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稱王建制(上)

七月戰而取西江省

經過長達五年的混戰,整個天下的局勢,都開始明朗化。

中原地區,高明統建立的政權已經搖搖欲墜,驕兵悍將事實上已經各佔其地進行割據,高明統長子高巖,雖然稱帝,但是真正控制的,只有帝京附近幾個郡縣這還是他老子死前,爲他清理了在京禍端纔有的結果。

南方地區,只有一個宗室王還在稱帝,擁有了半省之地。

其它郡縣各有割據,但是無法形成跨越數省的勢力,唯一值得方信注意的是,反是起義軍中一支

劉永和,區區一個隊正,六年前就起兵起義,次年大敗官兵,佔領一郡,三年又殲滅來犯官兵,旋乘勝進佔半省,四年正月,建立大平政權,稱平王,以示平定天下之意。

五年,佔領全省,擴軍20萬,虎視天下,經過多年作戰,其軍戰鬥力相當可觀

方信在此時,建國號“範”,稱王建制,暫不出兵,完成整頓五省軍政的任務。

一時間,天下多數進入一種暫時的太平狀態。

當然,這種太平是實是一種假相,天下羣雄,都在練兵屯糧,準備一決天下。

雖然高巖佔領着人口最多的北方,但是有識之士都知道,此根基不穩,不足以謀天下,因此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統一了五省的李睿。

李睿稱王后。建內閣。內閣分左右宰相。都是正一品。又設正二品參知政事。總領其要。先有沈軒爲第一任宰相。而內閣之下。設六部

六部爲正三品。張琢任戶部尚書。張弘任刑部尚書。風適任兵部尚書。紀度任吏部尚書。而袁程任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由彭含志擔任

六部都充實了。不少官員就趁着這風飛黃騰達。一躍於高官之列。

至於地方編制。還是延習大楚舊制。分省、郡、縣三級。省是正三品級。郡是正五品級。而縣是正七品級。都一一有序。

雖然原本儲備人才很多。但是許多新調上去地人才。還嫌經驗不足。不過這是沒有辦法地事情。只得慢慢磨合纔是。

講武堂正式編入制度。定爲正五品軍校。

而東巖學院。也集體晉升爲太學,也爲正五品編制,太學是傳統上古代大學。名始於西周,漢代始設於京師,先定生員三千,聽到這個消息,不但五省學子紛紛投靠,甚至遠省的人也上前投靠,以爲新朝之員。

商務廳。也正式定以商務司的名稱,提高到五正品的地位,先直接從屬方信。

稱王之後,立何瑤爲王后,嫡長子李昌君十七歲,爲世子,何容爲淑妃,其長女李馨十七歲,封爲壽寧郡主。其子李翔,十四歲,封爲安國公

魯舒蘭進位德妃,四子李紀智,今十二歲,封爲榮國公,其二女李晴依,也是十七歲,封爲嘉平郡主。

蘭姬進位賢妃。庶長子李凝文。今已十九歲,封爲衛國公。正式下令旨長鎮金沙,其三女李宓,今十一歲,封靜寧郡主

封何氏爲王太后,追封三代先王,以入宗廟。

同時,有道不經意的令旨,就是何氏提請,封何冰爲雲夢縣主。

四妃的待遇,屬於內廷,先不說來,封爵者,先授於爵位和土地,這方面按照大楚地制度來,稍加改善

國公當然是公爵,等於二品,二百五十人,可授二十五個火長,五個隊正,一個營正(宣節校尉,正八品),並且擁有一萬畝世襲土地

郡主位同侯爵,等於正三品,有許親兵百人,可授十個火長,四個正副隊正,並且擁有五千畝世襲土地

縣主位同伯爵,等於正四品,五十人,可授五個火長,正副各一人,並且擁有二千畝世襲土地

而以下

男爵等於六品,可擁有十人之軍,五百畝世襲土地

子爵等於五品,有三十人之兵,一千畝世襲土地

這些雖然僅僅先封了李家人,但是卻明令旨而下,說着:“爵者功臣之賞,以此類推,不分內外!”

也就是說日後功臣封爵,也按照這個來,一時間,人人歡呼

靜悄悄之間,蕭冰領到了二千畝土地,並且開了縣主府,控制着商務司的行動

其實最吸引人的,還是太學中的教學,第二版的李氏六書,經過許多人的修正充實,系統不斷完善,已經由當初薄薄五萬言,已經變成了厚厚地十五萬言的系統書籍,並且正式成爲了太學主要課程。

這也標準着李氏六書,在強大王權支持下,開始登上了社會主流思想的競爭舞臺。雖然天下紛亂,但是這還是使誰是儒學正統的爭論迅速興起,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

