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無用之舉

bookmark

雖然出擊距離更遠,但是艦載戰鬥機不需要再集結,所以在六點四十五分,第三艦隊纔開始安排戰鬥機升空。

當時,尼克松基本上是完全按照空軍的部署行動,沒有考慮得太多。

五點之前,他就收到了空軍的作戰計劃,得知空軍已經動用了一百二十架轟炸機,足以爲第三艦隊開路,而第三艦隊的任務就是在轟炸機發射的重型反艦導彈撕破了中國艦隊的防空網之後,發動致命一擊。

如此一來,尼克松必須全力以赴,出動手裡能夠派出去的全部戰鬥機。

更重要的是,艦載戰鬥機在完成任務之後,將沒有足夠多的燃油返回艦隊,只能飛往澳大利亞的空軍基地。

也就是說,在安排攻擊的時候,尼克松不用考慮如何回收戰鬥機。

顯然,這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要知道,如果必須考慮回收戰鬥機,尼克松就不可能派出全部艦載戰鬥機,而會留下部分戰鬥機。

以美軍航母的回收能力,在打擊最大作戰半徑上的目標時,最多隻能出動三分之二的艦載戰鬥機。也就是說,每艘航母出動四十八架戰鬥機。以當時尼克松收到的消息來看,策劃這次作戰行動的空軍指揮官肯定考慮到了這個問題,而且知道僅動用一百四十四架戰鬥機難以達到全殲中國艦隊的效果。結果就是,在不清楚第三艦隊的情況下,美國空軍的指揮官要求第三艦隊全力出動。

當然,這也是一個巧合,因爲當時尼克松沒有考慮回收戰鬥機。

受此影響,尼克松決定讓每艘航母出動七十二架戰鬥機,其中三分之一護航,三分之二執行攻擊任務。

因爲空軍將提前發動導彈攻擊,所以尼克松決定讓全部攻擊機攜帶反艦制導炸彈。

客觀的講,這是一個較爲明智的決定。

在此之前,第三艦隊參與了攻擊西印度洋艦隊的戰鬥,而且正是其出動的攻擊機羣幹掉了西印度洋艦隊。更重要的是,在這場戰鬥中,反艦制導炸彈的效能得到了證明,反而是輕型反艦導彈表現不佳。

在尼克松看來,如果空軍的導彈襲擊能夠消耗掉中國艦隊的區域防空導彈,就沒有必要讓戰鬥機在數百公里之外發起攻擊。

當然,尼克松還得解決一個問題,即如何爲二百一十六架戰鬥機編組。

要知道,每艘航母出動七十二架戰鬥機,至少需要二十分鐘。

在這二十分鐘內,最先起飛的戰鬥機已經向北飛行了數百公里。即便這些戰鬥機只需要飛往澳大利亞的空軍基地,在艦隊上空集結待命的時間也不益超過十分鐘,不然肯定會對作戰產生影響。

別的不說,護航戰鬥機在燃油不夠的情況下,肯定會提前撤出戰鬥。

如果攻擊機羣攜帶的是反艦導彈,問題還不大,因爲不用冒險突防,也就不用在突防中消耗太多燃油。在攜帶反艦制導炸彈的時候,戰鬥機必須冒險突防,也就得在突防的時候消耗大量燃油。

對護航戰鬥機來說也是如此,因爲護航戰鬥機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掩護攻擊機羣到達敵艦隊上空。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戰鬥機升空之後,必須儘快飛往目標。

結果就是,尼克松不得不讓航空作戰參謀精心編排攻擊戰術,首先讓每艘航母各出動十六架護航戰鬥機擔任前進護航任務,然後再安排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起飛,最後各派出八架護航戰鬥機。

按照尼克松的設想,即便中國艦隊還有部分攔截能力,也會把寶貴的防空戰鬥機用來對付前進掩護的護航戰鬥機。等到攻擊機羣到達的時候,還能得到二十四架護航戰鬥機的直接掩護。

