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艱難履跡(二)

我把班級點名冊放到了同桌同學那兒保管,每天早晨點名時取回來,點完名再交給同學。我把書包的學習用具全部倒掉,裡面背上四塊整磚,放學的時候,一旦遇上幾個找茬和我打仗的,我拿起書包就輪,他們輕視了書包的重量,結果只要接我掄出去的書包,就被打個跟頭,一半會兒起不來,於是我過去用腳踢他們,書包由於過重,輪的時候,書包帶容易被拽掉一撇兒,乾脆,兩頭我就用鐵絲加固。這些人吃了幾次虧,開始躲閃着不硬接我掄出去的書包,而且他們基本上都手持菜刀和我對峙。我怕吃虧,後來上學的時候,我不背書包了,買了兩把菜刀,一邊褲兜兒揣一把,遇到三兩個人和我打鬥時,我就放馬對打,人多時我就跑,之後,我打聽到他們每個人的家,天黑的時候,蹲到他們家附近,一個一個地抓,一個一個地打,從小到大,一對一地單挑,我從來就沒有怕過誰,否則,也對不起父母給予我的這1米80多的身材。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這種反抗已經變成了一種瘋狂的復仇。因爲他們干擾了我學習,我要向草原人馴服野馬一樣征服他們。

我這種亡命的鬥志,使這一部分人逐漸地屈服下來,有的通過關係和我求和,甚至有的想和我拜把子,結金蘭之好。

不知不覺中,我在社會上已經小有名氣,甚至五一村的孩子到街裡挨欺負,都說我是他姨家哥哥 或舅家哥哥,由此可免遭一劫。

我想到了我荒蕪了近半年的學業,我多想此時重新回到課堂,靜靜地學習。我找到了班主任。但班主任已經不敢留我了,我在老師和同學的心目中已變成了煞神,他們對我敬而遠之。

1981年,我準備回蘭西縣老家二伯家過春節,想解開一個多年的謎團。就是七十年代講究成分論的時候,我的戶口簿上是貧農。當時學校請貧農代表給學生講憶苦思甜報告,學校幾次找父親當學校的貧農代表,父親卻以不識字爲由推脫了。後來楊鐵華老人成爲了學校的貧農代表。那個年代,如果父親以一名貧農代表的身份在學校給學生做憶苦思甜報告,我以爲是件很光榮的事情。

79年,父親領着我和二弟、三弟,回蘭西老家過春節時,父親說他已經三十多年沒回來過了。我們從安達坐公共汽車到火石山鄉下車,還需步行十幾裡地才能到達宋家店。那天雖然很晚了,我們進入西宋家店地界時,父親主張解個手,我們四人解手後,父親卻呆呆地看着田地不動,我叫了三聲,父親才緩緩地背起三弟,準備走。三弟趴到父親的身上時,突然問了一句:“爸爸,你咋哭了?”我回過頭去,藉着月光仔細的向父親的臉上看去。這時,父親用發顫的聲音說出了一句意想不到的話:“孩子,這些地,以前全是咱家的。”

二弟天真的說:“這次回來,咱就要回來唄!”爸爸搖搖頭說:“永遠也不可能了,都是你爺爺他們哥二十個開墾的。”

正月時候,父親曾領着我到幾家年長的老頭兒老太太家串門,父親進屋時,老人都在炕上坐着,當認出父親時,急忙下地,一邊穿鞋一邊說:“少東家回來了?這些年在北山裡還好啊?”說着把父親往炕裡推。於是,我便仔細聆聽,他們講述一段段父輩我不曾知道的經歷。

這時,我似乎明白了,父親爲什麼沒有當貧農代表,做憶苦思甜報告了。

隨着年齡增長,我要了解一下父輩們是怎樣欺壓百姓的?是不是也夜半雞叫,讓長工們起來下地幹活的。

這次回來,我拜訪的第一位前輩是一位七八十歲的女性,我尊稱“姑姑”,這位姑姑年輕時在縣裡讀過書,比較前衛,人長得也挺漂亮,只是年輕時抽過大煙,聽說和在縣警察局當署長的十三爺關係比較密切。回到鄉下後,十三爺回鄉探親,也多次看過她,還給她帶回極品煙土。

我和姑姑圍坐在炕上的泥制火盆旁,進行了一次長談。

“姑姑,你管我父親叫少東家,我父親是不是地主惡霸?”

