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上海問題

上海因爲是一個國際都市,具有特殊的地位,於是,淞滬護軍使也就成爲各派的一個爭奪的目標;尤其是直皖兩系對這一職位盯得更緊。

上海在地理位置上應屬江蘇,但淞滬護軍使在官制上不屬於江蘇督軍管轄。當年袁世凱醞釀稱帝時爲了牽制馮國璋,派遣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兵上海,兼任淞滬護軍使,時任江蘇督軍的馮國璋,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後來浙江督軍出缺,楊善德率兵進駐杭州,當上了浙江督軍,馮國璋乘機把淞滬軍區納入江蘇督軍管轄。但是對於馮的這一舉動,北京政.府並不承認,段祺瑞派出了皖系另一員大將,第十師師長盧永祥繼任淞滬護軍使,這便使得馮國璋把上海納入江蘇督軍轄內的企圖再次落空,

馮國璋和段祺瑞早期的糾葛,淞滬護軍使爭奪是一個重要癥結。

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三日,浙江督軍楊善德因病去世, 十四日,北京政.府調升盧永祥署理浙江督軍。

這時,江蘇督軍李純便乘機提出收回上海歸江蘇管轄的要求,直系的長江三督聯合保舉第六師師長齊燮元繼任淞滬護軍使。

皖系怎會把自己手中如此重要的地盤放棄?盧永祥急電北京政.府,密保第四師(楊善德的部隊)第八旅旅長何豐林繼任淞滬護軍使。

盧以浙江督軍身份仍兼原有的第十師師長,同時把楊善德留下的第四師予以擴充爲一師一混成旅,把第四師第八旅旅長何豐林保升淞滬護軍使,併兼任混成旅旅長,另保舉第四師第七旅旅長陳樂山爲第四師師長。盧的嫡系第十師一旅駐杭州,一旅駐上海。

這一安排讓直系大爲不滿,但是直系沒有理由正面反對,便提出意見,認爲淞滬護軍使地位很高,不能由一個資格很淺的旅長繼任。直系把這個意見向北京反映,要求北京政.府慎重考慮淞滬護軍使的人選問題。

盧永祥當然不會把已經到手的地盤放手,他的態度非常的堅決,向北京政.府表示:如果不接受他的意見他就不幹浙江督軍,寧願回任淞滬護軍使。雖然,這應該是一種姿態,只是向直系和北京政.府示威。

但是,九月十四日盧竟由杭州回到上海,好像真要回任淞滬護軍使,這使得北京政.府大感爲難。

爲了和緩李純、盧永祥之爭,北京政.府乃採取一個折衷辦法,明令發表三案:

一、特任盧永祥爲浙江督軍。

二、裁撤淞滬護軍使。改設淞滬鎮守使。

三、令何豐林爲淞滬鎮守使。

在北京方面看來,這是個一舉兩全之法。即解決了官職問題,也用了皖系的人。

但在皖系看來,上海在江蘇轄境內,護軍使可以不受督軍節制,但是鎮守使則必需受督軍節制。顯然是滿足了直系和李純吞吃淞滬的需求,浙江卻因此而失去了上海這塊風水寶地,這樣的結果是無法接受的。

於是,盧永祥、何豐林聯名發電:“恭讀大總統命令,特授盧永祥爲浙江督軍,淞滬護軍使着即裁撤,改設鎮守使,調任何豐林爲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當此南北爭持之際,國是未定,人心未安,政.府失其重心,大局日趨危險,淞滬地方重要,未便驟事更張,除電呈大總統外,現仍以盧永祥兼任淞滬護軍使名義,由豐林代行,維持現狀。謹此電聞,即請查照爲荷。”

何豐林同時自發一電向中央辭職。

電雲:“大總統國務院參陸部鈞鑒:恭讀大總統令,淞滬護軍使一缺,着即裁撤,改設淞滬鎮守使,調任何豐休爲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奉令之下,惶悚莫名。伏念淞滬地方重要,綰轂東南,自民國四年裁併上海、淞江兩鎮守使,特設護軍使一職,直隸中央,當時設官分職,用意至爲深遠。數年以來,迭經事變,用能本其職權,隨機應付。至去歲盧督調任後,學.潮震盪,工商輟業,人心動搖,閭里虛驚,豐林一秉成規,倖免意外。現方南北相持,大局未定,忽奉明令,改設鎮守使,職權驟縮,地方既難維持,事機尤多貽誤,對內對外,鹹屬非宜。豐林奉職無狀,知難勝任,惟國家官制,必須因地制宜,不能因人而設。惟有退讓賢路,仰懇大總統准予免去淞滬鎮守使一職,以重舊制,而維大局,不勝屏營待命之至。”

