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學輕權道嚴畯

官渡之戰期間,江南出現了被譽爲"三個英傑俊才"之人,他們是諸葛瑾、步騭和嚴畯。本文就講嚴畯。

嚴畯,出生於公元164年,字曼才,彭城,即時下江蘇省徐州市人。

嚴畯少時喜愛學習,通曉《詩》、《書》、《禮》,尤喜《說文解字》。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戰火紛飛,爲求有個安身立命的學習環境,嚴畯南下江東,從而結識了諸葛瑾、步騭,因於有着共同語言,三人結伴神遊江南,吟詩著文,贏得"三個英傑俊才"之譽。

嚴畯性情淳厚,爲人真誠,對待他人,不分親疏,一視同仁。遇到求教於他的人,總是忠告對方爲人做事樹立良好道義的重要性。東吳大臣張昭就將他推薦給孫權,孫權任其爲騎都尉、從事中郎。

公元217年,東吳大都督魯肅病故。孫權囑嚴畯接替此職,督領一萬兵卒鎮守陸口。朝中臣將無不爲嚴畯能獲此職而爲他感到高興,但出人意料的是,嚴畯堅辭不受。

孫權以爲嚴畯故作謙虛,便親自陪同他去都督府。當着列隊迎接孫權與他的將領之面,嚴畯再次誠懇地表示"我向來只知埋頭文字典籍,從沒參與過大小軍事行動,現在要我指揮千軍萬馬,只會釀製罪過與悔恨。"說罷,竟至流淚。孫權見他態度如此堅決,終於不再勉強,另擇呂蒙接替魯肅之職。

公元229年,孫權登基,時稱吳大帝。嚴畯獲任統率孫權宮警部隊的衛尉一職。當了皇帝的孫權高興之餘,將嚴畯召到身旁,讓他念誦一篇嚴畯兒時讀過、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文章。嚴畯便擇《孝經》一書中的"仲尼居“朗誦。爲讓讀者瞭解嚴畯的書生迂氣,特將此文譯錄如下:

孔子在家裡閒坐,他的學生曾參在旁侍坐。孔子說:"古代的聖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順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處,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麼嗎?"

曾子離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說:"學生曾參愚昧,怎麼會知道呢?"

孔子說:"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這裡生髮開來。你坐下,我現在就跟你講!人的身體以至每一根毛髮和每一塊皮膚,都是父母給予的,應當謹慎愛護,不敢稍有毀傷,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以德立身,實行大道,使美好的名聲傳揚於後世,以光耀父母,則是實行孝道的最終目標。所以實行孝道,開始於侍奉雙親,進而在侍奉君主的過程中得到發揚光大,最終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業。《詩經》中的'大雅'說:'常常懷念祖先的恩澤,念念不忘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德行'。"

張昭聽說嚴畯給孫權選讀了這篇文章,搖頭嘆息說:"曼生鄙生也!"譯成白話文就是:"嚴畯真是一個書呆子!"張昭說罷,就給衆人唸了一篇"君子之事上"一一"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譯成白話文就是:"君子事奉君主上級,在朝廷中就盡心盡力效忠,回到家裡就竭力思索補過,使君主上級的善美之處發揚光大,錯誤弊端得以挽救。因此,君臣上下能相親相敬。"

明眼人看罷,應該明白嚴畯與張昭的區別在哪了吧?

嚴畯曾以使臣身份出訪過蜀漢。諸葛亮對他的外交才能深爲欣賞。這裡說個橋段,以供讀者一樂。話說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前往東吳斡旋聯吳抗曹事宜。東吳那些主張降曹的文臣謀士,就想給諸葛亮來個"下馬威",於是有了"諸葛亮舌戰羣儒"的故事。

嚴畯見諸多"戰友"所提問題難不倒諸葛亮後,拋出了一個"剎手鐗":"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且請問孔明治何經典?"譯成白話文就是:"不要扯那些沒用的,我就問你孔明,寫了什麼著作,出版過幾部書?"

大家知道,其時的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時間不長,尚未著書立說,因此這一提問,確實擊中了諸葛亮的"軟肋",但諸葛亮的聰明就在於他能隨機應變:"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譯成白話文就是:"你嚴畯著文立書,慣於東摘西抄,如此剽竊行爲,簡直是世上最爲不要臉文人。"

諸葛亮此答,屬於偷換概念,你想啊,"天下文章一大抄",哪個著文立書的文人,不會引用前人的經典妙句?因此出過書的嚴畯,也就難以反駁諸葛亮了。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隨着視野的擴展、認知的提升、利益的互贏,諸葛亮最終肯定了嚴畯的才能。這真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嚴畯一生愛書,不愛錢財。他常將自己的俸祿與賞賜,散發給家境困難的親朋好友,惟此,反而讓自家開支顯得拮据。有廣陵人名劉穎,與嚴畯爲舊交,劉穎精研學問,隱居在家。孫權聽說有此賢才,便徵召他入朝做官,劉穎以自己身體不好爲由拒絕。

也是湊巧。這邊劉穎剛拒孫權,那邊他的弟弟、時爲零陵太守的劉略,竟然英年早逝。作爲兄長,劉穎趕往奔喪。有人就告他"欺騙皇上"。孫權大怒,下令收捕劉穎,予以嚴懲。嚴畯知道孫權脾氣,只要主動向其請罪,便會得到寬宥,於是偷告劉穎,讓他馬上去向孫權主動認罪。

劉穎就照嚴畯說的辦,但心地純淨的文人,肚裡沒有花花腸子。得知劉穎的"主動",源於嚴畯的泄密,孫權便將嚴畯罷免。等到消了怒氣後,又複用嚴畯爲尚書令。公元242年,嚴畯逝世,享年七十八歲。