姑姑說:“孩子,這地,確實是你家的,但這屯子百分之八十的人家卻是你們老宋家本家人,你們惡誰霸誰去啊!換句話說,我們外姓人雖少,只是僱你家的地種,處的卻很融洽,否則我們可以搬走,也不會在宋家店落腳啊!”

“那爲什麼要分地啊?”

姑姑說這是大氣候,當時兩黨相爭,爭取的是民心,歷代帝王得民心者得天下,毛**選擇以農村包圍城市,他不僅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比例多,而鬥地主分田地,則是窮人多,地主少,如果把地都分給窮人種,窮人是不是就擁護你呢?

在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這樣一節課,我潛意識裡覺得這是不是政治?但在那個年代所宣傳的內容與姑姑所講的差距太大了,以前我心目中的“地主”就是欺壓百姓、十惡不赦的惡人,原來,地主一詞的理解,還有這麼一種因素。我有點同情父親流淚的情形了。但這種氣候,不是某個人所能左右的,必須無條件的順應歷史的潮流。

姑姑最後說:“這些待你長大了就明白了,不過現在這種大幫哄種地的方法,也不是辦法,你家庭都富不起來,國家也就富不起來,也許慢慢會有改變的。

一次長長的談話,我不知道姑姑講的是否在理,我覺得很新鮮,這是我在課本里找不到的。我要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中找答案,於是,我真正放棄了小人書時代,從那天起,我決定開始找一些古書看。

春節過後,在我返程中,被安達市少年體校籃球隊教練意外看中,經過短暫的談話,我毫不猶豫的答應教練,跟着他學打籃球。這一年我15週歲,身高184釐米。我回家後,說服了老人,打起行李捲兒返到了安達市,到體校找到範景泉教練,範教練把我安排到市一中住宿,插到初三班,上午參加學習,下午到體育館訓練。

我在訓練之餘,經常跑到收發室找報紙看,看國家時事,我看到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字樣,看到了改革開放、包產到戶的字樣。我想起了姑姑說的一番話——大幫哄種地不是辦法,其實她說這話的時候,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召開兩年了,只可惜鄉下交通和信息都閉塞,八十年代了,宋家店還沒有安上電燈,甚至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坐過火車。

我偷偷地揣起報紙,利用放假的機會,借了輛自行車,行程八十里地返回宋家店,找我那位姑姑念報紙去。

遺憾的是僅僅半年時間,老人家已經駕鶴西去,一種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充溢我的心間,好像失去了一位摯親,失去了一位摯友的感覺,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一位值得我尊重的老人。我眼噙着淚水,找到她的墓地,把那張報紙燒了,我感覺她說的話是如此靈驗。

在體校訓練的兩年多時間裡,我開始對越老的東西越感興趣,我願意看《三國演義》《史記》《春秋》《秦始皇》《上下五千年》之類的書籍,拜讀了《資本論》,雖然理解的不透,但姑姑說得對,一開始就搞大幫哄,大鍋飯,肯定阻礙經濟的發展。無論是什麼時期都要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否則必然會失敗。

有一次隊友和我開玩笑:“怎麼的,你總看那些沒用的書,不專心打球,是想把你家的地要回去呀?”我說:“開什麼玩笑?我是在瞭解父輩的路究竟對錯,想了解一下歷史是不是鐵板一塊。”隊友問我怎麼理解的,我說:“歷史是人寫的,關鍵是能否被世人所認可。”

看書歸看書,但我對訓練還是很用功的。八十年代初,社會上人們的穿着還是比較單調的,我們這些運動員,都是一米八以上的身材,穿着一身運動服,無論是晨練,還是走在街上,都會看到許多人向我們投來羨慕的目光。我們的體校是業餘的,隊員一般在訓練中,優秀的苗子逐漸被上面調走,有的被單位挖走,那時候,大部分的體育老師都是從少體物色的,所以只要你肯用功,最低還是有用人單位要的。有許多訓練還未滿三年的都被挖走了,其中有十七八歲即將結束訓練生活的師哥師姐開始偷偷地談戀愛了。

