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故人矣

那“海將軍”駕了船向雙頭龍艦隊迎了過去,艦隊早有偵察船隻望見,派小船兜來攔截,那海將軍也不抵抗,只派人傳話說:“請稟告都督,徐海求見!”

原來這位海將軍就是徐海,當初他在閩北兵敗,在亂戰中投降了李彥直,李彥直卻不讓這件事情公開,讓他領受了一件秘密任務——回去潛伏在王直身邊將他送往南洋,若非如此,王直如何能隻身越過大員海峽、橫跨呂宋直到這三寶顏?

那時候李彥直還不想王直就那麼死了,但時過境遷後便不算是一件大事,事隔經年,中間又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李彥直絕沒有想到,在去三寶顏的路上,竟會遇上徐海。

徐海匍匐在甲板上,稟告領命以來的經歷:“……屬下領了都督的密令,護送五峰老船主直到麻逸,跟着又輾轉到了這三寶顏。經過呂宋時,五峰老船主本已萬念俱灰,後來得屬下開導才慢慢恢復過來,我們到麻逸後做了幾筆買賣,積了些資財,恰好不久後又有大批華人南下,我們便招募了些人手,到了那三寶顏,本想據地爲港,恰好三寶顏的國王率衆來攻,但他如何是我們的對手?被我們打得落花流水,我便勸老船主自立爲王,在這海外逍遙,可惜他已經失去了當初的雄心壯志,反而與那三寶顏國王議和,做了這三寶顏古國的左國相,又在內陸建了一座‘五山城’,自稱‘五山’先生,看樣子似乎打算在這裡養老了。”

李彥直怔了好一會,暗中嘆息:“一代海上梟雄,如此晚景,也……也算善終罷……”忽想起當日自己初到雙嶼,與王直縱論開海之事,既恍如昨日情景,又似已隔世。

徐海不敢接口,李彥直感嘆了一會,纔想起徐海還跪在地上,忙讓李義久扶起,安慰他說:“這幾年辛苦了。”

“爲都督辦事,不敢說辛苦,”徐海道:“只是不知徐海什麼時候才能回到都督麾下效力。”

李彥直這才記得這是自己答應過他的,這時徐海來討,想起他這幾年孤身在海外給自己辦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說:“等洛佩茲這邊的事情一定,你就回來吧。”

徐海一喜,李彥直又說:“只是現在南洋東海都沒有合適的職位,你且居個閒職,安養富貴吧。”

徐海卻道:“屬下不是喜歡清閒的人,請都督無論如何給屬下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李彥直微一沉吟,就對吳平說:“三寶顏的戰事,就讓徐海當個前鋒吧。”

徐海大喜,吳平自下去佈置安排——手下這幾員方面大將在,李彥直便不去操心打仗的事情了,卻命唐舉準備護衛自己從三寶顏的秘灣登陸,他打算去見一見王直,又讓蔣逸凡隨行。

二人齊去辦事,蔣逸凡和唐舉走到外面,唐舉道:“你說,都督當初爲何要放那王直?”

蔣逸凡微笑道:“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唐舉不悅:“王直算什麼,如何能與都督相提並論?”

“現在他當然沒法和都督相提並論,但在當年,他可也是曾與都督齊名的人啊。”蔣逸凡說:“那段日子對我們來說最難捱,但也記得最深——都督今日忽然感慨動情,或許是懷舊了吧。”

唐舉眉頭摶了起來:“懷舊?這可要不得!那是老人才乾的事情——都督他才幾歲!”

但李彥直卻真好像是懷舊了,在嚮導的帶領下,唐舉率領三千人護着李彥直緩緩開至五山城,一路上李彥直觀看周圍景物,偶爾與蔣逸凡說話,講的都是“不知五峰這些年在這邊是怎麼捱過來的”云云。

幾千人白日行軍,又走得不快,又打着雙龍旗,到半路早有密林中的土著探子到五山城回報,李彥直威震四海,海外華人無不視之爲保護神,聽說雙龍旗到,城中華裔個個踊躍,都勸王直:“五山先生,咱們快出去迎接侯爺吧。”這些人自然都是不知王直底細的。

就連三寶顏的國王阿里達拉也說:“對,對,咱們快去迎接這位李侯爺,他既來了,咱們就再不怕那羣魔鬼了!”

