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女帝師一(1)

【代序】

大量的典故、註釋是這部作品最顯著的特點,給予讀者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深的心靈啓迪。

主角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這並不少見。

主角讀的書以經史典籍爲主——這比較少見。

主角把史書中的道理自覺地用到自己和皇子、皇后、皇帝、宮中各色人等的實際生活中去,指導他們處理人際關係、國家大事,包括斷案、戰爭,這非常少見。

而主角在做所有這些事的同時,一直保持內心的善良與通達,這更是難得的境界。哦,還沒提主角是女性,而且是不到二十歲的年輕女子,這就更加難得了。——不過與上述幾點比起來,這一點的重要性倒相對沒那麼高了。

所以這是女性作家寫的以女性爲主角的小說,但絕不是女性小說。

它的場景雖然大多侷限在皇宮裡,視野卻十分廣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在宇宙中天馬行空,往來馳騁。很多當今社會的現象,在這部架空歷史著作中也得到曲折的反映,令人會心一笑。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讀者很可能會驚歎於主角的思維爲什麼如此發散,任何事情都可能聯繫到某個典故或某句格言,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對眼前的事情給出絕妙的解答。其實這正是“讀史使人明智”的真實體現。

主角那個時代背景不方便引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否則作者用這句話來表達全書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倒是最合適的——讀通了歷史的人,一睜開眼就是滄桑。

這樣的作品堪稱獨樹一幟,高屋建瓴。它不是炫耀小家碧玉小靈氣小才情的小作品,而是深入探討大歷史大時代大問題的大著作。

——@中科大胡不歸

【第一節 無忝所生】

我的名字叫玉機,我的孿生姐姐叫玉樞。我們姐妹出生在開寶五年的春天。起初父親爲我們取名爲樞機,意爲機巧圓轉,且名中帶木,遇春則欣欣向榮,寓意極好。母親則堅持女孩子的名字中須得有玉,於是我們姐妹的名字就這樣定了。

我最早的記憶可以追溯到兩歲時。那是開寶七年的春天,汴河邊春光漫漫,和風暢暢。母親折柳條與迎春花枝編成花環,扣在我的頭上。花環遮住了眉眼,眼前一片金翠相間的迷濛。父親和玉樞笑着追着,母親的容貌在波光中嫣然如醉。這是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人生的和美與愜意,也是我唯一能記起的與父母歡聚的時光。

開寶七年的冬天,我們母女三人經歷了短暫的牢獄之困,在一個冷風沁骨的清晨,被押往汴城西市。母親的發間別了一支鵝毛,胸前掛着竹牌,上書年紀與身價。玉樞和我軟黃油膩的頭髮別不住沉重的鵝毛,只得綁在衣帶上。

獄中溼冷,玉樞生了很重的病。幸好獄吏尚有惻隱之心,請了郎中來看過,方不至於夭折。玉樞在母親懷中昏睡,我則跪坐一旁。兩側跪滿了與我們一樣的罪人,偶爾聽到低低的啜泣,如冷風嗚咽。兵丁在我們身後監視,靴聲橐橐。眼前有許多青布鞋子和黑布靴子駐足徘徊,漸漸有人被領走,離開了這個可悲的行列。

母親雖然年輕,但在獄中惡食少眠,心事重重,顯得容顏憔悴。她仍舊穿着抄家時的紺藍色簇花襦裙,裙裾早已烏黑,鳩羽色花紋現出灰敗之色。所有人都盡力將自己打扮得乾淨年輕,這樣才容易讓各府管家買走。然而一向珍視美貌的母親,卻懶怠用五指整理一下亂髮。萬縷青絲胡亂垂下,教人看不清她的臉。又因她帶着兩個幼女爲累贅,整整一個上午也無人問津。

母親右手抱着玉樞,左手抱着我。她懷中悲傷、驚慟、幽怨、衰敗的氣味,牢牢刻在我的腦海中。

時近正午,一雙精緻小巧的繡鞋映入眼簾。雪白的緞面,以雅白絲線繡着幾盞玉蘭花,花色皎皎,幾乎與緞面不分。我和母親不由擡起頭,只見一位通身雪白的年輕女子居高臨下地望着我們。她頸上繫着白狐皮,風毛撲在她的臉上,與面色一樣潔白。在一個幼童的眼中,她的容貌和意態難以描摹,有想象中仙女纔有的完美無瑕。母親連忙伏下身子,我亦隨她舉手叩拜。

