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進退兩難

阿巴泰駐守寧遠時間不短了,可是他一直都處於提心吊膽的過程之中,特別是一年前八旗軍被迫撤離已經佔據的山海關之後,阿巴泰的憂慮就是與日俱增。

阿巴泰與鄭家軍交手幾次,且被鄭家軍曾經生擒,鄭家軍的驍勇在他心目之中有着深刻的印象,平心而論,鄭家軍應該是八旗軍最大最爲強悍的對手,兩軍交戰最終怕是鄭家軍獲取勝利,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駐守在寧遠的阿巴泰,時時刻刻都會關注鄭家軍的動靜。

平靜的日子過去一年多時間了,阿巴泰慢慢放心了一些,加之皇太極好幾次寫來了信函,要求阿巴泰好好經營遼東,將遼東作爲抵禦鄭家軍和大明朝廷的前沿陣地,故而阿巴泰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如何管控整個遼東。

說起民生上面的管理,阿巴泰可不是什麼高手,不要說阿巴泰,就算是絕大部分的滿人權貴,這方面也不是很在行,畢竟滿人以勇武爲榮,對於讀書人不是特別的重視,只是這些年皇太極創建大清國之後,讀書人才慢慢受到重視。

遼東的民生沒有絲毫的創意,阿巴泰只能夠要求一些當初被生擒的大明官吏,來管轄民生的事宜,這些漢人不值得信任,也不會傾盡全力做事情。

遼東的漢人不少,特別是在寧遠,當初八旗軍佔領寧遠很是突然,絕大部分的漢人都來不及撤離,這些漢人於是成爲了阿巴泰和八旗軍盤剝的對象,反正阿巴泰看不起漢人,打心眼裡厭惡漢人。

山海關方向傳來消息,大明的皇上,也就是鄭勳睿,將要開始御駕親征,而鄭家軍首要進攻的地方,就是關寧錦防線。

這個消息讓阿巴泰成爲了驚弓之鳥。

遼東的情報幾乎處於空白的狀態,特別是鄭家軍佔領山海關之後。阿巴泰幾乎得不到關內的什麼情報,派遣漢人進入關內刺探情報,阿巴泰是不放心的,滿人根本無法派遣出去。人家看看你頭上的辮子,就知道身份了,所以駐紮在寧遠的阿巴泰,和聾子差不多。

得知大明皇帝即將御駕親征,出征關寧錦防線的消息。純屬偶然,幾個來往於錦州寧遠之間做生意的商賈,私下裡議論的時候,被八旗軍軍士發現,抓起來審訊之後,這些商賈交待了議論的是什麼事情。

阿巴泰急忙派遣人員到山海關一帶去偵查消息,這一次倒是讓他沒有預料到,前去偵查情報的八旗軍軍士,很順利就獲得了消息,大明的瑞元皇帝的確要親自率領鄭家軍。展開對前屯、寧遠和錦州等地的進攻,徹底收復關寧錦防線。

得知準確的消息之後,阿巴泰迅速給皇太極寫去了文書。

焦急等待皇太極聖旨的時候,阿巴泰陸續接到了一些情報,有情報表示,前屯、高臺堡、塔山等地的駐軍,都發現了明軍的蹤跡,他們估計就是鄭家軍,同時前屯方面傳來消息,駐紮在山海關的鄭家軍動靜很大。看樣子已經做好了征戰廝殺的準備了。

阿巴泰沒有關注各地出現明軍的消息,而是將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山海關,大明皇上御駕親征,說明鄭家軍這一次是真的想要收復關寧錦防線了。至於說鄭家軍收復寧遠和錦州等地之後,下一步準備做什麼,應該是不難想象的。

按照阿巴泰以前的安排,若是鄭家軍開始大規模對寧遠等地發動進攻,在難以抵禦的情況之下,他則要率領大軍迅速的撤離。畢竟八旗軍在這些地方的根基還不是特別的穩固,而且關寧錦防線從前屯到錦州,幾乎沒有什麼險要的地勢,絕大部分地方都是一馬平川,在這樣的地方作戰,對於火器精良的鄭家軍極其有利,對於八旗軍來說是很不利的。

可是現在阿巴泰絕不敢撤兵,哪怕是與鄭家軍死拼損失慘重也不敢撤兵,因爲瀋陽此刻的防禦極其的空虛,可以說是這麼多年以來最爲空虛的時候。

十萬八旗軍已經進入到草原去作戰,目的是統一整個的草原,消除大清國西面存在的威脅,十五萬的八旗軍駐紮在遼東,還有五萬的八旗軍駐紮在遼南,而駐紮在瀋陽等地的八旗軍,總數不足四萬人,這個時候阿巴泰要是率領大軍撤離寧遠和錦州等地,則在後面追擊的鄭家軍,就可以快速朝着瀋陽進攻了。

要是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阿巴泰死都不能夠挽回自身的罪過。

阿巴泰必須要堅持,至少需要等到進攻草原的八旗軍返回瀋陽,加強了瀋陽的防禦,那個時候他才能夠率領大軍從寧遠和錦州等地撤離。

與阿巴泰一同駐紮在寧遠的,還有懷順王耿仲明。

阿巴泰平日裡不大理睬耿仲明,不過此一時彼一時,耿仲明畢竟以前是大明的將領,多少熟悉一些明軍的作戰方式,所以思考再三之後,他還是找來了耿仲明,商議如何抵禦鄭家軍的事宜。

進入阿巴泰的官府,這裡曾經是薊遼都督府。

耿仲明的臉上沒有多少的表情,大明皇上御駕親征的消息,他也聽說了,而且知道阿巴泰派遣軍士前去核實,不過幾天的時間,他就奉阿巴泰的命令前來商議事情,看樣子鄭家軍這一次是準備真的收復寧遠和錦州等地了。

