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直掃蒼峽抵賊窟

李介也算是一個比較有見識的人,見了對方的氣派,也有所感應,與帶頭的吳牛等道:“大夥兒好好打!別丟了臉面!”

吳牛帶着衆機兵大聲叫道:“介哥你放心!我們一定能贏!”

二十人都戴了牛皮帽做防護,每人持一支木棒,棒上蘸了石灰,約定:頭中兩棒者,胸口、背部連中五棒者,都當陣亡,不許打胯下要害,其它的就不管了。李大樹作裁判。

雙方纔對陣,付遠便將眼睛盯在吳牛身上,李剛將銅鑼一敲,吳牛帶人衝了上來,舉棒就打,他所帶的這十人個個兇猛,但打法仍不脫羣毆架勢,付遠那邊卻分作兩隊,一隊五人,銅鑼方響,兩個小隊便各有兩支木棒朝吳牛打來,另外又有兩支木棒護住進攻者,最後一個纔是機動兵。吳牛哪裡想到對方一上來就有四支木棒朝自己一個人打?擋得開第一支,到第二支就慌了,撥開了第二支,又哪裡擋得住第三支、第四支?啪啪幾下,他的頭早中了兩下,雖有牛皮帽子護着,仍然被打得一陣暈眩!

臺上李大樹望見,便吹起了喇叭,判吳牛“陣亡”。與此同時,付遠那邊也“陣亡”了一員護持民壯,但一方“死”了個主將,另一方“死”了個小兵,雖都是減員一人,效果卻截然不同!吳牛這邊的隊伍在主將“死”了以後,士氣大受打擊,隊伍也亂了,付遠那邊卻集中兵力,仍然是三四個人對一個,從矮到高地敲,只兩個回合便在零傷亡的情況下又打“死”了兩個,這下子變成九對七,實力差距便拉得更開了,付遠率衆乘勝追擊,哪消一炷香時間?就以己方兩人“陣亡”的代價“全殲”了敵軍,這戰果,已接近完勝了!

李彥直在臺上看得大喜,心道:“之前二哥打敗那羣武師,我只見到鄉勇們的一個狠字!場面亂得一塌糊塗!但俞先生這打法卻甚有條理,他果真是個懂兵法的!”

便衝了下來,邀俞大猷上臺,當場將懸賞將相贈,俞大猷也不推辭,但轉手就交給付遠等分了。李彥直見他這等豪氣胸襟,更是佩服,李介其實心裡也還是佩服的,只是一時下不了臺,兀自道:“這只是演練,才讓他鑽了空子,若真廝殺時,可就不是這樣了!”

李彥直有些不悅道:“二哥,贏就是贏,輸就是輸!怎麼能不認?”

“我不是不認這次的輸!”李介道:“我只是覺得,他這次是取了巧,若再比一回,我一定能贏!”

俞大猷道:“若是在比一回,仍是演練,你未必心服。不如這樣,你分一半兵力給我,讓我訓練一月,一月之後,我們各帶人馬,到蒼峽打土匪見真章!”

李介道:“明天就要出師了,哪裡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給你訓練!”

“明天?”李彥直道:“明天不出師了。”

李介訝異道:“不出師?這……”

賈郎中在旁邊也道:“秀才公,這選好了的吉日吉時,不能輕易改啊,要不然會不詳的。”

李彥直道:“不教而使民戰,是謂之棄民!人都還沒訓練好,怎麼就能這麼上戰場!不行!”

陳風笑道:“秀才公,多拖一日,就要多費一日的錢糧啊!再訓練一個月,再加上出戰的費用,只怕從各處商家那裡募集來的錢糧就不夠用了。”

李彥直反問道:“是錢糧虧了要緊,還是兄弟們的性命丟了要緊?”陳風笑等登時無語,李彥直又道:“養兵的事,我會想辦法。”又對俞大猷道:“但練兵的事,就要多多拜託俞先生了。其實我也很想跟俞大哥學武藝、學兵法!”

他的稱呼由先生變爲大哥,甚見親熱,俞大猷含笑以報,道:“日子長着呢,我們可以慢慢切磋。”

這往後的日子,李彥直就真個每天早起,跟在俞大猷後面接受武藝訓練,晚間則連牀夜話,探討兵法。他的身體畢竟還小,練武功不過是扎基礎,短時間內很難見到進境,但夜間討論兵法,卻是一天便一個新境界!

中國管理學之精華,多蘊於兵法之中,自古通達之儒者,無不旁涉兵法,正是要從中學管理、學鬥爭!故有“兵者儒之精也”之言!

