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

第一百九十六章哀兵

有時候,越不想發生什麼,就越會發生什麼。

此刻成國公朱勇臉色鐵青之極。

原因很簡單。

成國公朱勇在貓兒莊之戰後,追擊瓦刺。在探明瓦刺的牧羣在集寧海子的時候,就帶大軍突擊此處。但是隻獲得數萬匹馬。

當時成國公朱勇就覺得不對了。

很多人都以爲,遊牧民族是不需要後勤的,卻是大錯特錯了。

即便是遊牧民族徵南,也是需要後勤的。

一般情況下,都會趕着牛羊在大軍一百里,到二百里外。成國公跟隨太宗皇帝北伐過,經驗很豐富。

他一看,這所謂的牧羣,就知道不對。

牧民太少了。

隨即四邊煙塵升起,大隊瓦刺騎兵出現了。

成國公自然是凜然不懼。

帶着騎兵與也先本部人馬鏖戰。一時間雙方焦灼,就好像是貓兒莊之戰的翻版一般,雙方殺傷相抵,就要看承受能力了。

那一方先承受不住傷亡,那一方先崩潰,剩下的一方,就是一場單獨的追殺。

但是鏖戰正烈的時候,另一支瓦刺的軍加入戰場之中,頓時壓制住了成國公所部。

不過,大明騎兵比瓦刺騎兵堅韌多了,面對幾乎是自己兩倍的騎兵,大明騎兵依舊鏖戰了整整一日,直到日暮時分,雙方收兵。

成國公就帶着人馬在集寧海子湖邊安營紮寨。

只是清點各部人數,卻是傷亡慘重之極。比貓兒莊之戰傷亡還多。

更重要的是,他被困在這裡了。

集寧海子這個湖雖然不大,但是也不小,這個湖泊也是季節性的,此刻正是夏季,正是集寧海子一片汪洋的時候。

集寧海子在北,瓦刺大軍在南。大明出塞的十五萬騎兵,留守貓兒莊的兵馬,還有傷員,已經戰死的士卒。

而今還有十一萬多騎兵。

但是糧食每人僅僅帶了十日的。

這個問題也不可能瞞得過對面。

因爲成國公大軍奔襲,並沒有帶什麼輜重。所以他們的糧食,只能隨身攜帶了。只需翻翻戰死明軍將士的屍體,就知道大軍糧食儲備如何。

也先根本不用與明軍拼命,只是守上十幾日,讓大明士卒將馬肉都吃完,他們就成爲軟腳蝦了。

豈不讓任人宰割。

成國公將諸將召集過來。

所有人都默默的看着篝火,一時間沒有人說話。遠遠的呻吟之聲傳了過來,卻是傷員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之下,只能發出最後的呻吟。

這呻吟之中,在黑夜之中傳得很遠。

成國公說道:“我反思了一下,也先小兒,一步步敗下來,就是爲了今日,今天出現的應該是阿刺知院。”

在成國公看來,也先爲了將他們誘到這個地方,就投入了數萬條人命了。

畢竟貓兒莊之戰,是真正的敗仗,光明軍斬首就有幾萬,更不要說那些沒有斬下頭顱的。

也正是這一戰給了成國公錯誤的消息,才讓成國公自信滿滿的再次北上,覺得即便是瓦刺有些埋伏,也完全沒有問題。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聲勢浩大的南征,分什麼數路人馬,都是虛招,真正就是將大明這個重兵集團給殲滅掉。

成國公既悔且恨,但是他更知道,這個時候並不是悔恨的時候,他必須將這些騎兵給帶回去,否則大明邊境將陷入全面的被動之中。

成國公說道:“現在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不可能有軍隊來救我們,即便有人來救,我們也等不到你一天,唯一的辦法,就是明天一股做氣,衝破瓦刺本陣,回到貓兒莊,貓兒莊雖然地勢狹小,但是有糧食。”

“大軍能固守半月,貓兒莊距離邊牆不過幾十里,倒是等大隊步卒接應,我們就不懼瓦刺騎兵了。”

“到時候我們再想報仇的事情。”

“不過現在要有一個做先鋒。”

