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水下霸主

bookmark

提交這份報告的不是牧浩洋,而是周渝生。

雖然牧浩洋兼任海軍司令,但是主要身份是總參謀長,所以海軍的裝備規劃報告都是由章玉廷、周渝生與晏鷹搏等兵種負責人提出來的,再由總參謀長審議後提交給國防部與國務院。

當時,牧浩洋是全電動潛艇的最大支持者。

這並不是說牧浩洋很看重潛艇的效費比,而是按照他的規劃,未來的中國海軍艦隊就是一支“電動艦隊”,各種大型戰艦上都有綜合電力系統,電能不但是驅動能量,也是各種武器系統的主要能量。如此一來,全電動潛艇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海軍的後勤保障,而且能夠更有效的配合艦隊作戰。

比如,在伴隨艦隊作戰的時候,全電動潛艇可以非常方便的從其他戰艦,比如航母、大型綜合戰艦、反潛戰艦等配備了聚變核反應堆的戰艦那裡補充電能,基本上不用考慮充電帶來的問題。

當然,全電動潛艇的最大優勢還是在成本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牧浩洋不會忽視的原因,即全電動潛艇更易建造,一些規模較小的內河造船廠就有足夠的實力,不需要佔用沿海地區大型造船廠的船臺,因此在戰爭時期能夠迅速提高產量。

要知道,在世界大戰中,潛艇絕對是“易耗品”。

如此一來,大力發展全電動潛艇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二零四五年底,在通過了國防部與國務院的審批之後,牧浩洋批准了“黃貂魚”級的建造工作。因爲該級潛艇全部用淡水魚的名稱命名,所以又被稱爲“淡水魚”級。從這個命名方式來看,也證明全電動潛艇在二零四五年的時候受到的重視仍然不夠高,只是被當做一種廉價的替代品。

當然,“黃貂魚”級本身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這種潛艇的水下排水量只有二千二百噸,配備三百噸第一代燃料電池,最大潛航續航力只有六千五百公里,最大潛航速度三十五節,配備了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與兩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十八條、或者二十四枚水雷。最初建造的兩批,全部採用第一代燃料電池,從第三批開始才更換爲第二代燃料電池,前兩批也在進行中期改進的時候,換上了第二代燃料電池。

“黃貂魚”級的最大優勢就是成本。

算上設計與研製經費,在燃料電池的製造成本還沒降下來的情況下,第一批八艘的造價也僅相當於兩艘099型攻擊核潛艇,第二批的造價比第一批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到了第三批的時候更是降低到了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在剔除了設計與研製經費之後,“黃貂魚”級的造價僅相當於099型的八分之一。

當然,也許有人認爲,潛艇多了,需要更多的官兵,也需要更多的保障設施,維持費用更高。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黃貂魚”級的編制只有二十二人,其中六名軍官,僅相當於攻擊核潛艇的六分之一,而且不存在對核反應堆進行維護保障的問題,所以維護費用只有攻擊核潛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綜合成本上,“黃貂魚”級的優勢更加突出,還不到攻擊核潛艇的八分之一。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中國海軍已經分五批訂購了四十八艘該型潛艇。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裝備了三十二艘,除了在建的八艘,另外八艘以援助的方式提供給了盟國。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埃及等十多個盟國訂購了三十多艘,另外還有數個友好國家訂購了二十多艘。“黃貂魚”級的最終產量超過了一百艘,而且大部分第一與第二批次的都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安裝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燃料電池,有的甚至服役了四十年以上。

從建造數量上看,“黃貂魚”級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潛艇。

當然,這也不等於“黃貂魚”級沒有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排水量過小,導致改進餘地非常有限,持續作戰能力也遠沒有達到海軍的要求。

說得直接一點,“黃貂魚”級只適合在近海活動,沒有在大洋深處獨立作戰的能力。

以其潛航能力來看,在離基地二千五百公里之外的地方,只能巡邏兩天,即便換成第二代燃料電池,也無法超過十天,而攻擊核潛艇在戰場內的巡邏時間都在一個月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兩個月。

除了續航力,彈藥備量太低也是個嚴重問題。

在後來的戰爭中,這個問題表現得非常突出。比如在好幾次伏擊戰中,“黃貂魚”級都是因爲耗光了魚雷,不得不眼睜睜的看着敵人的艦船溜走。也正是如此,大戰期間,“黃貂魚”級經常以集羣的方式活動,由四到六艘潛艇組成一支獵殺小隊,一起攻擊敵人的船隊與艦隊。

對中小國家來說,這些問題還能容忍。

對中國海軍來說,“黃貂魚”的性能缺陷就無法容忍了。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海軍爲什麼要在第二種全電動潛艇投產之後,把才服役幾年的“黃貂魚”級援助給盟國的主要原因。

第二種全電動潛艇,就是在二零四八年正式動工建造的“金槍魚”級。因爲該級潛艇全部以鹹水魚的名字命名,所以又被稱爲“鹹水魚”級,其首艇就是“金槍魚”號,而之前充當實驗潛艇的“金槍魚”號在二零四九年退役,隨後移交給海軍博物館,成爲中國潛艇發展史的見證。

