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得道多烈士(下)

七月十四日,方信發徼於天下,以“討叛逆,誅附賊,爲二代先帝報仇”的名義出兵。

並且專門發文於魯南省,說:“……今吾討高逆,你等從否,如從,來前議事,不從,就爲高逆之黨羽,吾當伐之!”

換句話說,就是直接說---你服從不服從我,不服從,就是高明統的賊子,我就要出兵打你了。

此文一出,魯南省布政使鄭光涵和總兵方真雷大怒,也發文,說:“……先帝屍骨未寒,妄動刀兵,以滿私慾,雖爲伐賊,實己既賊……”

安昌省地處邊疆,靠近的省份,大部分是魯南,上下還有一些稍和金沙省和鐘鳴省接壤,而西江省實是隔着魯南省,又和鐘鳴省和金沙省相連

西江省布政使裴許晝也是大怒,同樣發徼天下,說着:“……雖言伐賊,實爲狼子之心,有志之士,當共討之……”

西江省布政使裴許晝,實是原本鐘鳴省布政使裴雙霖的兒子,裴雙霖雖然早退了,但是卻也德高望重,在鐘鳴省很有影響力,還有一些舊部在那裡

雖然已經十年不當鐘鳴省布政使,假以時日,裴許晝如控制西江全省,又訓練出軍隊來,以此而勢,聯繫舊部,把現在的鐘鳴省高層架空,說不定還真可以不戰而使鐘鳴省投之,實力頓時大增

現在,都被方信起兵破壞了,豈可不怒?

飛騎連連聯策。附近的西江省、魯南省、金沙省,都意圖聯合。以對抗安昌的李睿。

方信聽了這個消息,冷笑一聲,說着:“如是一年以後,哦,半年以後,三省聯合,我還稍懼之,現在嘛,有名無實罷了。”

地確。就算三省立刻招兵買馬,訓練到現在也不到一個月,而且糧食和兵器也不能立刻湊足,因此這所謂的聯合,根本是空架子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三省聯軍,也只是新兵十數萬而已,何足道哉?

三日後,十萬大軍。外加五萬民兵,都已經抵達了東屯

所謂東屯,就是在魯南省和安昌省交錯之地,駐紮着一萬兵,現在又增加了三萬新兵。

這實是魯南省地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屏障,此關如破,全省在此時。再無抵抗之力。

方信高踞馬上,遠遠眺看城關。\\\\

此戰,方信帶來了八千人騎兵,已經足以橫掃全省,其它清一色是步兵,人數有九萬,而中央親兵二千。至於民兵,那是後勤所用,一般不上陣。

十五萬兵,足連營十里,一陣陣戰鼓傳來,一衛5500人排成方陣,數衛在鼓聲之中。源源不斷的陣列在前。

這時正是清晨時分。秋高氣爽,正是最佳用兵之時。

方信到了此等戰場之上。無喜無憂。

用兵之道,方信把握住三點

其一,就是以多擊少,以精擊庸

其二,就是多準備糧食和器具,有備無患

其三,就是不戰者已,戰者必勝

這第三點,纔是真正的關鍵,一支百戰不勝的隊伍,其戰鬥力和威懾力,是難以想象的,完全可以達成“滿萬不可敵”的效果,而且以後也可靠威懾就讓人投降

這是進擊天下的第一擊,如能旗開得勝,以後自然步步順利,如是不能,就難以挽回了,所以這次,方信已經傾全省之精兵,傾全省之物力

方信揮手發令,戰鼓轉急,十里之內清晰可聞,頓時壓倒了東屯上的罵聲

五十輛樓車,被推着前行,這樓車一出現,頓時使東屯上的人面如土色,東屯到底不是三洞關,它只是省之間地緩衝關卡,城高和城厚,都難以相比。

而此樓車,下面裝着八隻可以滾動的木輪子,高與城牆一樣,由數根堅木製成,中空置有云梯,直通頂上的敵樓,可以讓士兵快速上下,外面蒙着厚厚地牛皮,不怕一般的流箭流石,一旦接近城牆,不但可以在上面放箭對射,還可放倒跳板,敵樓內的兵丁就可從跳板上衝上城頭。

樓車開始推進,如一座座高塔一樣,往着東屯移了過來。

號角聲大起。

上百投石車,雖然沒有號稱可轟上噸巨石的投石車,但是也聲勢浩大,在二千廂兵的推動下,開始又跟着樓車而來

再後面,架着雲梯的士兵,整齊的移動着。

至於木車,更是數以千計,密密麻麻地準備着,所謂的木車,實和地球上曾經有用過的土坦克差不多,爲四車,頂部是尖斜形像屋脊似的巨木,不怕弓矢,亦不懼石擊,且蒙着藥制牛皮,不容易燃燒,中有一尖木柱,可撞城牆