嚴畯著有《孝經傳》、《潮水論》,又與裴玄、張承合作寫有"論管仲、季路"等文章。《潮水論》是中國最早的潮汐學專著,可惜早已失傳,具體內容亦無從知曉。

嚴畯的家人情況,史書無有確切記載。但根據嚴畯低調爲人的秉性,他的家人,應該不會遭遇類似諸葛瑾、步騭家族最後"泯滅"的厄運。

劉備之死該怪誰學高情摯追邴原守城悍將數郝昭許允醜妻有憂喜既菜又壞一蠢將每況日下咒司馬人品優劣敗中覓王凌生就被誅命劉備之死該怪誰三國鼎立始與滅曹豹無涉虎豹騎人生贏家歸呂岱子不繫父見董允內心蘊善難勝奸重學輕權道嚴畯東吳馬忠終窩囊爲嚴將軍頭謳歌三國官名今日解閃爍星中有羊祜一場政變皆改弦烏桓之戰定北方進了曹營言不發謹慎務實贊顧雍義重如山贊臧洪有初無末之孫皓外粗內細慈蘊悍親人蒙難痛無奈爲官論道稱天師曹子建獨佔八斗禍國殃民枉爲臣子不繫父見董允張遼爲何不打蜀守城悍將數郝昭侍奉四帝獨丁奉五年黃樑美夢苦蔡邕一生令人噓睜眼閉目盲錢財人生如戲嬉人生仕途沉浮似狼狗塗脂抹粉郭皇后童真有趣辨真假三國時期龍虎狗善良暴戾陰陽面不爲瓦全頌曹髦不勝酒力丟性命曹操和他兒子們文廟武廟都有他越想要臉越丟臉蔡瑁並非將幹害狼心狗肺是李儒後聖大名歸周羣三國三帝不正統龐會報仇虛實辯年齡是個大問題剛直灑脫是蘇則童真有趣辨真假絕處逢生公孫恭張遼爲何不打蜀身材顏面很重要大材小用惜龐統男人一半是女人大材小用惜龐統南轅北轍父與子婦人干政猶可怕張遼戲耍三巨頭馬騰兩個想不到柿子要揀軟的捏在國連憂之愍侯鐵肩道義宗預擔曹彰有將領之氣人心不足蛇吞象謀士成堆牌難打內事不決問張昭有過對比無傷害人心不足蛇吞象仕途沉浮似狼狗語不驚人死不休曹昂一死百事改仁爲第一義居次重學輕權道嚴畯引狼入室悔己遲趙忠乃是朕母親大儒大義獨盧植劉備是兒壞孫好屈指可數一良將假作真時真亦假朝盛晚衰嘆李嚴家教事關成與敗能掐會算賽諸葛卸磨殺驢亦明智文忠武勇追關公以刀畫面祭倉慈人中完美數高順睚眥必報話許攸三國時期龍虎狗瘦死駱駝比馬壯每況日下咒司馬馬失前蹄話輕敵德不配位害社會心比天高命如紙
劉備之死該怪誰學高情摯追邴原守城悍將數郝昭許允醜妻有憂喜既菜又壞一蠢將每況日下咒司馬人品優劣敗中覓王凌生就被誅命劉備之死該怪誰三國鼎立始與滅曹豹無涉虎豹騎人生贏家歸呂岱子不繫父見董允內心蘊善難勝奸重學輕權道嚴畯東吳馬忠終窩囊爲嚴將軍頭謳歌三國官名今日解閃爍星中有羊祜一場政變皆改弦烏桓之戰定北方進了曹營言不發謹慎務實贊顧雍義重如山贊臧洪有初無末之孫皓外粗內細慈蘊悍親人蒙難痛無奈爲官論道稱天師曹子建獨佔八斗禍國殃民枉爲臣子不繫父見董允張遼爲何不打蜀守城悍將數郝昭侍奉四帝獨丁奉五年黃樑美夢苦蔡邕一生令人噓睜眼閉目盲錢財人生如戲嬉人生仕途沉浮似狼狗塗脂抹粉郭皇后童真有趣辨真假三國時期龍虎狗善良暴戾陰陽面不爲瓦全頌曹髦不勝酒力丟性命曹操和他兒子們文廟武廟都有他越想要臉越丟臉蔡瑁並非將幹害狼心狗肺是李儒後聖大名歸周羣三國三帝不正統龐會報仇虛實辯年齡是個大問題剛直灑脫是蘇則童真有趣辨真假絕處逢生公孫恭張遼爲何不打蜀身材顏面很重要大材小用惜龐統男人一半是女人大材小用惜龐統南轅北轍父與子婦人干政猶可怕張遼戲耍三巨頭馬騰兩個想不到柿子要揀軟的捏在國連憂之愍侯鐵肩道義宗預擔曹彰有將領之氣人心不足蛇吞象謀士成堆牌難打內事不決問張昭有過對比無傷害人心不足蛇吞象仕途沉浮似狼狗語不驚人死不休曹昂一死百事改仁爲第一義居次重學輕權道嚴畯引狼入室悔己遲趙忠乃是朕母親大儒大義獨盧植劉備是兒壞孫好屈指可數一良將假作真時真亦假朝盛晚衰嘆李嚴家教事關成與敗能掐會算賽諸葛卸磨殺驢亦明智文忠武勇追關公以刀畫面祭倉慈人中完美數高順睚眥必報話許攸三國時期龍虎狗瘦死駱駝比馬壯每況日下咒司馬馬失前蹄話輕敵德不配位害社會心比天高命如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