李彥直上輩子是做策劃,搞營銷的,管理學只是懂得一些理論,並未實踐過,來到這個世界後辦廠、理鄉,卻也還都沒融會貫通,所以這一塊本是他的短板,但他見識既博,這時又有個機會與這個時代的第一流人物學習切磋,更有幾百個手下讓他實踐,因此進境甚快。

俞大猷從王宣等人處學易經,從趙本學處學兵法,從李良欽處學劍術,但他的資質又強勝諸師,雖是弟子,卻能將集諸家之長,推陳出新,並非如陳孟春之輩跟着師傅後面亦步亦趨。而且他的見識亦非凡品,雖篤信閩學,但也無過分的門戶之見。這次來本意是要導李彥直“迴歸道術正途”,但幾次深談之後才發現這個神童的情況和自己原先推測的完全不一樣!身上並無多少“王學”的氣息,因想:“是傳言有誤,還是他入心學未深?”但隨着交談的繼續深入,很快就將這件事給忘了。

兩人一個沉迷於對方所帶來的兵法精要裡,一個沉迷於對方所展現的廣博知識中,雙方各有所獲,都進益匪淺!

一個月後,三百機兵練成——雖然這支部隊離俞大猷心目中精兵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但也已能做到令行禁止、進退有度。以此紀律再加上這些人本身好鬥狠勇的氣質,以及積累多年的打架經驗,要去對付一夥山賊,俞大猷認爲已綽綽有餘了。

賈郎中又選了個吉日吉時,北尤溪機兵團誓師之後便進軍蒼峽,俞大猷爲左路主將,李介爲右路主將,李彥直且在軍中當個參謀,與聞此戰軍機。

因北尤溪機兵團的動靜鬧得不小,所以兵馬尚未到達,蒼峽那邊早已做好了迎戰準備。陳風笑派去的探子回報,說對方有四百多號人馬,如今已佔據險要,以待我軍。

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五十六章 劍指薩摩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六章 二子依附第十四章 水價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九十六章 聞倭變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十二章 公私第三十三章 破淫祀作傳學地第三十二章 強移民第二十七章 奸紳雙頭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二十七章 奸紳雙頭第三章 回鄉前後第三章 回鄉前後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四章 天才童子第三十章 沐猴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一章 海盜引第四十九章 林老賊受死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六十四章 平南略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十五章 胡宗憲第二十一章 更奸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二十三章 大蝗軍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四章 成文不在先後第十三章 預言第二十八章 工商初舉第六章 二子依附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十二章 愛恨之間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五十章 李孝廉凱旋第八章 入平戶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二十二章 託孤兒第四十章 尾聲第八章 入平戶第八十七章 盛典前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十七章 高官有養賊之嫌第七十二章 七樞紐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九十八章 英雄見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第一零九章 傾高拱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十二章 孺子可教都司許討賊第十五章 能奈何?第四十九章 林老賊受死第五十六章 呂宋阱第五章 標本第三十三章 破淫祀作傳學地第四十八章 福佬門庭不容番鬼猖狂第二章 皇上皇第二章 海盜亦難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第三十四章 護駕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十三章 預言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十八章 復雞籠第二十九章 先弄噱頭樹信譽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三十八章 有兵如虎第十九章 練兵閩南第四十章 尾聲第七十一章 分主次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二十九章 不馴使第二十七章 父子禪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二十三章 原諒你的小弟弟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
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五十六章 劍指薩摩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六章 二子依附第十四章 水價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九十六章 聞倭變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十二章 公私第三十三章 破淫祀作傳學地第三十二章 強移民第二十七章 奸紳雙頭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二十七章 奸紳雙頭第三章 回鄉前後第三章 回鄉前後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四章 天才童子第三十章 沐猴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一章 海盜引第四十九章 林老賊受死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六十四章 平南略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十五章 胡宗憲第二十一章 更奸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二十三章 大蝗軍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四章 成文不在先後第十三章 預言第二十八章 工商初舉第六章 二子依附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十二章 愛恨之間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五十章 李孝廉凱旋第八章 入平戶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二十二章 託孤兒第四十章 尾聲第八章 入平戶第八十七章 盛典前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十七章 高官有養賊之嫌第七十二章 七樞紐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九十八章 英雄見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第一零九章 傾高拱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十二章 孺子可教都司許討賊第十五章 能奈何?第四十九章 林老賊受死第五十六章 呂宋阱第五章 標本第三十三章 破淫祀作傳學地第四十八章 福佬門庭不容番鬼猖狂第二章 皇上皇第二章 海盜亦難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第三十四章 護駕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十三章 預言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十八章 復雞籠第二十九章 先弄噱頭樹信譽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三十八章 有兵如虎第十九章 練兵閩南第四十章 尾聲第七十一章 分主次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第二十九章 不馴使第二十七章 父子禪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二十三章 原諒你的小弟弟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