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如何應對

(感謝響馬王、老陳xx、宇宙神龍戰士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m投出了寶貴的評價票,謝謝了。)

徐望華已經清楚,鄭勳睿短時間之內沒有打擊和剿滅流寇的計劃,全身心致力於鄭家軍的建設以及火器的研製,不過隨着流寇佔領了洛陽府城,進而勢力侵襲到整個的河南府,漕運計劃遭遇到難題,從洛陽至開赴、宿州一線的漕運,遭受到了阻礙,漕糧最多就能夠運送到開封府,而且因爲張獻忠佔據了懷慶府和衛輝府等地,導致運送到陝西的漕糧線路被卡斷,接下來只能夠繞道山西了,這大大的增加了成本,也讓糧食的運輸更加的不安全。

到了這個時候,徐望華總算是完全明白了,爲什麼鄭勳睿如此擔憂流寇在河南的壯大,爲什麼鄭勳睿說流寇的壯大,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陝西的互市是鄭家軍糧草來源的一個方面,隨着淮北商貿賦稅的徵收,可以說互市已經不是鄭家軍軍餉來源的主要手段之一了,但穩定住蒙古草原部落,對於穩定陝西的局勢,還是有着重大意義的,已經到了三月初,正是青黃不覺的季節,必須往陝西運送糧食,讓互市能夠順利進行了。

不僅僅是徐望華,鄭錦宏、史可法和馬士英等人,都在頭疼漕糧的運輸問題了。

矛盾自然擺到了鄭勳睿的面前。

衆人不知道,鄭勳睿想的更加的深遠,他考慮的不僅僅是漕糧運輸的問題。

其實徐望華等人也明白了,鄭勳睿儘管是漕運總督,但是在漕運的事情上面,沒有耗費太多的心思。其想到的還是大明的整個局勢,漕運總督府的相關事宜,基本都是徐望華和文坤等人代爲處理的,鄭勳睿只是在出任漕運總督的初期,乾淨利落的剿滅了漕幫,成立了洪門。接下來的具體事宜,都是下面的人去操辦的,也就是說,鄭勳睿考慮的是大事情,不會操心怎麼做好具體的事情。

在稟報漕運存在的問題,以及陝西可能面臨的困境的時候,徐望華也是很謹慎的,他經過了長時間的思索,實在想不到解決的辦法。才寫出了文書的。

東林書屋,大量的地圖鋪在桌上和地上,上面密密麻麻的畫出了很多的符號,鄭勳睿正在研究這些地圖,這是最近一段時間鄭勳睿重點做的事情。

徐望華、鄭錦宏、史可法、馬士英和文坤等人進入到東林書屋的時候,鄭勳睿沒有擡頭,而是緊皺着眉頭,看着地圖。

衆人沒有打擾。靜靜的站在一邊。

過了好一會,鄭勳睿用手輕輕的敲着地圖上面的某處地方。連連點頭,好像是明白了什麼,而且嘴裡喃喃自語。

“李巖等人果然是厲害,不知不覺的發展壯大,讓朝廷無法注意,等到木已成舟。朝廷再想着重視,恐怕來不及了。”

說完只寫,鄭勳睿擡頭看了看衆人。

“你們來了,是不是想着說漕運存在的困難,還有如何將漕糧運送到陝西西安府去啊。”

徐望華等人點頭。沒有開口說話,文書上面已經將所有存在的問題說的很清楚。

“這段時間,你們一直都在擔心漕運的事宜,河南大部分的地方都被流寇佔據,除開開封府和歸德府,你們可否想過,流寇佔據了河南府以及洛陽府城,按說能夠順利拿下開封府城了,可他們卻沒有進攻開封府城的打算。”

衆人擔心的也就是洛陽府城被流寇佔領,畢竟漕運牽涉到洛陽府城,至於說流寇爲什麼沒有進攻開封府城,衆人倒是沒有特別的關注。

鄭勳睿好像是自問自答,接着開口了。

“我也感覺到奇怪,爲什麼在佔據全面優勢的情況之下,流寇沒有選擇拿下開封府城,這有些不符合常理,自打去年以來,流寇已經完全改變了進攻的策略,以佔領更多的地方爲主,基本拋棄了以前流動作戰的戰術,這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應該說李自成麾下有了聰明的謀士,這些天我認真思考過了,感覺到流寇放棄了開封府和歸德府,應該是他們故意爲之。”

“開封府城是河南的省府,要是這裡被流寇直接拿下,必定會引發朝廷的巨大震動,前兩天聽說朝廷派遣了御史,趕赴河南調查,看來河南省的真實情況,朝廷目前都不是特別清楚,流寇已經囂張到如此的地步,朝廷沒有全身心的想着去剿滅,想好對付流寇的辦法,卻派遣御史去調查,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鄭勳睿說到這裡的時候,史可法開口了。

“大人,屬下前些日子也聽到一些傳聞,據說朝廷將南陽兵敗的責任,全部都怪罪到前任五省總督盧象升大人的身上,可河南的實際情況已經嚴重惡化,有些大人不願意這等的消息泄漏出去,以免被皇上追究責任。。。”

史可法說完之後,鄭勳睿冷笑着開口了。

“朝中有些大人,一門心思想到的就是自身的利益,至於說河南的流寇,那不是他們需要關心的問題,只要流寇不進攻開封府,只要開封府城安然無恙,他們就能夠鬆一口氣,他們就敢於隱瞞有關河南的任何不利的消息,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就能夠安然無恙,至於說日後會出現什麼樣的麻煩,他們倒是不用擔心了,反正時間過去了那麼久,朝廷派遣了新任的五省總督,一切的事宜,一切不利的結果,都有新任的五省總督負責。”

