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

李彥直帶領部屬,追着那羣倭寇趕出十餘里,中途不斷有倭寇掉隊被俘,追到閩江邊上,這幫倭寇連同頭目在內也只剩下五人了,眼看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忽然一個倭寇指着江面道:“船,船!”江面果然有兩艘漁船正往北岸靠來。

那倭寇頭領大喜,便沿着江岸朝那兩艘漁船靠近。兩艘漁船上都有七八個人,似乎是有人要過江,船伕就順帶做一筆小生意,那倭寇頭領下令藏了刀劍,揮手招呼,要誘他們靠岸奪船。

盧復禮眼尖望見,道:“得趕緊,別讓他們奪了船逃走!”

李彥直也朝江面上一張望,見那兩艘漁船還在不停地靠近,駛在前面的那艘船頭站着一條短小精悍的青年,身形隱約可辨,李彥直一喜,就舉刀揮了幾下,用刀往那羣倭寇虛劈。漁船上那青年似乎注意到了他們,朝這邊瞥了一眼,卻沒什麼表示。

兩艘漁船的船伕十分警惕,離岸還有七八步就停下不動了。那倭寇頭領卻讓他的一個部下用福建話求救,那短小精悍的青年就對那船伕道:“靠岸!”

一個年老一點的船伕道:“這些人衣服不對,只怕是倭賊。還有,那邊好像有人在追他們!”

那矮壯青年卻不管,只道:“靠岸!”他身子雖矮,但露在衣服外面的肌肉全是腱子肉,如石頭一般讓人畏懼。船伕拗不過他,只好搖船靠岸。

那倭寇頭領見漁船靠岸,以爲對方中計,喜出望外之下又有些得意忘形,看看船隻離岸還有一丈,就涉水要衝上船去,此時已不用僞裝,長刀露出,猙獰滿面,就要衝上漁船殺人奪船!

那船伕驚呼一聲,叫道:“果然是倭賊!果然是倭賊!都說了別靠岸了!”

他的話還沒說完,那矮小漢子忽然跳進了水中,那倭寇頭目與那船伕都是一愣,便見那漢子在水中掀起了浪花,朝那倭寇頭目潑去,那倭寇頭目舉刀亂砍自衛,忽然腳下一緊,被人抓住了,還來不及刀口向下,已被拖到江水深處!

岸上的四個倭寇、船上的兩個漁夫都看得愕然,過了一會,江水中滲出紅色來,再過一會,便見那矮小精悍的青年踏水而出,口中咬着倭刀,左手拖着一具屍體——卻不正是那倭寇頭領!

兩艘漁船十幾個人見到,齊聲喝彩,岸上也響起了彩聲,卻是李彥直帶人趕來了。剩下四名倭寇眼見岸上趕來個猛將,水裡伏着個煞星,首領又已被殺,自知再難抗拒,便都拋下兵器,跪地投降了。

盧復禮等上前將他們捆翻了,眼睛卻總往那矮小壯漢身上瞥,都想:“這人不知什麼來歷,手段這樣厲害!”

李彥直和蔣逸凡卻已經迎了上去,彼此見面十分親熱,看樣子竟是相識的熟人!那漢子將手中那倭寇頭領的屍體往地上一拋,給李彥直行了個禮道:“三公子。”蔣逸凡便叫:“平哥。”

盧復禮醒悟過來,心道:“原來是他!”

江上來的這人,卻也是六藝堂的子弟,而且還是入室子弟!不過他卻不是從博文館出身,而是從止戈館晉級。此人姓吳,名平,乃詔安四都人氏,幼時爲富家之奴,受盡了虐待,因不堪忍受,便逃到山上爲盜,有一回李彥直率機兵到漳州府協助剿匪,破吳平所在山寨,吳平雖僥倖逃脫,但見到機兵團不但兵勇卒猛,而且紀律嚴明,與其他部隊截然不同,又聞李家多善行,便自己送上門來,表示願意歸順,李彥直愛其勇猛,就讓他入止戈館,後又超拔其登六藝堂,入一以室,就入室先後而論,僅在風啓之後。

吳平在文事上才情一般,但在戰鬥中卻顯現出超人的天賦,因此或從李彥直上山剿匪平亂,或跟李介四出保護商路,上得山,更下得海,這次李介去了一趟呂宋回來,李彥直派了吳平到浯嶼接船,不想卻在這裡遇上。

兩人見面,吳平先問李彥直鄉試考得怎麼樣了,蔣逸凡道:“三舍出手,那還能誤?中了!解元!”

吳平帶着歡音地啊了一聲,連忙恭喜。

李彥直便問:“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接到二哥沒?”

吳平拉了李彥直與蔣逸凡到無人處,才道:“二公子出事了!”

李彥直和蔣逸凡都大驚道:“什麼!”

