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一絲不取全數予人(下)

一月爲一年

當本體的方信抱起蕭冰的第一個孩子時,在投影處,戰爭在繼續

十餘年間,人事皆非

安昌王的土人軍,隊形滿滿,間列有序,時有金屬盔甲和刀刃的寒光。

方信處於一處高箭塔之上,居高臨下

雖然沒有火炮,但是滾石、檑木、沸水之類,還是使進攻的土司軍血肉飛濺——巨木巨石轟然而下,慘叫聲連綿而起。

“噗噗”之聲,上下對射,只聽“蓬”的一聲,數千支箭上下齊發,咻咻的密集破空聲中劃過天空,激起大片的血花。

土司軍卻極是頑強,在號令之下,死衝而上,無數人前赴後繼,時有通過攀爬到牆門之上,與守軍進行肉搏戰。

“好強!”方信見此,只得心中如此說。

土司軍,面對高牆,經受着滾石、檑木、沸水、箭雨,到現在已經死傷很大,奮戰一天,卻還能保持強盛的士氣,一滾滾如潮水一樣涌了過來。

在古代,由於當時傳訊條件和戰場環境所限制,戰鬥打響後,主將就很難調控戰場,不得不依靠着部將來指揮,雖然有着旗號、鼓金之類,也難以如意。

指揮如意。計劃周密。指哪打哪地情形。只有近代通訊突破後產生。在古代。如是能完成現代那種調控地十分之一。就已經非常強大——可稱名將了。

而眼見。下面號令森嚴。滾滾鐵流一批批衝上來。雖然對方地規模不大。才五萬人。而且騎兵甚多。但是能作到這點。方信地確是非常佩服——他現在還辦不到!

“不過。也只是如此罷了。”方信冷笑。等了一會。見夜色開始降臨。敵軍不得不退下。在古代營養不足地情況下。就算是精兵也難以夜戰。

方信自高塔上下來。上百護衛隨之。突地。前方傳來一陣騷動。片刻之後。一將全身染血。策騎而來。翻身下馬:“大人!”

“是嶽名時啊。現在情況如何?”方信問着。

“是。三天攻戰。我軍已經損了六千。幾與敵賊相當。如是再戰下去。卻更是苦戰!”嶽名時估計地說着。

“卻也無妨,敵軍前來五萬,已經算是傾賊之兵了,現在敵軍損失六千,這可都是死一個少一個。諒它也不得不退去。”方信說着,其實,按照正常的攻城戰,守城和攻城的損失在1比3比較恰當,可是土司軍是戰了十數年的精兵,而現在守城的多是粗粗訓練的新兵。新兵就算有着地利,損失也很大。

“再說,上次襲殺一千六百敵賊,朝廷宣慰諸軍的天使正好已經到達,已經宣過了恩賞旨意,帶來了大量犒賞的牛酒錢帛,這次也正好發下。”方信說着:“你下去安撫諸軍,等會一起會議。”

“是!”嶽名時不得不應命着,方信就看着他離開。

想到了天使。方信就浮現出冷笑。這次來的,竟然是太監。

話說。本朝可不是地球位面上的明朝,太監等內臣,太祖就有鐵律,不許干政,擅出者人人可殺,而內臣地最高品級,竟然只有八品,可見其低。

一般傳旨,都是大臣爲之,而這次,竟然是太監,可見今上的孤立。

顧命大臣高明統專權,黨羽遍於朝野,年輕的皇帝,困守帝宮,看來不得不依靠太監了,這種種痕跡,很是明顯,可是越是如此,只怕越不得士大夫之心。

等到了衙門,就又見得了高公公——上次封爵也是他。

見了方信,這高公公雖然臉色有些蒼白,其是觀看了戰鬥的後遺症——早有人專門監督其一舉一動,知道他觀看了戰鬥,嘔吐了數次,這時他笑地行禮說着:“奴婢高遂,見過爵爺!”

聖旨已宣,他就不是天使了,區區一個從九品太監,對正三品的方信自然要恭謹。

方信卻不以卑下,上前親扶,說着:“高公公是代表皇上來的,怎可如此,快請入內上座,來人啊,上茶!”