這就是方信的飽和攻擊思想,一次性攻擊,徹底使敵人無法反擊而崩解,絕不行斷繼增兵的添油戰術,爲此,已經花費了全省大部分的儲備

戰鼓號角齊鳴,響徹天地,攻勢正式開始。

頓時,刀光劍影,喊殺連天,交錯的箭雨連綿,劃破天空。

“轟隆!轟隆!”一連串巨響,數以百計地石塊直飛上去,撞擊在城牆之上,裡面甚至有着油彈,因此進攻才一個小時,整個東屯已經冒起數十股濃煙,直衝天空,隱見火光。

從雲梯和樓車上,潮水一樣涌入,而東屯關上,也在拼死的抵抗着,方信臉無表情,只是凝視着,一次又一次的指揮着各衛,保持着連綿攻擊,一刻時間也不會給他們有緩衝的機會

戰鼓一下接着一下,直敲進進奮戰的每一個人心中。

而城下,數百撞車,都奮戰在城牆下,攀城、撞牆、擊門,務要使敵人疲於奔命,不敢在任何一處稍有懈怠。

“轟!轟!轟!”時間就在這種聲音中不斷的流逝,方信高踞與車臺之上,掃視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慘烈攻防戰。

自早晨到下午,分批可以輪戰地安昌軍,還保持着士氣,雖然已經有大批木車、樓車、衝車被砸毀甚至被焚燒,但是城內軍民疲於奔命,抵抗明顯弱了下來。

攻城的安昌軍,如不畏生死的工蟻,已經攻到了城牆之上,就在這時,與方信同行的彭含志才終於說了今天第一句話:“哎,城破了。”

彭含志雖然早有準備,但是方信硬拉着他上前,還是使他很生氣,今日一直不說話,直到現在。

方信卻不以爲意,說着:“本應該如此。”

接着就發佈命令,將又一批養精蓄銳的精銳,投入了戰鬥,頓時,人數各達五千的虎賁,加入了戰鬥,這批身經百戰的精銳在這時間一加入,如壓垮牛地最後一根稻草,終於,片刻之後,城牆上一片歡呼,大批軍涌入,終於站住了腳跟。

城牆一破,關內敵軍士氣大跌,沒有多少時間,城門轟地打開,大隊士兵立刻蜂擁而入,見人就殺,戰況極爲激烈。

再過一陣,城內殺聲震天,濃煙火屑蔽空,展開更激烈的近身肉搏戰。

不過,這已經是迴光返照了。

“恭喜鎮南侯大獲全勝,不過,此戰雖勝,也要折了一萬士卒吧!不知以後還要折損幾次呢?”彭含志拱了拱手,說着。

“哈哈,年兄又在欺我哉,此戰已勝,以後雖有九郡數十城,又安有抵抗?大軍所向,無不投降也,就算有幾個不識天時,也是螳臂當車了。”方信冷笑地說着。

再等片刻,兵器交擊聲漸少,不少敵軍紛紛棄械投降,安昌軍不斷涌入城,方信露出了笑意,就在這時,數騎策來,報告的說着:“布政使鄭光涵和總兵方真雷,退守內府,決意頑抗。”

方信聽了,平靜的說着:“給我連連勸降三次,如是再不降,一把火燒了!”

雖言說三次勸降,但是實際上那神色,毫無疑問只是故作姿態,只要裡面拒絕了,立刻就要連府盡燒之。

彭含志失聲道:“甚麼?”

頓了一頓,他對着方信拱手爲禮,說着:“鎮南侯,您以掃逆爲名起兵,布政使鄭光涵和總兵方真雷抵抗也是盡其守土之職,鄭光涵爲朝廷三品大員,素有威望,宜之安撫以安全省官吏,今若焚府盡殺之,恐有損鎮南侯您的仁德之名。”

方信浮出一絲冷酷的笑容:“吾先前就有徼文,今吾討高逆,如從,來前議事,不從,就爲高逆之黨羽,吾當伐之,今既是頑抗,使我軍傷亡一萬,那就是彼等欲爲高賊之死臣,吾自當成全之。”

說着,就不再觀看彭含志臉色,直接下令。

命令既下,城中一處頓時大火燃燒,沒有多時,樓閣倒塌之聲,死傷者在火中慘呼之聲,連綿不絕。

彭含志入內,遠見此慘狀,不由臉色蒼白。

李睿之用意,他實際上也明白,凡欲得天下者,必得行王霸二道,大軍實際上更在於威懾,如果每個郡縣,都屬這種情況,抵抗不休,那要死多少人?只有以殺止殺,讓後面郡縣知道抵抗的下場,這樣大軍上前,郡縣望風而降,纔是正途。