我十七歲那年,結識了一位在塑料廠上班的女孩張玲,她十八歲,父親是某木器廠廠長,我訓練的時候,她有時間就到體育館看臺上看我訓練、打球。突然有一天,她提出讓我送她回家,我沒有思考地答應送她,把她送到家後,她硬拉着我到家坐一會兒,向她母親介紹時,她說我是她同學,家在大興安嶺,每逢星期禮拜,張玲都讓她母親做些可口的飯菜讓我去吃飯,我曾去過幾次,有幾次推脫了,她約我看了幾次電影。有一次,在看電影時,她輕輕地抓住了我的手,我立即抽了回來,她問我怎麼了,我說不能這樣接觸,否則你會懷孕的。她說:“你真土,你家是農村的吧?”我說:“是菜社的,郊區。”後來我們就很少接觸了。我認爲現在的條件和年齡,還不是我該談情說愛的時候,對這方面還從來沒去認真研究過。

這一年,我也迎來了一次機會,明年全國將舉辦青少年籃球賽,根據省裡的安排,從各體校抽運動員,在分賽區選拔賽中,我們體校被選中四名隊員到綏化地區集訓,之後,從每個地區中再篩選隊員進省裡組織集訓,也就是省青年隊,參加全國比賽。我幸運地闖過第一關,進入地區集訓,等待省隊的選拔。遺憾的是在一個多月的訓練中,我腿骨不慎被摔斷,經醫院處置後,幾天後我轉回安達醫院治療,我又自行到四嫂的姐姐家住,每天到醫院打針、吃藥。

這期間我認識了外科主任的女兒,當時讀高中的劉丹,她經常陪我散步,讓她母親給我熬雞湯,用飯盒給我送去。她還給我借書看,知道我喜歡看古代書籍,有一次她問我爲什麼對古書感興趣,我開玩笑地說:“中華五千帝王路,飽覽古今少一人。”她說我太狂了,我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野心,也就沒有進取心。”我們就這樣每天交談,很開心,有一天她突然說越來越喜歡我了,我說:“千萬別的,你爸爸如果知道了,我這條右腿可能也要受傷。”

幾個月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高一的學業也荒廢了,這時選拔賽早已結束,有兩名隊友被單位、學校給挖走了,算上我只有三個人算是結束了這段訓練生活。體育館裡,新招收的一批新隊員正在生龍活虎地訓練着。就這樣,我戀戀不捨地揮淚告別了生活了兩年多的體校,踏上歸程。

我坐上回歸的列車,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坐在 了我的對面。

“劉丹,你幹嘛去?”我驚奇地脫口問道。“跟你回加格達奇呀!”她含笑中帶着幾分羞澀。我說:“不行,劉丹,別開玩笑。我這不成了拐騙了麼?你家裡是不會同意的,在體校我沒衝出去。回去後,面對的是農村菜社,你是城鎮戶口,再說你還讀高三,把你帶回去我就是罪人了!”劉丹說她不念了,我去哪兒她跟哪兒,我拿起行李要下車,她一把拽住我。我猶豫了一下說:“這麼的吧,你先在安達讀書,我回去後再拼一拼,反正我們還小,都才十七八歲,等我一年半載有着落之後,再來接你。”她終於答應了,含着淚走了,剛下車,火車就開動了,她揮手告訴我,往她學校寫信,我答應了。

我傻傻地坐在座位上,苦笑了笑,心想,如果我衝不出去農村,如果沒有一份正式工作,你永遠也不會屬於我的。

短短相處的幾個月,這段時光就像漸漸遠去的列車一樣留下美好的回憶吧,也許再過幾年、幾十年,你成爲**、人母的時候,你會感受到我沒有傷害你。

幾十年後,我曾把她認爲我最狂妄的那兩句話打在QQ的網頁上時,只想詢問一下,這些年你過得還好麼?

