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落後的代價

代善在錦州三天時間就離開了,回到廣寧的時候,代善的精神很不好,議和是不是成功,他不好評判,到了錦州之後,出面和他議和的是大明朝廷的內閣次輔周延儒,這規格也不低了,熟悉大明朝廷官場的代善是沒有什麼話可說的,不過整個的議和過程都很是簡單,沒有太多的爭議,沒有什麼寸土必奪的激情,更是沒有什麼咄咄逼人的態勢,周延儒代表大明朝廷,對於很多的事情沒有表示反對,看上去好像心不在焉。

說到底,此番議和明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八旗軍從廣寧和西平堡等地撤離,讓出遼河以西所有的地方,以此來換取大明朝廷與大清國之間的和平,至於說這和平的時間能夠持續多長,估計是天知道了。

代善前往錦州和談,代表的是大清國和皇太極,本來他提出來這樣的稱呼,是有些惴惴不安的,畢竟大明朝廷從未承認過大清國,若是大明朝廷在這方面糾纏,代善也無法退讓,畢竟這個是皇太極最爲堅持的東西,也算是議和的底線。

殊不知周延儒根本不在乎這一點,儘管周延儒沒有說出來大清國的稱呼,但也沒有明確的表示反對,似乎這件事情無足輕重。

說不清楚是高興還是憤怒,在錦州與周延儒議和的時候,代善總是感覺到不對勁,要知道他也是經歷很多事情的老人了,這是一件關乎到大明朝廷與大清國未來的議和,作爲大明朝廷內閣次輔周延儒,對如此重大的事情都不是很上心,難不成說大明朝廷根本不會承認此次的議和嗎。

強勢與弱勢之間的區別,大概就是如此。弱勢之人在強勢之人面前說話,不會讓對方特別的關注,甚至是不在乎。就算是你準備魚死網破,可人家捏住了你的命脈。實力明顯強於你,不管採取什麼其他的措施,你都不是別人的對手。

這是一種藐視的心態,至少代善做出來如此的判斷。

回到廣寧之後,代善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率領駐紮在廣寧和西平堡等地的八旗軍撤離,回到遼河以東去。至於說皇太極準備如何在遼河以東做好一切的防禦,這就不是代善需要關心的事情了。

譚泰和索尼等人在遼東之戰失敗後,都暫時駐紮在廣寧,兩人對八旗軍撤離廣寧等地是堅決不贊同的,不過他們也提不出好的應對辦法,再說他們遭遇了慘敗,已經沒有多少的發言權,只能夠眼睜睜看着一切事情的發生。

代善也不想率領八旗軍撤離,接受這樣的任務,絕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

不過已經與大明朝廷議和。代善也專門給皇太極寫去了奏摺,現在就等着皇太極的聖旨了,一旦皇太極的聖旨到了。代善就必須按照與大明朝廷議和的決定,完全撤離遼河以西。

滿人歷來以征戰廝殺爲榮,從沒有誰願意率領八旗軍主動撤離已經佔據的地方,八旗軍佔領廣寧等地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在這些地方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以說廣寧已經成爲大清國在遼東的主要堡壘,一旦失去廣寧等地,意味着大清國在遼東將無立錐之地。

這個責任是重大的,一旦八旗軍撤離廣寧等地。恐怕在滿人權貴之中引發巨大的波瀾。

代善必須要承擔這個責任,而且是義不容辭。他不能夠將矛盾引導皇太極的身上去。

這恐怕是代善最爲沮喪的地方了。

代善內心的憤怒,不會告知皇太極。畢竟那是他自身的判斷,你說人家大明朝廷藐視大清國,那是需要證據的,拿不出來證據、僅僅憑着猜測做出來的判斷,一旦稟報給皇太極,那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了。

代善前往遼東的時候,一再吩咐家人,若是瀋陽出現了什麼事情,一定要及時稟報,就算是在錦州議和的時候,他也一直都想着這件事情,不過這些天過去了,沒有絲毫的動靜,代善在廣寧等待皇太極聖旨的時候,突然明白了,此時此刻瀋陽不會有任何的動靜,皇太極心思極其深沉,在議和大事尚無定論的時候,絕不會大肆追究滿人權貴的責任,不過等到他代善回到瀋陽的時候,恐怕皇太極就要出手了。

聖旨很快抵達,皇太極在聖旨中間對代善提出了表揚,認爲代善此番的議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時聖旨明確代善全權負責,將駐紮在廣寧和西平堡的八旗軍帶到遼河以東,而負責在遼河以東做好防禦事宜的,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接到了皇太極的聖旨,代善馬上下達了撤離遼河以西的命令。

錦州,總兵府,廂房。

鄭勳睿已經做好了準備,要返回京城去了,此番遼東之戰,以及後來的議和,耗費一個多月的時間,接近兩個月,接下來遼東就是遼東和遼南封鎖商貿事宜,這件事情鄭勳睿不需要守在錦州,隨着鄭勳睿返回京城,鄭家軍大部隊也將陸續返回,計劃留在西平堡、廣寧、錦州、寧遠等地的鄭家軍將士,總人數爲三萬人。