拉拉宰更想:“沒想到那羣白番一來,把大明的這位‘海上王’都引來了,如果能借着這個機會去給大明進貢,那這次就是因禍得福了。”

只有幾個王直的舊部尷尬地等着這位“老船主”的臉色變化,王直先是眉眼間顯出憤怒、厭惡、仇恨,城中華裔以及土王對李彥直如此歡迎乃至崇拜,這讓他十分失望,但他沒有發作,只是吞嚥着,後來一股老人特有的無力感涌上來,那些憤怒、厭惡、仇恨便漸漸沒了——他這不是壓抑,也不是消解,只是猶如一把燒得差不多了的柴火,雖然受到鼓風機的鼓風,卻無能爲力地轉歸熄滅。

“好吧,開城……歡迎他。”

幾個舊部面面相覷,都感到不可思議,那些不知情的華裔卻都敲鑼打鼓地準備歡迎李彥直去了。

一個老水手湊近了問王直:“老船主,要不要埋伏刀手……”做了一個“殺”的姿勢。

王直苦笑着搖頭:“姓李不先往三寶顏港去,卻就衝這邊來,多半是聽到了我的消息,他爲人素來謹慎,就算進城也一定會有所防備,憑我們的力量……沒用的。”他畢竟是王直,雖然沉寂已久,但見事仍極明快,一下子就猜到了別人未能看破的關鍵。

果然,華裔們興沖沖地迎了李彥直入內,唐舉卻以一種極度懷疑的眼神把五山城內內外外觀察了個遍,確定沒有埋伏,又接管了城門,才用近衛兵護送李彥直入大廳。

華裔和土著王公們雖然見入城部隊戒備如此森嚴,但想李彥直權傾天下,有這排場倒也應該,所以竟都沒什麼牴觸,城中父老奉酒肉來敬,三寶顏的國王和右國相也匍匐着來參拜,王直知躲不過去,也穿戴好了大明儒者衣冠,緩步而出。

阿里達拉號稱國王,其實也就是一酋長,地位最多等如雲南一土司,在李彥直面前站着都哆嗦,其他人更都是跪在地上,直到李彥直請他們起來,還有幾個不敢動。

只有王直進來時腰是挺直的,李彥直見了他,眼中流露出極複雜的神色來,嘆道:“五峰,別來無恙。”

華裔父老與土著王公一聽無不訝異,“五山先生”在三寶顏威名不小,可和縱橫四海、所向無敵的鎮海侯畢竟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可萬萬想不到李彥直和“五山先生”竟然彼此認得!

王直一時默然,李彥直揮了揮手,讓其他人全都退下,唐舉看看王直腰間佩劍,不肯離開,李彥直道:“我們是老朋友了,敘敘舊而已,沒事。下去吧。”

唐舉這纔下去,卻與蔣逸凡一左一右藏在樑後,以防有變。

看看廳內再無他人,王直忽問:“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

李彥直只說了兩個字:“徐海。”

王直雙眉倒豎,怒道:“這個無良子!”但隨即慘然道:“罷了罷了,良禽擇木而棲,徐海這小子倒也是個人才,留在五山城實在是委屈了他,希望到了你麾下,能有用武之地。”

李彥直嘿嘿兩聲,說:“你以爲他是剛剛背叛你麼?其實在閩北的時候,他就已經向我輸誠了。”

“什麼!”王直幾乎不敢相信,卻又不能不信——到了今時今日,李彥直根本就沒有欺騙他的必要,他回想起大員兵敗後萬里南下的際遇,當時沒覺得什麼,這時卻越想越覺得蹊蹺,終於道:“難道是你指使徐海把我送到這天涯海角的?”