儘管從未與鄭家軍面對面作戰,可是與耿仲明同時被皇太極敕封爲王的孔有德和尚可喜,兩人都是命喪鄭家軍之手的,這也讓耿仲明知曉了鄭家軍的驍勇和厲害。

進入廂房,阿巴泰正在廂房等候。

耿仲明行禮之後,還沒有來得及坐下,阿巴泰就開口了。

“耿將軍,本帥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大明皇上即將親率鄭家軍,展開對遼東的進攻,前屯、高臺堡和塔山等地的駐軍,已經發現鄭家軍的蹤跡,本帥今日請你來,就是商議如何應對事宜的。”

耿仲明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開口反問了。

“不知道大帥準備如何的應對。”

阿巴泰有些惱怒的看了看耿仲明,他要是有好的應對辦法,也就不需要找到耿仲明商議了,不過如今情況緊急,不是賭氣的時候。

“本帥暫時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知道耿將軍可有好的辦法。”

耿仲明稍微沉吟了一下,他知道自己必須要開口了。

“末將的意見,最好還是摸清楚鄭家軍出兵的規模,以及將如何展開對遼東的進攻事宜,根據鄭家軍的部署,大帥再行做出決定。”

阿巴泰慢慢站起身來,走到了耿仲明的身邊,目光犀利的開口了。

“耿將軍莫不是想趁着這個時候再次投靠大明朝廷吧。”

耿仲明的身體顫抖了一下,臉色發白的開口了。

“末將絕無這個意思,大帥如此說法,讓末將惶恐。”

“本帥不管你如何的惶恐,本帥想聽到的是實話,耿將軍若是一味的應付本帥,那就不要怪本帥不客氣了。”

耿仲明想着發怒,就算是皇太極也沒有在他面前如此的說話,可現如今面對阿巴泰,他不敢發脾氣,人家可真的有本事砍下他的腦袋。

“末將剛剛說的是實話,若是不知道鄭家軍是如何部署的,八旗軍應對必定會有一些困難,不過依照末將的預計,既然是大明皇上御駕親征,那鄭家軍肯定是從山海關發動進攻,採取步步爲營的方式。”

阿巴泰微微點頭,其實他也是這樣想的。

“耿將軍爲何會有這樣的判斷。”

“末將認爲,既然是大明皇上御駕親征,首要是保證安全,採取步步爲營的方式進攻,是最爲穩妥的,就算是進攻不利,也可以從容的撤回山海關,不至於遭受太大的損失,大帥怕是不知道,大明就有這樣的先例,當年英宗皇帝御駕親征,就曾經被生擒。”

阿巴泰的臉上擠出了一絲的笑容,可惜比哭還難看。

“耿將軍的分析不錯,本帥也是這樣看的,既然鄭家軍準備從前屯方向展開進攻,那本帥應該如何應對啊。”

“末將認爲,加固寧遠和錦州兩座城池的防禦,特別是加強寧遠城池的防禦,至於說其他的地方,暫時可以疏忽,只要八旗軍守住了寧遠和錦州兩座城池,且在這兩座城池之間阻擋住了鄭家軍的進攻,那麼鄭家軍就不敢有其他的動作了。”

“若是守不住怎麼辦。”

“末將以爲大帥應該給皇上稟報,若是鄭家軍過於的驍勇,則大帥可以主動放棄寧遠和錦州等地,撤往廣寧,部署好防線,阻止鄭家軍朝着遼河的方向進軍,同時大帥可以建議,八旗軍加強對遼河的防禦,命察哈爾部落、科爾沁部落對北直隸展開進攻,分散鄭家軍的力量,如此雙管齊下,能夠防禦鄭家軍的進攻。”

“耿將軍的建議很好,本帥馬上給皇上稟報,將耿將軍之建議如實寫進去。”

耿仲明離開府邸的時候,臉上的神情迅速變得嚴肅,其實有些話他沒有說,既然大明皇上御駕親征,那就肯定會拿下錦州和寧遠等地,八旗軍最好的準備就是撤離,不要和鄭家軍硬碰硬,免得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不過這些話耿仲明不會說,說了阿巴泰也不會聽。。

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273章 明智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440章 內閣的爭辯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672章 感慨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260章 兵敗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979章 戰遼河(1)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138章 設伏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738章 輕易化解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733章 亂象第331章 黃道周其人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135章 家底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138章 設伏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91章 京城路上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116章 帝心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833章 頗感意外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3章 黑子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322章 黑幕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159章 整合第776章 閃電戰(6)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450章 出征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413章 兩難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403章 桃花運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84章 納采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470章 定奪和離間第243章 暗流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772章 閃電戰(2)第5章 父子長談第853章 絕唱(1)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457章 輕而易舉第473章 導火索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674章 矛盾重重(1)第355章 驕狂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324章 山陰幫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
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273章 明智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440章 內閣的爭辯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672章 感慨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260章 兵敗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979章 戰遼河(1)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138章 設伏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738章 輕易化解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733章 亂象第331章 黃道周其人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135章 家底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138章 設伏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91章 京城路上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116章 帝心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833章 頗感意外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3章 黑子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322章 黑幕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159章 整合第776章 閃電戰(6)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450章 出征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413章 兩難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403章 桃花運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84章 納采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470章 定奪和離間第243章 暗流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772章 閃電戰(2)第5章 父子長談第853章 絕唱(1)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457章 輕而易舉第473章 導火索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674章 矛盾重重(1)第355章 驕狂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324章 山陰幫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