在我回來之後的第二年,我的好夥伴、同學孫樹林,報名參軍,在部隊家訪時,我正在場,部隊領導問我爲什麼不參軍,我說等一年再說。沒想到第二天,我不在家的時候,部隊領導到我家裡去了,我父親說,部隊來的人是瀋陽軍區的,相中我了,可以破格把我帶去,到部隊不用集訓,不用下連隊,直接給我送到軍區體工學院訓練,部隊每年都參加全國比賽。我問父親是怎麼答覆的,父親說,他和母親不同意讓我走了,家裡條件不好,弟弟妹妹們都小,最好能留在身邊幫助幫助家裡。我一聽扔下碗筷就走了,幾天沒有回家。

我今後的人生就留在這個村屯了麼?我感到黯然。

遊蕩了一年。我應聘到一家集體商店當採購員,我不是爲了掙錢,我想通過闖蕩歷練自己,豐富閱歷。同時也尋找機會,爲自己今後的生活打開出路。

1985年,由於商店承包給了個人,我失業了。在這一年多的闖蕩中,我增長了自己的社會閱歷,鍛鍊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和應變能力。在此後待業的日子裡,開始廣交朋友,特別是社會知名人士,機關科處級領導幹部、高幹子弟,爲自己營造一個廣闊的社交空間。也經常出現在親朋好友相邀的婚禮上,擔當起司儀的任務。詼諧幽默的表現,也引起了同齡女孩兒的好感。經常從朋友、哥們兒的女友處得來信息,某某個女生想認識我。

我有一個最好的哥們兒,也是兒時的夥伴,他長我兩歲,他已於二十多年前非正常死亡。如果今天他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話,這個秘密我將一生一世埋藏在心底。他一直深愛的女友曾給了我一次人性的考驗。今天想起,我仍爲自己的表現而自豪,因爲在欲與義面前,我捍衛了做人的尊嚴。

一天晚飯後,我習慣性地到好哥們兒處閒聊,我進屋後,他的女友一人在家,在織毛褲,我問楓幹嘛去了,她說出門辦事去了,我轉身欲走,她說:“你有煙麼?給嫂子一支。”他們雖然沒有結婚,但已經同居近一年了。我很反感女人吸菸,所以我說:“沒有。”她說:“如果我翻出來怎麼辦?”我說;“翻也沒有。”我滿以爲她會就此罷休,沒想到她放下手裡的織針和毛線,真的來翻我的兜兒,而且伸手非常麻利地在我褲兜兒裡拽出半盒煙,我用手捂都沒捂住。“沒有煙,這是什麼?”她舉起半盒煙問我。我伸**煙時,她把煙扔到了炕裡,我伏下身去夠煙時,我意想不到的是,她撲到了我的身上,用手**肋巴骨,咯吱我,我笑着說:“嫂子,別鬧了,我給你煙還不行麼?”她不但不放手,反而來解我的褲腰帶。我急了,挺了一下身子沒挺起來,這哪裡像鬧着玩兒,我急忙用左手鎖住了她的喉嚨,用力很大,她的臉色憋得有些發紅,慢慢地鬆開了手,閃身坐到了炕沿邊兒上,眼睛開始迴避我的目光,我急忙繫上褲腰帶,坐下來問她:“嫂子,你是怎麼想的?”她緩慢地閉上眼睛,說道:“你是不是認爲你嫂子挺破的?”“我沒有那麼認爲”,我告訴她。但我當時覺得一個女人有這麼大的舉動,她需要很大的勇氣,而且作爲女人遭到拒絕也許是她想象不到的。那麼,此後會不會發生什麼意外?我們經常見面,會不會很尷尬,女人的自尊心往往比男人還強,我點燃一支菸,也遞給她一支,沉默了很長時間,她每抽一口煙吸得都很重。還是我打破了僵局。“嫂子,一個人有喜歡異性的權力,但你把這個權力交給了楓,雖然你們沒有結婚,但已經在一起生活了,你交給他的不僅是你的感情,而且你還要爲他承擔這份感情的責任。我們哥們兒間雖然吃穿不分彼此,但這類事情是絕對不能同享的,我今年才二十歲,人生的路纔剛剛開始,如果我做了不是人的事,我以後失去的不僅僅是楓一個朋友,也許我一生都不會有朋友。今天的事兒就當沒發生,只是一個玩笑,我保證只有你知我知。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包括你和任何人,只要你和楓生活一天,讓我發現了,你們倆的生活也就結束了,在此期間,我會永遠像以前一樣尊敬你。”