李彥直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王直猛地厲聲道:“你爲什麼這麼做?要看我的笑話嗎?”右手便按上了腰間長劍。他年紀已老,這幾年又抑鬱不樂,雙鬢全白了,這時按劍跨上一步,登時顯得威風凜凜,讓人忘記了他已到衰老之齡。

唐舉倏地跳了出來,擋在李彥直面前,李彥直喝退了他,道:“慌什麼!我的劍術就比你差麼?要你來多事?下去!”唐舉微覺羞赧,退了下去。

王直被唐舉這麼一攔,銳氣已失,也退後了一步,再一次問:“你爲什麼這麼做!”

李彥直沒有直接回答他,卻望着北方,說:“還記得當初我們在雙嶼時的海上激辯麼?”指着藏在另外一根柱子後面的蔣逸凡說:“出來。”又說:“當時,這傢伙也在場,可和五峰你的人頂撞得不輕啊。”

王直被他勾起當年之事,一時又是懷念,又是傷感,揮手道:“還說那時候的事做什麼!”

李彥直道:“當初,咱們倆其實都是主張開海的,只是道路不同,所以不相爲謀。不過五峰,若我所謀失敗,而你所謀成功了,你會如何待我?”

王直傲然道:“我會取一座小島,多給你嬌妻美妾,好酒好肉,讓你安享晚年!”說完了這句話,他猛地醒悟,方纔問李彥直的那句話的答案也就不揭自明瞭。“這麼說來,你今天到此,也沒打算殺我了。”

“我怎麼會殺你呢?”李彥直長吁一聲,說道:“剝去國事之勝敗,你我其實也算一場老友——我爲什麼要殺你?”揮手對蔣逸凡說:“去弄些酒肉來,待我與五峰把酒敘舊。”

王直看看他意思甚誠,便道:“若你不怕我下你毒,便嚐嚐我去年自己釀造的椰子酒如何?”

李彥直大笑道:“五峰船主親自釀的酒,焉能不試?”

就去取了幾個用大椰殼做的酒器來,打開椰殼,清香撲鼻。

李義久進來服侍,用銀針試毒,跟着自己又喝了一口,才向李彥直點了點頭,李彥直等他試毒完畢,才笑道:“五峰如今竟然有心情自己釀酒——人有這等心境,又哪裡還會想着來害我?”邀王直入座。

蔣逸凡卻在旁邊說:“老船主,佩劍累贅,我幫忙拿到一邊去吧。”

王直一笑,取下劍來交給他,這才和李彥直一起對坐了,因問起李彥直這幾年的功業,蔣逸凡代爲回答,王直聽得怔了,許久才說:“李解元,北京一事我被你騙了,老實說直到昨晚還懷恨在心,當初在大員敗在你手裡時,我也不服你,但如今……唉,我不得不服你了。當初就是讓我僥倖成功了,也決計建立不來你如今所建立之功業!如今……唉,我竟然恨你不起來。”他一敘舊,竟叫李彥直做解元。

李彥直卻不以爲忤,想起過去種種,亦頗爲自己的功業自豪,再得舊時敵人如此評價,那真比加官進爵還開心,就在這時有人搖鈴,蔣逸凡去接了封信進來,李彥直打開掃了一眼就丟了,王直問:“出什麼事情了麼?”

李彥直笑道:“沒什麼大事,吳平已經擺平了三寶顏,洛佩茲已成階下囚。”

王直問起戰況,李彥直說:“我方兵力本來就壓過對方,何況又有徐海潛入港中作內應,這場仗沒什麼好說的。不過這件事情,徐海可是立了大功。洛佩茲一敗,這南洋的事也就接近尾聲了。”

他舉杯朝東北方向一敬,仰頭飲盡。

王直問:“你是在遙敬天子麼?”

李彥直笑了起來:“五峰啊五峰,這裡離北京少說也有三萬裡了,你還惦記着皇帝?嘿嘿,我敬的是破山,他日我到了日本,多半也會如今日這般,與他飲上一杯。嘿,有時候想一想,這人生真如幻夢一般。”說到這裡一頓:“至於天子……嘿!一個虛君罷了,小屁孩一個,敬他作甚!”

王直雙目一眯:“李解元,你……你該不會想篡位稱帝吧?”