而就在這時,方信終於能緩了一口氣來,因爲系統的官僚制度,已經使主君能脫得許多瑣碎的事情了。

轉眼就是十一月中,姑且定都在西江仁沙城,改成王宮的布政使府

方信這時起來,發覺着朝陽初生,方信心情很好,就在花園裡散步,雖然十一月中,但是花園的落葉還沒有完全落盡,就在一處庭院上,他看見了幾個女兒

壽寧郡主李馨、嘉平郡主李晴依,外表上去,兩個少女都穿着華麗宮裙,但是又有着很明顯區別

嘉平郡主李晴依,雖然滿臉典雅恬靜地神情,露出的肌膚欺霜賽雪,不過還是相當正常的典雅少女,而壽寧郡主李馨坐在那裡,雖然裙衣肌膚反射陽光細碎地光影,身姿也動人之極,但是這飄渺又凝聚的氣息……實在讓方信略一皺眉,她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奇才,隱隱有着突破到三階的意思

至於三女靜寧郡主李宓,今年才十一歲,她正在奮力拉着一條狗在跑,注意一看,竟然是一條閹狗,不過血統實在不好,是鄉下土狗,弄的全身汗汗。

看見這等笑意,方信也露出了微笑,直接走了過去。

“父王!”三個女兒都一起起身,行禮。

“不必多禮。”方信淡然說着,在亭子中坐了下來,又讓女兒們坐下,與之慢慢閒聊,由於方信一向對子女溫和,那種稱王的隔膜感很快就消去了。

華夏曆代帝王家族,對皇子待遇大同小異,不過從私心上說,對公主的教育,方信決定採取李唐和宋朝兩家之長。

宋朝公主知書達禮,溫柔賢惠,是以第一,不過,李唐公主相對自由,只要不幹政,也甚合方信之意自家的公主,自然要儘量擺脫歷史上許多命運悲慘的公主痕跡。

而關鍵實際上是出宮,宗人法定製,皇子除了世子(太子)居於東宮外,其它兒子都要在十四歲時出宮建府,而女兒也不例外,十四歲以後就有獨立地府邸、田地、僕人、甚至家兵,這無疑是掌握命運的開始。

不過,兒女事情上,也甚不如方信之意,李晴依麗質天生,聰慧開朗、柔順恭謙,甚得方信喜愛,只是她暗中心許的那個男人魯銘,實在是有些鑽營,而且魯侯一系,也是一個難題。

至於壽寧郡主李馨,更是讓方信有些介意,不過那個張奉,已經爬到了從八品宣節副尉的位置上了,離從六品昭武副將還有二品四級。

庶長子李凝文,今已十九歲,封爲衛國公,下令旨長鎮金沙,已經結了婚,其妻是一個正五品的官員的女兒。

而嫡長子李昌君十七歲,爲世子,也要在今年或者明年就大婚纔是不少大臣,甚至包括太后何氏,都已經提點了幾次了。

想了想,方信突地決定,就此新年之際,召開一次大宴,請得羣臣,以及子女參與,這是符合傳統

新年,開放夜禁,君王招待羣臣,有着誥命品級的夫人都可參與,其子孫也可拜壽,也許裡面有不少年輕俊才從八品還不能拜見,那就特旨有功之臣也許拜見好了。

這樣多有才少年中,如果她們還是如此選擇的話,作爲父母的也沒有辦法,方信心中黯然地想着。

又說了一些話,就有人上前跪下:“王上,內閣首相沈大人、戶部尚書張琢,工部尚書袁程求見。”

這三人求見的事情,方信已經知道了,就是錢法和鹽法的事情。

這實際上是法制的一部分,現在雖然稱王,但是方信也沒有時間修改法律,因此大部分法律都延續大楚法令,然後再在某些方面採取突破口,這錢法和鹽法,就是其中大事,當下,對着女兒們說了幾句,就起身離開,直到着御書房內閣和六部主官纔可在此議事。

方信就沿着一池水假山而行,橫穿一條活水繞廊,只見附近都是數十年的老樹,粗可環抱,直到了甬道的盡頭,出現了一座正殿地板用上上好香木,整個軒敞開闊。

此時正是下午時分,照得一片陽光,方信舉步上階,入得外殿,就令人說着:“着,召見入內。”

片刻之後,三人進殿,進了門,三人立刻伏身跪了下來。

只聽見方信就說着:“諸卿請起,一起坐下議事!”