那女子看了看母親的身價牌子,向身後的青布靴子管家低語幾句。青布靴子上前來付清了買價,一把抱起玉樞。母親重新叩首,方纔牽着我的手站起身。我們終於也離開了這個可悲的行列。我又累又餓,很快在車中睡了過去。

恍然一夢,日子又變得輕鬆愜意起來。母親嫁給了青布靴子,生了弟弟。玉樞和我改姓卞爲朱。我再也沒有見過父親。母親告訴我,父親“死”了,意爲永不歸來。

青布靴子是熙平長公主府的總管家。母親嫁給青布靴子後,便隨他管束長公主府的婢僕。青布靴子對我們姐妹很好,不但讓我們衣食無缺,還教我們讀書認字。他還稟明瞭長公主,請夫子教我們姐妹讀書。然而,我總也不肯喚他一聲父親,他似乎也並不放在心上。

三年後,熙平長公主生下一個女兒,封爲柔桑亭主,我和玉樞便成了亭主的近身侍婢和書房陪讀。

開寶七年很快過去了,年號變爲鹹平,取人鹹平安、事鹹平順之意。新帝登基。熙平長公主正是太祖高元靖的次女,鹹平皇帝的姐姐。

鹹平四年的寒食節,闔府不能燃竈火,只能用素香與冷食祭祀先人。那一年,我六歲。

早課時,夫子講解“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1]一句,我頓時想起了我的親生父親卞經。回家拜祭了朱家的祖先後,我從房中拿出母親常用的小香爐,又從廚房偷了一碟瓜果。我將香爐與瓜果放在井臺上,周身摸索,才省起忘記拿火折。轉念一想,也不去找了。天近黃昏,寒氣降下,我虔誠上香,心中默默呼喚父親,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

青布靴子不知何時走到我身後,溫和道:“你在祭奠誰?”

我如實答道:“今天寒食,家家祭祖。孩兒想拜祭一下親生爹爹和卞家祖先。”

青布靴子一怔:“沒有香火,如何祭祀?”

我恭敬道:“孩兒有一瓣心香。”

青布靴子大爲驚異,讚歎道:“你若是男兒,將來必有一番成就。也罷,你既思念生父,從此你還是姓卞。”我怔了半晌,茫然不答。

忽然傳來泣聲,原來是母親帶着姐姐玉樞與弟弟朱雲站在一旁。母親滿臉是淚,玉樞拉着母親尚未被淚水洇溼的半邊袖子,抽抽搭搭。三歲的朱雲不知何故,也嚎啕大哭起來。青布靴子抱起朱雲,柔聲安慰。母親俯身抱住我和玉樞,痛哭失聲。

我雖然懵懂,也知道青布靴子對我們母女一直有說不盡的愛護與體貼。我終於下定了決心,低聲喚道:“父親。”

鹹平九年的一個深秋之夜,雙親端坐在上,我恭立在下。母親不知是悲是喜,父親的眼中卻暗藏審視。我從未見過他們如此鄭重其事,但我並不擔心,反有一種莫名的希冀。

今夜,必將有一事改變我的命運。

西風颯颯,草木蕭蕭。深秋開啓冬藏,亦蘊含春蟄。良久,方聽父親道:“長公主殿下說,宮中有幾個皇子公主已到了啓蒙的年紀,皇后決定挑選一些女官侍讀。年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就定了在過了新年滿十二週歲的女孩子裡挑。你的年紀剛好。長公主有意讓你去應選,你可願意?”

我問道:“入宮後還能再見爹媽麼?”

шшш. тt kΛn. CO

父親道:“按宮裡的規矩,女官可在新年出宮省親。或者你得寵,你母親便可入宮看你。”

我又問:“姐姐也會入宮麼?”

父親道:“玉樞仍在府中服侍亭主。”

我更是好奇:“爲何長公主選女兒,卻不選姐姐?”