她點點頭,眼角有些溼潤,我順手遞給她一條毛巾,我感覺氣氛緩和了下來,便告辭而退。

後來,我們相處得都非常融洽,有說有笑,但她幾次堅持提出一定要給我介紹對象,說是在一次婚禮我擔當司儀之後,她的同學表露出對我的好感。當時,我沒有急於接受,原因是我沒有固定的工作,還是農業戶口,人家是城鎮戶口,,而且在鐵路上班,有着正式工作。

嫂子幾次開導說,主要是對本人是否相中,如果兩個人同意了,你的戶口人家能給你帶出去,而且憑人家的社會關係,恐怕幫你安排一份工作也不成問題。現在關鍵是,如果你能接納她的話,你闖的第一關是如何打通人家裡的障礙,她的幾個哥哥、姐姐家都是雙職工,而且最次的都是股級幹部,你的情況她聽我介紹一些,可她對你用勁兒還是很大,你好好考慮一下吧。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被另一個朋友周鵬飛約到白樺排一趟,事先說是幫助取東西。到了二舅母的哥哥開的飯店落腳吃飯時,才得知他也想給我介紹對象,就是先前提到的供銷社售貨員袁曉紅,坦誠地講,從人品、長相,都沒說的,只是由於閻偉因其不和他處對象造成了報復殺人,恐怕日後帶來麻煩。另外,有嫂子這方面一再撮合,我便放棄了。

經過我再三考慮,我同意了嫂子安排見面的建議。

第一次見面,地點在我家裡,當時,母親和妹妹到牡丹江姨姨家參加大表姐的婚禮;父親回蘭西老家看二伯父。

我和楓還有嫂子商量,見面之後,不管是否成,中午在家安排一頓飯,表示對人家的尊重,其次,即使不成也可以做個朋友,也體現咱家好客之道。

因爲頭一天嫂子已經做了預約,早晨八點多鐘,嫂子直接去接人了,楓和我到市場去買菜。

九點多鐘,我和楓回到家裡,開始洗菜,切肉,刮魚鱗。

十點多鐘左右,嫂子兩個人推着自行車進了院兒,從窗戶望去,好像是兩個人邊走着,嫂子邊介紹着周圍的環境。

我和楓微笑着推開門,將兩個人讓到屋裡,嫂子笑着說:“我給你們倆介紹一下:‘‘麗傑,我的同學;這是振嶺,楓的同學,也是最好的哥們兒。”我主動伸出手:“你好,非常高興認識你。”麗傑笑着說:“也非常高興再次見到你,婚禮主持人。”大夥兒都笑了,相互寒暄了幾句,嫂子說:“你們倆就先嘮着吧,我和楓做飯。”說完,兩個人進了廚房。

我給麗傑倒了杯茶水,笑着說:“婚禮倒是主持了不少,但談戀愛我實在不會起頭兒,要是早晨,我第一句話問你吃飯了麼?現在是十點多,我再這麼問你有點兒不恰當,問你咋沒上班呢,還是我把你約來的。說點什麼呢?我說我喜歡你,咱倆又剛接觸,有點兒太草率。不過,我第一個條件是我沒有正式工作;第二個條件是要孝敬老人……”

麗傑笑着說道:“我說過要和你處對象了麼?”“目前還沒有,我想根據國際慣例,一般提出來,也都是男的先開口,你沒看電影裡總是女的在前面跑,男的在後面追,邊追還邊喊:“站下來,我愛你!”這時,嫂子推門笑着說:”你真不要臉,第一次見面就喊愛人家。“我笑着說:“我在通過電影找戀愛的感覺。”

麗傑站了起來,說道:“這樣吧,咱們也別東扯西遊了,也別先說處對象,一生的事兒,需要一個瞭解過程,咱倆的情況,嫂子也都做過介紹,咱們就先按朋友處,說實話,我是通過你的嘴覺得你挺有意思的,所以想了解一下你的人。如果一段時間相處,我們彼此都能接納的話,我的條件很簡單,但也很難,我父母的工作必須由你本人去做,你就和楓嘮嗑兒吧,我和嫂子做飯。”說完,麗傑把楓喊進了屋,要下圍裙和嫂子一道下廚去了。