成國公說出了最難受的一件事情。

他說的容易,如果瓦刺騎兵本陣是那麼容易突破的,今日就不會打了整整一天,都沒有撼動瓦刺本部。

明日之戰,必定慘烈無比。

作爲衝陣的先鋒,更是近乎九死一生的下場。

別人能不能回去,還是未知之數,但是做先鋒,卻是決計回不去的。

“我來。”兩個人同時說出來。

卻是宋瑛與吳克忠。

宋瑛看着吳克忠說道:“吳將軍所部,多爲輕騎,這事情還是我們重器來做吧。”宋瑛說道:“我老了,幾十年什麼事情都經歷過了,但是這些人都是大明軍中的種子,不可全部折損在這裡。”

“明日,我以鐵索連馬,直衝敵陣,即便是全軍死絕了,也爲軍中衝出一個缺口。請諸位的放心。”

宋瑛資格很老,當初宣宗駕崩,太皇太后秉政就那宋瑛控制京營,平衡局面。

而且宋瑛不是靖難集團的,他祖上乃是開國功臣。在軍中也很低調。他的年紀並不比成國公年輕。

只是他與皇室關係親近,家中有人尚仁宗皇帝公主。但是他卻沒有作戰經驗,一生大半時間,都是憑藉親貴混日子。

但是,他對大明忠誠,卻是毫無問題的。

成國公起身向宋瑛行了一禮,說道:“謝過宋老將軍了。”

吳克忠說道:“那麼我斷後。想來我三千營,輕騎最適合斷後的,只是我有一件事情,請求國公。”

成國公也需要一個斷後的,不要看吳克忠說的輕鬆,成國公豈能不知道,這樣的情況之下,瓦刺能輕易放他們走,纔是奇怪的,開路前鋒固然是九死一生,但是斷後人馬,又何曾安全了。有人願意承擔,他自然願意答應他的條件。說道:“講。”

吳克忠說道:“我弟弟克勤,也在軍中,我希望國公能帶他走。”

“大哥。”吳克勤就在吳克忠身後,他立即說道:“我不走。”

吳克忠厲聲說道:“這裡有你說話的分嗎?閉嘴。”

吳克勤也知道,按照軍法,這種級別的會議,他哥哥有說話的資格,但是他卻是沒有的。

吳克忠繼續對成國公說道:“我知道,有些強人所難,但是我家三弟,遠在甘肅,沒有在京師混過,不足以支撐門面,我那兒子,才二十出頭,不知道天高地厚,我總要給吳家留下一個人,支撐門戶。”

成國公朱勇聽了,心中惻然。

他很明白自己的結局,吳克忠戰死,皇帝是不會爲難吳家的,吳瑾這孩子,他也是聽過名聲的,是一個拼命三郎,故而有些魯莽了,但是誰年輕的時候,不是這樣。

就是張輔年輕的時候,在戰場上拼命的時候,也未必是多英明睿智。

只是成國公府,卻是完了。

不管他能不能活的回去,陛下給他這麼多兵馬,還有這麼高的禮遇,他卻打成了這個樣子,折損這麼多人馬?

不用言官彈劾,他自己都有一些慚愧無地之感。

將來的成國公府,日子絕對不好過,吳克忠還指望他弟弟支撐門戶,但是朱勇只指望誰啊?

恐怕英國公張輔也要被他牽連了。

成國公朱勇想到這裡,語氣有些悵然,說道:“好,這個條件我答應了,諸位也是一樣,父子在軍的,兒子可以調入軍中,兄弟在軍者,弟弟也可以調入中軍之中。”

“明日一早,宋老將軍爲先鋒,吳將軍爲斷後,奮力向南,我們回家。”

衆將齊聲起身,說道:“遵命。”

一股哀兵之氣,在軍中傳播開來,每一個得到命令的士卒,都精心準備,卻奪取最後的生機。

只是哀兵能不能勝?卻要看明日之戰了。

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章 蹇公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章 蹇公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章 出京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十五章 禮樂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十五章 香港
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章 蹇公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章 蹇公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章 出京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十五章 禮樂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十五章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