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輪番轟炸

bookmark

一點二十分,擔任首輪攻擊的四十八架J-32B到達印度艦隊南面五百公里處,即蘇瓦迪瓦環礁附近。因爲半個小時前,四架前出的艦載預警機截獲了印度艦隊發出的電報,大致確定了印度艦隊的方位,所以攻擊機羣沒有按照通常戰術派遣幾架戰鬥機前出,而是利用預警機提供的信息,直接發動攻擊。

首輪攻擊使用的反艦導彈配備電磁彈頭,對攻擊準確性的要求並不高。

在幾乎沒有干擾的情況下,四十八架J-32B在兩分鐘內陸續投下了反艦導彈。

等到這些戰鬥機轉向返航,爬升到五千米以上的時候,在艦隊南面巡邏的印度海軍艦載預警機才發現了來襲機羣。

此時,能夠對返航的J-32B機羣構成威脅的,只有在十一點之後升空的那批F-35M。

可惜的是,F-35M即便全速衝刺,也不比以巡航速度飛行的J-32B快多少,而且攔截返航的攻擊機根本沒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F-35M機羣首先面對的是已經衝到前方的護航戰鬥機。

一點二十二分剛過,空戰打響,十六架F-35M對抗八架J-32,準確的說是八架J-32在預警機的支持下,偷襲了十六架F-35M。結果沒有任何懸念,在視距外攻擊中,J-32機羣就收穫了十三個戰果,剩餘三架F-35M還沒來得及鎖定目標,空戰就進入了格鬥階段,結果沒有一架逃脫。整個戰鬥中,F-35M機羣只在最後關頭髮射了幾枚格鬥導彈,而且沒有一枚擊中目標。

J-32機羣沒有撤退,而是繼續向印度艦隊逼近,其中四架朝印度的預警機殺了過去。

一點二十四分,反艦導彈到達印度艦隊上空。

因爲配備的是電磁彈頭,所以這批反艦導彈沒有具體的攻擊目標,而是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在某一地點引爆。

受到影響的不是擔任防空作戰重任的護航戰艦,而是五艘航母。

美國援助給印度的戰艦都安裝了電磁屏蔽系統,只是全封閉的護航戰艦做得更徹底,採用開放式機庫的航母很難徹底屏蔽外界的電磁場。事實上,這也是中美海軍在二零二零年之後建造的航母不再採用開放式機庫的主要原因。所幸的是,印度的艦載飛機都具有電磁對抗能力,受損情況並不嚴重。

當時,五艘航母都停止了航空作業。

不是電磁彈頭產生的影響,而是搞不清楚來襲反艦導彈的性質。如果這些導彈配備的不是電磁彈頭,而是常規彈頭,又有一枚非常幸運的突破了艦隊防空網,擊中了正在進行航空作業的航母,後果將不堪設想。

電磁彈頭的最大作用,就是使印度艦隊的防空反導系統作戰效率大大降低。

也就在這個時候,第二批四十八架J-32B到達,同樣在蘇瓦迪瓦環礁附近,陸續投下了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因爲第一批攻擊機羣是在兩分鐘內陸續發射的反艦導彈,所以電磁攻擊將持續兩分鐘。

這就意味着,即便印度艦隊有較爲完善的電磁對抗能力,也要等到一點二十六分之後才能使防空反導系統正常工作。

到這個時候,第二批J-32B投下的反艦導彈已經飛行了兩分鐘。

這次,四十八架J-32B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投下的反艦導彈,因此第二批九十六枚反艦導彈將同時到達。

從時間上看,印度艦隊再次展開防空反導作戰時,第二批反艦導彈離印度艦隊的距離不會超過二百五十公里。這就意味着,印度艦隊最多隻有兩分鐘的反導作戰時間,遠程防空反導系統最多進行兩輪攔截。