父親的目光沉靜如水:“因爲你性子沉穩。讀了那麼多年書,進宮爲自己謀一個好前程,方不辜負長公主和你母親栽培你的一番苦心。你可明白爲父的意思?”

什麼是前程?便是書上說的“素常學成文武藝,一朝賢與帝王家”。不想我一個女兒家,自四啓蒙,苦讀七載有餘,竟也有此機緣。我躬身道:“女兒明白。”

父親直起腰身,再一次問道:“你願意進宮麼?”

我知道,若我的人生就這樣下去,到了十八歲,我會嫁給府中另一個管家的兒子。他繼父職,我承母業。我並非不甘心,或許還很樂意。只是我又想,既然有另一條路擺在眼前,何不一試?畢竟皇宮是比長公主府更爲高貴廣闊的所在。於是我鄭重道:“女兒願意。”

父親撫掌笑道:“好!你雖不姓朱,但望你在宮中出人頭地,有朝一日帶攜我朱門子弟。”

我雖回覆卞姓,但在我心中,當年的青布靴子早與生父無異。我答道:“女兒若能入選,定然不會忘記父親和母親的養育之恩,若有餘力,定會好好照顧姐姐弟弟。”

父親點點頭,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你是個有天分的孩子,若在長公主府裡一輩子,或是做了亭主的陪嫁,終究委屈。你肯入宮,爲父很欣慰。”

母親含淚微笑,舉帕子點了點眼角。父親起身向母親道:“我去看看玉樞姐弟,你們母女說話。”母親站起身目送父親出了上房,方纔坐下。

我靠在母親的身上,嗅着她秀髮上的梔子花香,把玩她系在腰間的一方青玉雙魚佩——這是父親送給母親的聘禮之一,母親一直隨身佩戴,日日拂拭。

母親撫着我的鬢髮,柔聲道:“你長大了,是時候讓你知道你親生父親的事了。”

我仰起頭道:“女兒恭聽母親教誨。”

母親道:“你生父叫作卞經,是驍王府的記事參軍。太祖駕崩,驍王高思諫圖謀大位,闔府斬於東市。好好的親王成了反賊,被逐出屬籍。咱們府裡的這位長公主便是廢驍王與信王的同胞妹妹。長公主還有一位胞姐安平公主,隨驍王謀反,死於宮中。他們兄妹四人同爲太祖的陳貴妃所生。當今皇帝卻是尚太后所生。”

我插口道:“那長公主一定很恨皇上了?”

母親連忙掩住我的口,說道:“不可胡言亂語。長公主從不與家人談論此事。”

我忙道:“女兒知錯。”

母親點點頭,又道:“你生父當年對廢驍王十分忠心。事敗後,抵死不肯背棄舊主,慨然與廢驍王一道問斬。他臨死前請求你父親照顧我們母女三人。那年冬天我們在汴城西市被官賣,長公主竟親來看視,我們纔有如今的安穩日子。”

憶起昔年的白玉蘭繡花鞋,我感慨道:“孩兒記得,長公主那日雖衣着華貴,卻是通身素服。應是在爲長兄長姐服喪。她待女兒好,全看在女兒的生父對廢驍王一片忠心的分上。”

母親將我摟在懷中,含淚道:“難爲你知道得清楚。怨不得你父親總說你若爲男兒,必成大器,看來也不全是虛言。”

我站直了身子道:“可是女兒有話,不吐不快。女兒自觀史書,見許多大好男兒,不是自絕性命,便是引頸就戮。不但一生所學盡數荒廢,且丟下滿門老弱,惶惶然面對嚴刑峻法,實是慘不堪言。女兒並非不敬佩,只是竊以爲並不可取。‘忠不足以救世,而死不足以成義。且爲智者,固若此乎?’[2]”

母親道:“我知道你心裡最欽佩忍辱負重的能臣。我當年也並非不怨他。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纔看清楚,是各人的心不同罷了。”

我垂頭道:“是。女兒錯了,不當妄議生父。”

母親微笑道:“不,你能說出這番話,證明你曾認真想過。望你以你生父爲鑑,明白‘太剛則折,太柔則廢’[3]的道理。母親不望你飛上枝頭,但願你在宮中存小心,知變通,以保全自己爲先。知道麼?”