說完這些,鄭勳睿站起身來。

“你們擔心漕運糧食如何運送到陝西去的問題,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繞道山東、北直隸和山西的路徑是行不通的,沿途的損耗太大,無法承受,目前的情況之下,唯一能夠保證的運送路線,還是依託漕運,從河南洛陽府入潼關,進入到陝西延安。”

“河南府的全境,幾乎被李自成所佔據,而且目前的情況來看,李自成已經將洛陽作爲其大本營所在地,熊文燦大人已經移師到湖廣的武昌府,短時間之內沒有進攻和圍剿流寇的打算和計劃,想起來洛陽方面的漕運,似乎無法保證了。”

“河南巡撫吳甡大人已經給我寫來了信函,信函之中也提到了漕運的問題,不過我認爲吳甡大人不過是藉着漕運的話題,訴說河南存在的危局,他想着鄭家軍出兵剿滅河南的流寇。”

“諸位都知道,短時間之內,我沒有想過剿滅流寇的事宜,鄭家軍需要不斷壯大自身的實力,而且淮北、陝西和復州等地,需要徹底穩定,如此才能夠真正保證鄭家軍的所有供給,鄭家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七萬人,但絕大部分的兵力分佈在復州和蓬萊一帶,駐紮在淮安的鄭家軍只有兩萬人,加上駐紮在西安府城的鄭家軍五千人,總攻才兩萬五千人,是不可能直接應對二十萬流寇的。”

“但此一時彼一時,目前的局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可以說流寇的崛起,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陝西的局勢。”

“這兩日我認真思考過了,若是放縱流寇的囂張,下一步吃虧的肯定就是陝西了,流寇一旦在河南完全立足,那麼他們下一步的目標,北面是山西,南面是湖廣和四川等地,如此陝西就可能被完全的隔絕,等到流寇有了足夠的力量,他們肯定會全力的進攻陝西,陝西畢竟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的家鄉。”

“如此情況之下,鄭家軍必須要有所動作了。”

“當然鄭家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證漕運的暢通,並非是徹底剿滅流寇,這不是鄭家軍的任務,這一次鄭家軍作戰的目標,就是拿下洛陽府城,保證河南府在朝廷的控制之下,至於說其他地方的流寇,那是五省總督熊大人需要操心的事情。”

所有人都看着鄭勳睿在地圖上面做出的標註,不少人已經明白其中意思了。

半個時辰之後,屋裡僅僅剩下徐望華、鄭錦宏和文坤三人。

鄭勳睿看了看徐望華,慢慢的開口了。

“徐先生,我做出的這些部署,你有什麼看法。”

“屬下認爲大人的部署非常的英明,大人拿下了洛陽府城,必定動搖流寇的根本,同時讓李自成和張獻忠短時間之內難以形成聯合的態勢,流寇所有的部署,應該都是圍繞洛陽府城的位置進行的,一旦鄭家軍拿下洛陽府城,給與流寇沉重的打擊,則流寇只能夠朝着山西或者是湖廣和四川的方向發展,缺乏了固定的根據地,流寇的下一步發展必將遭遇重創。”

鄭勳睿微微點頭。

“徐先生說的不錯,我所能夠做的也就是如此了,不能夠讓流寇真正的壯大起來,要是真的到了那一步,結局就難以預料了,李巖、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加入到流寇之中,讓流寇出現根本性的變化,這流寇出現的巨大變化,最終的責任在於朝廷,若不是朝廷逼得百姓沒有了活路,流寇豈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壯大起來。”

“大人的意思,屬下明白,大人的計劃,屬下深感佩服。”

鄭勳睿笑着走到了徐望華的面前。

“徐先生,我早就說過了,對於我提出來的任何提議,都要想到是不是有不妥當的地方,能夠提出意見是最好的,可不要想着吹捧。”

第395章 警覺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657章 寇白門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183章 徐望華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221章 平衡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684章 誤判?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159章 整合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580章 講武堂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422章 前奏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251章 防患於未然第785章 閃電戰(15)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331章 黃道周其人第128章 沒商量第128章 沒商量第415章 上下同心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304章 結盟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193章 車廂峽第42章 天堂蘇杭第473章 導火索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第432章 引誘第555章 覈查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20章 心思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297章 決定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503章 監軍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51章 壯士(2)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210章 文震孟的驚詫第506章 要做好準備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345章 蓬萊閣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666章 蒙八旗和漢八旗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9章 教諭先生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516章 慘敗(5)第137章 突然襲擊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401章 自不量力
第395章 警覺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657章 寇白門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183章 徐望華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221章 平衡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684章 誤判?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159章 整合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580章 講武堂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422章 前奏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251章 防患於未然第785章 閃電戰(15)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331章 黃道周其人第128章 沒商量第128章 沒商量第415章 上下同心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304章 結盟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193章 車廂峽第42章 天堂蘇杭第473章 導火索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第432章 引誘第555章 覈查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20章 心思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297章 決定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503章 監軍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51章 壯士(2)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210章 文震孟的驚詫第506章 要做好準備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345章 蓬萊閣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666章 蒙八旗和漢八旗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9章 教諭先生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516章 慘敗(5)第137章 突然襲擊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401章 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