自高公公來,一直禮遇,使高公公受寵若驚,雖然不是第一次,但是連聲說着:“不敢不敢,奴婢安敢如此。”

幾下推辭,才又安坐着方信下面第一首位置。

太監都是聖上的身邊人,深宮中地天子更願意相信他們,能量不可低估。

“奴婢在宮中聽說蠻人兇狠,今日一見,卻還真的如此。”才說了幾句,這太監就蒼白着臉說着,喝茶的手都有點抖,可見這幾日見得場面的震撼。

方信臉色沉重,說着:“是啊,敵賊兇狠,本撫說句實話,如非有城牆,情況危矣!”

這句話在奏章中多了,但是現實中一看,經過幾日觀摩血淋淋戰爭,蠻人的兇狠和強大已經深入這個高公公之心,他立刻應着:“是,果是如此。”

想了想,又遲疑着問着:“不過,大人爲何主動出擊呢?”

這一年來,方信屢次派人襲擊和掠奪附近土司鄉村,見人就殺,斬其首極而報其功,焚其村田而墟其土,掠其牛羊馬匹以充其軍。

最大的一次,就是上個月,出兵一千,殺一千二百蠻人,無論男女老幼,直上報功,使朝廷下旨來賞賜並且查看,也導致這次攻城——一年來,殺蠻人近一萬,這如何不報復?要知道整個蠻族加起來,也不過六十萬人左右。

對方信來說,雖然城中兵力保持在四萬左右,這次更是換血了三千,但是通過訓練、作戰、殺戮,總體兵員素質提高了不少。

而方信的方法和原則很簡單——凡是投靠方信。事事聽從方信的人,又經過戰爭考驗,得以加三分提拔(就算是方信,也不能無緣無故的提拔,因爲一個集團必須有規則),反之,照樣按照功勞提拔就是了,減三分處理,不必非常露跡露骨地讓他們繼續去死,如此就足夠了。他們遲早邊緣化。

就這點簡單原則。

方信一嘆,說着:“高公公是聖上身邊地人,本撫豈敢隱瞞,本撫諸將。你都見得吧,可明其血海深仇?”

見高公公還有些不解,方信說着:“嶽名時,大將。其父兄都是與蠻司作戰中陣亡,而範傑彪,更是滿門上下,只留下一個活口,所以對蠻司無比仇恨,這等人,佔軍中大半,雖本撫也不可壓制呀!”

方信又說着:“而且,餉尚不足。如不事仇,如不掠奪,不能禦敵!”

意思就是,朝廷的餉不足一半,如果再不許他們報仇和掠奪,那怎麼能抵抗敵人呢?

高公公聽了。若有所思。

見他這個表情,方信心中暗喜,又說着:“三鎮五衛,足兵八萬,但是餉尚不足一半,只能抵禦,無法出擊,而西賊日益殘暴,流民十數萬無所安也。本撫準備奏請朝廷。許之軍屯,出關建堡。層層推及,以遏其賊,不但可安撫百姓,也可解決一些糧餉。”

方信的政策,實際上更在於針對安昌省的漢蠻關係——安昌王實是英明,軍政合一,編府編制,對於漢族淪陷百姓,又設郡縣,管理漢民,以作耕作,雖然開始時鎮壓不可避免,但是經過十數年,許多淪陷漢民慢慢就臣服了。

這對方信自是極不利,他明白,如安昌王真的消化了這些漢民,不但實力大增,而且其龍氣兼受漢族氣數,纔是成龍之始,無論在神秘學上,還是在現實中,都不可允許。

安昌王雖然學習一些漢化,到底根基淺薄,無法有效地建城,所以,安昌王可派騎兵襲殺大楚,自己這方,還有城可抵禦,而實際上方信也可反襲,敵方甚至無法有效防禦——千里之大,哪能處處設防呢?