至於說下一步進攻瀋陽的時間,需要根據情報來做出決定。

議和的事宜,周延儒詳細給皇上稟報了,皇上對此事不是特別的關心,周延儒自身也不是特別關心,可謂是漫不經心,他很清楚,大明朝廷根本不在乎此番的議和,不管議和達成了什麼協議,大明朝廷都是不會遵守的,此番議和的唯一好處,就是鄭家軍沒有經過廝殺,就直接收復了廣寧和西平堡等地,完全佔據了遼河以西的地方。

周延儒看了看身邊的鄭錦宏和楊廷樞等人,還是咬牙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兵不血刃收復廣寧和西平堡等城池,徹底掌控遼河以西的所有地方,表面看是好事情,其實這是皇太極和代善的緩兵之計,此次議和能夠讓八旗軍從容撤離這些地方,若是鄭家軍進攻廣寧等地,一樣是能夠收復所有地方的。。。”

周延儒說完之後,鄭勳睿微微點頭。

“周愛卿說的不錯,皇太極議和之目的,就是想着爭取時間,就算是沒有此番的議和,鄭家軍也能夠完全收復遼河以西所有地方,八旗軍在這些地方已經沒有抵禦的能力,皇太極更不會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這些地方。”

“鄭家軍進攻這些地方,可能會給八旗軍造成一定的殺傷,但可能性不是很大,遼東之戰,八旗軍已經成爲驚弓之鳥,一旦鄭家軍決定進攻,那麼八旗軍肯定會以最快的速度撤離,就算是鄭家軍佔據遼河以西所有地方,也不大可能再次對八旗軍造成重大的傷亡。”

“遼東之戰,留給皇太極的教訓是慘痛的,皇太極此人,不可能在一個地方摔倒兩次,今後鄭家軍渡過遼河作戰,將要面對的全部都是硬戰。”

“朕早就說過,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你們都是內閣大臣,日後處理政務的時候,牢記這一點,不要因爲眼前的小事情,而耽誤大事情,先皇在位的時候,這方面處理就不是很好,不管是在處理流寇事宜,還是在面對滿八旗的時候,裹足不前,導致災禍愈演愈烈。”

說到這裡的時候,鄭勳睿突然提高了聲音。

“內閣必須牢記一點,國富民強纔是根本,你若是沒有實力,說什麼話別人都是不會理睬的,你若是有了強勁的實力,別人不敢對你說任何不敬的話語,我大明朝廷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平定後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海外貿易以及商貿等事宜,也需要內閣格外的重視。”

“我大明朝廷之前對於商賈的輕視,以及那些所謂的朝廷與民爭利的彈劾,今後朕不想看見了,東林黨人之出發點,朕不評判其對錯,可他們後來的做法,讓朕不齒,在南方勾結商賈,一旦朝廷準備徵收商貿賦稅,他們就開口說什麼與民爭利,爲商賈爭取利益,可他們卻睜着眼睛給已經不堪重負的農民增加賦稅,導致流寇橫行。”

“治大國如烹小鮮,內閣做出任何的決定,都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任何的決策,最好是符合朝廷之利益,又能夠兼顧百姓之利益,除非是特殊情況,否則朝廷不要輕易去侵害百姓之利益。”

。。。

鄭勳睿這一次說了很多,其實內閣在他的影響之下,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改變,內閣的權力相對集中了,皇權更加的穩固,政令推行不會收到申毛毛阻礙,撤銷言官、強化都察院的職權,更是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鄭勳睿很明白,再好的制度都是需要人去執行的,故而在官吏的培養方面,是需要耗費極大氣力的,他在世的時候,能夠保證制度的落實,可一旦他閉上眼睛,將會發生什麼事情,誰知道,歷史上那些鼎盛的王朝,譬如說大漢和大唐,不也在很短時間之內就衰落了。

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培養一大批嚴格執行制度的官吏,這將是永遠存在的任務。(。)

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557章 勞逸結合第28章 初步規劃第13章 當嫁第17章 縣試第775章 閃電戰(5)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484章 風雨春秋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575章 警告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360章 慘勝第115章 當值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53章 搬遷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794章 浙江總兵黃得功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515章 慘敗(4)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467章 乾脆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649章 驚豔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277章 秦良玉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241章 噩耗第115章 當值第503章 監軍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884章 命該如此第58章 府學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657章 寇白門第21章 從容淡定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140章 宿命第90章 一錘定音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144章 拜服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483章 誓言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778章 閃電戰(8)第926章 權鬥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773章 閃電戰(3)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131章 第一件事第909章 圍三缺一第182章 大度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135章 家底
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557章 勞逸結合第28章 初步規劃第13章 當嫁第17章 縣試第775章 閃電戰(5)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484章 風雨春秋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575章 警告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360章 慘勝第115章 當值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53章 搬遷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794章 浙江總兵黃得功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515章 慘敗(4)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467章 乾脆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649章 驚豔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277章 秦良玉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241章 噩耗第115章 當值第503章 監軍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884章 命該如此第58章 府學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657章 寇白門第21章 從容淡定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140章 宿命第90章 一錘定音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144章 拜服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483章 誓言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778章 閃電戰(8)第926章 權鬥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773章 閃電戰(3)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131章 第一件事第909章 圍三缺一第182章 大度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135章 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