與“黃貂魚”級相比,“金槍魚”級的最大特點就是排水量增加了百分之六十。

第一批“金槍魚”級的水下排水量爲三千五百五十噸,配備五百噸第二代燃料電池,最大潛航續航力高達一萬六千公里,最大潛航速度四十五節;有兩具五百三十三毫米與四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二十八條、或者四十四枚水雷。第二批次的水下排水量增加到了三千七百八十噸,主要是增加了垂直導彈發射艙;第三批次的水下排水量進一步增加到了三千九百四十噸,燃料電池的配製量也提高到了六百噸,並且換裝了最大功率爲九千五百千瓦的永磁電動機,最大潛航速度提高到四十七節。從第四批次開始,全面換裝第三代燃料電池與最大功率爲一萬二千千瓦的永磁電動機,最大潛航距離達到二萬八千公里,最大潛航速度突破五十節。

如果說“黃貂魚”級開啓了全電動潛艇的時代,那麼“金槍魚”級就把全電動潛艇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上,特別是從第四批開始,“金槍魚”級已經在各個方面超越了攻擊核潛艇,成爲真正的水下霸主。

難能可貴的是,“金槍魚”級的造價依然十分低廉。

只有前兩批受燃料電池影響,單位排水量的造價比“黃貂魚”級略高一些,從第三批開始就比“黃貂魚”級低了一些。因爲建造規模極爲巨大,所以“金槍魚”級的規模成本效應更加突出。

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金槍魚”級總共建造了二百七十八艘。

可以說,如果中國堅持發展攻擊核潛艇,肯定不可能在戰爭期間造出如此多的潛艇,也就不可能在水下戰場上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當然,“金槍魚”級在建造過程中也進行了改進。

最主要的改進,就是增強其持續作戰能力,而採用的辦法,除了增加燃料電池的配量與採用更先進的燃料電池之外,主要就是通過增大排水量,增加專用武器艙段的方式來增加武器攜帶量。比如從第七批次開始,“金槍魚”級就增添了一個長約六米的武器艙,把魚雷備量提高到了五十四條。到了第九批次,還改進了魚雷發射裝置,取消了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發射管,把六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全部設置在肋部,在艇首安裝了大型球形主動聲納陣列。

當然,在改進的時候,“金槍魚”級的排水量也猛增了不少。到第七批次時,水下排水量已經達到四千三百噸,第九批次更是達到了四千四百五十噸。而隨着排水量增加,潛艇的推進系統也相應做了改進。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前期建造的“金槍魚”級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改進。在戰爭時期,中國海軍也不會花大力氣改進已有的潛艇,因爲這不比建造全新的潛艇省多少事。

嚴格說來,經過這麼多改進,“金槍魚”級已經不是一型潛艇了。

後來,很多人就把“金槍魚”級按照武器配製分成了四個級別。

“金槍魚”級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潛艇的面貌,只是攻擊核潛艇並沒因此淘汰,而是貞豐縣隊的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攻擊核潛艇能夠保留下來,得益於兩項關鍵技術,一是可控聚變反應堆小型化,二是磁流體推進技術。

這兩項技術,不但讓攻擊核潛艇迎來了第二春,還使攻擊核潛艇擁有了不可替代性。

說得直接一點,易於建造的全電動潛艇屬於“消耗品”,而性能先進、戰鬥力強大的攻擊核潛艇是“奢侈品”。

在海軍艦艇性能全面提升之後,中國海軍不能沒有攻擊核潛艇。

第13章 風起雲涌第33章 拉幫結派第66章 分工合作第5章 夜空魅影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52章 突擊開始第7章 太空戰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60章 集體智慧第319章 反思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1章 粒子風暴第20章 剋制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章 把握機會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60章 艦隊北上第253章 謀略家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0章 逼婚第32章 拼光拼盡第58章 戰爭餘燼第98章 嚴陣以待第32章 針鋒相對第48章 突發奇想第21章 慘敗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8章 擴軍浪潮第101章 反擊第176章 硬碰硬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3章 狙殺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9章 伏擊第8章 倒計時第43章 試探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章 關鍵人物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2章 登陸作戰第18章 千鈞一髮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96章 瞞天過海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8章 坦克戰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46章 逃命第6章 愈演愈烈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章 厚積薄發第1章 千錘百煉第44章 艦炮怒吼第7章 不測風雲第61章 戰略禁運第22章 登陸作戰第85章 欲擒故縱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7章 經貿競爭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79章 撲火第43章 南亞明珠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26章 排兵佈陣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5章 泰山北斗第20章 剋制第3章 本性難移第306章 第一步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88章 最後關頭第211章 大包抄第86章 總統的野心
第13章 風起雲涌第33章 拉幫結派第66章 分工合作第5章 夜空魅影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52章 突擊開始第7章 太空戰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60章 集體智慧第319章 反思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1章 粒子風暴第20章 剋制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章 把握機會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60章 艦隊北上第253章 謀略家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0章 逼婚第32章 拼光拼盡第58章 戰爭餘燼第98章 嚴陣以待第32章 針鋒相對第48章 突發奇想第21章 慘敗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8章 擴軍浪潮第101章 反擊第176章 硬碰硬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3章 狙殺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9章 伏擊第8章 倒計時第43章 試探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章 關鍵人物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2章 登陸作戰第18章 千鈞一髮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96章 瞞天過海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8章 坦克戰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46章 逃命第6章 愈演愈烈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章 厚積薄發第1章 千錘百煉第44章 艦炮怒吼第7章 不測風雲第61章 戰略禁運第22章 登陸作戰第85章 欲擒故縱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7章 經貿競爭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79章 撲火第43章 南亞明珠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26章 排兵佈陣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5章 泰山北斗第20章 剋制第3章 本性難移第306章 第一步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88章 最後關頭第211章 大包抄第86章 總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