我深深頷首:“母親放心,女兒知道。”

母親擁我入懷,含淚吻我的面頰。一滴清淚落在我的臉上,被秋涼的風舐淨後留下緊繃的觸感。母親雖衣食無憂,與父親亦算得琴瑟和諧,但抄家滅門的煎熬與痛楚,對生父的懷念與憐憫,連同她心底深處的淚痕,永遠不會消失。

年關將近,四處農莊的租子和私邑的稅銀都上來了,府裡上下要檢查修葺一番,衆人也要添置些衣裳首飾與日用什物。因母親讀過書,精通算術,歷來她分管的賬目最是清楚。於是從當年冬天始,熙平長公主便提拔母親做了內務賬房的總管。母親新官上任不敢怠慢,日日在賬房點算錢物,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我入宮選女官的事情定下來後,就再也不必服侍柔桑亭主。每天上午跟着宮裡出來的姑姑學習宮中的禮儀規矩,到了下午無事可做,只看書習字打發時光。

母親每日雖忙,到了晚間仍忙着給我裁製進宮應選所着的春衫。她將絲線劈成極細的四股,摻入新紡的棉線之中,細細拈成一股,在燈下織成幾匹布。絲線是孔雀綠,棉線潔白,織出的布溫軟滑潤,不似棉布的粗疏,亦有絲綢的爽滑,白中閃翠,令人耳目一新。母親叫它隱翠。

聽說宮中尚儉,太祖登基也不過只穿着布衣龍袍。如今宮中亦少戴金玉,反倒民間百業興旺,許多官商都穿上了絲綢。當母親問我織布的絲線要什麼顏色時,我毫不猶豫地挑選了孔雀綠。聽宮裡的姑姑說,宮中目下只有一後二妃,以周貴妃最爲得寵。

她的兒子高顯和女兒義陽公主是皇帝的長子長女,皇帝愛逾性命。隱隱有風吹出,說皇帝有立高顯爲太子之意。我聽了,自是一心想服侍周貴妃的子女。聽說貴妃喜歡碧色,我若着隱翠做的衣衫,也能多幾分勝算。

自從玉樞知道我要入宮,心中似有不樂。平日與我有說不完的話,如今沉默了許多。雖然從不訴諸於口,但她看到隱翠時,總是流露出欣羨的神情。雖只匆匆一瞥,目光卻曜如閃電。母親便哄她說,待我參選的事情一了,便給她與柔桑亭主各織一匹隱翠。

新年過去了,母親總算輕鬆少許。這一日,母親做好了新衣讓我一試。衣衫上疏疏繡着幾朵白綠碎花,以銀絲滾邊。腰間繫一條綠芙蓉長裙。雪白的中裙上,以隱翠絲線在裙角繡了纏枝蔓草的圖樣。鞋尖還縫製了一朵水色芙蓉花。新衣在身,我甚是歡喜。母親亦含笑看着我,對我的模樣誇讚不止。