中午時分,一桌豐盛的飯菜擺在了面前,我和楓喝白酒,嫂子喝啤酒,麗傑喝香檳飲料,大夥勸她喝啤酒,她說能喝兩瓶,但今天一口不喝,以後有機會再說。

嫂子一門兒給麗傑夾菜,說菜都是麗傑燒的,吃起來也比較可口,我們在說笑中結束了午餐,剩下的收拾工作,麗傑誰也不讓伸手,全由她一人完成。有種進入主人角色的感覺,我心裡想,倒是很直率的一個人啊。

下午,我們四人玩撲克、打對主,三點鐘的時候,麗傑主張回家。嫂子看着我,楓用腳踩了我腳尖一下。

初次接觸,麗傑選擇這個時間準備離開,可以說是恰到好處的。楓和嫂子是想通過我的態度來圓這個場。

“那麼的吧,麗傑,你先坐着,我不會讓你太晚走的,讓我說幾句話,發表一下意見,供你參考。”我裝出一副很鄭重的樣子,給麗傑伸出請坐的手勢,從見面的目的和初次接觸的角度講,我說的這兩句話,完全可以牽制住她的思維。

麗傑重新回到座位上。嫂子說:“忙什麼?天大早的,還能把你拐走不成?”

“五個小時的相處,雖然沒有深層次的接觸,但是我覺得這五個小時我們過得很愉快,俗話說:相識是緣,相知是份。無論我們以後建立起的是友情還是戀情,我認爲今天應當是值得我們記憶的日子,如果現在你走的話,我想咱們四個人都有一種言猶未盡的感覺。既然我們都是朋友,麗傑也別見外,中午飯菜咱們也沒動多少,晚上咱哥姐幾個熱一熱,再聚一聚,吃飯不是目的,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聊一聊。18點30分之前,我準時把你平安送到家。八個小時,多吉祥的數字。‘發財’、‘發展’,怎麼理解都吉利。你看,麗傑支持我的想法啊?”

楓和嫂子見我表明了態度,也極力勸留,說着,嫂子起身就去張羅做飯。

我說話的特點有時聽着像是在徵求對方意見,口氣也比較緩和,但實際基本上沒有迴旋的餘地。這是我在某種場合談話時力求達到的效果。這是一種控制他人思維的談話技巧,後來,麗傑曾說,我說話時,有時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促使你服從。當時,我只是笑了笑說:“我怎麼沒有感受到?”她說我很壞。

麗傑沒有反駁我的想法,笑了笑再次與嫂子走入廚房。

屋裡,楓看着我笑了。楓說:“我感覺你像情場老手。而且很老練,可以打滿分。”

我笑道:“過獎了。我最硬的一仗,可能是面對她的父母。”

“你同意了?”楓問。

“我方纔不是說了麼?可以發展。”