吳平道:“二公子的船在回程到澎湖附近時,忽遇到一夥官軍上船盤查,二公子不敢抵抗,就讓對方上船,不想對方上船之後卻突然發難!挾持了二公子以及我們的主船。副船眼見不妙,趁亂逃走,所以我在浯嶼只接到副船,卻沒接到二公子的主艦!”

他的話也算簡略扼要,但這短短三言兩語間,李彥直就聽出了好幾個蹊蹺。第一個蹊蹺,是官船盤查。福建沿岸雖然衛所林立,但近年來這些衛所早淪落到收了錢就替海商海盜護航的地步!李介出海之前早打點過了,孝敬錢買路錢都沒少送,出去時一帆風順,怎麼回來時卻遇到了盤查?第二個蹊蹺是出事地點。衛所官兵的懶惰那是天下知名,平時他們連沿岸的例行巡察都不大樂意,怎麼會跨過海峽跑到澎湖附近去?

他這兩個念頭才閃過,蔣逸凡已道:“只怕那夥人不是真正的官軍!”

李彥直道:“不是官軍?你是說那夥人是假冒的?可二哥怎麼會輕易放可疑之人上船?”李彥直深知自己這個已近而立之年的兄長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並不是第一次出海的初哥,對海上的奸黠之事懂得比自己還多,他怎麼會輕易相信對方並放對方上船呢?

兩人於這個問題都不解,因此便都向吳平望去。

吳平道:“據副船上的代舶主所說,那幾艘船確實是官船制式,雙方相遇時曾有過僵持,但主艦那邊一直沒傳來作戰的信號,副船也就沒動,後來雙方各自派小船交涉了兩次,主艦那邊才容那夥人上船的。那代舶主楊舟也是機兵營出去的人,以往並無劣跡,我和羽霆又盤查得甚明白,且隔離了他盤問了其他同船水手,纔敢確定他並沒有說謊。”

李彥直皺起了眉毛道:“這麼說來,二哥一定是見到了可靠的印信,或者是別的什麼,見對方並無可疑,所以才容對方上船。誰知道對方上船之後卻出了事!”頓了頓問道:“不管他們是真官軍也好,假官軍也罷,總打有旗號吧?”

“有!”吳平道:“他們打的是鎮海衛的旗號!”

李彥直又是一怔,道:“鎮海衛,怎麼會是鎮海衛?二哥這次出海,是從浯嶼入海吧?那裡應該是永寧衛的地頭,怎麼鎮海衛跑了來?莫非他們是要盤查其它從漳、潮入海的船隻,結果誤中副車?”

第二十八章 工商初舉第八十五章 租海港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三十七章 市舶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三十六章 氣煞泉州諸大儒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十五章 雙管齊下先備戰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三十章 沐猴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五十四章 春夢了無痕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四十八章 措手不及肘腋變第二十九章 不馴使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七章 希拉里求救贖第三章 慧眼獨識第六章 二子依附第十一章 再整編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十三章 城中亂第六章 清海岸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五十一章 雙手劍刀殺羣賊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二十七章 毒酒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一章 海盜引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九章 裂南北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十章 定章程第六十七章 謠言嗎?第二十四章 捕蟬第一零五章 棄界鎮第一零一章 羣倭亂第十二章 下浙東第三十四章 護駕第十七章 取得證據在手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十七章 哲河港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二十七章 奸紳雙頭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三十七章 市舶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四十二章 上謀攻心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二十六章 收功第八十章 移帥旗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十九章 下戰書第九十三章 賣仁義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二十章 揚帆西嶼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十一章 萬盜來朝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三十一章 大流放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十章 浮沉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十五章 未婚妻耶?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八十二章 再談判
第二十八章 工商初舉第八十五章 租海港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三十七章 市舶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三十六章 氣煞泉州諸大儒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十五章 雙管齊下先備戰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三十章 沐猴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五十四章 春夢了無痕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四十八章 措手不及肘腋變第二十九章 不馴使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七章 希拉里求救贖第三章 慧眼獨識第六章 二子依附第十一章 再整編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十三章 城中亂第六章 清海岸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五十一章 雙手劍刀殺羣賊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二十七章 毒酒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一章 海盜引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九章 裂南北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十章 定章程第六十七章 謠言嗎?第二十四章 捕蟬第一零五章 棄界鎮第一零一章 羣倭亂第十二章 下浙東第三十四章 護駕第十七章 取得證據在手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十七章 哲河港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二十七章 奸紳雙頭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三十七章 市舶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四十二章 上謀攻心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二十六章 收功第八十章 移帥旗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十九章 下戰書第九十三章 賣仁義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二十章 揚帆西嶼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十一章 萬盜來朝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三十一章 大流放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十章 浮沉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十五章 未婚妻耶?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八十二章 再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