沉聲說道。如果只能依靠青苗貸的收入,王韶的行動至少又要耽擱大半年。拖得時間越長,對王韶就越不利,一直看不到成果,王安石也不可能無條件的一直等下去。

“玉昆,你不知道。自從李師中上任後,就拿着錢糧不足爲藉口。大人想修渭源堡【今渭源縣】,在渭源堡開榷場,他都推說財用不足。如果大人硬要修城,他也不是不同意,就從供給北面諸寨堡的錢糧里扣一部分下來支轉。玉昆你說,這些錢大人能動嗎?!”

“不能動。”韓岡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動了那些赤佬的錢,王韶還能在秦鳳路待嗎?李師中掌握着秦州財計,就算王韶得天子和宰相看重,但李師中畢竟是頂頭上司,他要壓制王韶,能用的手段太多了,“所以得等青苗貸的息錢到賬,那時候李經略也無法找藉口了……不,那時候直接根本不用經過李經略的手,直接讓政事堂下令,通過陝西轉運使將錢轉給機宜。反正王相公已是債多不壓身,被李師中怨恨也不會在乎。”

“沒錯,大人就是這麼想……王相公推均輸法,推青苗貸,都是聚斂之術。大人也看不過去,但爲了平生之願,也只能……”

王厚的聲音突的一頓,沒有酒喝,他的醉意消退了許多,終於反應過來前面話說多了。有些緊張地對韓岡道:“玉昆,這些話你可不能對外說。”

韓岡輕笑,笑意中透着諷刺。沒辦法,此時人都是講究着個視錢財如糞土的名聲,忌諱赤裸裸地追求利益,但私底下評說兩句也無甚大礙:

“王相公爲財計推新法,朝中已是沸反盈天,反對聲只會越來越大,王相公身負天下重名三十年方纔入朝,就不知他的名聲還能撐上幾年。不過只要能在三五年之內將河湟吐蕃收服,王相公縱使倒臺,也與機宜無關了。”

王厚點了點頭,“封侯之賞,是家嚴平生之願。朝中局面如何,家嚴不願去理會,只望能安安心心收復河湟。”

“這可是最難的。大將在外,天子不疑者有幾?三人成虎,以曾子之賢,其母也不免惑之。天子對機宜的信重,可比得上曾子母子至親?”

曾參是孔子的弟子,平素最有賢名。但一次一個與他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親朋好友聽說後,忙去找曾參之母,讓她早點逃跑以防株連。別人說了一次兩次,曾參的母親不相信,但到了第三次,曾參的母親就跳窗跑掉了。

王厚給韓岡繞糊塗了,酒醉以後,頭腦也是變得遲鈍,“玉昆,前面你說王相公縱使倒臺,也與家嚴無關。怎麼現在又說家嚴會被三人成虎?”

“還沒明白嗎?”韓岡悠悠然地說道,“我說的其實是時間啊!機宜必須在王相公失去耐心之前,做出一番成績,還必須搶在王相公失去天子信任之前,收復河湟!若是耽擱了時間,日後再不會有如今的機會了。”

王厚恍然,連點着頭,“玉昆你說的是。”只是馬上又唉聲嘆氣起來,“只是說得容易,做起來就難吶!除非能趕走李師中。”

對於李師中的問題,其實王厚曾經有意無意地提起過。韓岡也考慮過不少辦法,但想來想去,卻想不出一個好主意,“去一李師中,又來一張師中,除非機宜能接任秦州知州,有苦勞而無功勞,在任的經略相公哪個會大力支持機宜。”

“接任秦州知州?哪裡有那個資格。”王厚苦笑,“家嚴中進士才十二年。只任過一任主簿和一任司理參軍,之後便因參加制舉落選而棄職客遊陝西。資歷實在太淺了,莫說秦州這等要郡,就算普通的下州知州,也做不了。這點資歷,當個知縣過一點,做個通判則是勉強,高到頂,也僅是一軍知軍。不然天子爲何不讓家嚴直接擔任秦州知州,偏偏只給一個經略司機宜?”

“知軍?”韓岡腦中彷彿有道靈光閃過。

在宋代,州一級的行政區劃,還有府、軍、監等名號,比如長安就是京兆府,秦州北面還有個德順軍,蜀中則因富產鹽井而設立了一個富順監。一般來說,曾爲古都,或是曾爲天子潛藩的州,會升格爲府,通常比州要高上半級——可算是後世的副省級城市。

而軍則是屬於戰略重點區域,戶口數量不足,轄下縣治只有一兩個,不夠資格爲州,只能稱作軍——在韓岡理解中,相當於省管縣。至於監,那是相當於地市級的大型國有礦業集團。

“如果在秦州西面設立一軍,不知機宜有否機會擔任知軍?”

“渭源?丁點大的寨子,戶口才幾百!”

“不是渭源,是古渭!”從伏羌城往渭河上游去,一百八十里抵達古渭【今隴西縣】——因其爲唐時渭州而得名——再過去六十里,纔是渭源。

“古渭建寨已經有二十多年,聚於城寨周圍的蕃漢戶口不下千家,足以支撐起一個軍的基本戶口!”韓岡越說越興奮,經略司只掌握兵權,控制不了財權,一旦王韶成爲新的古渭軍知軍,渭源必然會劃歸古渭管轄,那李師中根本沒有辦法再在資金上卡王韶的脖子。

同時在西北邊境,縣改軍,寨改軍,都是極常見的事。渭州北面的鎮戎軍【今固原】,便是在至道三年【西元997年】由高平寨改爲軍,戶數至今也不過才一千多。秦州東北的德順軍,更是在慶曆三年【西元1043年】由籠竿城升軍。古渭建軍,只要政事堂通過,天子首肯,便再無阻礙。

“古渭……建軍……”王厚喃喃念着,眼睛越來越亮。啪的一聲他重重地一拍桌案,跳將起來,拉起韓岡的胳膊,“走,去見大人去!”

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梳理(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四)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三十九章 追憶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二)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二)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
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梳理(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四)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三十九章 追憶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二)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二)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