飯後,閒聊了一會兒,我把麗傑送回了家。

第十二章 接受挑戰(一)第二章 艱難履跡(一)第五章 再涉命案(一)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二)第十六章 煉獄年華(一)第二十三章 旭日東昇(二)第七章 擁抱死神(三)第十五章 放飛明天(一)第十三章 情感羈途(三)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四)第三章 283個日夜(一)第十二章 接受挑戰(三)第二十一章 世紀之痛(二)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三)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二)第八章 極度煎熬(三)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一)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一)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三)第二十章 一波三折(一)第二章 艱難履跡(一)第二十九章 多少無奈(三)第二十三章 旭日東昇(二)第十四章 心有天空(一)第十四章 心有天空(三)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一)第三十二章 終見陽光(大結局一)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二)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二)第十三章 情感羈途(三)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三)第七章 擁抱死神(三)第十七章 情繫我心(三)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二)第二十一章 世紀之痛(二)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一)第六章 難中有情(二)第二十一章 世紀之痛(三)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一)第二十二章 千錘百煉(三)第十三章 情感羈途(二)第三十二章 終見陽光(大結局一)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三)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三)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二)第十章 集訓生活(三)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三)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二)第九章 走進高牆(二)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二)第十一章 初涉羈旅(三)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一)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一)第二十一章 世紀之痛(一)第八章 極度煎熬(一)第六章 難中有情(三)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三)第七章 情繫我心(二)第六章 難中有情(三)第二十六章 有情相伴(一)第六章 難中有情(二)第二十七章 一路高歌(二)第二十三章 旭日東昇(二)第三十二章 終見陽光(大結局一)第二十九章 多少無奈(二)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二)第二章 艱難履跡(一)第二十章 一波三折(二)第四章 低迷時光(二)第八章 極度煎熬(四)第七章 擁抱死神(一)第一章 婚前槍聲(一)第二章 艱難履跡(一)第八章 極度煎熬(五)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二)第六章難中有情(一)第二十九章 多少無奈(一)第二十九章 多少無奈(二)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三)第二十章 一波三折(一)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一)第二十六章 有情相伴(二)第三十一章 度日如年(一)第二十六章 有情相伴(三)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二)第九章 走入高牆(四)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一)第三十一章 度日如年(一)第六章 難中有情(三)第十四章 心有天空(三)第十二章 接受挑戰(三)第十一章 初涉羈旅(三)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一)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四)第十二章 接受挑戰(三)第九章 走入高牆(三)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一)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三)第二十二章 千錘百煉(三)第十三章 情感羈途(三)
第十二章 接受挑戰(一)第二章 艱難履跡(一)第五章 再涉命案(一)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二)第十六章 煉獄年華(一)第二十三章 旭日東昇(二)第七章 擁抱死神(三)第十五章 放飛明天(一)第十三章 情感羈途(三)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四)第三章 283個日夜(一)第十二章 接受挑戰(三)第二十一章 世紀之痛(二)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三)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二)第八章 極度煎熬(三)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一)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一)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三)第二十章 一波三折(一)第二章 艱難履跡(一)第二十九章 多少無奈(三)第二十三章 旭日東昇(二)第十四章 心有天空(一)第十四章 心有天空(三)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一)第三十二章 終見陽光(大結局一)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二)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二)第十三章 情感羈途(三)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三)第七章 擁抱死神(三)第十七章 情繫我心(三)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二)第二十一章 世紀之痛(二)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一)第六章 難中有情(二)第二十一章 世紀之痛(三)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一)第二十二章 千錘百煉(三)第十三章 情感羈途(二)第三十二章 終見陽光(大結局一)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三)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三)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二)第十章 集訓生活(三)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三)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二)第九章 走進高牆(二)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二)第十一章 初涉羈旅(三)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一)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一)第二十一章 世紀之痛(一)第八章 極度煎熬(一)第六章 難中有情(三)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三)第七章 情繫我心(二)第六章 難中有情(三)第二十六章 有情相伴(一)第六章 難中有情(二)第二十七章 一路高歌(二)第二十三章 旭日東昇(二)第三十二章 終見陽光(大結局一)第二十九章 多少無奈(二)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二)第二章 艱難履跡(一)第二十章 一波三折(二)第四章 低迷時光(二)第八章 極度煎熬(四)第七章 擁抱死神(一)第一章 婚前槍聲(一)第二章 艱難履跡(一)第八章 極度煎熬(五)第二十八章 初春季節(二)第六章難中有情(一)第二十九章 多少無奈(一)第二十九章 多少無奈(二)第十九章 悠悠歲月(三)第二十章 一波三折(一)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一)第二十六章 有情相伴(二)第三十一章 度日如年(一)第二十六章 有情相伴(三)第二十五章 讓愛從容(二)第九章 走入高牆(四)第二十四章 擁抱自由(一)第三十一章 度日如年(一)第六章 難中有情(三)第十四章 心有天空(三)第十二章 接受挑戰(三)第十一章 初涉羈旅(三)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一)第三十章 再入囹圄(四)第十二章 接受挑戰(三)第九章 走入高牆(三)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一)第十八章 體會溫暖(三)第二十二章 千錘百煉(三)第十三章 情感羈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