看上去,攔截反艦導彈的機率非常大。

問題是,第二批九十六枚反艦導彈全程超低空突防,速度在六馬赫以上,飛行高度不足二十米。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種主動雷達對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也不會超過六十公里,而被動雷達的精度又不足以引導反導導彈進行攔截。如此一來,就需要由艦載預警機來鎖定反艦導彈,爲防空戰艦提供目標信息。

顯然,前出的J-32護航戰鬥機不會給印度艦隊這樣的機會。

在一點二十六分左右,印度艦隊最南面的那架艦載預警機就被J-32擊落,第二批八架F-35M也在與J-32對抗的時候全部被擊落。雖然在這輪戰鬥中,J-32也進入了印度艦隊的防空網,遭到防空導彈攻擊,但是隻有一架J-32沒能及時逃脫,在轉向規避的時候被防空導彈擊中。這架J-32沒有立即墜毀,只是損失了一臺發動機,在向南飛行了大約一千二百公里後,因爲左翼油箱被彈片打穿,損失了三分之一的燃油,被迫在離艦隊大約六百公里處迫降。天亮前,艦隊派出的傾斜旋轉翼飛機就找到了兩名跳傘的飛行員,把他們安全帶了回去。

結果就是,在第二批反艦導彈逼近時,印度艦隊的預警機全部在艦隊北面。

留給印度艦隊的反導作戰時間只有三十秒,而且攔截距離在六十公里左右,遠程防空系統只有一次機會。

當時,在艦隊南面,也就是前方的只有一艘巡洋艦與三艘驅逐艦。

雖然這四艘戰艦都及時調整了航線,讓位於後方的火控照射雷達能夠發揮作用,但是四艘戰艦最多能同時攔截二十八個目標,而來襲的是九十六枚反艦導彈,即便攔截效率達到了百分之百,也有六十八枚反艦導彈能夠成功突防。

進入末段反導攔截,印度戰艦就沒有什麼勝算了。

在只有“拉姆”近程防空導彈與“密集陣”速射炮的情況下,印度戰艦根本無法有效攔截速度在六馬赫以上的反艦導彈。更別說,這些反艦導彈在進入彈道末端,也就是離目標二十公里左右的時候,將拋掉衝壓發動機,彈頭在小型矢量火箭發動機的控制下靠慣性飛完最後的航程。也就是說,在進入戰艦的末段反導攔截系統打擊範圍之前,反艦導彈的目標截面將縮小五分之四以上。

毫無疑問,攔截彈頭要比攔截導彈困難得多。

最先成功突防的十四枚反艦導彈集中攻擊了四艘護航戰艦,至少有十三枚在擊中戰艦後爆炸。

其他反艦導彈沒有攻擊四艘護航戰艦,也沒有攻擊其後方的“維拉特”號航母,而是繼續向北突防,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程序,攻擊了其他航母戰鬥羣裡的護航戰艦,並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這輪攻擊結束的時候,只有最北面的“維經尼亞”航母戰鬥羣沒有遭到重創。

根據印度海軍的作戰記錄,以及特遣艦隊的作戰報告,當時印度艦隊裡總共有四十五艘護航戰艦,平均每支航母戰鬥羣有一艘防空巡洋艦、一艘多用途驅逐艦、三艘防空驅逐艦與四艘遠洋護衛艦。在這輪打擊中,至少有四艘巡洋艦、十一艘驅逐艦與八艘護衛艦被導彈擊中,喪失了作戰能力。

只是,沒有一艘航母中彈。

原因很簡單,反艦導彈的預設攻擊程序中,根本沒有把航母列爲攻擊目標,因爲沒有這個必要。

在印度艦隊進行防空反導作戰的時候,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除了首批參加戰鬥的八架J-32耗光了對空導彈之外,剩下的八架J-32與三十二架執行制空任務的J-32B在一點二十七分左右陸續投入了戰鬥,連執行第二輪攻擊任務的J-32B也在投下反艦導彈之後加入了空中戰鬥,共同對抗一百多架F-35M,而空戰的主要戰場在印度艦隊南面。

