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

韓岡默不作聲,幾名宰輔同樣默不作聲,乃至對河北憂心忡忡的韓絳,甚至連感情上與趙頊最爲親近的王安石都不開口,皆是低眉垂眼,靜待着天子的回答。

寢殿內的氣氛忽然間莫名地變得詭異和緊張起來,向皇后納悶地擡起頭,看看左右,卻有些弄不清楚情況。

不管是爲了什麼原因,趙頊在病榻上將兩府中人隨心進退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對此,朝堂上不是沒有怨心,甚至反感。縱然是因此而得利,但上臺之後的韓絳、曾布、張璪等人,其實都不想趙頊再這麼折騰,否則步前任後塵就是他們了。

兩個月來的朝堂人事頻頻更迭,對政局乃至地方政務產生了很大的干擾,另一方面,由於宋遼開戰在即,宰輔的人選也不宜再輕易更動。

已經漸次磨合的兩府都不希望天子在此時再掀起任何風波,那隻會讓剛剛被打壓下去的舊黨得利。同時讓政局敗壞下去。互相之間裂痕極深的宰輔們,這時候卻一下子親密無間地合作起來。

雖說不是硬抗,僅僅是消極且被動的抵制……甚至連抵制都算不上,只是不那麼主動而已。但這已經將宰輔們的心意表現出來了。

靜默中,宰輔們心中都有些不安。趙頊多年來的積威依然存在,萬一他強來的話,沒幾個人敢站出來硬頂。

韓岡的呼吸也變得細了。若趙頊繼續折騰,是人都會懷疑他的頭腦是否清醒,宰輔們聯手起來,輕而易舉就能將他給架空掉。但由此而來的問題,卻會給朝政帶來難以預測的變化。而且在天子的威凌下聯手,也不是那麼容易。

似乎過了很長時間,又好像只是片刻,趙頊終於擡起手指,在沙盤上劃了兩個字:平章。

王安石應聲道:“臣在。”

稍留。

既然是要王安石稍留,其他人當然就不需要留下來了。

這並不是宰執們想要看到的結果,只是比起趙頊的脾氣上來,倒也不算最壞。

“臣等告退。”韓絳領着除王安石以外的其他臣子向趙頊行禮,而後魚貫而出。

廊道中只有腳步聲,從寢殿中出來的宰臣們依舊沉默着。或陰沉,或冷淡,從他們各自的表情上,完全看不出來有人爲趙頊病情好轉而感到欣喜。

趙頊只留下了王安石,這是要拉攏他嗎?答案一目瞭然。沒有人會看不出來。

以情分來說,王安石與天子是最深的。病榻上的天子動之以情,讓王安石效死也不是難事。而平章軍國重事如果得到了天子支持,可是能將兩府都攥在手中。

趙頊這是想要讓兩府同仇敵愾?應該是有自信能壓得住陣腳吧。韓岡想着。

蔡確慢了兩步,落到韓岡近前,看着前面道:“天子的病勢終於有了起色,可謂是國之大幸。當真是天佑……玉昆你說呢?”

韓岡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相公說的是,的確乃是天佑。”

一瞬間的寂靜,廊道中彷彿連腳步聲都停了,不過立刻就恢復了正常,只是之前凝重的氣氛似乎消散了許多。

章惇走到韓絳的身側:“有郭逵在,河北必無大礙。”

蔡確的聲音提高了一點點:“軍器監要加快打造上弦機,越快越好,早一天發到軍中,就多一分安穩。在軍器上的缺額,也要儘快補足。”

韓岡道:“上弦機利於守城,不利野戰。若是遼人南侵,野戰也不可避免。上弦機省力的原理已經明瞭,再發明一件適於野戰的上弦器並不算難。”

“玉昆可是成竹在胸?”薛向問道。

韓岡搖搖頭:“韓岡只明其理,不知其用,得讓專業的匠師去試。若能以以爵祿懸賞之,不日當有所獲。”

韓岡其實見曾經過一根繩子上帶兩個鉤子的簡易上弦器,給弩弓上弦時能省一半的力氣。結構簡單得只需捅破一張窗戶紙。只要能想到,就能造得出來。

韓絳爲家鄉時本就是憂急於心,韓岡一提,他就一把抓住,“懸賞之事,政事堂接下了。只要能造出上弦機,小使臣不用說,就是一個大使臣都沒問題。不過監中的製造,還得樞密院多費心。”

東府諸公各有分工,各自都有一攤事要管,普通一點的小事務直接在各自分管的範圍內給解決了,只是有首相韓絳掌總。軍器監歸屬東府,只是因爲生產的是軍器,軍器監內部的官吏,基本上是樞密院這邊影響力更大一點。

韓絳鄭重其事地叮囑着,章惇當然不能說不,點頭道:“這是自然,還請相公放心。”

“河北當是不用擔心了。可陝西之事,呂吉甫想要撐下來當不是那麼容易。”曾布回頭問韓岡道,“不知玉昆怎麼看?”