第42章 洗禮(下)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下)第183章 新年賀(上)第142章 冊封(上)第263章 永恆(四)第162章 加爵(上)第119章 新的道路(上)第190章 水神(一)第238章 客卿(下)第38章 審判和分裂(上)第76章 特殊貢獻(上)第39章 后土(上)第113章 求職(下)第137章 出兵第239章 公家子(上)第133章 殲滅(上)第195章 山神事變(上)第179章 太空(三)第36章 集體利益(下)第155章 暫住(上)第66章 折壽(下)第171章 第二次遺詔(上)第16章 事變(上)第114章 小隊(上)第99章 獲罪(下)第51章 初賽(四)第23章 教學班(上)第82章 殺戮(上)第246章 再論選擇(下)第201章 鄉村(下)第180章 道論(上)第58章 決賽(二)第175章 反客爲主(上)第130章 入爵府(下)第46章 突破(下)第205章 功德如雨(下)第146章 惆悵(下)第235章 父子君臣(下)第217章 顯形(下)第184章 新朝鼎立(上)第90章 獄中虎(下)第212章 神喻(上)第174章 得道多烈士(下)第214章 金字塔(上)第159章 送龍(上)第175章 反客爲主(下)第71章 召見(上)第90章 獄中虎(下)第209章 圓滿(上)第238章 客卿(下)第99章 獲罪(下)第4章 開學(下)第60章 進入(上)第215章 大變伊始(上)第52章 初賽(七)第202章 得書(上)第227章 衝營(上)第253章 推恩令(上)第67章 出發(上)第57章 圖謀(上)第158章 一絲不取全數予人(下)第265章 聖道立第6章 功德任務(下)第32章 魔法(下)第22章 比劍(下)第143章 魔法專業選擇(下)第94章 私鹽(下)第85章 貢士(下)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上)第190章 駕崩(上)第62章 抄錄(下)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一)第184章 新朝鼎立(下)第116章 會見(下)第251章 觀氣(下)第165章 今吾策民來(上)第171章 第二次遺詔(上)第146章 惆悵(上)第85章 貢士(上)第168章 古代破草原第一(上)第133章 殲滅(下)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上)第160章 成蛟龍(下)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下)第130章 入爵府(下)第199章 赤龍劫(上)第169章 消息(上)第41章 合作(下)第31章 巫師(上)第30章 封閉令(下)第139章 開始(上)第159章 送龍(下)第208章 二龍論政說千古(上)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下)第45章 心情(上)第162章 加爵(下)第138章 憤怒的火焰(下)第145章 憑證(上)第208章 二龍論政說千古(上)第70章 施粥(上)
第42章 洗禮(下)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下)第183章 新年賀(上)第142章 冊封(上)第263章 永恆(四)第162章 加爵(上)第119章 新的道路(上)第190章 水神(一)第238章 客卿(下)第38章 審判和分裂(上)第76章 特殊貢獻(上)第39章 后土(上)第113章 求職(下)第137章 出兵第239章 公家子(上)第133章 殲滅(上)第195章 山神事變(上)第179章 太空(三)第36章 集體利益(下)第155章 暫住(上)第66章 折壽(下)第171章 第二次遺詔(上)第16章 事變(上)第114章 小隊(上)第99章 獲罪(下)第51章 初賽(四)第23章 教學班(上)第82章 殺戮(上)第246章 再論選擇(下)第201章 鄉村(下)第180章 道論(上)第58章 決賽(二)第175章 反客爲主(上)第130章 入爵府(下)第46章 突破(下)第205章 功德如雨(下)第146章 惆悵(下)第235章 父子君臣(下)第217章 顯形(下)第184章 新朝鼎立(上)第90章 獄中虎(下)第212章 神喻(上)第174章 得道多烈士(下)第214章 金字塔(上)第159章 送龍(上)第175章 反客爲主(下)第71章 召見(上)第90章 獄中虎(下)第209章 圓滿(上)第238章 客卿(下)第99章 獲罪(下)第4章 開學(下)第60章 進入(上)第215章 大變伊始(上)第52章 初賽(七)第202章 得書(上)第227章 衝營(上)第253章 推恩令(上)第67章 出發(上)第57章 圖謀(上)第158章 一絲不取全數予人(下)第265章 聖道立第6章 功德任務(下)第32章 魔法(下)第22章 比劍(下)第143章 魔法專業選擇(下)第94章 私鹽(下)第85章 貢士(下)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上)第190章 駕崩(上)第62章 抄錄(下)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一)第184章 新朝鼎立(下)第116章 會見(下)第251章 觀氣(下)第165章 今吾策民來(上)第171章 第二次遺詔(上)第146章 惆悵(上)第85章 貢士(上)第168章 古代破草原第一(上)第133章 殲滅(下)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上)第160章 成蛟龍(下)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下)第130章 入爵府(下)第199章 赤龍劫(上)第169章 消息(上)第41章 合作(下)第31章 巫師(上)第30章 封閉令(下)第139章 開始(上)第159章 送龍(下)第208章 二龍論政說千古(上)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下)第45章 心情(上)第162章 加爵(下)第138章 憤怒的火焰(下)第145章 憑證(上)第208章 二龍論政說千古(上)第70章 施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