雖然說這種襲擊的效果不大,每次出戰,都損失三成,也不過斬得幾十幾百敵方平民,少有殺得敵方軍士,但是這種騷擾,對人心和生產,產生的破壞作用,不是幾十幾百顆首極所能說明。

如此不斷襲殺,己方軍隊精銳化,而漢族和蠻人的對立就增加,達到一定程度,就算安昌王英明,力圖壓制,也難以緩解漢蠻的仇恨和對抗,無法阻止蠻人對漢族地遷怒——淪陷區還有數十萬漢民,方信的判斷是,在這樣的政策下,他們至少死上三分之一,逃亡三分之一到關內。

這樣,不但可以破壞安昌的生產力,並且也可以再獲得十數萬充滿仇恨地漢民,這就是用兵之基了。

不過,這些考慮,當然不必對高公公說。

他只要讓朝廷知道,他可以勉強壓制那些兵鎮,可以作一些反擊,可以防禦住,但是不要期待幾年內反擊成功——這就足夠了。

方信也沒有這個意思在五年內反擊,能在五年內,稍微反擊成功,收復附近一縣二縣,就已經非常滿意了。

高公公聽了,沉吟地說:“這某家只能如實回報聖上,有什麼旨意和裁決,就非某家所能聞能作了。”

方信笑:“這個當然!”

他估計這種情況下,特別是他的政策後,再流過來地百姓增加十萬,那朝廷不得不同意軍屯地政策,這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軍屯一始,就是方信真正獲得實力的開始。

當下,方信就派人整治酒席,當然,是那種簡單的酒席,畢竟明天,高公公就要回京交旨了,沒有過多少時間,羣將就來了,一一拜見。

沒有多少時間,嶽名時帶領諸將魚貫而來,向中心的方信屈膝行禮,又向公公行禮,諸將皆是身披鐵甲,叮噹做響,雖已經經過清洗,卻還是帶着鮮血的味道。

才戰,那些將軍自然個個充滿殺氣,不自覺就帶着桀驁的氣息,對高公公也是略行禮就算,這些,都被高公公看在眼裡。

等到宴中,喝了酒,這些人更是大呼小叫,甚至直言不晦,這實際上是看的角度不同,如是從善意的角度上看,這只是軍人地本色,但是從惡意的角度上看,這驕橫跋扈的定義就免不了。

先入爲主的高公公,自然越看越是如此。

方信見了,露出一絲微笑,又敬了高公公一杯,並且在與喝了酒,有些放肆的部將說話時,故意顯出一點遲疑之態,以表示對這些驕兵橫將的顧忌。

如此,高公公回去密報,才能使他利益最大化——當然,也不可太過,別讓朝廷認爲他無能就是了。

這些戲只是默默之中,衆將卻一點不知,等宴結束,衆人告退時,方信才掃到遠處几席,露出了滿意地神色——那裡,已經積幾次功,升遷到正七品翊麾校尉的吳傑,還有一些軍中考察和接觸,可培養的年輕軍官。