李彥直又是一笑,似乎覺得王直怎麼都不開竅:“篡位?我沒興趣。三年前高拱還跟我說不篡位會有種種隱患,但現在……已經不用擔心了。等我回到北京,很多事情,也就差不多可以結了。”

王直眼中露出極複雜的情緒來,好幾度欲言又止,終於還是說了出來:“李……都督,你如今權傾天下,就是皇帝也得聽你的。我王五峰在你眼中,實已與螻蟻無異,不知你能否放我回去?這件事情,對你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吧?哎,人老了,就念老家,就想落葉歸根。”

李彥直聽了這句話眼皮一垂,放下了酒杯,站起來道:“這裡風光宜人,我都想在這裡享清福呢,五峰啊,你醉了。”說着便扶着李義久走了,再也不曾回頭。

王直捏着手裡的犀角杯,眼神忽而變成了死灰色,剛纔稍稍振奮的精神消失得一乾二淨,彷彿一轉眼間又老了十年。

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十五章 雙管齊下先備戰第十七章 擊掌盟第十三章 預言第二章 接班人第三十四章 護駕第三章 回鄉前後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章 兩船相逐第二十一章 新加坡村第八十三章 五山城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三十一章 尾聲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八章 鄉老無策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八十四章 故人矣第十七章 高官有養賊之嫌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四十五章 曰林曰沈誰家戰艦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十九章 一夜之間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九十七章 大豐收第六十章 去蠻夷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十二章 公私第三十九章 直掃蒼峽抵賊窟第四十章 兩船相逐第四十六章 帶髮修行贖父愆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四章 三奇策第四十五章 丁憂否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二十六章 收功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二十二章 李哲定澎湖列島第九十一章 師與生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六十五章 招降術第七十七章 一萬頭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一章 以小克大熟欺生第二十七章 雙頭龍第三十二章 三進燕窩第三十二章 三進燕窩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二十三章 大蝗軍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十七章 哲河港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十一章 填港第二十三章 詭轉第九十八章 英雄見第四十一章 暗流動第八十九章 酒樓中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三十九章 大權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六章 清海岸第六十二章 河心島第四章 三奇策第五章 標本第二十七章 海貿肇端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三十章 沐猴第十章 浮沉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九十七章 大豐收第九十五章 過日子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十九章 賄禍第五十章 七竅玲瓏誆諸匪第九十章 潛邸內第五十六章 呂宋阱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第一零五章 棄界鎮第二十六章 不及親人來團聚第四十九章 邊角動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
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十五章 雙管齊下先備戰第十七章 擊掌盟第十三章 預言第二章 接班人第三十四章 護駕第三章 回鄉前後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章 兩船相逐第二十一章 新加坡村第八十三章 五山城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三十一章 尾聲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八章 鄉老無策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八十四章 故人矣第十七章 高官有養賊之嫌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四十五章 曰林曰沈誰家戰艦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十九章 一夜之間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九十七章 大豐收第六十章 去蠻夷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十二章 公私第三十九章 直掃蒼峽抵賊窟第四十章 兩船相逐第四十六章 帶髮修行贖父愆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四章 三奇策第四十五章 丁憂否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二十六章 收功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二十二章 李哲定澎湖列島第九十一章 師與生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六十五章 招降術第七十七章 一萬頭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一章 以小克大熟欺生第二十七章 雙頭龍第三十二章 三進燕窩第三十二章 三進燕窩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二十三章 大蝗軍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十七章 哲河港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十一章 填港第二十三章 詭轉第九十八章 英雄見第四十一章 暗流動第八十九章 酒樓中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三十九章 大權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六章 清海岸第六十二章 河心島第四章 三奇策第五章 標本第二十七章 海貿肇端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三十章 沐猴第十章 浮沉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九十七章 大豐收第九十五章 過日子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十九章 賄禍第五十章 七竅玲瓏誆諸匪第九十章 潛邸內第五十六章 呂宋阱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第一零五章 棄界鎮第二十六章 不及親人來團聚第四十九章 邊角動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