第306章 女帝師五(31)第21章 女帝師一(21)第233章 女帝師四(27)第130章 女帝師二(59)第13章 女帝師一(13)第13章 女帝師一(13)第61章 女帝師一(61)第67章 女帝師一(67)第98章 女帝師二(27)第238章 女帝師四(32)第249章 女帝師四(43)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209章 女帝師四(3)第67章 女帝師一(67)第180章 女帝師三(42)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266章 女帝師四(60)第270章 女帝師四(64)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311章 女帝師五(36)第289章 女帝師五(14)第189章 女帝師三(51)第51章 女帝師一(51)第88章 女帝師二(17)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173章 女帝師三(35)第261章 女帝師四(55)第349章 女帝師五(74)第252章 女帝師四(46)第200章 女帝師三(62)第263章 女帝師四(57)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282章 女帝師五(7)第256章 女帝師四(50)第246章 女帝師四(40)第87章 女帝師二(16)第205章 女帝師三(67)第155章 女帝師三(17)第335章 女帝師五(60)第337章 女帝師五(62)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24章 女帝師一(24)第208章 女帝師四(2)第151章 女帝師三(13)第285章 女帝師五(10)第228章 女帝師四(22)第290章 女帝師五(15)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28章 女帝師一(28)第62章 女帝師一(62)第285章 女帝師五(10)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153章 女帝師三(15)第260章 女帝師四(54)第23章 女帝師一(23)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219章 女帝師四(13)第117章 女帝師二(46)第284章 女帝師五(9)第229章 女帝師四(23)第85章 女帝師二(14)第302章 女帝師五(27)第107章 女帝師二(36)第37章 女帝師一(37)第36章 女帝師一(36)第151章 女帝師三(13)第298章 女帝師五(23)第109章 女帝師二(38)第116章 女帝師二(45)第241章 女帝師四(35)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165章 女帝師三(27)第170章 女帝師三(32)第159章 女帝師三(21)第198章 女帝師三(60)第3章 女帝師一(3)第222章 女帝師四(16)第231章 女帝師四(25)第110章 女帝師二(39)第230章 女帝師四(24)第34章 女帝師一(34)第229章 女帝師四(23)第147章 女帝師三(9)第49章 女帝師一(49)第152章 女帝師三(14)第184章 女帝師三(46)第348章 女帝師五(73)第281章 女帝師五(6)第243章 女帝師四(37)第303章 女帝師五(28)第219章 女帝師四(13)第313章 女帝師五(38)第70章 女帝師一(70)第72章 女帝師二(1)第227章 女帝師四(21)第152章 女帝師三(14)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102章 女帝師二(31)
第306章 女帝師五(31)第21章 女帝師一(21)第233章 女帝師四(27)第130章 女帝師二(59)第13章 女帝師一(13)第13章 女帝師一(13)第61章 女帝師一(61)第67章 女帝師一(67)第98章 女帝師二(27)第238章 女帝師四(32)第249章 女帝師四(43)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209章 女帝師四(3)第67章 女帝師一(67)第180章 女帝師三(42)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266章 女帝師四(60)第270章 女帝師四(64)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311章 女帝師五(36)第289章 女帝師五(14)第189章 女帝師三(51)第51章 女帝師一(51)第88章 女帝師二(17)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173章 女帝師三(35)第261章 女帝師四(55)第349章 女帝師五(74)第252章 女帝師四(46)第200章 女帝師三(62)第263章 女帝師四(57)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282章 女帝師五(7)第256章 女帝師四(50)第246章 女帝師四(40)第87章 女帝師二(16)第205章 女帝師三(67)第155章 女帝師三(17)第335章 女帝師五(60)第337章 女帝師五(62)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24章 女帝師一(24)第208章 女帝師四(2)第151章 女帝師三(13)第285章 女帝師五(10)第228章 女帝師四(22)第290章 女帝師五(15)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28章 女帝師一(28)第62章 女帝師一(62)第285章 女帝師五(10)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153章 女帝師三(15)第260章 女帝師四(54)第23章 女帝師一(23)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219章 女帝師四(13)第117章 女帝師二(46)第284章 女帝師五(9)第229章 女帝師四(23)第85章 女帝師二(14)第302章 女帝師五(27)第107章 女帝師二(36)第37章 女帝師一(37)第36章 女帝師一(36)第151章 女帝師三(13)第298章 女帝師五(23)第109章 女帝師二(38)第116章 女帝師二(45)第241章 女帝師四(35)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165章 女帝師三(27)第170章 女帝師三(32)第159章 女帝師三(21)第198章 女帝師三(60)第3章 女帝師一(3)第222章 女帝師四(16)第231章 女帝師四(25)第110章 女帝師二(39)第230章 女帝師四(24)第34章 女帝師一(34)第229章 女帝師四(23)第147章 女帝師三(9)第49章 女帝師一(49)第152章 女帝師三(14)第184章 女帝師三(46)第348章 女帝師五(73)第281章 女帝師五(6)第243章 女帝師四(37)第303章 女帝師五(28)第219章 女帝師四(13)第313章 女帝師五(38)第70章 女帝師一(70)第72章 女帝師二(1)第227章 女帝師四(21)第152章 女帝師三(14)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102章 女帝師二(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