再想到已經有二十餘人,降臨這片大陸,開始組織情報網和商業網,方信更是露出了微笑——這兩片網,三年後就差不多可用了。

“大人不必遠送了,某家就去了。”方信送到門口,聽見高公公如此說。

方信再客氣幾句,見他離開,纔回去。

第234章 梅克皮斯法典(下)第202章 得書(上)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上)第83章 思度(上)第9章 劍術(上)第207章 龍御歸天(上)第94章 私鹽(上)第151章 海產(下)第54章 因愛而信(上)第138章 憤怒的火焰(上)第234章 梅克皮斯法典(下)第200章 劫數(上)第89章 藥草(下)第164章 再策羣寇起(下)第201章 鄉村(上)第190章 水神(四)第124章 分金(上)第171章 第二次遺詔(下)第148章 我心不變(上)第168章 古代破草原第一(下)第81章 新旅行開始(上)第215章 大變伊始(下)第37章 暗箭(上)第141章 大師(下)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下)第128章 判決(上)第173章 祭祀(下)第79章 日本一週遊(二)第248章 王府記事(下)第35章 野營(下)第20章 回來(下)第49章 初賽(二)第48章 幸福的宅(上)第200章 劫數(上)第229章 真王之子(下)第34章 賞賜(下)第25章 出名(上)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下)第235章 父子君臣(下)第71章 召見(上)第35章 野營(下)第138章 憤怒的火焰(下)第207章 龍御歸天(下)第4章 開學(上)第244章 縣令(上)第143章 魔法專業選擇(上)第205章 功德如雨(上)第62章 抄錄(上)第75章 契約(下)第209章 圓滿(下)第165章 今吾策民來(下)第64章 秋試(上)第25章 出名(下)第224章 人口(下)第206章 治水所見(上)第36章 集體利益(上)第243章 半日(下)第83章 思度(上)第33章 分家(上)第195章 山神事變(下)第37章 暗箭(上)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上)第146章 惆悵(上)第225章 營地(下)第90章 獄中虎(下)第241章 你算什麼人(上)第110章 飛昇(上)第80章 日本一週遊(三)第18章 見習騎士(上)第13章 過去(下)第134章 毀滅之初(上)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下)第70章 施粥(上)第186章 三柱一小(上)第246章 再論選擇(下)第57章 圖謀(下)第164章 再策羣寇起(上)第88章 布靴(下)第111章 五年平郡略(下)第201章 鄉村(上)第263章 永恆(三)第65章 中(上)第65章 中(下)第112章 新天地(下)第42章 洗禮(下)第10章 考試(下)第208章 二龍論政說千古(上)第265章 聖道立第148章 我心不變(下)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二)第232章 寵愛(上)第32章 魔法(下)第52章 初賽(六)第163章 遺詔(上)第249章 迷茫(上)第75章 契約(上)第189章 選擇(下)第68章 胡家(上)第132章 選擇(上)
第234章 梅克皮斯法典(下)第202章 得書(上)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上)第83章 思度(上)第9章 劍術(上)第207章 龍御歸天(上)第94章 私鹽(上)第151章 海產(下)第54章 因愛而信(上)第138章 憤怒的火焰(上)第234章 梅克皮斯法典(下)第200章 劫數(上)第89章 藥草(下)第164章 再策羣寇起(下)第201章 鄉村(上)第190章 水神(四)第124章 分金(上)第171章 第二次遺詔(下)第148章 我心不變(上)第168章 古代破草原第一(下)第81章 新旅行開始(上)第215章 大變伊始(下)第37章 暗箭(上)第141章 大師(下)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下)第128章 判決(上)第173章 祭祀(下)第79章 日本一週遊(二)第248章 王府記事(下)第35章 野營(下)第20章 回來(下)第49章 初賽(二)第48章 幸福的宅(上)第200章 劫數(上)第229章 真王之子(下)第34章 賞賜(下)第25章 出名(上)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下)第235章 父子君臣(下)第71章 召見(上)第35章 野營(下)第138章 憤怒的火焰(下)第207章 龍御歸天(下)第4章 開學(上)第244章 縣令(上)第143章 魔法專業選擇(上)第205章 功德如雨(上)第62章 抄錄(上)第75章 契約(下)第209章 圓滿(下)第165章 今吾策民來(下)第64章 秋試(上)第25章 出名(下)第224章 人口(下)第206章 治水所見(上)第36章 集體利益(上)第243章 半日(下)第83章 思度(上)第33章 分家(上)第195章 山神事變(下)第37章 暗箭(上)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上)第146章 惆悵(上)第225章 營地(下)第90章 獄中虎(下)第241章 你算什麼人(上)第110章 飛昇(上)第80章 日本一週遊(三)第18章 見習騎士(上)第13章 過去(下)第134章 毀滅之初(上)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下)第70章 施粥(上)第186章 三柱一小(上)第246章 再論選擇(下)第57章 圖謀(下)第164章 再策羣寇起(上)第88章 布靴(下)第111章 五年平郡略(下)第201章 鄉村(上)第263章 永恆(三)第65章 中(上)第65章 中(下)第112章 新天地(下)第42章 洗禮(下)第10章 考試(下)第208章 二龍論政說千古(上)第265章 聖道立第148章 我心不變(下)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二)第232章 寵愛(上)第32章 魔法(下)第52章 初賽(六)第163章 遺詔(上)第249章 迷茫(上)第75章 契約(上)第189章 選擇(下)第68章 胡家(上)第132章 選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