不可否認,印度戰鬥機羣有數量上的優勢。

可問題是,印度的艦載預警機很難及時發現隱身能力特別突出的J-32與J-32B,而支援中國戰鬥機的艦載預警機則能輕鬆找到F-35M,爲戰鬥機提供信息支援,因此數量並不能決定空戰勝敗。

在最初三分鐘內,J-32與J-32B機羣就擊落了四十多架F-35M。

隨着完成攻擊任務的J-32B機羣加入戰鬥,數量優勢落在了中國戰鬥機手中。

當然,這個時候,空戰也進入了格鬥階段。

在J-32面前,F-35M沒有任何性能上的優勢,比如J-32能以十五G的過載做出高難度機動動作,而F-35M的最大機動過載只有九G。即便在J-32B面前,F-35M也沒有多少可以值得稱道的性能優勢,比如J-32B的最大機動過載能夠達到十二G,在加速、爬升與盤旋等方面,與J-32沒有太大的差別。兩種戰鬥機的主要差別在空戰系統上,即J-32擁有更加完備的電子設備。

戰鬥幾乎是一面倒的,F-35M機羣很快就喪失了與J-32、J-32B機羣對抗的能力。

一點三十三分,繞到印度艦隊東面的第三批J-32B機羣終於到達,並且按照計劃首先攻擊了最北面的“維經尼亞”號航母戰鬥羣。

直到這個時候,J-32B機羣纔在攻擊行動中遭受了第一個損失。

在突破艦隊防空網的時候,三架J-32B相繼被防空導彈擊落,其中兩架的飛行員沒能及時彈射逃生。

只是,“維經尼亞”號航母戰鬥羣也就這點本事了。

隨着J-32B機羣陸續投下反艦制導炸彈,並且首先攻擊了護航戰艦,印度戰艦不得不集中力量攔截來襲彈藥。

到這個時候,印度艦隊的命運已經無法更改了。

第97章 針鋒相對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41章 孤注一擲第34章 盟友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6章 戰略籬笆第26章 轉折點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76章 新機會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30章 虎口逃生第44章 艦炮怒吼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2章 關鍵時刻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6章 愈演愈烈第56章 抽身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68章 上前線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35章 孤注一擲第58章 戰爭餘燼第37章 再接再厲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82章 秘密第198章 追趕第43章 試探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9章 初顯身手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7章 又見熟人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88章 進退維谷第4章 科技競賽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46章 海軍新銳第89章 統一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7章 突然襲擊第26章 理由第14章 無聲對抗第5章 最終辯論第131章 掃蕩第32章 金融戰爭第99章 妥協第35章 孤注一擲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25章 走投無路第219章 做徹底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9章 新戰線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54章 最後衝刺第25章 自食其果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84章 強攻第7章 關聯性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68章 搶任務第58章 搶先一步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94章 誘餌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64章 千鈞一髮第47章 第一槍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0章 希望第53章 巧合
第97章 針鋒相對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41章 孤注一擲第34章 盟友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6章 戰略籬笆第26章 轉折點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76章 新機會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30章 虎口逃生第44章 艦炮怒吼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2章 關鍵時刻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6章 愈演愈烈第56章 抽身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68章 上前線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35章 孤注一擲第58章 戰爭餘燼第37章 再接再厲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82章 秘密第198章 追趕第43章 試探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9章 初顯身手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7章 又見熟人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88章 進退維谷第4章 科技競賽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46章 海軍新銳第89章 統一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7章 突然襲擊第26章 理由第14章 無聲對抗第5章 最終辯論第131章 掃蕩第32章 金融戰爭第99章 妥協第35章 孤注一擲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25章 走投無路第219章 做徹底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9章 新戰線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54章 最後衝刺第25章 自食其果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84章 強攻第7章 關聯性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68章 搶任務第58章 搶先一步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94章 誘餌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64章 千鈞一髮第47章 第一槍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0章 希望第53章 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