何豐林(1873~1938),字茂如,山東平陰人。因早年喪父,隨叔叔何宗蓮生活,在村中私塾讀書,因用功讀書而精通文字。

後跟隨叔父到天津,入北洋陸軍學堂,畢業後初任袁世凱新建陸軍教練官,不久至陸軍第四鎮爲哨官,屬盧永祥標統管轄。

盧對何豐林格外看重,將其視作心腹,盧升任第四師師長時,將其提任爲團長。

一九一二年後,何先後任陸軍第四師第七、第八旅旅長,不久隨浙江督軍楊善德前往浙江。一九一三年晉升爲浙江寧臺鎮守使,袁世凱稱帝后,封三等男爵。

緊隨以上兩通電報,第四師、第十師(都屬浙方)全體軍官發電北京,籲請收回裁撤淞滬護軍使的成命,任命何豐林爲護軍使。

這時北京方面正爲了直皖決裂,戰端將啓,無心顧及東南,未立即答覆。

何豐林認爲是李純從中作梗,發電李純有:“解鈴繫鈴,全在吾師”句,又聯合吳淞警備司令榮道一致電李純有:“同人等羣相詰責,無詞應對,私心惴測,亦難索解,非中央欺吾師,即吾師欺學生”云云。

原來何豐林和榮道一都是李純的學生。李純覆電表示心跡雲:“中央命令如果由兄指使,兄無顏見弟,無顏見人”。

北京的人事安排本就是因爲李純等直系有異議而做出的,他的電報非但不能說服浙江方面,反而加劇直皖由此而引發的矛盾。

於是,雙方劍拔弩張,分兵佈防。

看到江浙的戰火即將燃起,江蘇士紳首先聯合各團體呼籲和平。李純平素示人的是主張和平的形象,便帶頭做出緩和的姿態,浙江方面亦不願做得太過火,一場紛爭總算雙方能懸崖勒馬。

引起爭議的鬆滬護軍使一職擱置了一段時間後,最後還是達成了盧永祥的心願,何豐林於一九二0年七月正式就任鬆滬護軍使兼陸軍第六混成旅旅長。當然,這爲後話。

直皖之爭越演越烈,龔心湛的代內閣總理代不下去了,這時呼聲最高的是陸軍總長靳雲鵬。

他是段祺瑞的四大金剛之一,是張作霖的兒女親家,是曹錕的換帖兄弟。在徐世昌和段祺瑞對內閣總理人選意見不能一致的時候,靳算是一個各方都勉強可以接受的人選。

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九日,曹錕發出通電,呼籲靳雲鵬出面組閣,又於二十二日與張作霖聯合發出通電爲靳捧場。

靳雲鵬也有政敵,是段的四大金剛之一徐樹錚。小徐雖反對靳,也很有能量,可是大環境對靳太有利了,因此小徐的反對掀不起大浪。

九月二十日,北京政.府公佈命令准許龔心湛辭職,派陸軍總長靳雲鵬兼代國務總理。

靳就任代理國務總理後,第一道人事命令是聘張志潭協助處理內閣事務。

張志潭是徐樹錚的死對頭,這一來很明顯靳和小徐是針鋒相對了。

張志譚(1884-1936)字遠伯,河北省豐潤人。前清舉人,晚清時曾任陸軍部候郎中。

一九一四年——一九二一年,先後任綏遠道尹、內務部次長、陸軍次長、內務總長、交通總長等職。後退出政壇,到天津英租界隱居。

張志譚一生酷愛書法,卸任後每日練字不輟。他與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關係甚密,華經常來張處與其共同切磋書法技藝。張志譚的字卻也寫得十分漂亮,天津著名飯店“登瀛樓”三字即爲張志譚所題。他去世後,其弟張志徴爲其出《蠡園遺墨四種》,由華世奎題簽。

靳代閣後,吳佩孚也來了一份賀電,雖然吳只是一個小小的師長,卻給靳帶來了極大的歡欣。

錢能訓內閣是民國八年六月十三日辭職的,此後一直是代理,正式的國務總理由於徐世昌、段祺瑞意見不統一而難於產生。

現在靳雲鵬既然得到各方的同意,又是老徐(徐世昌)所痛恨的小徐(徐樹錚)的敵人,徐世昌當然樂見。於是便正式諮請安福國會,提名靳爲國務總理,請國會予以通過。

這時小徐正在庫倫,而段祺瑞既然支持靳雲鵬組閣,安福系當然不便反對,不過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提出了內閣“三長一秘”的人選。

三長是財政總長李思浩,司法總長姚震,交通總長朱深,國務院秘書長曾毓雋,這四人都是安福系的中堅人物。

靳雲鵬當時表示不反對,於是,十月三十一日衆議院通過了靳內閣,十一月四日參議院也予通過。

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8章 約定第7章 奇遇第7章 奇遇第62章 垂釣洹上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16章 柳暗花明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20章 心機第8章 約定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66章 機會第166章 實情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50章 過街老鼠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98章 張瘋子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8章 約定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09章 怪八股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章 當官真好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410章 會考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106章 小德張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7章 管見十條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84章 海軍起義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289章 內鬥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486章 學寫詩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58章 離開老巢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
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8章 約定第7章 奇遇第7章 奇遇第62章 垂釣洹上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16章 柳暗花明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20章 心機第8章 約定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66章 機會第166章 實情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50章 過街老鼠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98章 張瘋子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8章 約定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09章 怪八股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章 當官真好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410章 會考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106章 小德張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7章 管見十條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84章 海軍起義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289章 內鬥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486章 學寫詩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58章 離開老巢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