韓岡跟曾布沒什麼交情,因爲王安石的緣故更不好去攀交情,不過參知政事的曾布搭話,韓岡也不能拒之門外。

“該如何去做,前面韓岡已經報予天子。自是該做決斷時就得做決斷,首鼠兩端並不可行。”韓岡停了一下,“呂吉甫若是能放下私心,這個決斷,他是肯定能下的。眼下他面臨的的確是兩難境地,不論換成誰來做,想要面面俱到也一樣不可能。不過只要呂吉甫願意退上一步,立刻就是海闊天空。而且他之前可是重新啓用了曲珍,他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這個決斷可不好下。”曾布搖搖頭,“種諤更不是省心的人,還是早點將他調離陝西爲是。”

韓岡笑了起來:“若是溥樂城順利解圍,種諤當不能再留於緣邊。但若是他直攻興靈,而遼人起兵反撲,那就難辦了。朝廷丟不起向遼人委曲求全的人啊!”

韓岡說得在理,但不好回答,給個武將拿捏住,哪位文臣不惱火?曾布顧左右而言他:“青銅峽的党項人呢?”

到現在爲止,朝廷收到的消息,也只是在說青銅峽的党項餘孽在仁多零丁和葉孛麻的率領下有異動。對宰輔們來說,這羣西夏的孑遺很危險。

“涇原路有熊本主持,鳴沙城有趙隆抵擋,不需要擔心。”章惇很輕快地說着,“還是要說說河北,要儘快設立四路行營了。”

“暫時還沒必要吧?”張璪也投入了討論中。行營的作用不是備戰,而是作戰,而且只會是爲了應對大戰才設立,舊年攻打交趾時就曾設立了行營,一旦設立行營等於就是在明說要開戰了,“可以先做準備,至於四路行營,等得到遼人集結的消息再動手也不遲。”

“如今跟過去不一樣。舊年遼人南下,會現在鴛鴦濼合兵。等兵馬到齊後纔會出野狐嶺,經奉聖州【張家口、涿鹿一帶】、南京道南下。但如今耶律乙辛冬天就駐紮在析津府【今北京】,若其意欲南侵,兩三日內就能殺到邊境了。”

章惇的話,讓張璪有了些動搖。

“還是先徵詢一下郭仲通的意見比較好。”韓岡說道。

韓岡的提議不爲文臣們所喜,但好歹有用。韓絳點了點頭,“……說的也是。”

要不要成立河北四路行營,必然要徵詢判大名府、河北安撫使郭逵的意見。

陝西舊時有緣邊四路,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秦鳳路,加上核心的永興軍路,可以說是關西地區的五大戰區——此五路同歸陝西安撫使管轄,只是這個職位已經形同廢置,畢竟權力範圍太大了,陝西又是常年用兵,讓皇帝無法放心——後來多了一個熙河路,眼下則又有銀夏路、甘涼路。與這八個經略使路相對應的,則是秦鳳路和永興軍路兩個轉運使路。

而河北情況與之相似,同樣有個總攝兵權的安撫使,以及分立的安撫使路和轉運使路。漕司轉運使路,有河北東路、河北西路。而主管軍事的帥司,則是定州路、高陽關路、真定府路、大名府路,另外還有一個雄州知州兼任的河北沿邊安撫使。只是有一點與陝西不同,那就是河北的帥司不帶經略二字,單純的安撫使。乃是澶淵之盟後,河北邊境無戰事,不需要經略軍事,只需要安撫就足夠了。

轉任大名府的郭逵,現在是以籤書樞密院事兼河北安撫使,統攝河北軍權,四路帥司盡歸其轄下。如今若是要成立四路行營,必以其爲都總管。

“玉昆,令表兄現如今就在廣信遂城,真要開戰,可是首當其衝啊!”薛向小聲地跟韓岡說話。

李信就在定州,確切地說是在定州路下的廣信軍。以廣信軍知軍兼定州路鈐轄的身份坐鎮遂城。這其實就是舊年楊六郎楊延昭的職位。銅梁門、鐵遂城,是河北邊境上最重要的戰略據點之一。一旦遼人南侵,遂城守軍若不能阻敵於邊境,那麼剩下的任務就是反攻入遼境了。

韓岡冷然道:“既然受了重用,就得爲國效死。沒什麼好多想的!”

章惇則道:“李信悍勇敢戰,在河北亦有聲威,他鎮守遂城,日後說不定又是一個楊六郎。”

“玉昆。”韓絳聽到了韓岡、薛向和章惇的對話,提聲問道:“令表兄就是曾經在籠竿城下七矛殺七將的那位?”

“正是。”韓岡點點頭。

章惇又補充道:“在荊南時其曾爲先鋒,只攜一小校背矛出陣,日不移影連殺十餘蠻將,之後更是五日破八寨。不過李信最難得的是治軍嚴,肯聽命。沒有桀驁之氣,非是那等驕悍不馴之輩。”

“果然難得。”韓絳聞言便點頭讚許。蔡確、張璪、甚至曾布也跟着一併讚歎起來。

韓岡爲表兄謙遜了幾句,與章惇交換了一個眼神。暫時可以不用擔心了,他們的稱讚可不只是稱讚。

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變故(二十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
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變故(二十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