可是堂堂正三品大員,進士出身,一省首官,就這樣一把火燒了,沒有半點價值,的確讓他產生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第52章 初賽(六)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上)第18章 見習騎士(下)第224章 人口(上)第166章 殺蠻授職令(下)第8章 二十四人(上)第250章 夜宮(下)第237章 春雨劍(上)第172章 預備(下)第182章 稱王建制(下)第27章 準備(上)第184章 新朝鼎立(下)第43章 總攻(下)第77章 炎黃貴胄(下)第58章 決賽(一)第147章 見面(上)第34章 賞賜(下)第221章 邀請(上)第190章 駕崩(上)第190章 駕崩(下)第231章 風波(上)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上)第253章 推恩令(上)第40章 秩序(上)第135章 佈局(下)第240章 殺(下)第174章 得道多烈士(上)第82章 殺戮(下)第64章 秋試(下)第180章 道論(上)第31章 巫師(上)第147章 見面(上)第181章 破城(下)第149章 或許天真(上)第122章 毒氣(下)第197章 我爲天地人(上)第73章 還是平妻(下)第172章 預備(上)第99章 獲罪(下)第87章 知縣(上)第75章 契約(下)第43章 總攻(下)第78章 五階之秘(下)第8章 二十四人(下)第148章 我心不變(上)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上)第46章 突破(上)第170章 學院(下)第178章 太空(二)第59章 決賽(三)第117章 書籍(上)第20章 回來(上)第65章 中(下)第115章 工會序幕(下)第54章 因愛而信(上)第23章 補學班(下)第4章 開學(下)第44章 功德和迴歸(下)第201章 鄉村(下)第150章 梅花(下)第224章 人口(下)第56章 回家(下)第231章 風波(上)第223章 春風(上)第203章 請帖(上)第174章 得道多烈士(下)第154章 一曲解你求(上)第213章 感覺(上)第47章 素手製羹(上)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上)第144章 回家(下)第136章 來者(上)第198章 地上(下)第235章 父子君臣(上)第180章 道論(上)第69章 其家有雙(下)第100章 封爵借運(上)第28章 又十年(下)第9章 劍術(上)第214章 金字塔(上)第122章 毒氣(上)第247章 世界晉升(上)第156章 五階之修在於人皇第144章 回家(上)第240章 殺(上)第156章 五階之修在於人皇第64章 秋試(下)第79章 日本一週遊(一)第114章 小隊(下)第161章 演化(上)第60章 進入(下)第2章 技能教學樹(下)第160章 成蛟龍(下)第63章 貴人(下)第140章 輕易(下)第66章 折壽(下)第87章 知縣(上)第21章 第四星(下)第169章 消息(下)第250章 夜宮(上)
第52章 初賽(六)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上)第18章 見習騎士(下)第224章 人口(上)第166章 殺蠻授職令(下)第8章 二十四人(上)第250章 夜宮(下)第237章 春雨劍(上)第172章 預備(下)第182章 稱王建制(下)第27章 準備(上)第184章 新朝鼎立(下)第43章 總攻(下)第77章 炎黃貴胄(下)第58章 決賽(一)第147章 見面(上)第34章 賞賜(下)第221章 邀請(上)第190章 駕崩(上)第190章 駕崩(下)第231章 風波(上)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上)第253章 推恩令(上)第40章 秩序(上)第135章 佈局(下)第240章 殺(下)第174章 得道多烈士(上)第82章 殺戮(下)第64章 秋試(下)第180章 道論(上)第31章 巫師(上)第147章 見面(上)第181章 破城(下)第149章 或許天真(上)第122章 毒氣(下)第197章 我爲天地人(上)第73章 還是平妻(下)第172章 預備(上)第99章 獲罪(下)第87章 知縣(上)第75章 契約(下)第43章 總攻(下)第78章 五階之秘(下)第8章 二十四人(下)第148章 我心不變(上)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上)第46章 突破(上)第170章 學院(下)第178章 太空(二)第59章 決賽(三)第117章 書籍(上)第20章 回來(上)第65章 中(下)第115章 工會序幕(下)第54章 因愛而信(上)第23章 補學班(下)第4章 開學(下)第44章 功德和迴歸(下)第201章 鄉村(下)第150章 梅花(下)第224章 人口(下)第56章 回家(下)第231章 風波(上)第223章 春風(上)第203章 請帖(上)第174章 得道多烈士(下)第154章 一曲解你求(上)第213章 感覺(上)第47章 素手製羹(上)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上)第144章 回家(下)第136章 來者(上)第198章 地上(下)第235章 父子君臣(上)第180章 道論(上)第69章 其家有雙(下)第100章 封爵借運(上)第28章 又十年(下)第9章 劍術(上)第214章 金字塔(上)第122章 毒氣(上)第247章 世界晉升(上)第156章 五階之修在於人皇第144章 回家(上)第240章 殺(上)第156章 五階之修在於人皇第64章 秋試(下)第79章 日本一週遊(一)第114章 小隊(下)第161章 演化(上)第60章 進入(下)第2章 技能教學樹(下)第160章 成蛟龍(下)第63章 貴人(下)第140章 輕易(下)第66章 折壽(下)第87章 知縣(上)第21章 第四星(下)第169章 消息(下)第250章 夜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