可以說,尼克松學得非常快。

要知道,在對付西印度洋艦隊的戰鬥中,第四艦隊的突擊行動沒能取得成功,就是第二批進入的攻擊機羣沒有得到戰鬥機的直接掩護,結果被西印度洋艦隊的防空戰鬥機逮住,沒能順利完成轟炸任務。如果進行突防的攻擊機羣得到了護航戰鬥機的直接掩護,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事實上,這種護航方式,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經常被交戰雙方用到。

可以說,第三艦隊的攻擊機羣出發得非常及時。如果美國空軍的首輪打擊取得了預想之中的結果,那麼在第三艦隊的攻擊機羣到達時,特遣艦隊正在調整防空部署,防空能力處於最低水平。

問題是,牧浩洋也學得很快。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的實戰經驗更加豐富,而且從來不低估對手。

除此之外,美國空軍的首輪攻擊並沒有收到預料之中的結果。

結果就是,美軍前出的四十八架戰鬥機在向特遣艦隊逼近的時候,首先遇到了擴大防空範圍的J-32機羣。

事實上,這是一次讓雙方都感到非常意外的遭遇戰。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在七點五十分左右,美國空軍給第三艦隊發了一條消息,宣稱其大型預警機已經部署就位,能夠支援艦載戰鬥機作戰,而在此之前,美國空軍也確實計劃派遣大型預警機支援艦載戰鬥機作戰。由此引發的結果就是,尼克松沒有派遣艦載預警機伴隨攻擊機羣出擊,而且在雙方的戰鬥機即將遭遇的時候,也沒有給前出的護航戰鬥機太多的信息支援。

問題是,美國空軍根本沒有派大型預警機支援艦載戰鬥機。

準確的說,在八點過後,之前在聖誕島南面巡邏的美軍大型預警機發現了從北面飛來的中國戰鬥機之後,就在護航戰鬥機的掩護下迅速撤走了,而此時第三艦隊派出的攻擊機羣正在向北飛行。

讓人非常不解的是,美軍預警機在撤退的時候,沒有彙報情況。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軍預警機肯定是向東南方向撤退,因此在轉向之後沒有探測到從南面飛來的第三艦隊的攻擊機羣,也就不知道第三艦隊已經發動了攻擊,因此沒有把空情信息發出去。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雙方的第一批戰鬥機進入視距之內後,才發現了對方。

這下,J-32機羣沒有攔截導彈的問題就不存在了。

在視距內格鬥,攔截導彈根本派不上用場。

只是,牧浩洋也低估了第三艦隊的攻擊力度。

雖然他意識到第三艦隊在攻擊範圍之內,而且參與了攻擊行動,但是按照他的判斷,第三艦隊最多隻能出動三分之二的艦載戰鬥機。正常情況下,護航戰鬥機與攻擊機的比例爲一比三。也就是說,如果第三艦隊出動一百四十四架戰鬥機,只有三十六架護航戰鬥機。如此一來,在擴大防空網的時候,牧浩洋把已經升空的J-32機羣分成了六個中隊,最多的一箇中隊只有二十四架,最少的只有十六架,以三十度的夾角,分別向南面一百五十度範圍內延伸防空網。

結果,只有二十四架J-32投入了戰鬥,對手則有四十八架。

空戰打響的時候,牧浩洋已經來不及向外圍增派防空力量了,因爲美軍的攻擊機羣就跟隨在前進護航戰鬥機後方。

結果就是,他只能讓緊急升空的防空戰鬥機在艦隊南面一百多公里外,組建了第二道防空攔截網。

可以想像,當時牧浩洋肯定在祈禱美軍沒有攜帶反艦導彈。

要知道,已經進入印度洋的四艘大型綜合戰艦已經耗光了防空導彈,而且有三分之二的末段攔截系統消耗掉了五分之四的彈藥,而且因爲在之前的戰鬥中過度使用,作戰能力已經大幅度降低。

如果再來一次反艦導彈的密集攻擊的話,後果將很難設想。

當然,這不是說末段攔截系統的作戰能力不強。

要知道,線圈電磁炮最大的優點,就是採用了非接觸發射方式,不會因爲炮彈與炮管摩擦而產生熱量,持續作戰能力遠超過軌道電磁炮。可是線圈電磁炮也有一個極限,畢竟大量沒有轉化爲動能的電能都轉化爲了內能,產生了巨大的熱量,而其散熱系統在設計上都存在一個極限值。

後面發生的事情,似乎在顯示牧浩洋的祈禱產生了作用。

美軍戰鬥機沒有攜帶反艦導彈,而是全部攜帶的反艦制導炸彈,因此必須突破第二道空中封鎖線,還得突破艦隊防空網。

要知道,在攔截戰鬥機的時候,大型綜合戰艦的戰鬥力更加突出。

別的不說,在得到預警機的指引與配合時,大型綜合戰艦上的區域防空導彈對戰鬥機的攔截範圍達到四百公里,中程防空導彈對戰鬥機的攔截範圍也達到了八十公里,而且艦隊裡的所有戰艦上都有中程防空導彈。相對而言,攜帶反艦制導炸彈的戰鬥機,最多隻能在四十公里外投彈,最好能在二十公里內投彈。

顯然,沒有制空權,戰鬥機突破艦隊防空網的機率並不高。

空中攻擊戰術中,使用反艦制導炸彈的前提不是敵艦隊是否癱瘓,而是有沒有掌握敵艦隊的制空權。

在防空戰鬥機與防空戰艦的雙重攔截下,就算一百四十四架美軍戰鬥機得到了二十四架護航戰鬥機直接掩護,也很難撕開艦隊防空網,更難以到達投彈距離。結果就是,這些美軍戰鬥機就像之前的反艦導彈一樣,不顧一切的撲向特遣艦隊的防空網,在防空導彈面前撞得粉身碎骨。

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72章 對峙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46章 登島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96章 瞞天過海第37章 遠洋護衛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79章 另闢蹊徑第8章 節外生枝第58章 新班子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2章 封鎖第3章 演習第61章 意外因素第4章 不留活口第41章 標杆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52章 突擊開始第73章 捆綁政策第56章 快馬加鞭第54章 最後衝刺第70章 忙裡偷閒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27章 滅絕第101章 反擊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23章 金狗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39章 糧食危機第32章 大夢初醒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81章 同盟集團第81章 屏障第75章 積極迎戰第45章 補欠賬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2章 年關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2章 鬥爭第9章 新冷戰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58章 搶先一步第93章 空中偷襲第62章 戰略意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4章 空中打擊第19章 新戰線第9章 血染橫濱第33章 再次出擊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236章 消耗戰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章 拉力賽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70章 忙裡偷閒第52章 突擊開始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78章 廣泛動員第96章 高調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64章 直接證據第70章 重擊落空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5章 是戰是和第56章 快馬加鞭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38章 警鐘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51章 時間點第23章 堅持主見第31章 出兵的價格
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72章 對峙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46章 登島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96章 瞞天過海第37章 遠洋護衛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79章 另闢蹊徑第8章 節外生枝第58章 新班子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2章 封鎖第3章 演習第61章 意外因素第4章 不留活口第41章 標杆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52章 突擊開始第73章 捆綁政策第56章 快馬加鞭第54章 最後衝刺第70章 忙裡偷閒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27章 滅絕第101章 反擊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23章 金狗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39章 糧食危機第32章 大夢初醒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81章 同盟集團第81章 屏障第75章 積極迎戰第45章 補欠賬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2章 年關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2章 鬥爭第9章 新冷戰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58章 搶先一步第93章 空中偷襲第62章 戰略意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4章 空中打擊第19章 新戰線第9章 血染橫濱第33章 再次出擊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236章 消耗戰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章 拉力賽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70章 忙裡偷閒第52章 突擊開始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78章 廣泛動員第96章 高調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64章 直接證據第70章 重擊落空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5章 是戰是和第56章 快馬加鞭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38章 警鐘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51章 時間點第23章 堅持主見第31章 出兵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